企業家個人品牌被過度消費後該怎麼辦?企業家請把光環還給品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當下的市場當中,活躍著無數婦孺皆知老少通知的著名企業家,如馬雲、雷軍、董明珠、王健林、任正非、老乾媽陶華碧、李彥宏、王石、褚時健、許家印等, 已經成為人們張口閉口都要談論的企業家,因此,他們也成為他們背後公司品牌之外的個人品牌,並將他們所服務或創辦的公司推向高峰。

這裡邊,北京立鈞世紀諮詢研究發現,企業家個人品牌區別於企業品牌,極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一旦企業家個人品牌出現過度消費現象,將會給企業品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從企業家個人品牌創建的角度來劃分,通常可以把這些響噹噹的企業家個人品牌劃分成兩類:一是主動打造品牌型,二是被動出名型。

主動打造品牌型的企業家,在傳統企業裡面,比較典型的是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小米的雷軍、恆大的許家印、萬科的王石和萬達集團的王健林;被動出名型的企業家裡面,比較典型的是華為的任正非、老乾媽陶華碧和褚橙的褚時健三位。

處於兩者中間的是類似於BAT的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等企業家。

當然,作為一企之主,想要讓自己的企業走向品牌的巔峰,企業家必須身先士卒打頭陣,這也是董明珠、雷軍、許家印等企業家拚命也要做拋頭露臉的一些事情的重要原因,甚至他們的一些做法可以稱為「事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與此同時,當這些企業家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媒體報導上,頻繁地參加各種論壇活動上,頻繁地發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論的時候,頻繁地接近經濟社會熱點的時候,必然也會面臨著整個社會公眾的拷問。

因此,他們也必將自己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公眾面前,起初還會給大家帶來新鮮感,逐漸地就會給公眾帶來審美疲勞,一旦企業家出現什麼不合適宜的事情出現,畢竟就會招致更加廣泛的攻擊。

尤其是進入自媒體時代之後,傳播被變得易如反掌,甚至任何人都有可能把一件並不起眼的小事傳播成為大事件,事情如果放在這些知名度超高的企業家身上,引起的社會反響就會呈幾何級數增長。

當然,如果事件是負面新聞,將會給企業家個人品牌和背後的企業品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像最近董明珠怒斥股東事件及離職格力集團董事長事件,像樂視網供應鏈欠款問題而被捲入進來的雷軍和賈躍亭,像萬科股權之爭中的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都會給個人及企業品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顯然,這是這些企業家不願意看到的,甚至是他們都在事件發生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因此,我們說,企業家個人品牌不宜過度消費,最好還是回到如任正非、陶華碧、李彥宏等一樣的中規中矩的企業家狀態,將企業家個人品牌的光環還給你背後的企業品牌,而不是將企業品牌的光環全部戴在企業家一個人的頭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