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電腦長啥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打破砂鍋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對個性化體驗的強大需求,使得電腦形態和體驗的新變革又到了一個臨界點

請關注——

未來的電腦長啥樣?

無論你是遊戲玩家還是商業辦公,都會發現,今天的電腦已經實現了巨大的飛躍:它可以不再依賴電腦電源,其電池足以支撐用戶進行數小時不間斷的連續工作;它擁有更高的解析度、更細膩的細節和更快的幀速,提供驚人的遊戲體驗,其圖形性能是5年前電腦的30倍;它無需記憶密碼,進行臉部識別即可登錄;它開機無需等待,具有平板電腦一樣的響應速度。

就像我們在8年前無法想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一樣,你也很難預測,未來的計算機將發生哪些改變?具有哪些本領?

體積越小,功能越大

從笨重的台式機到筆記本,從超極本到二合一筆記本,從平板電腦到穿戴設備,電腦正變得更小、更輕、更薄。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電腦時的情景。

對於出生在拉薩當雄牧民家的阿旺米瑪來說,回想起將近20年前的一幕依然記憶猶新,「那是1997年,在大學第一次見到計算機,以前只是聽說過,沒想到能自己親手摸摸,當時很激動。

如今在北京八中掛職擔任副校長的他,已從一名對電腦感到好奇的少年郎,成為西藏教育信息化的推動者。

「確實無法相信,現在一部手機的計算能力早就超過以前的奔騰電腦。

」阿旺米瑪說,「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與平板電腦等設備相結合的未來教育理念,更是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強的助力。

2015年,正值英特爾進入中國市場30周年。

與阿旺米瑪一樣,這30年,中國有成千上萬的家庭親身經歷並體會到計算機給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小小晶片的支撐。

儘管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ENICA,但信息技術真正能夠成為主導技術要從40年前英特爾發布全球首款微處理器4004開始。

微處理器的問世,完美地解決了龐大的電晶體計算機在性能與成本、體積、功耗的矛盾,從而帶動工業社會進入到信息社會。

如今,人們日常使用的很多設備都搭載了由電晶體構成的微處理器。

得益於摩爾定律,這些設備在成本方面顯著降低,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卻不斷實現飛速提升,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處理器可以多小?多強大?對大眾而言,最直觀的感受是:連手機和手錶都實現了智能化,汽車也正在變成流動的電腦。

人類正在走入「物聯網」時代。

與40年前的晶片相比,如今的14納米處理器實現了3500倍的性能提升和90000倍的效率提升,而成本只有其1/60000。

受益於摩爾定律的「增長奇蹟」,英特爾成為PC和網際網路時代的霸主。

然而,工業界對於摩爾定律的「停擺」質疑,從未停止過。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摩爾定律在未來依然會推動計算機產業發展。

「現在很多人說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了,但是我們還是能清晰地看到,十年以後摩爾定律依然行之有效。

果真如此的話,未來的電腦和智能設備體積會繼續收縮,而功能則會更強大,價格會更親民。

電腦「變身」,融入「感知」時代

「未來的電腦必然是越來越小、能力原來越強、功耗越來越低。

」吳甘沙說,在計算機領域,其實除了摩爾定律以外,還有一個貝爾定律。

貝爾定律稱,每過十年,計算機的形態就有一次顯著的變化。

「它會變得更小,更便宜,會有一些新的使用模式,並會產生一個新的產業。

」吳甘沙舉例說,從最早的大型機到小型機,從PC到筆記本,從現在的手機、平板,再到可穿戴設備,都是延續了這個規律。

美國著名工業實驗室帕克研究中心曾發表研究稱,「計算機最終將會消彌於無形,會被編織到生活的纖維中去。

」也就是說,我們看不見它,但是它又實時在提供計算服務。

吳甘沙舉例說,未來的電腦計算可能小如灰塵,「至於輸入方式可以是語音,甚至是腦波。

而輸出方式,則可以通過全息投影顯示出來」。

不僅僅是小,未來的計算機還將具有人類的智慧。

在另一家信息產業巨頭公司IBM眼中,信息科技的未來就在於認知計算,也就是說計算機能表現得更像人一樣。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小衛告訴記者,「更像人」意味著計算機將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大感官知覺。

有了這種計算能力,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和電腦設備將能幫助人類解決很多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未來計算機感知世界的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強,從聽覺到視覺再拓寬到其他知覺,我覺得完全有可能,只不過是一個應用場景的問題。

」吳甘沙說。

計算成為人類的延伸

如今,計算設備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而計算本身則交織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晶片本身也在發生巨大變化,智慧型手機、物聯網、可穿戴設備中的系統晶片SoC具有很多功能模塊。

這正是未來計算的一個重要特性:計算將跨越不同的設備與形態,讓人們更加自由、開放地創造、分享、使用內容。

這也正是英特爾所描繪的未來:無處不在的計算。

吳甘沙告訴記者,過去兩年,英特爾正通過各種晶片生產以外的努力,提高在物聯網、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新領域的市場份額。

前幾年,在科技部、清華大學的支持下,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開發出一款名為「愛迪生」的晶片——Edison計算平台。

它只有郵票大小,裡面除了內置雙核「Quark」SoC晶片外,還內置了Wi-Fi和藍牙模塊,可以運行Linux系統。

雖然「愛迪生」體積極小,但它的運算速度相當於十年前的「奔騰級電腦」。

「這是英特爾進入中國30年來,最有代表意義的研發成果之一。

」吳甘沙說。

別看「愛迪生」個頭小,但它本領大。

比如在和景德鎮瓷器結合後,一個普通的瓷杯通電後,可以發微信、收郵件、玩遊戲,還能播放音樂。

這只是Edison計算平台的一個小應用案例。

吳甘沙告訴記者,在未來,英特爾將關注人們對智能體驗的潛在需要,通過研究計算、通信、感知等技術,讓機器賦予生命力和感知能力,實現智能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