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阿里財報:創IPO以來最高增速後的喜與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4日晚間消息,今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2018財年業績。

2018財年,阿里集團收入為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

  財報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指出,增長得益於核心電商業務,以及過去數年對項目所做的投資。

「在過去一年,我們加碼投資於技術開發、雲計算、物流、數字娛樂和本地生活服務,以此創造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消費增長。

  財報顯示,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為2140.20億元,同比增長60%,創下IPO以來年度最高增幅。

第四季度,收入為619.32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核心電商收入達512.87億元,同比增長62%。

  正因如此,阿里上調了2019財年收入同比增速預期,並定下增速六成的目標。

  阿里的業績增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核心電商,二是阿里雲,三是投資收購。

  得益於資源優勢及新零售布局,電商和阿里雲業務持續增長。

但對於投資收購而言,並非所有投資者都看好「瘋狂」注資模式,有分析認為,投資人言惡風險可能會拋售科技股,這將對阿里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1、電商與物流:

  具體來看,電商業務是阿里的核心,亦是業績主要增長點。

財報顯示,天貓2018財年實物GMV增速達45%,而這一數字超過了平均增速。

  在今年3月,國家統計局曾公布了一組網售數據,該月的網售增速平均維持在32%左右,而移動月活用戶為6.17億,四季度月活用戶雖有所減少為,但相較上一季度,凈增達到了3700萬。

這一因素促進了阿里電商業務的GMV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從去年開始發力國際化電商業務,並於近期進行了多次人士調配。

  兩個月來,阿里調配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彭蕾出任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 CEO;B2B事業群總裁戴珊直接負責全球速賣通業務;原天貓總裁王煜磊回歸,出任北美商業大使……

  種種跡象表明,阿里的國際化電商業務正在加速。

而根據阿里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31日,國際商業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4%,目前已有74個國家和地區的品牌銷往中國。

  除全球化電商業務外,阿里正在布局全球新物流。

在張勇看來,菜鳥是新零售戰略的基礎設施,它解決了新零售不斷增長的需求。

  張勇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指出,菜鳥在物流網絡建設上取得穩定進步,並通過數字化改善了整個行業的運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已有超過70家物流合作夥伴使用菜鳥的物流雲服務,通過數位技術來提升倉儲和分發效率。

  在國內市場,菜鳥網絡的次日達配送已擴展到近1500個區縣。

  而在跨境服務上,菜鳥在今年集中發力,在3月份開通了首條中俄洲際定期電商航線,縮短了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包裹送達時效。

近日又開通了香港直飛比利時的第二條洲際專線,以及大件出海澳大利亞的電商專屬海運線等。

目前,中國到全球主要國家端到端的物流時效,已縮短至10天以內。

  2、雲計算:

  阿里雲業務,在IaaS(中國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表現良好。

財報顯示,2018財年其營收為133.9億元,同比增長101%,季度營收連續12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

  2009年阿里雲創立,當時阿里正面臨極端複雜的商業和技術難題,開始從購買軟體走向了技術自研道路,由此累積的技術產品和方法論。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2010年的深圳IT領袖峰會上。

據媒體報導,當時BAT有一場關於雲計算是否靠譜的爭論。

李彥宏認為雲計算是「舊瓶裝新酒」,馬化騰持觀望態度,而馬雲卻表達了對雲計算的信心。

  藉助阿里電商等資源優勢,阿里雲從2014年爆發,過去三年中,阿里雲每個季度以三位數左右的增速在擴大市場優勢。

  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阿里雲在中國IaaS市場份額為47.6%,幾乎為市場所有追隨者的總和,也是市場第二名的5倍。

  但是,在全球範圍內仍與前兩名競爭對手存在差距。

雖被稱為有力挑戰者,但其與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的份額仍相距甚遠。

  新浪科技在專訪阿里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時,對方坦言,與亞馬遜的規模相差10倍左右,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的雲計算市場相對成熟,接受程度要高於國內,且對方到了一個加速階段。

  阿里集團方面也表示,將繼續投資雲計算,通過為雲客戶提供服務來進一步擴大市場。

  3、投資收購

  近些年,阿里在多個領域採取投資收購策略。

  具體而言,在新零售領域,其入股高鑫零售,通過全面數字化完成「人、貨、場」的重構和升級。

  今年4月4日,阿里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餓了麼的外賣服務結合口碑以數據技術賦能線下餐飲商家的到店服務,擴展本地生活服務。

  去年10月,阿里還向菜鳥物流追加投資53億元,將持股比例提高到51%,並宣布未來五年繼續投入1000億元,加快建設全球物流網絡。

  此外,在全球化布局方面,阿里於近期承諾向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增資20億美元,以加速其增長並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阿里還對技術研發公司採取了收購策略。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群眾對我國自主研發晶片表示擔憂。

恰逢此時,阿里宣布全資收購號稱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

此外還收購了先聲互聯、控股了樂鑫信息科技等。

  但是,並非所有股東都看好這種「瘋狂收購」。

  據外媒報導,為宣洩不滿,投資人已讓阿里的市值減少了610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在未來10年中,阿里將成為一家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的公司,但在短期內情況並不樂觀。

隨著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讓市場擔心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監管將進一步增強,厭惡風險的投資人可能會在全球拋售科技股,這一舉措或對阿里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阿里亦會對此表示擔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