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芯有多難?別說華為,連高通都沒能進入頂級玩家俱樂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晶片被譽為資訊時代的石油,體格微小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國重器。

最近這段時間,加速發展中國芯的呼聲從專業圈子擴散到普通人群,「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片」的觀點俘獲了很多人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做好中國芯,理性比激情更為重要,因為晶片的核心技術太難掌握,不僅要花費巨量金錢,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時間投入。

晶片的生產主要分為設計、製造、測試和封裝四個環節。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在國際晶片產業中,早已形成壟斷寡頭。

大家熟知的晶片製造方面,寡頭壟斷比較明顯,晶片製造領域,由三星、台積電和英特爾把持話語權,領先國內廠家製程工藝兩到三代。

因此,倪光南認為,國產晶片的短板在製造領域。

但如果以技術壟斷的程度來看,手機、電腦處理器晶片的指令集生態和CPU核方面,中國的短板更為明顯。

在這個頂級核心玩家俱樂部里,不要說華為,連高通都不是俱樂部成員。

處理器的指令集主要分為三類,複雜指令CISC、精簡指令RISC和超長指令集VLIW,經過市場長時間的優勝劣汰,形成以CISC指令集為代表由英特爾為主導的X86架構,和以RISC指令集為代表由ARM公司主導的ARM架構。

兩大架構形成兩大生態,分別統治電腦和手機兩大行業。

指令集是一個編碼集合,是用代碼表達讀、寫等操作,命令計算機做各種運算的一套命令標準。

因此,指令集本身不是黑科技,重新定義指令集也沒什麼難度,難的是建立指令集的生態系統。

指令集生態建設需要時間沉澱,ARM和英特爾通過不斷的授權,建立了各自的生態帝國。

指令集生態一旦建立,等於給競爭者豎立高高的市場准入門檻。

英特爾是電腦處理器的王者,看中手機的發展未來,推出Atom手機處理器,打算將X86架構推廣到手機領域,建立自己的生態,並拉來聯想、華碩等老夥伴站台,猛推「買處理器送補貼」活動,結果燒掉上百億美元後,未動ARM陣營分毫。

英特爾不得不黯然退出手機處理器行業。

手機晶片的另一核心技術是微結構,也就是CPU核,決定了處理器的性能、功耗、安全性等要素,廠商平常宣傳的四核、八核CPU晶片,就是將4個、8個微結構(CPU核)的接口互聯並集成到一片矽片上。

晶片設計公司獲得CPU核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己設計,難度很大,另一種是向ARM購買公版CPU核設計。

聯發科、華為海思、展訊、全志、瑞芯微和新岸線等國內公司就是走的這條路子。

但買公版CPU核後,晶片設計公司的技術含量還會拉開差距,有的可以在公版的基礎上優化改進,也就是「魔改」,改的好也能出精品,改的不好或者不能改的,產品就很一般。

有能力「魔改」的公司不多,名單上有蘋果、三星、高通和華為,大名鼎鼎的聯發科也未入圍。

總之,經過多年的市場洗禮,晶片市場特別是手機、電腦晶片領域,早已形成寡頭壟斷,中國發展晶片,另起爐灶建立完全自主的生態系統不現實,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建立壟斷優勢才是出路,而這需要時間和技術沉澱,離不開理性的頭腦支持,絕非燒錢就能馬上辦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蘋果和三星不買ARM?

前軟銀(Softbank)提出以天價收購ARM後,這個貌似躲在幕後操控、掌握逾4000億美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黑手」,突然浮出水面。但是,在大家突然發現這個的神秘存在體,突然就有各種不同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