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晶片研發的必需工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晶片領域的路還有很長!」十分可喜的是,我們不斷看到,一些清醒的權威的專家學者發出這樣的呼籲,不要受到一些媒體上「彎道超車」、「全面趕超」、「重大突破」這樣的一些自嗨型報導所影響,而變得盲目樂觀,因為事實上,雖說中國芯確實在不斷突破進步,但還遠遠沒到慶祝歡呼的時候。

在越來越多的了解之後,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半導體領域,越往底層,我們越落後,在製造材料和製造設備工具上還存在一大片空白,談自主研發尖端晶片,似乎還缺少底氣,中國芯,道阻且長,需行則將至!

在晶片製造設備中,除了我們常提到的光刻機刻蝕機以外,還有一種同樣處在最上游的必需的設計工具,它就是EDA工具。

相信很多硬體領域的小夥伴會對此了解,利用EDA工具,電子設計師可以從概念、算法、協議等開始設計電子系統,大量工作可以通過計算機完成,並可以將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或PCB版圖的整個過程在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

而隨著集成電路規模的擴大,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電子技術的自動化顯得愈發重要。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晶片的迅速發展,CAD產業也開始逐漸興起,而EDA就包括在其中。

早期,晶片設計只需要拿著圖紙,通過技術工人去布線來實現,但隨著晶片集成度提高,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中就有成千上萬的電子元件,人工布線開始越來越捉襟見肘,知道如今的毫不現實,計算機逐漸興起,人們習慣用計算機解決問題後,EDA也就應運而生。

逐漸的,諸如Calma、ComputerVision、Applicon、Menter Graphics Daisy和Valid等EDA公司也先後誕生,經過多年的優勝劣汰後,集成電路EDA領域也只剩下Gadence、Synopsys年Menter三足鼎立,不過即使如此,據統計,2017年在中國的EDA銷量共5億美元,而95%以上就是被這三家瓜分,國產EDA,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就拿國內的EDA代表熊貓EDA來說,曾隸屬於華大集團EDA部門,2009年成為單獨成立的華大九天,雖然2009年才被分割出去,但是熊貓EDA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而發展至今的三十多個年頭,幾乎要十年之久才能有一點的突破,董事長劉偉平曾講述到:「一方面紮根EDA是很艱辛的一個過程,另外一方面,我們做得也不夠理想,到今天才有一點小成果出來,離產業界期望還很遠,」

從上邊的講述之中,我們已經看出來存在的巨大差距,國內EDA絲毫沒有競爭力,市場份額幾乎空白。

國內EDA落後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才的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約有1500人的EDA工程師,但是有約1200人都是在外國企業的中國分部工作,真正為本土EDA公司和研究機構工作的不到300人,而在EDA三巨頭中,平均都有7000人以上的研發團隊,這樣巨大的人才差距,讓國產EDA寸步難行。

而人才缺失,還導致國內EDA研發產品線無法展開,再次以華大九天為例,整套的EDA工具只能做三分之一的產品。

晶片產業本身就是一個高投入,周期長,高風險的行業,而處在晶片的底層工具,這樣的屬性也就更加明顯,也因此,在EDA的研發中,自己的投入也與國外巨頭存在巨大差距。

投入不足,也直接導致了無法吸收和留住人才。

既然知道了EDA研發的差距和問題,如何突破?當然就是要解決問題。

加大研發投入,注重本土人才培養,吸引優秀人才,不久前,我們都被「天眼十萬年薪難覓科研人才」的消息所刷屏,對待一線的科研人員,我們應當加大在待遇上的投入,讓科研技術人員得到保障,留住人才,同時也能吸收人才。

要加大在基礎學科和基礎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如今在高校培養過程中,因為相對不好的就業待遇和前景,無數硬體和基礎學科的學子轉向形勢大好的網際網路等行業,導致基礎學科人才嚴重不足。

如今,我國的刻蝕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光刻機也不斷有所突破,在晶片的上游產業,我們仍當繼續發力,在EDA方面也應加大重視,期待早日突破,為中國芯助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晶片設計水平世界第二,我們落後在哪裡?

去年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稱,中國晶片設計企業數量達到世界第一,實際設計水平也達到世界第二名。這樣的觀點對當時的我們來說是有衝擊性的,當時的我們剛好對中國芯的實力和現狀有了清晰的認識,意識到與...

中國「芯」痛

【僑報綜合訊】美國政府禁止7年內向中興通訊出售元器件、軟體和技術,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到高科技領域,中國通信行業首次感受到「芯痛」。據調研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