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印度市場競爭激烈發展潛力巨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IDC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供貨量比增長了29%,達到1億368萬部,首次超過1億部。

排名前三位分別是三星(29%)、Micromax(17%)、Intex(10%),其中後兩者是印度本地品牌,中國的聯想排第四位。

品牌及運營狀況

1.中國

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3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22%。

2016年一季度,增幅最大的前三位均是中國品牌,分別為vivo、聯想、OPPO,增長率高達759%、344%、183%。

聯想的市場占有率在9.5%,小米、金立、華為、OPPO、一加、酷派、魅族、樂視等廠商也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瓜分了印度12.5%的市場份額。

2.三星

印度250美元以上高端機市場被三星牢牢把控,這個市場人群在印度占15%左右。

三星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平均維持在25%左右,最高的時候,2015年三季度,甚至占到了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四成份額。

3.Micromax

這是印度本土頭牌,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Micromax的市場占有率為12.6%,較去年第四季度的17.9%有了較大的下滑。

近日,Micromax公司聯合創始人維卡斯·簡恩(VikasJain)表示,他們計劃明年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4.Intex

Intex是印度本土第二品牌。

快速成長壯大的Intex的原動力就是低價位機型,主打機型「Aqua」系列最廉價機型僅售2000盧比(約合人民幣188.2元)左右。

該公司以低價為武器進軍智慧型手機業務,僅僅4年時間就搶占智慧型手機市場約10%的份額。

該企業智慧型手機業務負責人卡里羅納表示,「售價5000盧比以下機型的市場份額在25%以上」。

5.聯想

2015年,聯想在印度賣出了1200萬部智慧型手機,這個銷量在印度排名第四,約占9.5%的市場份額。

聯想在印度的策略是「全市場、全渠道、雙品牌」,2015年聯想線上銷售占印度總線上銷量的25%。

目前,全印度有1萬多家手機渠道銷售聯想手機,1000家手機專營店,超過100家Moto和聯想售後服務中心。

這個數字不僅在中國軍團中最大,在整個印度手機市場也屬規模最大。

而隨著聯想旗下子品牌ZUK加入,目前形成了聯想、MOTO和ZUK三個品牌全線覆蓋高中低市場的局面。

印度班加羅爾街頭遍布中國手機廠商聯想、OPPO、VIVO、華為的專賣店,但整個城市會說中文的印度翻譯幾乎沒有。

這個號稱「亞洲矽谷」、「印度的深圳」的印度第三大城市被中國手機公司快速打上了中國烙印,快到產業鏈其他環節來不及反應和跟進。

6.小米和一加

小米和一加渠道基因來自電商,較有優勢。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小米在2014年7月宣布進軍印度市場以來,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占據市場份額的2.1%。

而一加2015年全年在印度出貨量超百萬。

但網絡普及率僅30%的印度,線上增速雖快,主戰場依然是線下市場。

智慧型手機相關分析師基蘭·庫瑪表示,多數中國企業在印度並沒有銷售基地和流通渠道,他們以網絡營銷為主,所以運營成本低、銷售價格低,產品非常受相關消費群體歡迎。

7.蘋果

蘋果在印度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由於印度的收入水平,iPhone被視為奢侈品,蘋果的低價翻新iPhone計劃也遭到了當地政府的拒絕,此外,由於「Made in India」政策,蘋果在印度幾乎沒有體驗店。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按照智能機出貨量計算,蘋果目前在印度的份額約為3%,而在中國,蘋果的份額是24.4%。

蘋果揚長避短,開始實施軟體策略。

蘋果宣布啟動位於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的WaveRock園區的新研發中心,該中心將招聘4000名員工,專注於Apple Maps地圖服務項目的開發。

此前,蘋果還宣布計劃在印度班加羅爾建立全新的iOS應用設計與開發加速器。

售價及市場占比

據印度調查公司CMR統計,2015年印度國內智慧型手機均價為10700盧比,相比2013年的13000盧比下降了約20%。

有分析稱,2015年上市的智慧型手機中,75%的智慧型手機售價低於1萬盧比。

售價低於5000盧比的機型比例正在上升。

當地分析數據還稱,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50元)以下的低端市場高達45%,100美元-250美元(約合人民幣650元-1650元)的中端市場占40%。

而IDC分析認為,在城市地區,售價1萬盧比以上的中高端機型的需求也很大。

不過以農村地區為中心,面向首次購買智慧型手機消費者的低價位機型銷量正在大幅增長。

目前,印度智慧型手機線上銷售占三分之一,線下購買占三分之二。

繼續深耕印度市場

中國依然有著龐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因為智慧型手機的完全替代和普及、高速升級換代、大存儲量專需、智能手持終端、5G的召喚......都將力挺中國乃至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消費及升級。

但是也要面對中國智慧型手機撕逼競爭的事實——智慧型手機品牌越來越多,不斷有新的手機品牌誕生,有的希望複製小米公司的成功、有的作為產業鏈的補充。

所以,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應該內外兼顧,不僅要滿足國內市場的,也應該繼續深耕印度市場。

印度人口近13億,有可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用戶目前只有4億,待開發空間巨大。

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保持著高速增長,2016年一季度同比增長23%。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移動網際網路覆蓋人群為4億左右,9億印度人無法連接移動網際網路,這同時意味著市場潛力。

印度政府提出了「Made in India」,希望能通過市場換技術,最終實現印度的本土製造和本土品牌,這給了我們智慧型手機技術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有消息稱,小米、金立等越來越多的手機公司開始在印度設代工廠,這也將成為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走出去的趨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為何都看上了印度?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 場競爭有多慘烈,手機廠商恨不得一個月開一次新品發布會的節奏就是最好的體現。高端市場有蘋果、三星這對老冤家廝殺,中高端市場有華為、聯想等一票國產廠 商混戰,千元級市場小米、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