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就「最嚴技術出口管制」發起公眾徵詢引專家關注——美國欲出「七傷拳」,未傷人或先傷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出台了一份針對「敏感技術和相關產品」(sensitive technologies)的出口管制框架,並開始對這一框架進行為期一個月(截至當地時間12月19日)的面向公眾的意見徵詢。

在這份框架中,包括合成生物學等新興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微處理器、先進的計算技術、量子信息和傳感、機器人、腦機接口等14個類別的科技前沿,被美國BIS認為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高新技術」,正考慮對這些關鍵科技領域通過出口管理條例(EAR)進行管制。

儘管這還只是一個徵詢意見稿,但其涉獵領域之廣、出口管制之嚴引起了海內外廣泛的關注。

若一個月後該框架真的得以通過,這將成為美國對技術出口最嚴格的一次管制。

同時,該框架雖然沒有指向具體國家,但從當前技術市場的格局和進出口現狀來看,如此舉落地,受影響最大的將會是中國。

管制令化身「神助攻」?

出乎意料的是,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相關領域專家的聲音,傳遞出的信息不少卻是積極的。

清華大學教授、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直呼美方此舉是「神助攻」。

在11月19日下午在清華大學舉辦的「『芯』未來——未來科學大獎與清華大學聯合學術報告會」上,面對記者「美國此舉是否會刺激中國半導體產業自主發展」的提問,魏少軍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我覺得會激發我們在這方面投入更多、(未來)發展可能會更快。

我們歡迎這樣的『神助攻』,挺棒的」。

知名非官方外交與國際關係智庫「察哈爾學會」全國理事會副理事長、高級研究員張國斌也認為這對中國反而是好機會,「首先這還只是徵詢意見,不是最終決定,所以不用緊張;另外,萬一美國真的禁止這14類技術也不是什麼災難,反而是好機會——美國給我們本土IC公司指明了產品開發方向,大家儘管搞國產化吧」。

「我非常認同『西方不禁運,中國不發展』。

」張國斌說,「如果什麼都能買到,自己必然什麼都做不好。

只有買不到才能下功夫研發,才能最終趕上和超越。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陳怡然也在微博上公開表示,這對於中國高科技企業尤其是AI企業是重大利好,但他並未就此進行詳細解釋。

同時,也有專家認為,美國科技產品不到中國市場應用,在全球市場衰退形勢下,等於給了中國企業靠自我創新發展建立良性循環的時機,同時也打擊一直靠「貿工技」模式發財的大批「山寨」企業。

美國各方先受其亂?

「其實這種對外出口限制,對他們自身技術和產業發展也是限制。

」具體到半導體技術產業,魏少軍告訴記者:「美國如果進行技術出口限制,自然會對我們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別忘了,中國可是美國半導體產品的最大買家。

設置這種障礙,美國損失可能比我們還大,我覺得美國人不會採取這種殺敵八百、自傷一千的做法。

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晶片進口額創紀錄地超過2601億美元,其中超過90%的高端晶片產品採購自美國。

中國發明協會理事和中國半導體協會常務理事、華山資本創始人陳大同在回答上述提問時談道,11月19日此事一發生,他收到的第一條來自矽谷的同學的評論是:「這14條是想把矽谷搞死?」

「14類前沿技術中相當部分(技術延伸產品)最終的客戶是中國,許多要做硬體、產品化,所以如果一封了之的話,幾乎就是雙刃劍,損害這些技術公司太大的商業利益。

」陳大同說,「現在(很多領域)都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鏈,大家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

中國是不少美國科技公司最重視的市場之一,限制技術出口損害的是中美雙方的利益,該徵詢文件中也提及「出口管制可能對美國此類技術的發展產生影響」。

事實上,自「中興事件」以來,許多美國晶片公司中國區高管都變得提心弔膽,生怕美國政府哪天突髮禁令。

「如果突然有禁令禁止我們向中國出口某些品類的晶片,我們在中國區的營收就會斷崖式下跌。

」一家美國知名晶片公司中國區高管在面對媒體時如此說道。

短期影響亦不容輕視

不過,多位受訪專家也表示,倘或美國商務部BIS此番真的祭出「七傷拳」,其在短期內帶來的衝擊不可小覷。

「我個人雖然認為如果美國加強限制的話,可能會更多地推動國內自主造芯的運動,但從另一方面講,這些限制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衝擊。

以『福建晉華事件』為例,我們在晶片製造的許多高精尖儀器方面會受到很多的限制。

」清華大學電子系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如光刻機、薄膜沉積等關鍵精密設備,目前依然處於被外企壟斷的局面。

10月29日,美國商務部突然發難,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商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實施緊急禁售令,禁止美國企業向後者出售零部件、軟體和技術產品。

這是今年繼中興事件以後,美國政府對中國半導體企業實施的第二例禁售。

美方隨即在11月上旬對福建晉華提出最高超過200 億美元的罰金——這或將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歷史天案」。

生物技術領域則可能面臨著其他的麻煩。

「我跟實驗室的成員聊了這個問題,大家覺得,如果(BIS技術出口管制)得以實施的話,短期內是會有衝擊的,甚至一些科研實驗都很難開展了。

」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監事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昌增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美國對技術出口的這一限制,其潛在的影響不容輕視。

可以想像,如果管制令使得國際間正常的科技合作都受到影響的話,長此以往,各方開展合作的信心也會受到打擊,從而直接影響技術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的進程。

除對技術發展進程的阻礙外,技術出口限制還會對投資與人才交流造成影響。

諮詢公司榮鼎諮詢於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對美投資已經有明顯下滑趨勢,創下7年來新低;此外,人才交流也會受到明顯的限制。

兩邊兩個「不容易」

但昌增益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國際交流如此便捷的資訊時代,美國想一刀切地限制並不容易。

事實上,時至今日,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非常頻繁和普遍。

今年6月,昌增益當選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盟(IUBMB)執委,成為擔任該國際學術機構執委的首位中國大陸學者,任期為2018~2021年。

他認為,他當選執委這件事就反映了近年來我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科技工作者參與國際合作交流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安虹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提到,即便美國「神助攻」,倒逼我們自主發展,但自主創新「談何容易」。

「做自主可控的道理誰都明白,但實際做起來又都被眼前的利益所羈絆。

」安虹說,自主可控的國家利益,不能被企業、科研單位或個人的局部利益所綁架。

她對記者說,其實國家近年來的科技投入很大,各級政府也越來越有錢,但是「都用來幹什麼事了?」安虹認為,自主創新的癥結,在於我們在人才培養上下的功夫不夠。

「就拿超算來說,中國超算的希望在於我們已經意識到應用軟體生態的重要性,在於我國培養過硬的下一代超算人才。

」安虹認為,美國人並不怕我們拿多少世界第一甚至戈登貝爾獎,怕的是中國超算的人才崛起。

「超算技術有很強的技術創新帶動作用。

」安虹說,十年前的超算技術現在已經用於桌面、智能終端和大量的嵌入式系統,同樣的道理,現在的超算技術也會出現在將來的桌面和智能終端上。

「我們的教育要告訴學生這些事,我們的課程體系要做這樣的前瞻性設計。

」安虹說。

《中國科學報》 (2018-11-22 第5版 技術經濟周刊)

注意!微信又双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

為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中國科學報」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菜單 →選擇「設為星標」,搞定!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