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到美國設廠,將投資重心放在中國,今公司利潤是華為2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企業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走出了各自的國門,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發展陣地。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迎來了不少外企的投資布局,而一些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內企業也受到了他國的邀請,以補貼的形式吸引他們前往當地建廠。

拿著補貼建廠,聽起來是件「雙贏」的好事,可實施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容易。

相信很多人還有印象,「華為事件」時,美國曾拋出巨額補貼,吸引在華美企回國。

當時富士康就宣布在美國建廠,承諾投資100億美元,並創造1.3萬個就業崗位。

作為回報,當地也承諾給富士康41億美元的補貼。

可一年過去了,富士康的建廠計劃至今還沒有太大的進展,補貼也可能「化為泡影」。

而現在,美國又向一家國產巨頭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其到美國設廠,卻被它拒絕了:我們的投資重心全在中國!

這家巨頭就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全稱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說到台積電,就不得不提華為。

華為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在台積電2019年的營收中,有14%都來自於華為的訂單,僅次於蘋果。

簡單來說,富士康是為蘋果、華為等智慧型手機廠商代工製造手機,台積電則是為蘋果、高通、華為等代工製造晶片。

在「華為事件」的風口浪尖上,不少企業都明哲保身,台積電卻三次公開力挺華為,明確表示不會斷供華為,十分仗義。

有趣的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43歲才開始創業,而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比他還要晚,56歲才開始創業,公司的利潤卻是華為的2倍,市值更是超過了2650億美元,也就是18700多億人民幣。

而現在據外媒報導,美國邀請台積電、三星等巨頭到美國設立工廠,以降低美國對亞洲生產的晶片的依賴程度。

此後有消息稱,台積電和三星已經與美國開始了談判。

對此台積電明確回應,目前公司的投資重心全部在中國,並沒有赴美設廠的計劃。

事實上,這並不是美國對台積電發出「設廠邀請」,無一例外都被台積電「婉拒」了。

有人分析,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在那裡生產晶片的成本遠比在亞洲要高,建設生產線的時間也更長。

富士康就是前車之鑑,它給美國工人開出了平均5.4萬美元的年薪,也就是人民幣38萬元左右,而國內的工人一個月不過幾千元,還要分淡季旺季,一年下來可能還不到8萬元。

此外也有相關的人士透露,一旦美國改變了想法,全球的晶片供應格局也會發生改變,這也是台積電的顧慮之一。

而且有數據表明,2020年中國的AI晶片市場規模將接近200億元,到2021年有望超過300億元,未來的3年內都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也就是說,中國的晶片市場正在迅速發展當中,台積電將投資重心放在國內也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總而言之,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自然會「用腳投票」,對於希望吸引更多優質企業的地方來說,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讓他們看到市場發展的潛力才是「硬道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突然宣布,川普贏了?鬧劇而已

目前從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上來看,台積電無疑是全球的頭把交椅,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台積電手中,這不僅因為台積電一直在最先進的製造工藝上首先試水,還與台積電充足的產能有直接的關係。在客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