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霸權姿態下的5G競爭,美國科技冷戰「落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不僅將其本土設為了華為5G技術和設備的禁區,還試圖拉攏其盟友封鎖華為。

《紐約時報》在2019年初,就已經將美國對華為的封殺稱為了「科技冷戰」。

但美國可能也沒有想到,這場根本不對等,力量懸殊的戰爭,並沒有讓其構築起設想的科技壁壘;而更讓美國頭疼的是,迷失在霸權姿態下的5G產業競爭,結果必然是捨本逐末。

科技冷戰「落空」

充分享受了4G帶給其GDP、就業崗位和企業營收等紅利的美國,卻對於關乎國運的全球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5G,顯得有些後知後覺。

在2018年4月19日,美國無線通信和網際網路協會(CTIA)公布一份《全球5G競爭》的報告中,詳細描述了全球主要國家5G技術的發展現狀。

其中,美國不僅在5G整體準備方面落後於中國,還落後於韓國,僅排名第三。

這讓美國對5G的爭奪上有了緊迫感。

與中國在4G落後下,選擇加強自主研發努力,趕早布局5G的戰略不同,美國首先想到的是封鎖先進技術。

在對科技未來的競爭上,美國開始不那麼講究規則,將本土市場設為華為的禁區之後,緊鑼密鼓的聯合盟友要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建設之外。

並提出5G產業國有化方案,還計劃通過增加資金投入和立法來保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

讓美國大失所望的是,其看似穩固的聯盟體系卻並沒有如美國所願展開聯動。

縱觀全球,響應美國的只有澳大利亞、日本和波蘭明確禁用華為,「五眼聯盟」的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都沒有表示禁用華為。

此前,紐西蘭表示禁用華為,後來改變了主意,表示對華為設備重新獨立評估。

繼英國和紐西蘭之後,德國對待華為的態度也鬆動了。

近日,德國網絡監管機構公布了新電信安全指引並表示,強化安保的規定適用於所有的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給予所有的企業競標機會。

德國經濟部長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德國並不想禁止華為參與建設德國5G網絡,而是將收緊所有供應商的安全標準。

除了盟友之外,美國試圖憑藉其在經濟和軍事上的超級大國影響力,來恫嚇或說服歐洲、亞洲等5G領先的市場來禁用華為,「安全威脅的共同利益」,「影響經貿往來」等強硬說辭換來的卻是一個個閉門羹。

雖然各個國家考慮的角度不同,有的在重新制定電信安全法規,有的在觀望,但同樣的立場是不會禁用華為。

在歐洲,匈牙利、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等國這樣認為;在亞洲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越南、泰國等國家這樣認為;在中東阿聯、沙特等國這樣認為。

在韓國,使用華為5G基站和設備的LG Plus已經率先完成了5G網絡的建設,領先於國內的其他運營商;在5G市場潛力巨大的印度市場,因為市場規模,電信網絡基礎薄弱等因素,讓印度的顧慮比較多,但也表示不會禁用華為。

這讓美國拉攏盟友打壓華為,從而影響各國,豎起一道技術鐵幕的科技冷戰計劃「落空」。

一場科技冷戰看似來勢洶洶,但在執行上卻有些虎頭蛇尾,也印證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話:「美國無法扼殺華為,因為我們技術更先進。

迷失在霸權姿態下的5G產業競爭

在一定程度上,儘管對華為的限制迎合了部分美國人對中國先進技術的擔憂,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通過強制封鎖來阻止技術的應用,完全違背商業邏輯和企業的逐利本能,結果必然是捨本逐末,失去5G產業競爭力,受害的無疑是美國市場的廣大用戶。

和貿易戰的情況一樣,美國對華為的排擠之後,即使能夠成功建立起具有同等競爭力的5G產業,也必將會在華為已占據的市場碰壁。

將美國市場用雙重標準隔離,價值肯定會大打折扣,除了用政府資金彌補缺口,深諳市場的投資人興趣也會大大降低,最終會損傷美國5G產業長久發展。

更尷尬的是,美國雖然可以禁止華為,但為難的是並沒有足夠好的替代選項來滿足國內需求。

美國到目前也沒有一家能夠提供5G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供應商。

雖然歐洲對網絡安全性也存在擔憂,但在5G競爭上卻更為積極和客觀。

比如,英國電信認為華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真正的5G設備提供商;德國電信認為,德國如果禁用華為,5G網絡建設要延遲2年;法國沃達豐的態度和德國電信一樣。

從技術角度,這些跟華為設備打交道的運營商,最了解華為技術和設備的先進性,同時華為設備的成本要比競爭對手低15-30%,這對逐利的各國運營商而言根本無法拒絕。

美國如果不用華為技術和設備的優勢,5G網絡建設只能選擇愛立信、諾基亞,而目前這兩家的5G設備不管是成本和能力都要落後於華為,這無疑會抬高美國部署和維護5G網絡建設的成本。

而美國真的能完全禁用華為嗎?真的能避過華為在5G技術上眾多的專利嗎?

從根本上,限制華為進入美國市場,並不能讓美國的本土產業快速迎頭趕上,而為此支付的成本,其實完全可以用於5G的基礎設施和研究。

美國無疑明白這個道理,在打壓華為無果後,川普在2月21日發表的推文里已經表明對美國5G發展的新思維,「讓美國通過競爭獲勝,而不是封鎖現在更先進的技術。

科技冷戰的最終結果會導致雙輸的局面。

要讓盟友犧牲便利和經濟利益,自然操作難度更大;而且一味的渲染「安全威脅論」,而又拿不出有力證據,架構在無中生有基礎上的封鎖先進技術,只會讓美國的不正當性不斷暴露出來。

所以勸美國早日清醒,迷失在霸權姿態下的科技冷戰思維絕對不是最佳策略!

對美國科技冷戰「落空」,你有什麼見解?一起聊聊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繼D&G事件又美國事件後:德國力挺中國企業

近日,德國內政部代表發言:德國反對在建設5G行動網路中將任何設備廠商和技術排除在外。他說:「我們不想在法律上排除特定供應商或特定產品。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確保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和隱私。」

社評:美欲拉盟國共同打造對華科技之牆

華爾街日報星期四的一則報導說,美國正試圖說服德國、義大利、日本等盟國的官員和電信業高管,使它們在包括5G網絡在內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避免使用中國華為公司的設備。報導說,美方給出的理由是,使用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