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華為後果:這些國家的「苦頭」才剛剛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華為雖然是一家中國企業,然而其發展模式仍是跨國公司。

幾乎所有企業都做一些提前準備,對企業發展的規劃做一些前期布局。

一旦西方國家的「封殺」持續,那麼這些西方國家的公司所做的相關前期投資將勢必受到衝擊。

華為的國際影響力在提高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 「如果各國進一步擴大排除華為的行動,將反過來對美國和日本的企業造成打擊!」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刊載題為《華為經濟圈受打擊將影響日美企業》的文章,直言美國等一些國家「封殺」華為終將傷及自身。

按照這家日本媒體的說法,華為公司在通信基站領域居全球份額首位,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排在第二位。

僅半導體,華為全年採購額就超過1.5萬億日元,從日本企業採購5000億日元規模的零部件。

如果排除華為的趨勢擴大,將對成為供應鏈一部分的日本和美國企業也構成影響。

輿論注意到,在日本國內,民眾對於政府「封殺」華為的做法也早有不滿。

有網友質疑,如果真的打算禁止華為,總得拿出點證據來。

還有人說:「比起所謂的安全問題,聽從美國才是禁用最大的理由吧,這就是政治問題。

有分析認為,一些國家因跟隨美國步調「封殺」華為而招致不滿及憂慮並不意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學者李崢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表示,華為雖然是一家中國企業,然而其發展模式仍是跨國公司。

儘管華為公司產品的主要生產地在中國,但其重要的零部件及軟體方面的服務有賴於美國、日本等海外供應商。

鑒於此,一旦華為公司在運營方面面臨問題,那麼其相關供應商都會面臨極大的問題。

此外,華為與蘋果公司類似,其下游有很多企業依賴於作為上游公司的華為,如果華為公司出現問題,下游公司的經營也必將受到影響,甚至會破產倒閉。

值得注意的是,從跨國公司及產業鏈布局層面來說,一些西方國家因「封殺」華為而產生的對自身的連鎖影響才剛剛開始。

李崢進一步分析,幾乎所有企業都做一些提前準備,對企業發展的規劃做一些前期布局。

過去十年,華為公司發展非常順暢,其供應商亦會根據華為公司經營的擴張及盈利的提升,相應地增加對華為相關產業生產線的投資、提前布局。

當前,西方國家對華為公司的態度正發生轉變,將其政治化。

這一轉變可能對華為公司未來在西方國家的推廣造成阻力。

一旦西方國家的「封殺」持續,那麼這些國家的公司所做的相關前期投資將勢必受到衝擊。

可以說,美國等西方國家「封殺」華為是一種保護主義的短視行為。

不久前,據英國媒體報導,就在英國、日本等國「拒絕」華為之時,因為愛立信故障,分別發生了12個小時跟2個小時的通信癱瘓事件,期間用戶無法進行上網,甚至無法通話。

有網友評論稱這簡直是「神助攻」。

儘管此事與「封殺」華為並無直接聯繫,但從網友的反饋中可以看出,公道自在人心。

當前,全球化已成為主流,外界相信,逆潮流而動者,將終被時代「淹沒」。

華為連接世界

【延伸閱讀】突破封殺!華為幹了一件大事——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 台媒稱,近期,在美國主導下西方國家正在防堵華為5G技術。

面對這股圍堵浪潮,華為步步為營,進行突圍。

據台灣《旺報》12月18日報導,最近華為再攻下一城,取得葡萄牙的5G合約。

到目前為止,華為已在全球包括歐洲、亞洲與中東等地贏得23家電信商的合約,進一步鞏固華為在全球電信通訊設備商的龍頭地位。

報導稱,近年來中國在電信設備領域的成功,已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在系統設備商中,華為名列世界第一,在全世界17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網絡建設。

中興名列世界第四,此外還有信科集團等大量的企業集團。

可以說,在系統設備能力上,中國是強大的一個群體。

西方情報聯盟聯合圍堵

面對華為的快速崛起,西方國家心生警惕,並開始採取圍堵策略。

《華爾街日報》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西方最強大情報聯盟的情報機構負責人今年7月在加拿大的一個會議上一致認為,他們需要對華為加以遏制。

據了解,美國兩大電信商T-Mobile和Sprint都認為,它們的外國母公司──德國電信和日本軟銀集團最近主動提出停止使用華為技術設備,將有助於美國清除兩家公司進行價值260億美元合併交易時面臨的障礙,此舉也反映出美國正極力將華為踢出門外。

華為頻傳捷報

不過,重重圍堵之下,華為依然捷報頻傳。

據《印度時報》12月18日報導,印度已經准許華為參與該國5G測試,並在發出的邀請中,稱讚華為在印度電信市場的發展。

而華為聲明指出,仍致力於為客戶開發可信和安全的解決方案,將繼續與印度政府和其他行業利益攸關方密切合作。

另據台灣《旺報》報導,華為此前已與葡萄牙最大電信商Altice簽署合約,為後者提供網絡升級的設備和軟體,以在2019年實現支撐商用5G標準。

華為18日也對外公布了關於5G商業合同的信息。

台灣中時電子報12月18日報導,華為18日宣布,已獲得超過25份5G商業合同,並已出貨逾1萬個5G基站。

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胡厚崑在深圳總部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公司總營收將超過1000億美元。

華為2017年營收為920億美元。

突破封殺網

《旺報》指出,華為在全球5G市場,已遙遙領先愛立信與諾基亞等全球通信巨頭,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文章稱,華為正以實力扭轉乾坤,化危機為轉機,突破層層的封殺。

胡厚崑說:「儘管一些市場努力製造對華為的恐懼,並利用政治干預行業增長,但我們自豪地說,我們的客戶仍然信任我們。

【延伸閱讀】金參考|華為事件後,這些美國公司比中國還急!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前不久的華為事件不僅牽動著中國民眾的注意力,也讓大洋彼岸的不少美國企業心驚肉跳。

雖然美國政府希望藉此對華為的發展施壓,但是這種出格的做法在美國國內也引起越來越大的爭議。

華為事件把美國晶片股打入熊市

作為當今全球通信產業的龍頭企業,華為在全球擁有數以百計的供應商。

這些供應商給華為設計並提供小到螺絲、大到螢幕的所有零部件。

華為主要從事通信產品的後端集成與組裝,美國公司占據了華為上游供應商的主要部分。

在華為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美國有33家供應商排名第一。

在軟體領域,華為與甲骨文、IBM、微軟關係密切,華為的全球化及數字化的管理給美國信息服務企業帶來巨大的業務。

在硬體領域,華為的晶片、存儲、交換器給英特爾、思科、德州儀器等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華為在商業模式上與當今全球一流的跨國公司並無二致,它招募全球最優秀的員工、採購全球最優質的零部件、最終向全球銷售一流的產品。

這種模式使得華為與這些美國供應商的利益高度捆綁。

這種捆綁的效果在華為事件發生後立刻顯現。

上周,美國晶片股出現了一輪急跌,英特爾、德州儀器下跌近10%,IBM、甲骨文下跌近8%。

華為事件引起了美國市場對於信息產業受到政治因素干擾的憂慮,在這種背景下,投資者不得不重新評估相關公司的盈利前景。

這種擔憂也蔓延到信息產業的上游,蘋果、谷歌、亞馬遜等五大美國科技公司股價繼續下挫,墜入熊市區間。

政治因素正改變信息產業的發展邏輯

相比華為事件的直接衝擊,國際投資者更擔心此類事件的背後含義。

作為新世紀以來最蓬勃發展的產業,信息產業是全球最為全球化的產業之一,也最少受到政治等非市場因素干擾。

正因如此,企業家和投資者往往是從純商業、純技術的角度來預估新技術的市場前景,並按照這一預判來進行投資與研發。

然而,如今的情況則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近些年來,美國政府開始從政治、戰略角度看待各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態勢,不擇手段地試圖加以干預。

這些干預手段給信息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正在根本性改變該產業的發展邏輯,使全球已形成的信息產業全球產業鏈面臨著分化重組的動盪過程。

比如,美國供應商現在不僅擔心華為的經營會遭遇困境,從而減少採購數量,也擔心政治因素會促使華為減少與美國供應商的合作,將採購轉向中國或日本。

這將使美國供應商徹底失去華為這一重要客戶,相關企業為華為量身定製的研發人員、維護團隊和產能都將面臨昂貴的轉型過程。

把華為搞垮,5G就安全了?

美國政府打壓華為的根本邏輯在於,認為由中國企業華為所主導的5G網絡並不安全。

這種認知不僅有著意識形態偏見的影子,也並不符合信息產業的普遍規律。

從網際網路、個人電腦到手機等信息產品的發展規律看,信息產業的安全存在著兩個不變的規律。

第一,信息產業沒有絕對的安全。

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探索色彩,多數信息產品和信息技術並不是在完全成熟可靠後才推向市場。

一些技術的關鍵性漏洞往往是在很久之後才會被人們發現並彌補。

第二,公平競爭是促進安全的最優方式。

從軟體和作業系統的發展看,競爭類產品的安全漏洞往往更容易被發現和彌補,而壟斷類的產品一旦發現漏洞,很可能就必須推倒重來。

微軟的「視窗」系統和Adobe公司Flash標準都曾在全球占據壟斷地位,但在發現「永恆之藍」及「零日漏洞」後,兩個產品均面臨巨大的安全風險。

Flash標準由於無法修補漏洞而即將退出歷史舞台。

5G技術也將符合這一規律。

排擠華為將讓愛立信、思科在西方國家5G市場占據壟斷地位,這有可能改變5G「蛋糕」切分的方式。

在5G之前,由於電信企業、網絡服務商存在激烈競爭,高通、博通等上游供應商和蘋果、臉書等「商對客」(B2C)的廠商占據了「蛋糕」的絕大部分。

而一旦5G建設從一開始缺乏競爭,愛立信、思科就可利用市場地位擠占供應商和消費類企業的利潤。

事實上,華為事件發生後,愛立信的股價即走出了與其他信息產業企業完全相悖的走勢。

5G市場的高度壟斷顯然不是美國絕大多數高科技企業希望的結果,而華為事件將成為美國企業試圖改變這一逆流的著力點。

這種情況再次顯示出中美經貿捆綁對兩國關係乃至兩國企業的意義所在。

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的捆綁不斷加深,也給兩國企業和民眾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與之相對,川普政府採取的「脫鉤」策略並不符合時代潮流,是一種危險的方向。

(文/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禁用華為?美日搬起這塊石頭砸的是自己的腳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日媒稱,如果排除華為的趨勢擴大,將對成為供應鏈一部分的日本和美國企業也構成打擊。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作為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公司在通信基站領域居全球份額首位,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排在第二位。

僅半導體,華為全年採購額就超過1.5萬億日元,從日本企業採購5000億日元規模的零部件。

報導指出,作為華為供應商,博通、日本顯示器和SK海力士等美日韓的企業赫然在列。

「有必要搞清楚具有10萬億日元營業收入的華為的影響範圍」,美資證券分析師擔憂對全球供應鏈產生的餘波。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2017年華為的採購額僅半導體就達到140億美元。

中國媒體報導稱,華為向美國企業大量採購,從高通採購18億美元,從英特爾採購7億美元。

報導稱,華為正推進半導體的自產化,但仍存在脆弱性。

華為正通過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加強半導體的設計。

不過,製造委託給台積電等,同時一半以上從博通等外部公司採購。

報導指出,如果各國進一步擴大排除華為的行動,將反過來對美國和日本的企業造成打擊。

例如華為供應半導體的高通,在華為銷售額中所占的比率被認為達到5%左右。

在日本,JDI提供智慧型手機液晶面板,TDK提供電池等,均是占華為銷售額數個百分點的大客戶。

TDK和SK海力士的股價在孟晩舟遭逮捕一事曝光後持續下跌10%左右。

報導指出,華為2017年在日本的採購額約為5000億日元。

向部分供應商提出到2020年將在日本採購額提高至兩倍的計劃。

如果華為的銷售減速和設備投資的縮減成為現實,將對產業造成廣泛影響。

華為供應商日美企業達44家

另據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華為此前首次對外公布了所有核心供應商的名單,美國廠商數量最多。

列入華為核心供應商的一共有92家,其中美國廠商33家,日本廠商11家,中國廠商37家(中國大陸廠商25家,台灣廠商10家,香港廠商2家),整個名單中幾乎覆蓋了當下全球IT行業的所有主要廠商,如高通、博通、聯發科、三星、索尼、天馬、富士康、台積電、微軟、甲骨文以及德州儀器等。

【延伸閱讀】發難華為,美國害怕的原來是這件事——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最近幾天,隨著孟晚舟事件的持續發酵,美國方面的所作所為正逐漸浮出水面。

在這其中,美國發難的真實原因備受關注。

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關於華為的「爭吵」是在全球5G競賽的背景下發生的。

據英國媒體報導,最新一份遭泄露的明顯由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名高級官員撰寫的備忘錄顯示,美國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對華為公司深感擔憂。

這份備忘錄抱怨說,這家中國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讓中國在引進和發展5G技術的競賽中相對美國而言實力大增。

這份備忘錄還稱:「我們(美國)正在失利。

誰在5G技術和市場份額方面領先,誰就擁有巨大的優勢……占領信息領域制高點。

事實上,在5G技術領域,美國起步較早,也擁有高通、思科等技術積累較深的公司。

多年來,美國在開發5G方面主要採取與歐洲捆綁的模式,在5G關係網中的大部分模塊里,美國和歐盟仍占據主要份額。

但儘管如此,從上述報導中不難看出,美國在這一日趨激烈的競賽中已顯得十分焦慮。

有分析認為,正是擔憂在5G等重要技術領域的大國競爭中喪失「霸主」地位,才令美國將他國科技企業當成了「打擊對象」。

美國方面不惜犧牲國家形象也要確保自身在5G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優勢,那麼,5G技術究竟有多重要?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學者李崢對參考消息網介紹,5G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信息技術的通訊基礎,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繼續發展的基礎性支柱。

相比之前的無線通信技術,5G可能改變當前信息數據傳輸的基本業態,對wifi、紅外遙控、室內寬頻等進行替代,是具有戰略平台意義的核心技術。

當前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等信息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都希望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主導權,或者至少避免被其他國家落下。

有分析認為,5G技術的競賽實際上是大國科技競爭的縮影之一。

多年來,科技競爭始終是大國競爭的重要內容之一,工業革命以來,這種競爭顯得更加明顯、也更為重要。

冷戰前,各國科技競爭主要體現在軍工領域,以先進武器作為主要競逐目標;冷戰後,各國的競爭轉向產業鏈競爭、核心技術競爭以及企業之間的終端產品競爭。

俄新社刊文稱,在當前的世界技術競爭中,美國的霸主地位日益不保。

這一事實本身不啻為對華盛頓國際聲威的重創。

美國的初衷未必如此,但他們的行為導致了上述結果,且已覆水難收。

李崢表示,科技競爭原本是正常的、良性的,能夠促進人類科技進步的發展。

但近年來,西方國家在科技競爭中加入了更多政治因素、安全因素、甚至意識形態因素,這使得科技競爭中惡性競爭的部分在增加。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和平時期的科技競爭可能將面臨較大危機。

(完)

【延伸閱讀】外媒稱美國施壓德國對華為髮禁令 德稱間諜指控缺乏證據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明鏡》周刊14日報導說,德國信息技術監管機構對抵制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的呼籲表示了質疑,稱沒有證據表明該公司可以利用其設備為北京從事間諜活動。

法新社12月14日報導稱,德國信息技術安全局局長阿爾內·舍恩博姆說:「對於做出像禁令這樣嚴肅的決定是需要證據的。

報導稱,華為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審查,導致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禁止其參與建設本國下一代超高速5G網際網路。

《明鏡》周刊寫道,美國已經對德國施加了壓力,要求其跟隨美國的腳步。

舍恩博姆說,德國信息技術安全局的專家檢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華為產品和零部件。

報導稱,他們還參觀了華為在波恩新建的實驗室。

在那裡,德國客戶可以檢查該公司的網絡安全措施以及產品背後的軟體。

《明鏡》周刊指出,德國三大行動網路運營商都使用華為提供的基礎設施。

該公司還生產德國最受歡迎的一些手機。

另據路透社12月14日報導,德國經濟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14日表示,不擔心華為參與該國5G行動網路建設。

阿爾特邁爾14日接受採訪,在被問到德國政府是否對中國華為可能參與德國5G行動網路感到擔心時表示:「並不對個別公司感到擔憂。

「但每種產品、每種設備都必須是安全的。

」他補充說。

他稱,預計德國相關機構很快就將對外資投資德國公司規定的修改意見達成一致,在審查外國對德國企業的投資時,國家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比股權門檻更重要。

原標題:「封殺」華為後,這些國家的「苦頭」才剛剛開始

來源:參考消息網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川普:不封殺了,美國要公平競爭5G

眼看打壓華為的「五眼聯盟」可能要崩,川普今天發推特了:「我想要5G,甚至6G能儘快進入美國市場…在這個毫無疑問代表著未來的領域,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落後於人」。美國總統川普21日在推特上說:「我希望...

「封殺」華為後 這些國家的「苦頭」才剛剛開始

原標題:「封殺」華為後,這些國家的「苦頭」才剛剛開始——「如果各國進一步擴大排除華為的行動,將反過來對美國和日本的企業造成打擊!」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刊載題為《華為經濟圈受打擊將影響日美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