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華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不是「危險公司」,5G也不是「原子彈」。

作者:朱麗

來源:商業精選

遭到美國全面打壓與封鎖的半個多月以來,華為首次迎來轉機。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四大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

這意味著,中國5G將直接跳過試商用進入商用階段,相較於此前2020年5G商用的時間表,整整提速了一年。

華為官微當日發文稱,將全力支持中國運營商建好中國5G,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5G將引領全球。

華為自2009年著手5G研究,已累計投入20億美元用於5G技術與產品研發,當前已具備從晶片、產品到系統組網全面領先的5G能力,也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決方案的通信企業。

在全球5G商用步伐上,華為稱已位居「世界前列」。

這是美國打壓華為的重要原因,然而,也代表著中國科技企業實力的崛起。

此前任正非說過:「華為已做好了準備。

聯想到近期華為遭禁,「友商」們紛紛倒戈,一度被推向危險邊緣,此次來自國家層面的重磅舉措正在給華為創造有利戰勢。

劇情似乎正在翻轉……

「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

鐵達尼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

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
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

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當2000年華為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任正非卻大談危機,在科以上幹部大會上講了上述這段話,警示華為員工要居安思危。

這一年,被任正非視為「華為的冬天」。

自1984年創立以來,任正非天天想的不是賺錢,而是思考失敗。

他稱自己對成功從來都是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更多的反而是危機感。

「我們不能居安思危,就必死無疑。

當時的華為,他認為從上到下都沒有真正認識到危機,當危機來臨的時刻,可能是措手不及的。

「如果四面出現危機時,那我們真是可能沒有辦法了。

任正非天天喊「狼來了」,並認為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是一定會到來的。

當下,華為正在面臨這樣的困境——遭美國一紙禁令、技術封鎖,各路「友商」斷供,華為業務陷入艱難境地……

2012年,華為高級顧問田濤、吳春波出版了《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被視為華為公司的「反向激勵」教科書,一直為很多人推崇、學習。

令人意外的是,生死攸關時刻,任正非卻顯得異常淡定,並高調錶態:「我們從來沒覺得我們會死亡,我們已經做了兩萬枚金牌獎章,上面題詞是:不死的華為。

但外界依然擔憂的是,美帝圍剿之下,華為會不會倒下?華為如何度過此次危機?

1

華為的「至暗時刻」

美國為什麼打壓華為?

「政治瘋子」川普在今年4月關於美國5G戰略部署上凌厲放話:「5G競賽是一場美國必須要贏的比賽……我們不能允許其他國家在這個未來強大的產業中超越美國,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很多此類產業中領先。

率先占領5G制高點,並開始準備在全球推廣的華為,不幸成了美國的靶子,被全面圍剿。

事實上,華為在海外的技術突圍一直遭到打擊報復。

早在2002年,華為攜高、中、低端全線產品亮相美國亞特蘭大舉行通訊產品展會時,美國思科公司就「很不舒服」。

相比于思科,華為的數據產品毫不遜色,且價格便宜了20%-50%。

展會期間,思科CEO錢伯斯到華為展台饒有興趣地了解了其參展產品。

離開後,錢伯斯就暗暗思忖:今後幾年裡,思科將只有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華為!

這一年,儘管華為順利進入美國市場,增長勢頭兇猛,但是已經被思科「盯梢」,並想方設法打擊華為。

同年,在華為拿下巴西數據產品招標會的400萬美元訂單後,錢伯斯終於「出手」,他在思科內部成立「BEAT華為」(打擊華為)工作小組,並鼓動思科全球員工討論如何對付華為。

2002年12月,思科高層來華拜訪華為,提出華為侵犯了其產品智慧財產權,要求華為承認侵權、賠償,並停止銷售產品。

任正非再三思考後,決定息事寧人:可以!但不能接受侵權指責。

在思科眼裡,中國人是不可能造出高科技產品的,就算有,也一定是靠COPY來的,狹隘的觀念使其以為華為偷了思科的技術,並決定讓華為付出代價。

這個代價,就是2003年1月思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對華為發起專利訴訟,並以輿論攻勢「抹黑」華為,還警告華為的客戶「不要購買華為產品,以免帶來連帶賠償」。

彼時,任正非淡定作出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

華為為此組建了「應訴團隊」,與思科展開為期幾個月的激烈交鋒,爭論的關鍵是:彼此產品的原始碼是否雷同。

結果令思科大跌眼鏡:華為的產品沒有「問題」。

而成功轉化了矛盾與偏見後,華為與思科達到和解。

法院最後終止了思科對華為的訴訟。

這場國際訴訟,讓本來在海外籍籍無名的華為開始名聲大噪。

錢伯斯還酸酸地嘲諷道:「訴訟讓華為獲得了更多商業機會。

但此後,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進程倍加兇險,一波三折。

很多跡象可以看出,背後是思科在強力阻擊華為。

並且,美國對華為的打壓開始上升到政治利益。

2012年,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US rivals lobby against Chinese firm。

文章暗指思科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鼓動政府調查華為。

而美國政客在制裁華為的行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科之所以一直窮盡所能地打壓華為,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華為在技術上越來越強,如今在5G通訊技術上,華為已經走到了思科前面。

根據IDC提供的5G產業鏈圖顯示,華為正在獲得5G產業鏈中間環節的主導權。

美國總統都不淡定了,以「安全之名」來壓制華為5G發展。

禁令一出,與華為合作的「友商」紛紛斷供,無論是迫於美國政府壓力,還是出於自身利益考量,都表現出了無情的「反叛」。

在商業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華為迎來了空前的至暗時刻,如黑雲壓頂……

2

華為的底牌怎麼樣?

針對美國政府一系列針對華為的制裁措施,華為官方作出回應:華為被列入所謂「實體清單」的決定,是美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持續打壓華為的最新一步。

華為沒有退縮。

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宣布:「這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這被解讀為: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限制交易的所謂「實體名單」之際,華為啟動了默默打造多年的「B計劃」。

「公司多年前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 激情澎湃的文字瞬間被大量轉發。

印象中,華為從來沒有過這樣意氣風發。

一向低調的任正非開始拋頭露面,對外發聲,回應美國的打壓:「美國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們的力量」、「即使沒有高通和美國其他晶片供應商供貨,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在美國給出90天緩和期的決定後,任正非還表態「90天緩和期」沒有多大意義,堅定地認為此事對華為2019年的影響都不可能會導致業績負增長,最多也就是「低於20%而已」。

言外之意,華為有能力打贏這一仗。

華為真的如任正非所說「做好了準備」嗎?

今年年初,任正非接受外媒採訪時說過,「我們多年來在研發上大量投入……中興遭遇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華為身上。

任正非的硬氣與底氣,顯然來自於多年前華為在「雲淡風輕的季節」啟動的B計劃。

不是說有多麼的先見之明,而是任正非一直以來的危機意識所驅使——做最壞的打算,為脫離美國的供應做準備。

2004 年,華為成立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創建於1991 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總部位於深圳,現為中國大陸最大的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做晶片註定是一場無底洞的投入,華為內部曾將其喻為「燙手的吸金娃娃」。

但在任正非心中,海思晶片的地位無比重要。

他曾對何庭波說:「我給你每年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2萬人,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此後,何庭波帶領海思員工快馬加鞭,走上了打造「中國芯」的悲壯長征。

從2012年開始,華為旗艦機開始搭載其自研的麒麟晶片,業界認為,雖然在絕對性能上比不上高通,但麒麟晶片已經可以自立自足,成為華為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此外,海思的業務還覆蓋視頻解碼晶片、安防領域等。

尤其是在安防領域,海思晶片用在了美國60%的監控攝像頭設備中。

數據顯示,在全球,海思已經打下70%的安防市場。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今年3月份說,海思去年的晶片產量超過75億美元,相比於華為從外部供應商採購晶片所花費21億美元的價值,海思晶片似乎可以獨立生存了。

但是,華為產品中仍有30%以上的部件來自美國高科技企業,比如高通、英特爾。

川普也許不清楚華為的底牌,但是他要做的是徹底斷了華為的糧,以阻止中國科技企業的先進與崛起。

在美國政客眼裡,「科技無國界」徹底成了笑話。

但外界的關切指向一個問題:華為能憑「備胎」打贏這一仗嗎?

也許任正非和華為人真的有底氣,但在全球化的時代,徹底擺脫美國的依賴,誠如任正非說的那樣:排斥美國等於狹隘地自我成長。

在和平時期,華為從來都是「1+1」政策,一半買美國的晶片,一半用自己的晶片。

因此,華為不能孤立於世界。

那麼唯一的,就是保持業務的連續性,讓「備胎」更紮實有力,能夠發揮作用。

是時候,考驗「備胎」的實力了。

但顯然這需要的是時間,以及對技術源源不斷地研發和精進。

華為進入到了「生死時速」中……

3

「向死而生」

禁令一出,華為的一眾供應商們快速響應,執行斷供舉措,翻臉比翻書還快。

谷歌率先宣布暫停與華為的合作授權之後,日本三大運營商日本軟銀、KDDI和Furway也宣布「P30lite」的發售延期。

同時消息傳出松下暫停與華為的業務,並且停止向華為技術公司銷售部分組件,最後這個傳聞被松下「嚴重聲明」進行了闢謠,表示將會持續向華為等中國客戶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

此外,英國ARM公司也暫停了與華為的業務網絡。

英國運營商EE宣布,將啟用5G服務,但是不會支持華為5G手機,英電信商Vodafone暫停華為5G手機預購。

美帝意志下的微軟也下架了華為筆記本電腦,甚至傳言將終止Windows 授權……斷供潮一波接著一波,似乎將華為往死里整,令外界憂心的是,美帝霸凌幾乎以壓倒性優勢打壓華為,華為能挺住嗎?

華為的表態是:短期內有一定影響,但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曾用理性的推理詳細地討論了死的概念,並最終對人如何面對無法避免的死亡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海德格爾是站在哲學理性思維高度,用重「死」的概念來激發人們內在「生」的慾望,以此激發人們的生命活力。

這種「倒計時」法的死亡概念讓人們明白:生命是可以延長的。

華為10多年前對「生存極限的假設」以及目前面臨的境況,不失為「向死而生」的推演。

置之死地而後生,美帝圍剿下最終或許能逼出一個更強大的華為,衝到世界科技的巔峰。

目前,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企業要一直活下去,不要死掉。

2000年,任正非在與HAY公司高級顧問的談話中留下了這句話。

他認為,一個企業活下去並非容易之事,要始終健康地活下去更難。

因為它每時每刻都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企業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對著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

企業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的過程中才能活下去。

對華為公司來講,長期要研究的是如何活下去,尋找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價值。

「活下去的基礎是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然結果是企業的發展壯大。

」這是一個閉合循環。

號稱「沒有遠大理想」的任正非一直自謙,卻大智若愚。

他很清楚,華為的路走向何方,以及該怎麼走。

多年前,他認定華為的長遠發展方向是網絡設備供應商——這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有了這個導向,華為才不會迷失方向。

長期以來,華為不斷向西方學習,吸取他人長處,補己短板,打敗了世界通訊巨頭,如今在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5G上衝到了世界前沿。

競爭對手傻眼的同時,更多的是眼紅以致「狗急跳牆」。

任正非在近期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稱,華為不是「危險公司」,5G也不是「原子彈」。

但那些公司以及美國政客不能容忍的是:華為的強大會取代了他們。

32年來,華為從一個不起眼的中國民營企業成長到業務遍布全球,擁有18萬員工,營收超千億美元的國際化公司,令競爭對手感到「害怕」。

因為華為一直都在成長,向自己的目標挺進。

4

華為的紅旗能扛多久?

去年4月以來,中興遭遇的制裁危機似乎還未完全消退,華為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的背景下,就被川普落實到了行動上。

2018年12月,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捕,至今依然處於 「軟禁」中。

如今華為因為5G戰略挺進慘遭圍剿,一時「四面楚歌」。

事實上,華為只不過是美帝霸凌主義的一個棋子,說到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較量是科技力量的角逐。

誰比美國更強大,就會被美國下「黑手」打壓。

近期,美媒曝光了美國的秘密計劃:集結盟友,在全球範圍內阻擊華為,試圖摧毀華為的5G布局。

哪國一旦採用華為設備,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事實上,歷史上已經此類陰謀事件發生過。

比如:近幾日來網絡流傳甚廣的法國電力巨頭阿爾斯通前高管皮耶魯齊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歷,以及美國如何利用司法武器打擊他國商業競爭對手的故事。

故事詳情與孟晚舟的經歷有些相似。

只不過前者的遭遇更加慘痛,在掉進美國的圈套之後,皮耶魯齊不僅坐了30個月的牢,更過分的是他所在的公司阿爾斯通在美國的逼迫下最後被賣給了通用電器。

而皮耶魯齊本人,直到2018年9月才出獄,重獄自由。

如今,這位皮耶魯齊寫了一本書,叫《美國陷阱》,披露美國通過加害他國公司高管,遏制他國企業的醜惡行徑。

儘管華為與昔日的阿爾斯通已不可相提並論,但這種出於政治和經濟因素驅動的驚天陰謀,卻值得華為警惕。

「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美國的法律已經伸到了它的領土之外。

這意味著,只要你與美國有一絲聯繫,例如發過電子郵件或使用過美元,他們就可以使用他們的法律來對付你,對付世界上任何的公司,在道德的掩蓋下,無人爭議。

美國實際上是在使用法律手段來對付他們的競爭對手,甚至把它們拿下。

」皮耶魯齊日前在接受媒體獨家專訪時大聲疾呼:「昨天是阿爾斯通,今天是華為,那麼明天又會是誰呢?」

以華為目前的遭遇,的確很難讓人鎮定。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任正非的辦公桌上,剛好擺放著一本中文版《美國陷阱》。

不能小看「美國陷阱」的殺傷力,但該出手的也要出手。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就華為風波一事,用最為精準、也最為強硬的措辭——「肆無忌憚的經濟利己主義者」來批判美國奉行的經濟制裁,並稱「我們需要確保關鍵商品免於制裁和貿易衝突」。

作為企業,該如何應對呢?在華為被禁的第一時間,任正非面對國內外媒體講了一堆掏心窩子的話,從容淡定,不認為華為會死。

任正非的自信來自哪裡?

早在1999年,任正非撰寫《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就闡釋了華為的七條核心價值觀,其中第一條是解決華為公司追求什麼。

「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並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捨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

為了成為世界一流設備供應商,華為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於激活狀態。

直至今天,華為的狼性精神仍然驅動著華為業務的突飛猛進。

2018年,華為銷售額超7000億元人民幣,是壓力把華為逼成了通訊業的世界第一。

然而,「先進」也成了美國想方設法打壓華為的理由。

近半個多月以來,華為一直面臨這樣的煎熬。

華為的紅旗能扛多久?

我們看到的是,從海思晶片高調登場開始,華為的絕地反擊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一周前,華為BG掌門人余承東透露,華為正在加速推進自研作業系統鴻蒙,最快今年秋季面市。

華為自主作業系統有望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等各個領域,還將兼容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

這意味著,華為的「備胎」被逼著要上路了。

就在上周的6月6日,工信部正式宣布發放5G商用牌照,全面開啟中國5G時代。

戲劇性的是,外資巨頭紛紛「示好」中國5G商用前景,華為5G戰略推進也似乎迎來轉機,並稱一舉拿下了46個5G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0萬個,居全球首位。

看起來,華為已經做足了迎接5G商用的準備,繼續旗插世界。

華為能不能渡過此道難關,不止取決於5G,還需要強大的「中國芯」支撐自己,也支撐中國科技突圍世界,不再依附於美帝。

到這個火候,才是中國企業真正強大的時刻。

任正非說過,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被美國封殺的第7天,終於讓他們害怕了!

磨難,從來都不單行。繼美國封殺華為之後,更多的考驗正在向我們襲來!今天,對於四面楚歌的華為來說,遭受了最嚴峻的考驗!在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看兩張圖,看看被美國封殺的日子裡,華為人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