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快閃記憶體窮途末路 下一代快閃記憶體技術百花齊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快閃記憶體正從U盤、MP3走向電腦、存儲陣列等更廣泛的領域。

雖然其速度較以往的機械硬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縱觀整個計算架構,快閃記憶體仍舊是計算系統中比較慢的部分。

況且目前主流的MLC和TLC在寫入壽命上都還不盡如人意,並且隨著工藝水平的提升,其壽命和良率還有越來越糟的傾向。

快閃記憶體生產線已經達到15nm的水平,存儲密度難在攀升、壽命卻大幅下降。

所以業界各個巨頭都在積極研究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儲技術。

日前,鎂光在IEEE IEDM 2014(國際電子設備大會)上就公布了其最新的可變電阻式存儲(ReRAM)技術的最新進展。

美光在大會上展出了其最新的27nm RAM顆粒,顆粒容量16Gb(2GB),核心面積168平方毫米,採用3層銅互連技術。

而展出的晶片使用的是DDR接口,未來可以方便的更換其他接口。

由於只是用了27nm工藝製造,新的ReRAM在DieSize上相對於現在的NAND快閃記憶體並無優勢,但在性能上,新的ReRAM卻非常耀眼。

根據鎂光透露的消息,新的ReRAM可以承受10萬次寫入和百億次讀取;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ReRAM在目前就已經達到了900MB/s的讀取速度和180MB/s的寫入速度,讀寫延遲分別為2微秒和11.7微秒。

在存儲結構上,ReRAM可以在2個cell里存儲3個bit,這一點介於目前的SLC和MLC之間。

由於未來的快閃記憶體標準還沒有最終確定,因此,發力研究下一代快閃記憶體的企業和候選技術並不只此一家。

另一家名為Crossbar的新型科技公司正在研究一種名為RRAM的非易失性存儲。

雖然Crossbar並沒有給出他們技術的具體性能,不過公司宣稱其RRAM的擦寫次數可以達到億次級,並且可以在300攝氏度以下正常工作。

而與目前NAND快閃記憶體工藝越高壽命越短行程對比的是,Crossbar的RRAM技術在現有技術演進路徑下至少可以發展到4-5nm的水平。

當然,除了這些看似很遙遠的技術,同樣屬於非易失性存儲的相變內存(PCM)也是下一代快閃記憶體標準的有力競爭者。

而且推崇這一技術的IBM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利用相變內存替代現有NAND快閃記憶體的方案了。

相對於現有NAND快閃記憶體,相變內存的擦寫次數可以達到百萬次級別,並且在速度上交傳統快閃記憶體有上百倍的提升。

當然更重要的是,鎂光等廠商已經開始量產地規格的相變內存晶片。

並且業界也已經有一些採用相變內存的實際產品。

隨著NAND快閃記憶體在工藝進步下逐漸達到壽命臨界點,新的快閃記憶體技術正在不斷湧現。

而這些技術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在提高速度和壽命的前提下,繼續推動摩爾定律向前發展,並為未來製程演進做好準備。

相信2015年更多新類型的非易失性存儲新品將出現在市場上和實驗室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作業系...

IBM科學家實現存儲器重大突破

IBM研究院(IBM Research)的科學家採用一種較新的存儲技術,即被稱為相變存儲(PCM)技術,首次展示了每個單元穩定的存儲3比特數據的能力。目前常用的存儲器主要有DRAM、硬碟驅動器以...

NAND Flash將難以擺脫被淘汰的命運

NAND Flash的普及給發展緩慢的存儲市場注入了新的動力,雖然相比較機械硬碟(HDD)的價格仍然較高,但憑藉著出色的性能表現,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已經穩穩的占據了存儲高端市場。目前,很多公司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