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背後:你不知道的事實和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2016年以來,5G熱度逐步攀升。

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5G,那就是"快"。

5G不僅會極大地改變人們現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通信效率,還可以加大很多前沿技術和產品落地的可能性。

5G牽動著許多企業的神經,足以改變移動通信產業的格局,甚至牽扯到國家利益。

我們看到,無論是國外公司諸如高通、英特爾等,還是華為、中興和聯想等民族企業,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都在積極布局5G,力圖在5G格局中搶占先機,獲得最大利益。

5G已來

筆者試圖從從移動通信系統的演進、5G技術和5G國際標準制定等不同的角度來闡述5G,試圖讓你對它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從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

1983年,摩托羅拉第一部商用手機投放市場,其價格為3995美元,重1.13公斤,堪比"磚頭"。

國人用"大哥大"來形容這種昂貴笨重的手機。

當時,大哥大被視為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大哥大

拿著大哥大,兩人就可以打電話,背後的技術是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

1G是模擬蜂窩移動通信,但因為是模擬通信,抗干擾性差,同時簡單的FDMA技術使得頻率復用度和系統容量都不高。

後來,手機越來越小,性能逐漸增強,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品牌開始深入人心:這是2G時代。

與1G不同,2G是數字通信,抗干擾能力大幅提高。

同時,2G可以說對接下來的3G奠定了基礎,比如分組引入和對空中接口的兼容性改造,讓手機不再只有語音、簡訊等單一功能,還可以更有效率的接入網際網路。

諾基亞經典款手機

如果說2G只是讓大家"嘗鮮",那麼3G網絡才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3G網絡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但是,3G太慢,看視頻不行、打遊戲不行,4G於是進入我們的視野,智慧型手機湧現。

如果說3G讓人們跨入網際網路門檻,那麼4G則刺激了網際網路應用的繁榮,即時消息、網上購物、網上支付、在線視頻和在線遊戲等等應用層出不窮。

iPhone手機

但是,萬物互聯、4K和8K視頻的實時播放、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等新場景和應用需求的出現,讓4G"扛不住",於是人們又開始研究5G,又稱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

5G

與4G相比,5G網速能達到每秒15Gb。

這意味著,可以秒下高清電影,在線遊戲、實時高清視頻和遠程交互等都不是夢。

同時,5G網絡具有速率極高(eMBB)、容量極大(mMTC)和時延極低(URLLC)三個特徵。

比如10Gbps的峰值數據速率、1ms空口傳輸時延、比4G提高3-5倍的頻譜效率和每平方公里千兆的連接密度以及100倍的功效提升等。

5G官方Logo

可以想像,到2020年,5G將為用戶提供光纖般的接入速率,"零"時延使用體驗,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連接數密度和超高移動性等多場景的一致服務,實現"信息隨心至 萬物觸手及"的願景。

推進5G標準的兩大國際組織

既然5G如此重要,那麼許多國家和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搶抓機遇,占領制高點,力爭成為5G引領者。

與之前不同,國際組織一開始就積極推動相關標準制定,細化5G進程,力圖實現標準化和全球化。

具體說來,5G標準化的組織主要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和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二者側重點不同,共同推進5G。

國際電信聯盟(ITU)

ITU:2015年6月,該組織完成5G願景的研究;2017年6月完成IMT-2020(5G)最小技術指標要求的制定,確定14項性能指標的詳細定義、適用場景等,並完成一系列支持IMT-2020候選技術提交及技術評估工作的關鍵文件。

3GPP:它是全球影響最大的通訊標準化機構,主要協調各組織形成通訊領域的標準制定。

據悉,3GPP明確5G將包含兩個版本,2018年6月完成Release 15(R 15),2019年9月完成Release 16(R16)。

3GPP

其中R 15又分為兩個子階段,第一子階段是2017年12月完成非獨立組網(NSA)的5G標準;第二子階段是2018年6月完成可獨立組網(SA)的5G標準。

由此可見,5G標準是一個非常浩大繁雜的項目

投票的自由 利益的糾葛

在5G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公司、行業、國家之間不斷上演著利益糾葛與爭奪。

最近,網絡上出現有關"聯想公司在5G方案上沒有投票給華為,而是投給了高通"的相關言論,把這家備受關注的科技企業推向了風口浪尖。

3GPP關於5G標準制定的投票詳情,我們可以通過官網獲知詳情。

由於3GPP是一個公開化的國際組織,因此有關三次會議的記錄都有相應的文件。

根據《三聯生活周刊》的報導,在2016年8月第一次會議上,LDPC、Polar和Turbo三種編碼方案被正式提出。

在LDPC上,高通占有70%的專利,Polar上,華為占大部分,這三次會議爭奪的焦點就是"數據信道編碼"和"控制信道編碼"這兩塊。

其中,Turbo編碼基本滿足不了5G對網絡的苛刻要求,LDPC在"數據信道"的優勢突出,Polar在"控制信道"上的優勢也明顯。

第一次會議投票,並沒有出現聯想公司。

第二次會議中,聯想支持了高通主導的LDPC方案,最終結果是15家公司支持LDPC方案,支持Polar方案的只有華為,支持Turbo+LDPC的有5家公司(多為日韓企業),支持LDPC+Polar的有17家(多為中國企業)。

但是,第二次會議並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在第三次會議中,支持LDPC的有高通、三星、諾基亞等33家公司,而支持Polar則有華為、中興、小米、聯想等中國57家企業。

雖然支持華為Polar的票數多,但是投票權比重不夠,比如聯想和摩托羅拉的投票權可能不足諾基亞的三分之一。

因投票權比重不高,最終還是由LDPC方案拿到了5G移動寬頻數據信道的全部份額。

而在控制信道方面,華為Polar方案以絕對優勢,獲得了勝利!

5G已來 國家之間的競爭

如果說,3GPP關於5G標準的制定,更多是科技公司和行業之間的競爭,那麼國家之間在5G方面的較量可能更加激烈。

早在2016年7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通過將24GHz以上頻譜用於無限寬頻業務的規則法令,同時對600MHz頻段進行反向拍賣,開展3.5GHz頻段共享試驗,實現5G高低頻頻譜布局。

5G

韓國則計劃在平昌2018年冬季奧運會提供基於"非3GPP"規範(OTSA規範)的5G服務,日本也計劃在東京2020年夏季奧運會期間舉辦5G商業發布會。

而歐盟在2016年11月10日,歐盟委員會無線頻譜政策組發布歐洲5G頻譜戰略,確定5G初期部署頻譜。

中國在5G方面也是有所行動,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推進5G發展,於2020年啟動5G商用。

"

2013年2月,成立IMT-2020(5G)推進組,這是集合國內產學研界多方技術力量成立的5G移動通信技術研究組織。

2014年5月,該組織發布《5G願景與需求白皮書》;2015年5月,IMT-2020發布《5G網絡技術架構》白皮書等等。

寫在後話:

作為下一代通信技術,5G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意味著更方便的生活和工作;對5G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新機會、新市場。

因此,不管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會在這場5G爭奪戰中使出渾身解數,獲取最大利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5G 5G技術進入決戰階段

通信技術的發展從未停止,自從2013年12月我國第四代移動通信(4G)牌照發放,4G技術正式走向商用開始以來,世界對於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的研究就已經展開。知道去年11月份在烏鎮舉辦的第三...

中國通信業抱團 加快布局5G時代

一個多月前,在3GPP RAN1 87次會議上5G短碼方案的討論中,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憑藉59家代表的支持戰勝了高通主推的LDPC和法國主推的Turbo2.0,成為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