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開店前要問自己的6個問題 - 品牌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我們做的是早餐,早餐一天的消費額如果是100元,那早餐市場會 ... 一般來說做商圈調查會先到戶政事務所去調出當地的人口結構、人口數、年齡層、 ... 歡迎來信,請先選擇您要的服務項目 媒體需求 / 品牌訪談邀約文章內容轉載媒體合作 稽查市調 / B2C品牌稽查B2B品牌稽查品牌組織稽查商業模式稽查 諮詢訓練 / 品牌診斷品牌工作營品牌教育訓練講座課程品牌顧問輔導 品牌發展 / 品牌定位品牌規劃企劃品牌行銷策略商業模式發展方案產品品牌建構市場及通路拓展方案 創意設計 / 品牌規劃設計網站設計架設包裝設計專櫃/展店空間設計品牌CIS識別系統建置品牌行銷執行 執行預算 / 500萬以上500-400萬400-300萬300-200萬200-100萬100-50萬50萬以下 請填上您的資料與需求 最新品牌知識: 【品牌行銷】打疫苗就請你吃甜甜圈!這間美國人最愛的甜甜圈品牌如何用「慷慨」與「科技」屹立85年? 【創新趨勢】2021疫情之下,餐飲業的趨勢觀察–空間設計面向 【品牌行銷】記住這6個原則,小品牌也能做好內容行銷! 【創新趨勢】2021疫情之下,餐飲業的趨勢觀察–產業面向 【經營管理】WFH你一定要會的線上工具,GoogleMeet實用手冊 【成功案例】台灣素食之光靠數位行銷轉型,讓更多人知道吃素的好 【品牌策略】訂閱經濟風潮過了嗎?把「客戶成功」的作為商業模式起點,一樣能從「獲客」到「留客」! 【創業】保健品真的「有吃有保佑」嗎?哥倫比亞正妹創業家靠「吃了有效」,將自己的需求變成千萬美元的企業 RSS Facebook 繁 简 選單 您正在:首頁»專題文章»品牌策略»商業模式:開店前要問自己的6個問題 連鎖素蔬食餐飲業者「得來素」創辦人關登元,針對單店與加盟創業,及連鎖加盟總部運作模式分享: (一)開店前要先問自己的六個問題: 在談創業之前,談開店之前,要先清楚這六個問題。

1.我一個月要賺多少錢? 2.要賺這些錢要多少客人? 3.我的產品定價要定多少? 4.我的產品要賣給誰?誰會跟你買? 5.我的店要開在哪裡?那裡有多少你的潛在客戶群? 6.我要怎麼讓這些潛在顧客知道我的店,我的產品? 無論你要自行創業或者選擇加盟,請認真的回答以上這六個問題,這六個問題會先幫助你做一些基本的思緒, 不要衝動的就是租店面買設備直接開店,這樣的衝動幾乎跟失敗劃上等號, 不要因為看了許多創業神話而覺得別人可以我也可以,畢竟神話還是神話。

(二)立地商圈評估與經營 我們在開店之前一定會先做商圈的評估與立地的考察,那評估的項目有哪些呢? 我們在評估是否進入一個市場時會先了解到底有沒有市場。

市場代表什麼?就是我在這邊做生意,是否有潛在的消費族群在可以養活我這家店。

例如:方圓一公里的人口數是10000人,一個人三餐的消費是400元,那這邊一天會有40000000元的消費份額, 如果我們做的是早餐,早餐一天的消費額如果是100元,那早餐市場會以10000000元,這是我們所謂的「市場」。

但這樣的市場代表我們的營業額嗎?當然不是,組成一個市場的結構非常多, 這當中還有不同的年齡層、職業、性別,所以會有不一樣的消費習性, 我們的業態適合什麼樣的年齡層、職業、性別的人來消費,這群人就是我們所謂的「目標客戶群」。

唯有找到目標客戶群才有可能開一間成功的店,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瞭解「市場」,市場由人口結構組成。

所以當我們在選擇商圈時要評估以下重點: 1.人口數 2.人口密度 3.人口結構(消費力、目標群) 4.車流、人流 5.入店率 6.店面大小(座位數) (內用、外帶、外送比例) 7.醒目度 8.鄰居是否好相處 9.潛在客年齡層分佈 10.潛在客職業別 一般來說做商圈調查會先到戶政事務所去調出當地的人口結構、人口數、年齡層、人口密度、競爭者等相關資料, 判斷商圈是否適合創業項目業態進入。

進入商圈後必須做商圈開發與經營才會有持續的顧客。

一般開店的租金比約佔店營收的10%~12%,所以可以用問到的店面租金去回推這個立地與商圈是否有那樣的潛力做到那樣的營業額。

也就是說假設我租3萬的租金,我必須評估這個市場是否有30萬的市場潛力(先撇除產品、策略與經營相關),單就「市場」來談。

簡單的將一些數據化用邏輯的方式表達,然後得出最後要執行的KPI,「這樣的KPI不一定是絕對值,但是可以當做團隊執行目標的相對參考值」。

假設 1.租金:25000元 2.租金*10=250000元(評估市場是否有辦法做到這樣的營收。

) 3.營收250000元/30天=8333元(一天) 4.營收=來客數*客單價(設定客單價100元) 5.每天需要84個客人。

6.商圈潛在市場評估:
日84個客人,週回購2次,一個月需要1260人來客。


每平方公里5000人,開發率要到達25%。

7.我們設定新舊客比例目標為新舊客比例為2:8 8.新顧客需要252人,舊顧客1008人 9.另一個條件,每3個舊顧客會成為1個有回購的舊顧客,所以1008*3=3024個新客人。

10.3024+252=3276個新顧客來過我們店 11.設定美發100張DM能成交一個新顧客,那至少我們要發出32760張DM 12.最後可以問問自己開店後發出了32760張DM了嗎?多久能發掉?每3個顧客可以留住一個嗎?(產品、服務) 取得這樣的KPI可以用來檢視我們的商圈開發與經營。

再來,我們必須要了解自己商圈內的狀況,有沒有「集客性設施」, 所謂的集客性設施就是像公家機關、商辦、公園、學校、郵局、銀行⋯⋯等這些設施, 因為這些設施會影響人流的動線(可以思考你每天出門後怎麼移動,出門後就是消費的開始,那你都到哪消費?), 這些代表了消費習性與消費移動方向,這些集客性設施會影響消費移動, 你的店的立地是否在這些消費移動的路上,是陰面或者陽面(陽面代表順向,陰面代表逆向), 上午與下午的陽面陰面不一定一樣,上班路線的右邊是陽面,對面為陰面,但下班後則相反過來。

這些都是我們在選擇商圈與立地必須要瞭解的。

商圈我們又可以將他分為主要商圈、次要商圈與邊緣商圈。

(一)主要商圈: 主要消費理由通常以方便為主,就是當地住戶或者移動的人口, 大概就是你家或者上班地點出門約10分鐘內可以到達的地方。

(二)次要商圈: 次要商圈的消費理由大部份需要一點差異化,因為代表顧客需要稍微花一點時間去購買, 所以要讓他捨棄方便在家附近購買表示商品的差異性要夠大到讓他有這樣的決定。

(三)邊緣商圈: 原則上這一個商圈範圍較大,需要較大的特殊利益才叫能吸引上門,又或者比較屬於流動性顧客, 但因為這樣利益而來的顧客也未必事我們真正想要的顧客。

商圈經營最主要要瞭解商圈內的動態,定期的與潛在顧客溝通(行銷、發傳單), 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進而轉消費,有時也不定完全是用生意的角度考量, 假如我們能成為商圈內不可或缺的一員,保持好與商圈內顧客或鄰居的關係,那這樣我們的店就比較容易利於不敗之地。

所以在開店經營上有幾個順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先確認產品的到位 2.確定人員訓練的到位 3.如果是第一次創業開幕行銷不要做太大,因為你的經驗不足有可能會讓客人來一個流失一個, 先顧好品質與服務,然後著重於商圈經營。

以上商圈分析以小型餐飲業為主 傳統的商圈經營有幾個方式做傳播 a.發傳單(無論數位行銷在強大,發傳單還是在地商圈經營必備動作), 建議經營者自行去發效果會比較好,也比較能做到商圈經營,請人發通常都是教差了事。

b.宣傳車 c.商圈異業合作(去不同形態的店家合作放對方的DM) d.活動宣傳 e.社區公益合作 數位行銷商圈經營 a.首推Line@經營,將顧客加入行動載具經營 b.FB廣告推播(可針對商圈推播),目前研究需用手機版,且好像ios版才有商圈1.5公里範圍的區域推播功能 c.其他的數位推播都比較針對於品牌傳播,較大規模會比較合乎投報率,小商店還是適合商圈經營的行銷推播較能看見效益。

待續⋯⋯ 本文授權自關登元 作者聲明:「寫這篇文章純粹是想要分享這個業態的狀況與自己的觀察與研究,我總是把創業當成一種研究,去研究商業模式,也透過寫文章整理思緒與練練文筆,所以這篇文章沒有任何招商或者偏袒總部的意思,也請不要看完文章問我加盟金多少,能賺多少等等問題,這類問題容我拒絕您,目前我們也暫時的暫停加盟業務,請見諒。

要談連鎖總部運作之前,容我在前面先談一點單店操作的觀念,因為這樣才有助於了解連鎖總部的相關觀念。

」 出處/關登元臉書 文/關登元 圖/關登元 未經原作者同意嚴禁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各媒體交換文章。

分享至 上一則品牌行銷:第一眼就讓採購注意你─如何向實體通路介紹品牌? 下一則創業:如何量化損益兩平點?五步驟從打平到獲利 看看其他品牌知識: 2021年05月20日0 【品牌策略】訂閱經濟風潮過了嗎?把「客戶成功」的作為商業模式起點,一樣能從「獲客」到「留客」! 2021年04月07日0 【創業】保健品真的「有吃有保佑」嗎?哥倫比亞正妹創業家靠「吃了有效」,將自己的需求變成千萬美元的企業 2021年03月31日0 【品牌趨勢】歐舒丹聲量大勝他牌成網友最愛護手霜 成功案例–EXP創璟國際品牌顧問Noitems,feedisempty. 還有這些主題iprefer SWOT 代理 伊聖詩 創新 創業 口碑行銷 古早味 吉而好 品牌 品牌優勢 品牌發展 品牌策略 品牌經營 品牌行銷 品牌轉型 商業模式 多品牌 專家觀點 小眾 小茶栽堂 成功案例 文具 文創 日本 春一枝商行 服飾業 模組化 滲透策略 生活風格 社會企業 社群行銷 禮贈品業 美妝業 老品牌 茶文化 茶飲 行動支付 行銷 製造業 通路 餐飲業 體驗 體驗經濟 體驗行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