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開!16種抗糖尿病明星食物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糖友不妨從以下建議的食物開始,調整飲食習慣。

全方位掌握糖尿病!馬上看:糖尿病懶人包/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預防一次了解.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重大疾病 糖尿病 大公開!16種抗糖尿病明星食物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906,490 2017/09/19· 作者/楊雅馨整理 ·出處/康健雜誌 特刊 第79期 放大字體 一想到要控制血糖就覺得很難。

大家都在說要「少糖、少鹽、少油」,但這樣不就什麼東西都不能吃,而且吃起來也不怎麼美味了? 錯了!游能俊診所院長暨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常跟糖尿病患教育:「你們都可以吃,甚至可吃得很好、很香,重點是醣類食物如主食、水果、奶類等攝取的種類及分量管控」。

糖友不妨從以下建議的食物開始,調整飲食習慣。

全方位掌握糖尿病!馬上看:糖尿病懶人包/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預防一次了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早餐:避免攝取過多澱粉質早餐是糖尿病患最難控制血糖的一頓飯。

除了早餐食物種類較不多元,也因為人體荷爾蒙變化,而使得早餐時間胰島素抗性最強,敏感性最差,因此血糖會升得快。

推薦閱讀:降血糖食物有哪些?飲食3原則,5招不吃藥自然降血糖正因如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蘇秀悅提醒,早餐飲食原則就是避免攝取過多澱粉質。

燕麥:一杯即溶燕麥片可提供4克纖維質,所含的可溶性纖維也可降低人體分解並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率,也就是說,血糖可比較穩定。

研究顯示,燕麥除可降低胰島素阻抗,還可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

堅果類:堅果類含鎂、鉻、維生素B群,是醣類代謝、胰島素合成的重要輔酶,可幫助控制血糖。

另一方面因堅果類含油脂,容易產生飽足感,也可減少正餐澱粉量的攝取。

在一項針對女性的糖尿病調查也發現,每週攝取150克堅果類食物的女性,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較不食用者低30%。

廣告 在堅果家族當中,不妨吃些杏仁、核桃。

有研究指出,杏仁所含的鎂及膳食纖維,有穩定飯後血糖的效果。

核桃也是不錯的選擇。

31克核桃(約7顆)可提供2克纖維與2.6克硫酸辛(α-LipoicAcid),它是Omega3脂肪酸的前驅物質,有些研究指出,硫酸辛可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血糖值,也是抗發炎成分,可幫助減緩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疼痛、腎臟病變、傷口癒合慢等症狀。

但還是要再提醒,因為堅果含有油脂,同樣的分量也會攝取到約185卡的熱量,因此要控制分量。

肉桂:不少研究發現,肉桂可降低飯後血糖。

2003年發表在《糖尿病照護期刊(JournalofDiabetesCare)》中的一項研究發現,食用肉桂的受試者,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總膽固醇都明顯降低。

不過,對於是否真的建議食用肉桂以降低血糖,目前仍有爭議;營養師也認為,台灣比較沒有食用肉桂的習慣。

早餐可以這樣吃游能俊診所營養師林呈蔚建議,如果不容易在早餐時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可用糖尿病專用奶粉泡麥片;想要估算醣類分量,6大匙燕麥片相當於1碗稀飯。

廣告 要多一點變化,也可將堅果磨碎,適量撒在麥片中增加口感與風味,但記住不要超過1大匙的量。

不排斥肉桂的人,不妨在燕麥中撒1小匙肉桂粉,可幫助降低餐後血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午晚餐:以菜配飯,增加飽足感過了早餐,午餐時的血糖代謝機制便開始恢復,可以稍微吃多些澱粉類,當然還是要選高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來源。

為什麼老是聽到「低升糖指數」食物很重要?簡單來說,是為了控制飯後血糖。

游能俊解釋,想降低飯後血糖,就得要靠體內的「快速反應部隊」。

胰島素有分已經儲存好、可立即分泌的為「第一期分泌」,幾分鐘之後會再分泌一次稱為「第二期分泌」;糖尿病患者常是第二期分泌有缺陷,所以快速反應部隊數量不夠或沒有。

因此在飲食攝取上,首要目標是如何使血糖升得慢,讓快速反應部隊不用負擔太大,之後才是如何幫助控制、降低血糖。

但在飲食控制之前,還得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況。

「當糖化血色素高於9%,飲食幫助就起不了太大作用;糖化血色素小於8%,控制飯後血糖才比較看得見成效,」蘇秀悅說。

糖化血色素(A1C)代表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濃度,每3個月抽血測一次,正常應小於7%。

因此,自我血糖監控很重要。

游能俊建議,空腹與飯後血糖(開始吃飯後的第二個鐘頭再驗)之間的差距最好能控制在30~60mg/dL之間是比較理想的。

廣告 了解更多糖化血色素數值意義,馬上看:糖化血色素正常值是多少?3招改善糖化血色素偏高糙米/全穀類:糙米飯富含纖維質,飯後產生的血糖高點較低,且易有飽足感,使病友不容易餓。

此外,一些全穀類也含鉻、鎂,能促進脂質和糖的代謝,幫助控制血糖。

薏仁: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多吃低升糖指數的糙薏仁,可以讓血糖較為穩定,而且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膽固醇)濃度。

深綠色蔬菜:空心菜、小白菜、萵苣等葉菜類富含纖維質,可抑制食物中糖分的吸收,達到降血糖的功效。

而且深綠色蔬菜中也富含鎂,一些大型研究發現,補充鎂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及血糖控制。

甚至有國外研究建議,糖尿病患者吃純素更能減少心血管疾病。

研究者針對99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為期22週遵守低脂、低血糖的純素飲食,或遵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指南,結果發現,吃純素的人對血糖控制,比ADA飲食建議來得好。

但游能俊並不建議低油的素食飲食原則,因為好的油脂是必要的,飲食均衡還是比較重要。

山藥:山藥含有胰島素分泌不可少的鎂和鋅,以及維生素B1、B2,可促進血液中葡萄糖的代謝。

此外,山藥的黏滑成分由黏蛋白形成,它會包覆腸道內的食物,使糖分緩慢吸收,抑制飯後血糖急劇上升,同時也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使血糖得到較好的調控。

南瓜:富含鉻,對控制血糖不錯。

如果體內缺乏鉻,會使胰島素的功能降低,容易引起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因此糖尿病患更應預防鉻的流失,建議可多吃富含鉻的食物,除了南瓜,海帶、糙米等也都富含鉻。

有些研究甚至表示,補充高劑量的鉻(約一天200~1000微毫克)可維持健康的葡萄糖與胰島素數值。

洋蔥:洋蔥能抑制血糖的上升,讓患者的血糖維持在穩定狀態。

蘇秀悅也提到,洋蔥所含的硫化物也是抗氧化成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山苦瓜:在印度,苦瓜就是傳統治療糖尿病的食物。

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研究也發現,苦瓜有調整血糖、血脂的功效。

尤其是山苦瓜(野生苦瓜)的萃取物可活化過氧化體增殖劑活化受器(PPAR),是人體新陳代謝中的關鍵角色;當PPAR被壓抑時,容易使脂肪組織、肝臟組織的代謝發生障礙,便易引發血糖過高,可能演變成糖尿病,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

重點是,山苦瓜生吃效果比較好,而且一天要吃80~100克才有效。

不過林呈蔚也提醒,有蠶豆症、溶血性貧血的患者不適合。

鮪魚/鮭魚:含Omega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發炎反應、改善胰島素阻抗。

「過去『少油』的觀點是錯得離譜,」游能俊說。

植物性油脂這類「好油」是可以多攝取的,葵花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或芥花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天可輪換不一樣的油脂。

游能俊解釋,澱粉雖可轉化成油脂,但仍不如直接攝取的油脂來得好,而且有些必需脂肪酸是無法靠轉化獲得。

大蒜:大蒜含有一種化合物稱為大蒜素,大蒜素結合維生素B1(硫胺素),能刺激胰島素的釋放。

游能俊提到,一些日本研究也發現,蔥也能幫助血糖控制。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午、晚餐可以這樣吃利用食物代換控制主食的醣類攝取總量。

用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源替換麵粉類及白飯。

如果平常習慣吃八分滿,換算成糙米一樣也是八分滿,若要換成全薏仁,因為薏仁纖維量多,澱粉量較少,可以多吃到約一碗半的分量。

重點還有「以菜配飯」。

多吃蔬菜,既增加飽足感,血糖又不致升得太快;其中的纖維質與礦物質還有益血糖控制,抗氧化劑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功臣。

游能俊還建議可以把菜炒得「香」一點,像是洋蔥、蔥、大蒜、醋都有研究證實可控制血糖,不妨減少用鹽,改用這些調味料。

但是要提醒不能過量,像洋蔥一天只攝取約50克(約四分之一顆)就夠了。

切記山藥、南瓜、薏仁、都屬於澱粉類,如果要吃,就要算進主食的攝食量,記得減少飯、麵的分量。

水果含果糖,同樣會增加醣類的攝取。

糖尿病完整Q&A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症狀有哪些? 糖尿病懶人包/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治療一次看懂 糖尿病前兆是什麼? 糖尿病前兆可逆轉!4大初期症狀,從皮膚到腳自我檢 糖尿病飲食注意事項,降血糖怎麼吃? 糖尿病飲食怎麼吃?醫師公開降血糖食物,三餐這樣吃降血糖食物有哪些?飲食3原則,5招不吃藥自然降血糖 糖尿病治療怎麼做?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治療看哪科?誰該打胰島素?3招成功控制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是什麼? 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醫師解答成因、治療及診斷標準 糖化血色素是什麼? 糖化血色素正常值標準?教你血糖換算、降低糖化血色素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糖尿病飲食 控血糖 糖尿病 降血糖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特刊79期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PICC如何為急、重、難症病患打造一條安全之路? 熱門文章 1. 這三種症狀不是皮膚問題 是肝在喊救命 4. 改善婦科疾病、失眠、矯正駝背 5個瑜伽動作一定要學會 2. 擔心自己肚子太大嗎?3招甩開腹部贅肉! 5. 新4好運動,血管跟你一起變年輕 3. 譚敦慈:我不爆香,但我用味精 6. 糖友如何控制血糖?來聽聽專家公認血糖控制大絕招!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保健 眼皮跳不停怎麼了?6大原因和時辰無關,恐是疾病預兆 最新專題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中醫順時調養|24節氣養生口袋日曆 【2021國病大調查】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 測測看你的心血管罹患風險值|避免急性心臟病發 保健懶人包 胰島素問世百年|胰島素糾察事件簿 控糖有方法 心安家|一起認識腦中風,守護全家人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