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比喻人能洞察一切,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使用類別. 用在「觀察入微」的表述上。

例句. 包公辦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無所遁形。

教育部《成語典》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明察秋毫]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常用題辭表編輯總資料庫 明察秋毫 成  語明察秋毫 注  音ㄇㄧㄥˊㄔㄚˊㄑㄧㄡㄏㄠˊ 漢語拼音míngcháqiūháo 釋  義目光敏銳,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

#語本《纏子》。

後用「明察秋毫」比喻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洞若觀火」 典  源#《纏子》(據《文選.卷四五.設論.班固.答賓戲》李善注引)1> 董無心2>曰:「離婁3>之目,察秋毫4>之末於百步之外,可謂明矣。

」 〔注解〕 典故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

董無心:東周戰國人,生卒年不詳,著有《董子》一卷。

離婁:人名。

黃帝時人,生卒年不詳。

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

後用以比喻細微的事物。

〔參考資料〕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則王許之乎?」曰:「否。

」 典故說明離婁是神話中黃帝時代的人,相傳他能夠把百步之外的野獸細毛看得根根分明,所以董無心說,像離婁這樣的人可說是視力極好了。

孟子在勸諫梁惠王行仁義之道時,曾經借用離婁的視力,他說:「如果有人說,他的力量可以舉起百鈞(三十斤為一鈞)之物,卻舉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視力能夠看見野獸初生的細毛,卻看不見一堆木柴,請問大王您會相信他嗎?」梁惠王回答:「當然不會。

」孟子於是又說道:「舉不起一根羽毛,或看不見一堆木柴,是因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

現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為大王您不肯行仁義之道,讓恩澤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後來「明察秋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書  證 《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 《蕩寇志》第八○回:「這起案被蓋兄如此勘出,足見明察秋毫,只是依下官的愚見,卻照直辦不得。

」 《三俠五義》第四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隱瞞。

」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比喻人能洞察一切,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使用類別用在「觀察入微」的表述上。

例句 包公辦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無所遁形。

無論嫌犯多麼狡猾,很難逃得過檢察官的明察秋毫。

多虧老爺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東西的人,還我清白。

老總遇事能明察秋毫,想在他面前耍花樣,門都沒有!在警方明察秋毫的偵辦下,這件懸案,終於宣告偵破。

施公在百姓心目中是廉潔奉公、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爺。

明察秋毫的鑑識人員總能利用微物證據,找到破案線索。

這件案子虧得法官明察秋毫,終於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這件搶案由於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無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他的眼力真可謂是明察秋毫,連掉在地板上的一根頭髮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辨  識近義成語洞若觀火反義成語如坐雲霧、霧裡看花「明察秋毫」及「洞若觀火」都有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

「明察秋毫」側重於形容觀察鉅細靡遺;「洞若觀火」側重於形容觀察透澈深遠。

明察秋毫洞若觀火例句○ㄨ這件案子虧得法官∼,終於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ㄨ○憑著對商場的敏感度,他∼地預測電子業將是一片榮景。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