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進化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演化史-以策略聯盟的觀點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於1990年代初期引爆市場熱潮,他可以是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電子日曆、資訊萬用手冊,又能夠玩遊戲,其不僅產品的 ... 首頁 文章 主題 經營管理 PDA進化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演化史-以策略聯盟的觀點探討之 經營管理 PDA進化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演化史-以策略聯盟的觀點探討之 2012/07/25 瀏覽數:11903 關鍵字: 智慧型手機 策盟 策略聯盟 關係鑲嵌 結構鑲嵌 鑲嵌 李永立   每個人或多或少皆可觀察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一種新的族群,在等待、坐捷運或餐廳時,常常並不是在跟朋友聊天或專注做事,而是低著頭玩著手機或平板電腦,近日社會給予一個新的名詞謂之-低頭族。

根據統計,201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已達4.78億支,年成長率為57.5%,佔整體手機市場32.5%,而平板電腦出貨量也達到了6,000萬台。

你可能手上正好擁有一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但是你有聽過他們的祖先-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嗎?本文將以策略聯盟的觀點來探討自PDA進化至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演化史。

    一、聯盟概念說明:   在經濟社會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為「鑲嵌」,其定義為某活動或組織被層層人際關係,社會價值跟法律規範所包圍滲透,所產生之特殊制度化過程。

而在此中又可分為兩種,分別為: 1.關係鑲嵌:   顧名思義就是在兩個個體之間的社會關係強度,所強調的是交易成員間的信任關係,而成員會因為此種關係的性質不同而影響其行為與決策,簡單的說就是「人脈」。

2.結構鑲嵌:   以群體的觀點觀察,在整體的結構下,所有個體的關係機制如何影響個別的交易關係。

  在關係鑲嵌之中又可分為強連帶與弱連帶,「信任」關係愈強的稱之為強連帶,舉例說明,此種理論也可用於人與人之間的職場關係,假如具有血緣、親戚關係的兩個個體必有較強烈的信任(強連帶),而彼此之間需要用契約、法律等等的正式文件來約束信任關係較弱(弱連帶)。

A員工透過B主管介紹給C公司老闆,其兩兩之間的關係稱為關係鑲嵌;而假如A員工做了對不起C公司老闆的事,須追究到B主管負連帶責任,此種整體互動關係稱之為結構鑲嵌,此也可說明為何老闆往往喜歡找信任的人介紹員工,因為此種組織具有較強之結構關係,A員工不僅需對C公司老闆負責,且同時須對B主管負責。

   二、PDA聯盟的源起:   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於1990年代初期引爆市場熱潮,他可以是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電子日曆、資訊萬用手冊,又能夠玩遊戲,其不僅產品的概念為創舉,整個產業的結構也是前所未見。

在第一台PDA問世後,就全面引爆集體競爭,這個產業的組織與競爭,是以結盟及群集的模式在進行。

那為何從此以聯盟的方式在進行競爭呢?我們試著從動機及理由為出發點來探討: 1.組成聯盟的動機? 產業中由企業之間競爭演化至聯盟間的競爭,共可將其動機歸納出下列四大理由: A.全球競爭白熱化:因應全球化趨勢,跨國網絡可以分擔各企業成本,取得不同國家、公司的技術和資產。

B.產業合作層次深化: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時間與開發成本愈來愈高,通常並非獨一之企業所負擔的起,企業各自有其專精的技術領域,假如能夠整合不同公司間的技術力,即能掌握競爭優勢。

C.製定技術標準規格:如果產業中的技術規格完全標準化,可供所有人使用,零件的供應商只需生產符合標準規格的零件,而不符合此標準規格的各項產品將通通被排除在外,企業所組成之聯盟只要建立的標準受到普遍認同,就能掌握優勢。

D.競爭策略的運用:某些公司在擬定多元化策略或重新定位時,其可能具有龐大的資金與資源,但不具有某產業的技術與產品,運用聯盟該產業各公司的方式來進入市場奪得商機。

   2.PDA產業結盟之理由? 在PDA產業中盛行結盟的理由為下列三點: A.此領域必須由四個產業結合而成,分別為電腦硬體、電腦軟體、電信系統及消費性電子產業。

任何公司不可能具有各個產業的技術能力,因此每家公司在各懷絕技之下,必須整合其他家公司南轅北轍的技術能力。

B.此領域中在客戶需求、產品、加工技術及其他因素前景皆很不明確,各個公司拼湊不同產業的技術能力才得以產出終端產品,同時利用聯盟來進行實驗,可以降低及分散風險。

C.加速產品問世的時機,透過聯盟整合各公司不同優勢可以加快終端產品的產出,具有先行者優勢可進而強化消費者的認同及印象,可能更進一步能在產業中優先訂定技術標準,而後來追隨者僅能被限制在此種技術標準之下。

  需注意的是,在PDA領域中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各個聯盟的領導階層對PDA產品的看法各具差異,在其剛出現時,沒有人知道這屬於何種產品?以電信、消費性電子業者主導的聯盟,認為PDA僅是較複雜的行動電話,產品設計著重於通訊功能(Smartphone);而以電腦業者領軍的聯盟,則把PDA視為筆記型電腦的縮小版,強調的是數據處理及輸入的功能(PocketPC)。

在同一個領域中,對於同樣的產品各家廠商皆給予不同定義,且同時存在數種不同的作業系統,實在是前所未見。

  然而,同樣的現象發生在2012年的今天,常見的平板電腦多為7吋或10吋規格,而市面上目前已出現5.3吋螢幕智慧型手機,並且廣受市場歡迎,預計未來高階機種主流螢幕將從4.3吋,逐漸演進到4.7吋,甚至到4.9吋,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之區別將愈來愈小。

甚至於更進一步,智慧型手機也逐漸往類單眼相機領域靠攏,HTC目前已有機種標榜大光圈鏡頭、0.2秒高速自動對焦等特點,並可邊錄影邊拍照,另外,NOKIA已推出具有4100萬畫素的手機。

  雖然在PDA產業中,廠商利用聯盟的方式成功研發新產品,分散風險及實驗性質,1993年在市場中達到顛峰期,但在1994年因為功能性有限、應用配套不足及市場太???,造成熱潮完全消退,其發展過程將在下一節說明。

三、PDA演化的歷史軌跡:   1992年,在世界上第一台PDA問世之時,其僅具有簡略的文書處理、電子日曆、行事曆、資訊萬用手冊等簡單功能;而後演化至2012年的今天,變身為擁有超大高清螢幕,能隨時進行觸摸手寫,並且具強大的多媒體、郵件、上網功能的智??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在發展的20年中,各家不同的廠商及南轅北轍的作業系統在各個時期獨領風騷,大致可分為下列三個時期來說明。

1.PDA問世(1993)-Palm的崛起(1996)-Palm的衰退(2003)   普遍皆知,蘋果可能是全世界最具創新的公司,因為發表了iPod、iPhone與iPad才帶動了MP3播放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風潮,但你可能不知道,世界上第一款PDA同樣也是由蘋果電腦發明推出,1993年蘋果電腦發表了最新產品-Newton,就連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這個名詞也是蘋果發明的。

雖然這一款產品在商業上並不成功,但令人佩服的是,只要是蘋果推出的產品,一定具有死忠的粉絲團,在2012年的今天,在網路上還找的到為Newton編寫小程式的社群。

更有趣的是,1996年SteveJobs回到蘋果後,取消了整個Newton的產品線,因為其認為PDA是世界上最蠢的東西之一,但他卻在2007年發表了iPhone。

  1996年,PalmComputing公司掌握了能夠達到和正常手寫一樣的速度和識別正確率的新技術,推出了PalmPilot掌上電腦產品,獲得市場上巨大的成功,開拓了新的產業與市場,於是其他廠商與作業系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竄出,此後PalmOS在市場上獨領風騷數年,直至2003年,由於智慧型手機、小尺吋筆電及掌上遊戲機的競爭,PDA受歡迎程度開始下降,市場大幅萎縮。

  在這種環境下,Palm公司真可謂喜憂參半。

可喜的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漸成長,Palm公司在硬體方面也跨領域製造智慧型手機而銷售不俗;但可憂的是,PalmOS軟體常有記憶體不足的現象,初期程式應用不多,還能應付的過去,但由於消費者需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多媒體影音功能配合不上程式所要求,而在市場上逐漸被淘汰。

甚至在2005年,Palm的硬體製造公司決定採用微軟的WindowsMobile作業系統,PalmOS發展至此大勢已去。

後續發展:   2010年Palm公司在受到iPhone、Android、RIM等智慧型手機的衝擊下嚴重缺乏資金,不得已宣布以12億美元出售給惠普(HP)公司,但因為殺手級應用遲遲未出現,產品線太少,各應用程式皆落後於iOS、Android甚至Windows陣營,HP於是決定於2011年8月停止開發此系統。

2.WindowsMobile與Symbian的崛起(2002) WindowsMobile:   在2002年後半期,PalmOS在PDA的市場占有率逐漸下滑,然而這時取而代之的WindowsMobile操作系統市占率卻緩緩上升。

微軟在稱霸個人電腦領域的作業系統後,打算揮軍進入掌上型電腦的市場,在20世紀末首先推出了WindowsCE1.0作業系統,後來更名為大家熟知的PPC(WindowsPocketPC),該作業系統的設計初衷是盡量接近於桌上電腦版本的Windows,也因此吞蝕了PalmOS風光數年的市場,2002年後續推出的WindowsMobile系統更是一舉奠定了而後掌上型電腦霸主的地位(需注意並非智慧型手機市場)。

Symbian:   Symbian系統是由「Nokia」、「Ericsson」、「Motorola」與「Psion」共組的聯盟所開發的開放式手機作業系統,主要訴求是希望導入一般手機的使用經驗,讓智慧型手機也能夠讓人輕易上手。

因此,手機模式採用一般人熟悉的九宮格介面就能操作,手機的大廠諸如Nokia、SonyEricsson、SIEMENS、Panasonic等皆使用此作業系統。

    2003~2008年Symbian系統一直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有五~七成的市占率,但由於iOS與Andriod系統的興起,市占率開始逐漸下滑,於是2008年Nokia收購Symbian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將Symbian作業系統移轉到Symbian基金會,以開放原始碼的形式釋出各家手機廠商和軟體供應商。

「智慧型手機」與「掌上型電腦」界線日漸模糊:   自2000年Symbian系統開始發展後,PDA與手機漸漸開始整合,也導致了2003年掌上型電腦市場的大幅萎縮,在PDA市場中,WindowsMobile系統一直是主要領導者;而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Symbian系統同樣也是大幅領先的王者,然而此時智慧型手機取代PDA造成Symbian的總市占率遠超過WindowsMobile的市占率。

  手機製造商和網路營運商會比較喜歡使用Symbian系統的原因,因為WindowsMobile系統有不少自PC領域以來的固有缺陷,如系統速度慢、對通信功能(電話、簡訊)穩定度不足,且Windows架構熟悉的駭客較多。

其實手機用戶用戶根本不對系統具有高的忠誠度,只要求操作簡單方便,但是WindowsMobile系統始終無法達成這個用戶最重要的需求,為其失敗的主因。

  用數據來說明,2007年WindowsMobile系統市占率約為12%,雖然遠落後於Symbian系統的約60%,但仍然位居第二名追隨者的地位。

但到了2008年時,Symbian系統為52.2%,WindowsMobile系統以11.8%首度輸給Blackberry的RIM系統16.6%掉到了第三名,自此一路下滑到低於百分之五的市占率。

 依「聯盟」對抗「聯盟」觀點來探討此三者之競爭關係:   除了各家系統商的歷史沿革介紹之外,我們以上述PDA產業結盟理由之角度,來探討各個聯盟的組成與競爭: A.以Palm聯盟來說,其涵括了Handspring(硬體商)、IBM(軟體商)、高通通訊(電信系統)及TRG公司(消費性電子商)的各家獨特技術優勢組合而成,其他聯盟也是由各其他家廠商紛紛集結而成。

B.各系統皆透連盟結合優勢的方式來降低風險、成本與研發時間,可以看見並非公司與公司的對抗,而是聯盟與聯盟競爭。

C.各聯盟皆透過各會員公司加速產品問世的時機,進一步強化消費者對系統品牌的認同及印象,並且由PalmOS首先領導掌上型市場技術規格數年(1996~2003),WindowsMobile(2002~2007)隨後領導掌上型市場技術規格數年、Symbian(2002~2010)領導智慧型手機市場技術規格數年,各聯盟皆在不同時期在其產業中訂定技術標準,其他製造廠商僅能被限制於此種技術標準之下而爭取授權。

  並且可以見到,PalmOS及WindowsMobile皆以掌上型電腦市場為主要目標,所以組成聯盟的廠商皆以電腦製造相關廠商為主;相對的,Symbian以智慧型手機市場為主要目標,所以組成聯盟的廠商皆以手機製造相關製造商為主,可見當時對於消費者的需求是電腦還是手機,各聯盟看法各具差異。

3.iOS(2006)與Android(2008)的崛起-Symbian的衰退(2010)   NOKIA與Symbian系統的配合雖然風光了許多年,但由於對於新興的社交網路(FACEBOOK)與web2.0內容支援欠佳,消費者並不認為其用途為接近電腦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可能僅為進階版的傳統低階手機,因此在面臨到iOS與Android兩大後起之秀夾攻之下,自2009年底開始,Motorola、Samsung、LG、SonyEricsson等各大廠商紛紛宣布終止於Symbian平台的研發,轉而投入Android陣營,Symbian由最高峰時期的七成市占率跌至2010年僅剩下37.6%,甚至在2011年以16.9%敗給Android系統退居第二位。

2011年初NOKIA決定開放Symbian系統原始碼,並停止繼續更新,轉而宣布與WindowsMobile系統合作,至此Symbian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確定退出舞台。

RIM   在後起之秀之中,除了iOS與Android系統之外,前面有提到的RIM系統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其在2008、2009年皆蟬聯智慧型手機市場上亞軍的地位,但由於相對其他系統應用功能太狹窄,僅主要針對商務人士市場,在2010年輸給了iOS、Android落到了第四名,僅僅風光了2~3年而已。

iOS   比起前者,更重要的系統為iOS,其搭配iPhone使用,特點為友善的觸控操作介面、非常豐富的App內容,以及高質感的外型設計,近幾年內魅力橫掃全球,各地皆出現其忠實的擁護者,但其缺點為限制於封閉式作業系統,大部分App下載需要付費,且iPhone價格高昂,初期許多市場分析師皆不看好其未來發展,但時至今日,蘋果公司還能擁其勢均力敵的與使用Android系統的各製造廠商對抗,實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iOS自2006年開始上市,至2010年始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前三名,甚至在2011年一度打敗Symbian,2012年可預見邁入亞軍。

  Android   Android系統目前為GOOGLE公司所開發,其特點為開放原始碼,所有開發商皆可以隨意更改界面,而且app應用程式審查比較寬鬆,因此在全球各地均深受年輕人歡迎。

自2008年開始,谷歌就不斷更新Android的版本,第一台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Dream,為台灣之光HTC(宏達電)於2008年所製造,而其在推出HTCG1之後,在市場上開始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

2010年HTC、Motorola、Samsung、LG、SonyEricsson及Acer等大廠紛紛推出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讓其市佔率從2009年底的8.7%快速成長至2010年底的32.9%;另一方面,Symbian系統從2009年底的44.4%降至2010年底的30.6%,一來一往之下,Android僅僅用了2~3年的時間,快速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龍頭,真是後生可畏! WindowsMobile的捲土從來   微軟不虧家大業大,在2008年掉到市場第三名之外後,在2009年更名為WindowsPhone,但依舊不見起色,後續苦撐了數年,在2011年初宣布與NOKIA結盟,推出WindowsPhone7.5(Mango)系統,繼續挑戰Android和AppleiOS的市佔率,未來市場上將出現一場Android與水果(蘋果、芒果、黑莓)大戰,精采可期。

參考文獻: 策略聯盟新紀元,班傑明‧高梅斯‧卡塞瑞斯,2000/01/01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STPI科技產業資訊室http://cdnet.stpi.org.tw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更多資訊...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c.startDate}}~{{c.endDate}} 相關出版品... {{c.title}} × 登入會員就可以使用播放文章內容及收藏等功能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回到頂端 輔導諮詢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