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按讚不等於受歡迎觸及率才是真實互動數 - Pubu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協助管理者了解在Facebook上看到貼文的人數,以及區分觸及率是來自動態時報,或透過朋友的動態看到文章。

雖然粉絲按讚數也是重要的指標,但是從觸及率 ... 最新話題 12/29-1/2跨年狂歡,全館限時85折起! 上班總是在分心回訊息、發郵件?是時候找回你的深度工作力! 體諒別人時,也請好好對待自己——「自我關懷」的重要性 才能和努力哪個重要?一個研究告訴你學習的真相 職場帶新人好難?3絕招讓你與下屬建立好關係 幫失智長輩擬定計畫,讓他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缺乏睡眠的代價超高!罹癌、暴食、糖尿病風險一次知 運用「哲學思考力」,輕鬆找出職場問題的根源 宮部美幸《LEVEL7》:到了Level7,就可以不用再回來了…… 人類對寵物的愛,正在造成野生物種大滅絕? 下載App隨時關注焦點話題 Pubu飽讀電子書 每月最低91元起,PC、手機、平板無限閱讀! Pubu電子書城 網路帶閱聽者走入大眾喧嘩的時代;在過去,不同的媒體平台擁有各式不同的「聲量、效力」衡量標準,例如:報紙的發行量、電視的收視率,為媒體經營者最常用的衡量標準。

時至今日,網路平台一樣有其衡量準則,例如:一般網頁、網站、部落格常見的瀏覽量(Pageview)、平均瀏覽量(AveragePageview)、造訪(Visit)、訪客(Visitor)、新訪客(NewVisitor)、回訪者(ReturningVisitor)和網站停留時間(TimeonSite)等。

Facebook的粉絲專頁會有粉絲人數、觸及率、參與互動率等,甚至如果進一步有付費購買廣告的話,還可能接觸到CPS、CPA、CPL、CPC、CPM以及CPR等一大堆專有名詞,究竟這些名詞後面隱藏著哪些意涵?身為站長、小編或是個人品牌經營者,除了了解名詞的意義之外,更要怎樣看待與運用呢? 洞察粉絲專頁品牌讚出來 隨著Facebook粉絲專頁的觸及率越來越低,經營越來越困難,許多店家都會轉為經營「社團」,主要因素是在社團當中發文能見度比較高,社團成員互動率自然較為提升,但是我常常在授課時會提出一個問題:「粉絲專頁」與「社團」究竟要選用哪一種? 我聽了各式回答後,通常都會力排眾議,建議店家應該要先以經營粉絲專頁為主,而非社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粉絲專頁具有「洞察報告」的功能! 我常說社群經營要成功有許多要素,有時候可以見到網路上一些素人瞬間爆紅。

例如:日前的「泛舟哥」,單憑一句話就能造成熱議,這的確是網路社群時代非常迷人的地方:人人有機會可以創造出話題,但如果換作是品牌經營就不能只靠運氣,必須有一定的「社群經營行銷策略」,並且要能夠隨著網路瞬息萬變的特性,隨時保持高度注意、彈性,來調整行銷策略,因此「數據分析工具」就顯得非常重要,眼下常用的工具有2種:第一、Google數據分析工具(GoogleAnalytics);第二即是Facebook洞察報告。

Google數據分析工具4指標 網站經營善用Google數據分析工具觀察:流量來源、停留時間、平均網頁檢視,就能協助找出使用者的屬性。

很多老闆、店家在衡量一個網站成不成功,通常優先看的數據就是「網站瀏覽量」,網站瀏覽量高,固然值得高興,但我通常不會以此來斷定一個網站經營的成功與否。

因為如果要衝高一個網站的瀏覽量,常常在網站分享一些正妹照片或是轉貼一些有趣文章或影片都可以達到目的,可是就品牌形象而言,這樣的瀏覽量對於商品銷售、品牌形象一點意義都沒有,甚至有可能還會損害品牌形象,因此在網站經營第1階段我會建議最需要觀看「流量來源(TrafficSources)」、「停留時間(TimeonSite)」、「平均網頁檢視(AveragePageview)」這3大部分! 以流量來源來說,會分成4種來源: 直接來源(Direct)、搜尋來源(OrganicSearch)、推薦來源(Referral)、社群來源(Social),分述如下: 1.直接來源:直接在瀏覽器網址列輸入網址,或是透過瀏覽器中的書籤進站。

2.搜尋來源:透過搜尋引擎找到。

3.推薦來源:從別人的網站、或者是部落格連結而來。

4.社群來源:透過社群媒體(例如:粉絲專頁)進入網站。

一般來說網站初期通常都是「直接來源」占最大的比例,但是隨著網站經營越久,搜尋來源的比例要能夠提升,才代表網站經營越成功,例如以部落格經營來說,長期來說若是文章撰寫越多,自然在搜尋引擎被收錄的機會、找到的機會就會提高,不過現在社群媒體越來越發達,擴散、分享的效果也不容小覷,所以社群來源也是同樣值得關注的選項之一! 吸不吸睛停留時間才是重點 CPC指的是有人點擊廣告,業主才需要付費;但臉書的篩選機制會淘汰點閱率低的內容,CPC不見得適用。

此外再接著看「停留時間(TimeonSite)」、「平均網頁檢視(AveragePageview)」這2項數據。

「停留時間」是指每位訪客平均停留在你網站的時間,因此時間越長自然越好,越代表網友「真的」有閱讀文章,而不是「快閃」! 如果停留時間太短,則要考慮一下是否文章內容需要調整、或者只有標題吸引人,但內容不夠充實、方向不對等問題。

而「平均網頁檢視」指的是:一名訪客平均會瀏覽多少頁的網頁,這個數據要大於1,越多越好。

代表網友進到網站後,不僅僅只單看一篇文章,而是會瀏覽其他頁面,如果此數值太低,則要注意一下網站頁面的設計是否有做好「轉換引導」;例如網頁中不是只有文章內容本身,在文章開頭,是否有提醒讀者,閱讀前也可以看看哪些文章,或者在文末附上「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等的延伸閱讀,加上這些說明、引導,其實都可以有效提升網站的平均網頁檢視,也讓讀者能更了解網站還有哪些優質的文章。

因此在初期網站、社群經營上,我會建議「先重質後重量」,先有優質的文章,再慢慢地分享到社群網站當中,自然就可以達到擴散、口碑效益。

觸及率比按讚數更重要 社群經營不只要抓住使用者的手指,還要抓住眼球注意力,才能把鐵粉變成銷售力。

如同網站一樣,以往在經營粉絲專頁時,老闆、店家(業主)通常首要重視的就是「粉絲人數」,所以在一開始經營粉絲專頁時,會使用一些促銷活動、優惠方案,來吸引網友按讚以衝高粉絲按讚數,但是往往會發現在活動結束後,不是有許多網友退出粉絲專頁,就是發文的互動率過低,因此在洞察報告數據當中,我建議先著重幾項指標:觸及人數、貼文、用戶。

觸及人數 可協助管理者了解在Facebook上看到貼文的人數,以及區分觸及率是來自動態時報,或透過朋友的動態看到文章。

雖然粉絲按讚數也是重要的指標,但是從觸及率數據中,更能看到網友真實互動的深度,了解粉絲點擊、按讚、留言或分享貼文的樣態,幫助管理者擬定社群經營策略。

好比某種形式的貼文獲得的互動較多時,便可以嘗試多發表同樣類型的文章試試水溫。

貼文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粉絲上線時間」,因為在粉絲專頁經營,最重要就是要在「對的時間」發文,由於Facebook的動態消息訊息很快就會淹沒,所以如果可以掌握到粉絲上線的時間,在網友上線的巔峰時刻發文,會提高文章的能見度,此外在「貼文」頁籤當中,也能看到粉絲對每篇貼文的互動情形。

用戶 可幫助管理者了解粉絲專頁按讚用戶的年齡、性別、地理位置及語言。

這部分是我一直強調與「社團」不同之處,在經營網路社群時,其實需要常常調整發文策略、經營策略,透過洞察報告,我們可以了解用戶年齡、性別等數據,便可針對這些數據來調整發文方式。

例如:粉絲專頁的女性比例較高,在發文時,口吻、內容就調整為女性粉絲較喜歡的文章形式,但在「社團」中,就無法看到這些數據,因而無從調整操作策略,只能單憑經驗、感覺。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