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共發展核武的原因 - 東吳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次大戰時,由於蘇聯擴張,引發杜魯門主義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東西冷戰序幕由此展開。

1949年中共政權僭建,宣佈向蘇聯「一面倒」,尤當時美國已核子武器施行戰略嚇阻 ... 壹、中共發展核武的原因 (前言)核子武器的發展在中共外交政策上成為了一項運用的主要工具從而藉此能夠達成內政與外交上的各項目標。

(一)         國家安全: 中共主要的國家安全是為了要維持安全及恢復失土,且中共為了滿足歷史傳統和民族情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考慮。

中共之所以發展核子武器,企圖在外交上尋求更高的利益價值,且中共基於地理、歷史、國際情勢和特殊事件現實的考量,因此中共對安全需求可分為: 1、    疆界與鄰國保安考慮及歷史經驗 中共為求傾全力保持住控制的疆域,進而防範鄰近各國以軍事手段或其他行動侵占中共領土。

尤其是與中共邊界棉長又虎視眈眈的蘇聯,威脅最大。

除此之外,中共也大力充實邊境地帶的實質控制,如西藏,及從未停止對中華民國的統戰工作,均為中共提昇安全顧慮,防他國入侵行動已進而收復和統一其所謂「失土」的明顯步驟。

2、    國際情勢的演變 二次大戰時,由於蘇聯擴張,引發杜魯門主義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東西冷戰序幕由此展開。

1949年中共政權僭建,宣佈向蘇聯「一面倒」,尤當時美國已核子武器施行戰略嚇阻,使中共加緊依附蘇聯的核子傘。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試射成功,使蘇聯和中共認為此成就對美國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毛澤東謂此「東風壓倒西風」。

隨後由於東歐動亂和國際共產運動領導權問題導致蘇聯於1959年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拒向中共提供原子彈技術資料和樣品,並撤回顧問,因此中共遂聲言自力發展核子武器。

面對此情勢之兩難,一方是資本主義敵人,一方是社會主義修正分子,中共乃亟思以核子武器作為其反帝反殖的鬥爭工具。

3、    特殊歷史事件的教訓 1950-1970間,美、蘇皆以核子武器作為威脅,強令中共作某種程度的退讓,而至中共以核子武器作為報復的工具。

A、   1953年韓戰和平談判,美國有意不受約束使用核子武器,以摧毀中共境內軍事目標,於是中共軟化,簽署了停戰協議。

B、   1954-55年台灣海峽情勢緊張之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申言將動用戰術核子武器對付中共。

C、   1958年八二三炮戰,美國艾森豪總統宣佈不僅要防衛外島,且必要時,將不惜使用核子武器予以打擊對付中共。

D、   1969年中、蘇在烏蘇里江邊界發生數度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蘇聯總理柯錫金與周恩來於北平會談,要求開始與蘇聯協商,否以核子武器摧毀中共核子設施相威脅。

由此可知,核子事件的教訓對中共發展核子武器顯然是迫切而真實的,且此種教訓,政刺激中共,非傾力發展核子武器,否則便不足與美、蘇相抗衡,亦不足在外交上巧取豪奪了。

(二) 國家威望 中共之所以發展核子武器,除保障國家安全外,乃希望藉此提高其國家威望,若其能夠擁有強盛的軍備,則能夠在國際體系上擔負較重的責任,發會更大的影響力,因此,若能夠擁有核子武器,發展戰略具甚或以極端尖端的核子技能作外援,均為大力提昇國家威望的手段。

1、    在共產集團中獲得更大影響力 因於共產集團中,大部分國家均經濟落後無法擁有核子武器,若能擁有大量核子武器,便足以增加影響力,所以核子武器是對於中共在共產集團中增加鬥爭資本,因此也才能與其在共產集團最具威力的蘇聯相抗衡。

2、    確立在亞洲的霸權 雖然中共自始即公開強調;將核子武器視為「紙老虎」,但無疑的,中共早已傾力於核子武器的發展,並期望能保有核子武器的各種效果,從中共對開發核子武器的努力,便能了解其對核子武器的態度。

中共認為核子武器對於支援其達成在亞洲政治目標上具有重大的價值,俾以領導亞洲各鄰近國家。

在亞洲各國中,日本、中華民國、韓國以至於巴基斯坦甚至於印度均為核子俱樂部的準會員國,面對此種態勢,中共為表現其在亞洲上的「首席大國」地位形象,自然更積極追求本身獨立核武的能力。

無怪乎當年陳毅為發展核子武器而辯護說「中國(共)沒有核子武器,就會退而成為一個二等或三等的國家。

」 3、    核子武器為強國不可或缺的工具 當今所有強國皆擁有核子武器,核子武器在外交政策的運用上極為重要,中共政權也需要核子武器,使外交政策的運作更靈便來晉升為強國。

中共企圖擁有核子武器在1946年發表「原子彈是紙老虎」理論時就萌生了,中共建核子武器將成為權力爭奪的一項重要工具,便決心成為「核子強國」,當年陳毅「寧要核子,不要褲子」可充分顯露其追求國家威望的企圖。

4、    與美、蘇對抗形象 這是中共在核武運用上的最終目標,也是能提昇國家威望最佳做法。

中共強調其發展核武是在破解美、蘇的訛詐,也解釋了中共企圖以發展核武為由引世人注目,來增加國家威望的用心。

(三) 內政因素 基於中共為極權體制,決策權高度集中而權力鬥爭和路線左右不定,造成領導人政治性格與對內外環境認知差異,從而影響到核武在外交政策上的運用,因此內政因素的考慮是相當重要的。

波列克認為中共在1964-1969對核武發展有如下考量: (1)對美、蘇超級核武強國所能構成的威脅為何? (2)對鄰近各國所造成影響為何? (3)對其他中立國及共產國家所造成影響為何? 在各次的試爆聲明中,從第一次試爆後強調對國家安全的考慮,到隨後數次逐漸強調國內因素,甚至以擁有核子武器為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到第十次試爆聲明才又不再強調國內因素考慮,說明內政在中共核武外交政策運用上有很重要的影響。

1、領導人因素:中共想突顯三個意圖 A、原子彈是紙老虎,人民決勝負    其目的在故意蔑視核子武器的威力,維持其部隊的信心。

B、如核戰爆發,帝國主義將亡      毛澤東認為核子武器可以打出一個社會主義世界,認為核戰可以消滅世界一半人口來換取社會世界主義的實現。

C、叫囂準備和美國大戰    強調中共不避戰、不怕戰的頑強姿態。

   基本上,中共對於核子武器所持的態度是深受領導人影響的。

 2、戰略理論因素:三點主張 A、槍桿子出政權    中共一向將核子武器視為其今後掌握核子世紀的槍桿子,除用以鞏固自身政權外,也可以利用核武來達成其外交政策的目標。

B、由弱到強    中共即意圖以較劣的核武實力,經由適當的戰術,在長期的鬥爭後而擊敗他的敵人。

 C、中間地帶    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構想,強調革命事業,終究要以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亞、非、拉丁美洲人民鬥爭為戰略的轉移。

中共以現有的核子武力,在美、蘇的核子包圍中,結合有限的力量,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標。

  3、國內現況 A、安定政治      核子武器的發展及擁有可提高領導人的聲望,且可以號召政治團結,加強維持社會穩定,以供維持政權持續運作的基礎。

    B、強化軍力      以中共的軍力相對於領土和疆界,是落伍和不足的,來自美、蘇的威脅使中共深感須大舉強化軍力,建立一支獨立完整的核子武力,顯然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了。

(四)         意識型態擴張: 中共的外交政策是深受意識型態所影響的,不但可以觀察、發展、決定,甚至可以解釋外交政策,從而決定了國家角色。

因此為了擊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便需要用各種外交技巧,包括對外宣傳、經濟援助、文化活動以致動用武力,當然包括了槍桿子--核子武器。

1、    世界革命 此為馬列主義教條的最終目標,中共強調革命以成為當前全球的主流,因此中共的口號是;「國家要革命、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

實現此目標,便須運用十六字口訣:「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

當今世上可利用的矛盾為: A、被壓迫民族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矛盾。

B、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C、帝國主義國家同社會帝國主義國家間,帝國主義各國間的矛盾。

D、社會主義國家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利用國際間的矛盾,逐步實現其「在全世界範圍內實施共產主義社會」的世界革命目標。

核子武器在中共此目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共企圖藉由核子武器完成其革命的野心,最重要的是;核子武器可以挑起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及被壓迫民族間的紛擾和破裂,中共藉此在其中分化各國,協助其世界革命的最終目標達成。

2、    和平共處 此為中共解釋其處境的一種特殊情勢。

所謂「和平共處」,不意味衝突結束,而是意味衝突繼續並加強進行;亦不意味放棄革命,而是意味繼續不停地革命。

其目的在為解放鬥爭、人民民主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以國際情勢之演變,和平共處的維持,為中共製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能夠積極運用核子武器強化軍事武力。

3、    支援解放戰爭 中共自命為全世界落後地區反帝反殖之要角,因此,只要中共在核子武器上具有相當實力的水準,對於支援解放戰爭上來說當能給予強大幫助。

中共以核子武器為工具在該地區製造事端,以成立無核區、反核霸、反核試為由,巧妙地「支援民族解放戰爭」,因此中共在歷次試爆後總強調堅決支持全世界一切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都爭,由是「中國掌握核武器,對於鬥爭中的各國革命人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對於保衛世界和平事業,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     因此,中共在其意識型態下,產生堅定不移的國家目標,來設定國家的角色、世界的藍圖,發展核子武器可以使中共在建立外交、宣傳、革命或武力所達成的對外行為目標。

      貳、中共核武發展的歷史 一、中共一開始對核子武器的態度    1964年為原子彈面世的第二年,毛澤東接受美國記者的訪問,提出對原子彈的看法,他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

」毛澤東不斷強調原子彈並不可怕,正如反動派不可怕一樣,這就成為中共最初核子戰略的基本觀點,而毛澤東及其追隨者再論及有關原子彈的問題時,無不反覆陳述這個荒謬的觀點。

   但是沒多久蘇聯也有原子彈並且也有導彈裝配核武器,進而與美國從事激烈的核子軍備競賽,中共於是立即加緊依附蘇聯,在政治上唯命是從,在經濟上仰承鼻息,在技術上偷學並進,不惜一切手法謀求核子武器的發展。

在美蘇軍備競賽的同時,中共逐漸意識到無法再以「紙老虎」的論調來掩飾內心的恐懼,於是決定全力發展核武的決心。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以蘇聯的經驗為借鏡,論述社會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係」毛澤東在此時決心製造原子彈。

   中共不僅決心要造原子彈到後來還迫切希望立即擁有原子彈主要是基於幾個理由,理由分為: 1、打破美蘇兩霸的核壟斷:中共認為美蘇自掌握核子武器以來,無不視核武為嚇阻的權威力量,而面對美蘇對中共態度不好。

例如:美國為結束韓戰,曾揚言將不限制使用任何武器;蘇聯為報復中共拒絕「軍事統一體制」的建立,立即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這兩件事給中共刺激很深,所以中共在1964年第一次試爆後,即聲明說:「中國發展核子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是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發動核戰的威脅。

」。

2、突破美蘇的核圍堵:由於美國當時在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度等地,即中共的周圍設立一個核包圍圈;中國大陸北部有大片土地與蘇聯以及受蘇聯支配的外蒙古接壤,中共亦受到蘇聯的核威脅。

所以中共認為在這種四面受敵的情況下,更加迫切需要發展核武。

3、進行多邊性的核訛詐:中共發展核子武器的另一個作用是要進行國際間的多邊核訛詐,他一方面指責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威脅他國,所憑的就是核武的威力,同時又對蘇聯修正主義領導者赫魯雪夫所叫囂的「沒有核武的國家,即使使用任何戰法也不能戰勝握有核武的敵人」抨擊為「弱肉強食」,但是另一方面自己又極力誇張自己的核子成就。

例如:1964年第一次核子試爆後,即揚言中國人民掌握了核武對世界革命人民是一項巨大的鼓舞。

二、中共發展核武的過程: (一)、積極從事核能開發的過程:    世人皆知任何國家若想要擁有原子彈,發展核子武器必須先擁有相當基礎的重工業,高水平的科學技術以及充裕的國民經濟才能有足夠的財政反應能力,所以儘管中共迫切希望擁有核武他們還是要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即說:「我們一為窮,二為白。

『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

『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的不高。

」,這是毛澤東在表示非常想要原子彈以後,針對1956年中國實際的狀況所說的,意思就是中國大陸根本不具發展核子科學製造原子彈的條件。

   就經濟來看,50年代的中國不但工業不發達,沒有自己的重工業且農業生產也長期停滯在中世紀的落後狀態,工業不僅發展不足,且存在著許多缺點,輕重工業很少,無法自行製造小型簡單機器,而因為機器工業的不發達,重工業的原料要大量輸出,輕工業所需的機器設備要大量進口,這些都說明著中國的技術落後,再加上長期戰爭的破壞,要擺脫上述情況實屬困難。

   在中共接掌政權後,為改善國民經濟狀況,1953到1957年,中共實行「第一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此一計劃是以加強工業基本建設為中心任務,其中又以蘇聯援助以及設計156個建設單位為「中心的中心」在第一個經濟建設完成後,中共指出經濟上雖有很大的進展,但經濟落後的狀況還是未根本改變。

   所以在1958年,中共實行「第二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當時中共承認由於原來經濟十分落後,所以,即使有了相當大的進展,其生活水平還是很低,工業不夠強大,農業生產還是不能完全滿足工業生產及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這表示著1958年中共的工業基礎薄弱,「一窮二白」的狀況未見改變多少。

(二)、在蘇聯幻想中眷養坐大:    在史達林執行「列寧赤化世界」的遺訓中:從北京經加爾各答是走向歐洲的最佳途徑。

當中共接掌大陸政權且隨即應蘇聯之命出兵韓戰,史達林即認為中共將是赤化世界的得力助手,因為中國人多,地廣資源豐富,在蘇聯控制下的共產集團中實力最大,所以蘇聯予以大力的援助,史達林說:「援助兄弟國家也等於對自己的國力開發及投資。

」更何況當時中共還叫喊著「一面倒」的政策。

   中共在1953到1957年的五年計劃以後,到1958年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時雖未改變其「一窮二白」的情況,但在工業基本建設上算有一些成就,過去空白的化學工業、無線電製造工業乃至原子能工業也開始建立,這段期間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東德,捷克,波蘭等東歐國家大力援助下,有大型的現代化工礦企業的出現,如鞍山、本溪鋼鐵公司;哈爾濱電機場;大原、吉林、洛陽等火力發電廠等均已建成並投入生產,除此還建立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如採礦、發電、冶金等設備製造,隨著大批新建及改建的企業的投入生產,無論在新的工業產品、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均有建樹。

除此之外,中共已能自行設計較大型的和技術較複雜的工業企業,這些對中共的核武發展均起了很大的作用,1958年中共獲俄援建立首座重水行實驗性原子反應和迴旋加速器,已經建成且開始運轉。

(三)、寧願沒有褲子也要爭取核子:    由於中共急欲掌握核武但財力又未盡充裕,所以必須在人力,財力,物力各方面集中力量,所以堅決宣示:「其他任何國家建設任務都要讓給這一任務」。

為達此目的,中共加速著手重工業的建設,其著眼點即為完成此一任務而鋪路,甚至毛澤東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係」中強調:「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軍政費用佔國家總預算全部支出的30﹪比例太重,要將它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降到25﹪,以方便抽出資金,多辦機器,多辦工廠,多增加經濟建設費用,經濟發展得快,國防建設才能有大的進展空間,那麼不需多久,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原子彈。

」在這個耗費巨大發展過程中,中共不但要求降低軍政費用,同時要求人民束緊肚皮,忘我勞動,為國家政策服務,所以不僅搜括民間資金,還依靠提高人民勞動的積極性以及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這個耗費巨大的核武發展過程中,過度剝削人民,無快乎1963年中共「三面紅旗」執政失敗,一切建設陷於停頓,經濟面臨完全崩潰之際,核武發展還是快速地進行著,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就嘲笑中共:「不要說原子彈就連褲子也沒得穿了」中共當時的外長陳毅即回應:「我們即使沒有褲子穿,也要準備製造原子彈,假如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就會變成二等,三等的國家,同時也無法保障國防。

」由此證明,中共核武政策是「寧要核子不要褲子」並非虛言。

(四)、核子武器研究發展的兩個階段:    中共夢寐以求的核武從研究規劃到製造發展的過程可以概分為兩個階段:  A、蘇聯援助規劃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全面接受蘇聯援助奠定基礎時期:自1950年中俄簽訂「有關新疆的有色金屬及稀有金屬公司設置協定」共同開發大陸新疆省的核原料開始到1960年7月中俄共交惡,蘇聯在一夕之間全面撤出所有在大陸各種科技顧問為止。

   這個階段中、蘇聯不僅協助中共建設核子爐、原子實驗工廠、原子工業專用發電站、原子武器試驗場,且提供原子彈樣品及核子器材相關技術資料,更派專家在蘇聯境內及大陸分別為中共進行核子科技規劃及訓練科技人才,奠下中共核力開發的基礎,且這段期間內,蘇聯在鄰近新疆以南的蘇聯境內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子城,除了用以支援中共一般原子技術人才訓練及器材製造轉運的基地外,主要是提煉自新疆開採的大量核子原料,為此中共特別開闢一條長達四百多公里穿過沙漠地帶通往俄境原子城的南疆公路以玆配合。

 B、俄援斷絕自力更生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則為自力更生發展時期:1960年俄援斷絕後,中共即標榜「自力更生」發展方針,正當中共致力於原子能科學技術-「大躍進」並全力追求發展核武的關鍵時期,蘇聯鑒於中共野心可怕,害怕養虎為患,所以在1959年6月起先片面廢止「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提供原子彈樣品及生產原子彈進一步的資料,到後來一連串相關核子及工業計劃的癱瘓,自此中、俄共由思想理論上的紛爭進而發展到雙方關係實質的決裂。

   在俄援斷絕後,中共不得不採行「自力更生」方針繼續加速核武發展計劃,其方法包括:積極擴建核武研究及發展機構、增建原子工廠、積極培養科技人才、誘騙外籍專家學者及竊取各國核子秘密資料。

   到1960年10月,中共外長陳毅揚言:「擁有核子武器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之後,種種跡象顯示中共舉行核子試爆已為期不遠,此後各方對中共即將試爆的預測時有所聞,至1964年10月16日中共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首次核子裝置試爆中共,繼英、法之後擠身於國際核子俱樂部,達成毛澤東的願望。

三、中共核子武器發展大事年表 1946年  中國共產黨安全部門的康生開始招募在海外的中國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專家。

1949年10月1日  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6月25日  韓戰爆發,中共發現美國是其主要威脅。

1951年  中、蘇開始聯合在新疆進行鈾礦勘探。

1953年  在中國科學院成立中共原子能委員會。

        1月由核科學家錢三強率領的中共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莫斯科。

        7月韓戰結束。

1955年1月4日  莫斯科宣佈按照協定將裂變器材提供給中共。

      9月  加州理工學院培養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和150名西方培養的中國科學家返回中國大陸。

1956年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提出了要獲原子彈的目標:航空和航天工業部的前身--彈道飛彈研究院和原子能研究設計院的成立。

1957年10月15日  <國防新技術>即中、蘇技術合作協定簽字。

1958年  中共中央技術委員會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發展核武器的指導方針”。

1959年6月20日  蘇聯單方面撕毀同北京於1957年簽定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中共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首次進行成功的飛行。

1963年  第一次中程彈道飛彈試驗(東風-2)。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共成為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

1965年3月  中共中央軍委做出研製洲際彈道飛彈之決定,當時經述論證確定為液體洲際彈道飛彈。

1966年  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開始,第一次部署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

       10月27日  第一次飛彈核武試驗:由中程飛彈(東風-2)運載兩萬噸級的核彈頭。

       12月  第一次中長程彈道飛彈(東風-3)試驗。

1967年6月17日  第一次氫彈試驗。

1969年3月2日  中蘇邊界衝突珍寶島事件。

1970年  中共將其所製造的東風2型飛彈部署於部隊之中。

1月 第一次限程洲際彈道飛彈(東風-4)試驗。

        4月24日發射第一顆空間衛星。

        5月第一次部署中長程彈道飛彈(東風-3)。

        12月2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核子動力潛艇建成下水。

                   第一次長程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遠海發射試驗。

1971年7月  季辛吉到達北京,中、美開始恢復友好關係。

1974年  中國建立了飛彈體系的作戰指揮系統。

1975年  據報導第一次部署長程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

        11月26日首次回收太空衛星。

1976年 1月23日  2000噸級核彈頭試驗-核彈頭當量實現小型化。

       9月  毛澤東逝世-毛澤東時代結束。

       10月  逮捕「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

       11月27日  用一枚限程洲際彈道飛彈作遠載器發射400萬噸級的核彈頭試驗。

      12月7日  用試驗型的全程洲際彈道飛彈作遠載器發射第7顆太空衛星。

1977年  作為運載巨浪一型中程彈道飛彈試驗平台之漢級潛艇下水。

       7月  鄧小平第二次恢復領導地位。

1978年12月  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宣佈中共進入現代化建設的階段。

1979年1月1日  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

1980年5月18日  第一次長程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試驗。

1981年  第一艘夏級飛彈核子動力潛艇下水。

        9月20日  第一次用一枚火箭發射多顆(3顆)衛星-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

1982年10月12日  第一次水下發射潛射彈道飛彈。

1984年4月8日  發射第一顆同步軌道太空衛星。

1985年9月28日  第一次潛艇發射巡航飛彈試驗。

      10月15日  人民解放軍首次從夏級潛艇發射巨浪一型潛射彈道飛彈,因並未成功,故中共未曾廣泛宣傳。

1986年  據報導用導彈飛彈進行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第一次試驗。

      10月11日  第八次回收太空衛星。

1987年8月10日  第九次回收太空衛星,並且第一次進行微重力實驗及為外國(法國)公司(Markla)提供服務。

      9月17日  第十次回收太空衛星。

1988年9月27日  人民解放軍首次從夏級潛艇成功發射巨浪一型潛射彈道飛彈,此枚飛彈落於65公里半徑之目標區內,其中心點是北緯123.53度,東經28.13度。

      9月28日  中共進行第34次核子試爆,其當量約有1-20千公噸,故外界推測此次應是中子彈。

根據1990年一份美國之報導,這次中子彈試爆技術之突破,乃是受益於一位美國華裔科學家在美國勞倫斯物莫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Lab)所洩漏之機密。

1990年  中共順利完成東風十一型和東風十五型兩種地對地短程彈道戰術飛彈。

         5月26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35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40千公噸。

            8月16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36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50-200千公噸。

1992年3月9日  中共簽署反核子擴散條約,並成為此一條約之第147個會員國。

              5月21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37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威力相當強大,一般推估其當量約為1000-2000千公噸。

              9月25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38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10-20千公噸。

1993年10月5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39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80-90千公噸。

1994年6月10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40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10-40千公噸。

10月7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41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40-150千公噸。

1995年  中共可裝載戰術核武之最新型轟七型轟炸機,開始進行量產並部署於部隊中。

5月15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42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40-150千公噸。

8月17日  中共以地下試驗進行第43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為20-80千公噸。

1996年6月8日  中共在新疆省羅布泊進行第44次核子試爆,此次的爆炸威力相當於20-80噸的黃色炸藥。

      7月29日  中共搶在禁止核試前進行第45次核子試爆,此次試爆之當量約在1-5千噸。

                   中共在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談判之最後關鍵階段,宣佈從7月30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中共向外宣稱,這是為了響應廣大無核武國家的正當要求,推動遲早達成《全面禁止核試條約》,最後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

1996年9月24日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與美俄、英、法等60餘個國家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參、中共的核武戰略 一、中共核子戰略原則: (前言) 中共對待核武的公開態度具有3個核心宗旨: 1、保證不首先利用 2、目的是為防禦 3、最終目標是徹底銷毀 也因此,中共的核戰略原則,從核心宗旨到外圍的問題,有如下特點: 1、20多年來對這3個核心宗旨連續地重複和幾乎一字不差的前後一致:一方面,一致性代表著可信﹔另一方面,一字不差的重複反映出在表達上的僵化,而缺乏中共在實際發展核武問題上所顯現的靈活性。

2、中共的核戰略原則並不包括實際使用核武器的具體方針,缺少有關”具體方案”、目標選擇及發射條件。

3、對核武器可能的使用輕描淡寫,但對核武器的最終無用卻過於強調:將其注意力集中在軍備控制和裁軍上。

4、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從全球階級鬥爭的觀點出發,超級大國發展核武意味著增加全球核戰爭的危險,而中共發展核武則可以促使禁止甚至最終銷毀核武。

二、中共發展核戰略的動機和目標:  (前言)人們長期認為,中共在發展核武的真實目的上故意含糊其詞,中共聲稱掌握核武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自衛”、”全面裁軍”和”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

但是,中共實際上獲得核武的動機和目標至少有七方面: 1、民族自尊心:中共認為國際威望是企圖獲得核武的國家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主要是為了不讓以前恥辱的半殖民地歷史重演。

2、國家主權:中共核武器計劃的目標是維護國家獨立。

3、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保證國家的生存。

對中共而言,安全的目標需要限定條件: (1)、安全毫無疑問是重要的和長期予以關心的。

(2)、發展核武是為了防禦,防禦一詞包含威懾,即依靠進攻性的而不是防禦性的武器進行報復性的威脅。

(3)、在進行軍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共的安全目標中經濟方面的重要性日漸增強。

4、全球影響:由於獲得了核武因而增大了在全球的影響,也在各方面增加了國家利益。

5、地區優勢:提高中共以作為亞洲地區性強國的地位。

6、國內政治的凝聚力:增強國內團結。

在核武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突破,不僅增強人民對領導人的信任感也讓領導人擁有至高的地位 7、國內經濟發展:希望核計劃伴隨而來的成果能有助於國家經濟。

三、中共核子武器在外交政策的運用:  (前言)中共經過30餘年的積極從事,在某方面已有相當影響力,甚至已出現部分成效,自整體觀之,中共核子武器在外交政策的運用上,最重要有4點: 1、戰略嚇阻: (1)將嚇阻區分為二: A、嚇阻政策:對敵方的不順從施予懲罰的威脅,使敵方因而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

B、嚇阻情境:受制於某種尚未施行的懲罰性威脅,而將衝突侷限於某種程度內。

    (2)根據以上說明,有兩項值得探討: A、嚇阻是由威脅予以達成:尤其在此核子巨大毀滅力的時代,一但核戰爆發,便無勝負利損之分,因此,作為外交工具,嚇阻以不引爆戰事為限,而以威脅來完成。

B、嚇阻所產生者為心理效果:令對方經過厲害得失的權衡後,相信更改原先的意圖將較為有利,不致得不償失。

    (3)嚇阻的要素:        A、溝通:需先令敵方知道威脅的存在。

       B、能力:對敵方旅行威脅的能力;也就是系統的反應能力。

       C、可信度:使被嚇阻者相信威脅確實會出現。

    (4)中共分析戰略的應用,所要考慮的特殊之處:        A、幅員廣大,疆域綿長        B、人口眾多且分散,經濟、工業要地不集中        C、處於美、蘇或兩者衝突的唯一核子國        D、核武能力無法與美、蘇任一方抗衡       為配合戰略實施,中共提出兩項措施:        A、以紙老虎的說法刻意蔑視核子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        B、以人海戰術為詞,全面備戰,堅決抵抗     (5)中共為能成功達成嚇阻目的,必須加強:       A、懲罰原則:令攻擊者相信一但發動攻擊,必遭報復且得不償失。

      B、拒絕原則:令攻擊者相信由於防禦堅強而無法完成攻擊目標。

2、核武禁裁: (1)裁減軍備主要特點:  A、每一國將致力管制本身的軍事裝備,以國家的自制力來控制自己武裝部隊的指揮、部署及行動。

 B、彼此的作用將相互影響個字的軍備性質及部署情況,從而令雙方審慎考慮類此的影響。

   C、雖然所有的軍事政策均為達成政治目的而訂,但裁軍的主要性質屬軍事方面,包括武器、人員、資源、指揮控制及研究發展等活動。

 D、裁軍措施將具備一種抑制效果,可對當事國的軍事裝備予以某種限制。

 E、裁軍措施可以某種明令或暗示性協議方式付諸實現,使之成為「制度化」的規條,令當事國共同遵行。

(2)、核子時代下裁減軍備的困難:  A、各個核子國家力量及其不均,不可能共商會談。

 B、所有國家習慣上均宣稱幾方有和平意願,自認以純粹防禦來制定談判計劃,卻將敵對國的動機推論為侵略性,而不信任對方的軍備政策 C、一個國家往往依照對方目前及未來能力的評估以決定自身的軍備水準。

 D、還牽涉國內官僚體系決策者的態度、內部政治考量、政治文化、意識型態。

   E、懼怕遭受突擊,懷疑對方是否信守協議、核武擴散太快,查證工作不易進行以及擔心在談判中吃虧的風險。

(3)、中共在國際上主張禁止及銷毀核武,倡議召開世界各國政府首腦會議,其目的:   A、藉核武為由來爭取無核國家的支持,建立反帝、反核霸的統一戰線。

  B、以心理戰和宣傳戰來防護中共免於遭受美、蘇的核武攻擊。

     C、當時中共尚無核武,如此會議為各國接受,即可將美、英、蘇之核武全面裁禁且可使中共在國際上坐享令名;如此會議遭拒絕,便可指責美、蘇破壞和平,且為即將實現的核子試爆尋得充分理由。

3、核子擴散: (1)、就中共而言,顯然自始都在積極從事核子擴散,且以各種方式支援他國核子擴散,又以核子擴散為名兩面取利。

(2)、中共在未有核武之前,自是不遺餘力追求核武,與蘇交惡後更傾力發展,甚至提出「寧要核子,不要褲子」。

(3)、中共對核子擴散最典型的論點:有更多的社會主義國家擁有核武,世界和平就會有更好的保障。

4、不首先使用核武: (1)、中共主要著眼於自身安全,只要不遭受外來先制攻擊,則保證不首先使用核武,也就是中共在戰略尚未取得優勢前採取防衛政策,如此容易博得非核國家的信任,掩飾核武發展的動機。

(2)、中共藉此做法以達到兩目標:  A、設法減輕由於核子試爆所引起的各種不利反應。

 B、設法引誘各國,尤其是亞洲國家,擁護其所倡導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呼籲。

(3)、中共對使用核武格外謹慎的真正原因:  A、中共核子能力距美、蘇太遠,需顧慮自身安全,若引美、蘇反感實屬不智。

         B、若對鄰國用核,勢必激起美、蘇干涉,得不償失。

        C、為繼續維持第三世界的好感和打擊美、蘇的威望,不宜食言自毀立場。

        D、基於成本效益的觀點,中共主要鬥爭對象即為美、蘇兩霸,若非必要,大可避免採取直接用核的激烈手段,削弱自身核武實力。

(結論)由於中共核武居於弱勢,不可能挑起全面核戰,所以需要以較低姿態避免與美、蘇衝突,在第三世界仍有必要以和平的假象爭取領導權,進而圍剿兩霸。

此外,此舉可使中共的對手陷入困境,難以應付,中共即可藉此加速發展核子武器,強化嚇阻武力;甚至製造美、蘇關係緊張之餘掩飾其核子發展的動機,減緩國際間不良的反應。

這也最能看出中共一貫「有反對有支持,既聯合又鬥爭」的統戰手法。

四、展望及結論:        (前言)想要完整評估中共武裝戰力,必須考量目前和未來的戰略平衡等相關因素。

以下列舉5項國際上武裝能力常見的偏見: 1、戰略文化上的偏見:假定中、西方戰略傳統並無差異 中共傾向於強則示之以弱;為求勝利,製造假象,隱藏真正實力再冷不防地突擊。

2、對手上的偏見:忽略對手有所不同 以西方觀察家所熟知的先進武裝力量和直覺方式來評估中共的投射武力。

3、時間上的偏見:人類對事物的想法習慣停留在從前的既定印象。

4、加成因素:從狹隘的戰術基礎來評估中共武裝能力,卻忽略巨大且不可避免的相關因素 例如中共擁有量的優勢,其中包括中共的嚇阻能力、聯合國安理會內的絕對否決權… 5、國家的決心:低估中共強軍的決心 中共人民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渴望立足世界強權的決心,能夠克服既存的社會,政治區隔。

      肆、中共發展核武的影響 中共自1964年跨越核子門檻以來,隨著時光的流逝,在外交政策上也出現了很多改變,無論是中、蘇公開決裂,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共加入聯合國或中共受到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等,都使得中共參與國際事務的態度日趨積極,也使得中共的核子武器有更多的機會可以介入各式各樣的外交活動中。

默根索說:「中共乃是自方興未艾關係正常化中,受惠最大的國家。

中共在兩個主要方面獲得實惠,她因此進入國際社會,尤其進入聯合國,獲得扮演所謂『第三世界國家』領導者的角色,據以對抗美、蘇兩超級強權。

」為此,中共不惜成本大力發展一支足以提供她外交政策運用的核子武力,也因此反而造成的國際環境更加動盪不安。

中共發展核武,首當其衝的就是亞太地區,基於中共大國、強國的心態,中共將亞太地區視為是自己的後院,而中共自己本身則是這片廣大後院的主人,因此常拿核武來威脅亞太地區的國家或提供核武給她在亞太地區的盟邦。

但是,基於「權力平衡」的原理,美國當然不希望亞太地區的國家和中共走的太近,因此在柯林頓時代,美國便大力發展「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並謀求在東北亞地區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這均對中共現有的核子力量的有效性構成直接的威脅。

NMD是指美國為保獲美國本土免於受到戰略導彈攻擊而建構的防禦系統,對象是針對射程達3000公里以上的中程戰略導彈。

NMD的規模將依據威脅程度而做調整。

但這種做法引起中共和俄羅斯極大的反彈,因為NMD的出現,有可能削弱「保證相互摧毀(MAD)」的核戰思維,使得美國尋求「絕對安全」的國防構想變得更為可能。

美國如果找到盾,中、俄的核子長矛就有失效之虞,整個國際安全戰略失衡由此可見。

據NMD部署構想,美國準備先於2001年在阿拉斯加州興建導彈攔截基地,並於2005年之前完成20枚攔截導彈系統,2007年擴充為100 枚。

美方估計中共目前能威嚇到美國本土的長程核彈約20枚,以4枚攔截1枚來襲導彈的概率計算,美國100枚的反導彈系統正好用來對付中共核武。

中共和俄羅斯在日前簽署反導彈聯合聲明,雙方口徑一致反對美國部署NMD。

這是中、俄面臨美國導彈威脅,進一步深化戰略伙伴關係的具體表現,同時也凸顯「有限核戰論」的威脅逐漸浮出檯面。

NMD對中國的威脅由此可見,當然更別提直接部署在亞太地區的TMD了。

根據美國國防部依1999年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之規定要求,送交國會有關「日本、南韓與台灣建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之結構性需求方案」的研究報告,其中關於台灣部分,美國國防部建議台灣:有鑒於台灣海峽最窄處只有175公里,短程戰術導彈如射程300公里之M-11導彈,其飛行軌道全程均在大氣層內。

而且中共幅員廣大,其擁有射程超過300公里之戰區導彈數目眾多,並可從各方面進行攻擊。

因此早期預警與監視雷達對飛彈防禦之有效性,居關鍵性之地位。

針對中共之短程導彈攻擊,美國國防部認為:低層之陸基與海基防禦系統可有效攔截來襲的飛彈。

對於中程彈道飛彈由於其進入大氣層之速度快,故建議美國以「戰區高空層區域防禦系統(Theater HighAltitudeAreaDefense,THAAD)」加以攔阻,THAAD其防禦能力可以涵蓋整個台灣,並可於大氣層內、外有效攔截來襲之彈道飛彈。

TMD的產生突顯主要核武大國對反核子擴散及飛彈技術擴散管制之不力。

因為核子大國間無法確實做到反核子擴散的約束,例如:俄羅斯對伊朗提供核武科技,中共除賣給沙烏地阿拉伯射程3100公里的東風三型彈道飛彈外,且對巴基斯坦提供射程300公里的M-11戰術導彈與核武科技。

而現今部分區域核武強權如中共、印度或第三世界國家如伊朗、北韓與巴基斯坦的彈道飛彈均對週邊國家的安全造成威脅。

截自目前為止,計有十五個國家擁有彈道飛彈,二十五個國家擁有能力或刻正發展戰略核武-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因此美國想發展TMD和NMD是有她的道理存在的。

當然,中共也不是省油的燈,美國一直增加自己的國防設備,中共不可能視若無睹,所以,中共是否可能因此而改變原有的核武展略,加強自己核子武器的發展值得我們觀察。

總之,中共發展核武造成了除了使她自己國力增強之外,同時也對周圍的國家帶來安全上的威脅,當然週邊的國家也會因為要保衛自己的國家而增加自己的國防設備,如此便造成「安全困境」,大家都一直增加自己的軍力,結果使得那些武器都成為嚇阻性的武器,也造成「恐怖平衡」;除此之外,中共以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她「一窮二白」的時候,大力發展核武,尤其是她的「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政策更使得民不聊生、窮兵黷武,所以中共發展核武對中共帶來的效果不一定是正面的,或許她因為發展核武而得到別的國家的尊敬,甚至恐懼,但對於國內來說,民生的問題、貧窮問題、貧富差距大還有核污染等問題都是她有待解決的地方;因此中共發展核武表面上看起來是很威武的,但實際上卻隱含了很多問題   參考書目: 中共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  馬步峰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民國76年 核子武器的發展  李秋生  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國49年 核子武器對世界政治之影響  談子民  民國60年 核子武器與世界政治--未來的選擇  龔培德、鈕先鍾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0  年 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 齊辛格(Kissinger, HenryA)著 胡國材譯  黎明文化事     業公司  民國71年 中共核子科學的發展  王少嵐  光陸出版社印行  民國72年 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  曾錦城  時英出版社 民國88年 核霸-透視世紀中共戰略武力  專文:點穴戰(資訊/信息戰)  林中斌  台灣學生書局印行  民國87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