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脅論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環境威脅論 中國威脅論"中國威脅論"是指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成長,"中國崛起"、"強國戰略"等充斥媒體,有人認為中國比歐美的體製和發展模式更有效,中國將取而代之。

在冷戰結束後的很長時間內一直主導著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對華思維,並深刻影響著美國的對華戰略。

中文名稱中國威脅論地區西方尤其是美國時間冷戰結束後類別對華戰略發展歷程從歷史上看,中國威脅論的版本很多。

冷戰前首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威廉二世的"黃禍論"。

黃禍論其次是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也曾炒作過"中國威脅論",即所謂中國革命的勝利有可能在東南亞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對美國形成"紅色威脅"。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提出"遏製共產主義在亞洲蔓延"的口號,美國在聯合國宣傳"中國對鄰國的威脅",麥克阿瑟公開辱罵新中國是"共產主義黃禍"。

再次是在中蘇關系緊張的時候,蘇聯也兜售過"中國威脅論"。

冷戰後新時期的"中國威脅論"出現在冷戰後,其背景是蘇聯威脅消失以後,中國經濟、軍事逐漸強大,"中國威脅論"開始在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泛濫起來。

第一次泛濫是在1992-1993年間,鼓吹者從意識形態、社會製度乃至文明角度展開了對"中國威脅論"的具體論證。

美國費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芒羅首先發難,發表了《正在覺醒的巨龍:亞洲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一時間"中國威脅論"風靡太平洋東岸,芒羅因而也聲名顯赫。

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那篇高論《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也在這個大背景下問世。

前者渲染中美軍事沖突不可避免,後者斷言儒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的結合將是西方文明的天敵,具有極強的意識形態色彩,美國學者哈克特更是危言聳聽,"在蘇聯解體後,一個新的邪惡帝國正在出現,它的名字叫中國"。

此後,每隔一段時期,"中國威脅論"都會出現。

中國威脅論第二波發端于1995-1996年,主要與李登輝訪問美國後兩岸關系緊張,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發生軍事對峙有關。

第三次發生在1998-1999年,其背景是在亞洲經濟危機中,中國經濟逆勢崛起,經濟影響力迅速擴大。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威脅論"已經是第四波了,其特點是威脅論的內容日益擴大,往往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中國電腦黑客威脅論、食品安全威脅論、環境威脅論等等。

老調重彈軍事威脅論背景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2010年3月公布年度《全球軍力平衡報告》,對全球軍費支出進行解讀。

西方論調報告稱,西方國家軍費支出進入下行通道,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國家軍費開支卻在"繼續大幅增加"。

中國軍事威脅論歐美國家炒作中印軍費大幅增加渲染中國威脅論。

據法新社報道,報告稱,全球防務支出保持穩定,從2006年的1.3萬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55萬億美元,2009年的數位可能更高。

報告認為,與西方國家軍費開支進入下行狀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從全球經濟衰退中迅速復甦,軍費開支將持續上揚。

"印度和中國在國防預算中繼續保持兩位數成長……印度國防開支2009年增加21%,而中國官方公布的2009年度財政預算包括了15%的軍費成長"。

報告發表後在西方引起關註。

"美國之音"援引華盛頓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普雷布爾的話說,從這份報告看,中國、印度以及巴西等新興國家軍費確實在各自地區、乃至全球範圍內表現得日益活躍,但尚未影響到美國在全球軍力平衡中所起的絕對主導性作用。

西方的威脅論有時還會被中國媒體當成中國軍力強大的論據,例如詹姆斯·科沃爾斯基(JamesKowalski)中將曾稱長劍-10能帶核彈頭,但是許多核問題專家認為中將誇大威脅,目的是確保額外的美國核武器現代化經費。

美國國防部5月份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B-6(轟-6)轟炸機隻有"常規打擊能力",詹姆斯·馬丁中心防核擴散研究所東亞防核擴散計畫主管傑弗裏·劉易斯(JeffreyLewis)認為該機將掛載"長劍-20"飛彈。

劉易斯認為空軍核司令部的警告是"花招",表示任何能夠搭載1100磅載荷的飛彈都可以被認為具備"核能力"。

朝鮮飛彈問題專家馬庫斯·席勒(MarkusSchiller)也抱有同樣觀點。

作為航空引擎工程師,席勒表示"一枚飛彈不管頂部安裝的是什麽,哪怕飛彈重量很輕,也可以安裝核彈頭。

重要的是,核打擊是彈頭的任務,而非飛彈本身。

因此,每枚飛彈都具有核能力,關鍵看安裝的是什麽彈頭。

"日本觀點2013年10月27日上午,日本陸上自衛隊舉行年度閱兵式,安倍等軍政高層參加。

安倍在對4000名隊員講話時稱,政府"將繼續探討集體自衛權和集體安全保障的法律基礎",並重申修改安全保障政策的立場。

實情分析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2010年3日公布年度《全球軍力平衡報告》中提到的中國軍費成長的數位沒有問題,是中國官方公布的。

但中國軍費以這樣的速度成長是在為過去軍費投入過低還債。

金燦榮強調,即使這樣,中國的軍費開支不到GDP的2%,在世界大國中是除日本之外最低的。

金燦榮說,近來,西方媒體和一些智庫始終在說,亞洲軍費在增加,歐洲軍費在下降,字裏行間有意無意透露出亞洲軍費成長和隱形的亞洲軍備競賽都是源于中國,這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中國威脅論"。

糧食威脅論國面板點2012年糧食進口的激增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麥進口國,玉米和小麥進口也分別進入全球前10名和前20名。

國外擔心中國的糧食需求將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短缺。

實情分析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介紹,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對小麥、玉米和大米採取關稅配額管理,關稅配額量根據安全性和國際市場影響的因素來確定。

2012年1-11月份,在進口成長非常快的情況下,小麥、玉米和大米的整體進口關稅配額完成了不到50%,整體進口規模尚在合理範圍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中國糧食供需比較緊張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僅小麥一個品種,中國每年進口就達1000萬至1300萬噸。

2012年前11個月進口1340萬噸谷物還遠不足以被稱為"狂熱",它相當于全球2.8億噸谷物貿易量的4.7%,與韓國每年谷物進口量相當,還相當于日本谷物進口量的60%。

若與中國每年5.2億噸谷物消費量相比較,它隻相當于2.6%。

過于關註同比資料的統計學意義並不大。

經濟威脅論背景截止2011年加入世貿組織近10年來,中國累計對外提供各類援款1700多億元人民幣,10年來,中國積極承擔應盡國際責任,推動了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成長。

中國經濟威脅論尤其是歐債危機之後,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一直在積極參與解決歐債危機。

據路透社訊息稱,中國已批準央行籌建新的外匯投資機構,初始資本規模約達3000億美元,以"華美"及"華歐"兩大基金,進軍歐美市場。

中國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將分頭對歐美兩大市場出手救市。

西方論調歐洲媒體不斷炒作所謂"救助"這個詞容易產生誤導。

解讀為,中國要借購買歐洲的債券的名義控製歐洲。

把中歐金融合作與20世紀初歐洲在亞洲地區的金融擴張相提並論。

西方國家為了打擊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竟然炮製了中國在非洲大量海外屯田,大搞"農業新殖民主義"的論調。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首訪緬甸,也趁機宣揚中國經濟威脅論,批評中國對採集國外資源比援助這些國家更有興趣。

實情分析歐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實體經濟實力雄厚,生活水準遠遠高于開發中國家,歐洲需要的不是"拯救者"而是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伙伴。

中國對歐洲經濟和歐元抱有信心。

在非洲,中國對非洲的糧食援助活動受到了非洲民眾的歡迎。

美國前總統卡特就否認了所謂的中國經濟威脅論。

卡特強調,他不擔心中國的成長,並不覺得中國對美國而言是一個威脅,卡特還強調,美國和中國是合作伙伴,而非敵人。

中美兩國間的合作可以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同時也能幫助促進世界上那些貧窮國家的發展。

網路威脅論西方論調自2010年初谷歌高調聲稱"受中國黑客攻擊"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網路審查"、"黑客攻擊"、"組建網路部隊"等的炒作紛紜雜沓,不絕于耳。

2011年2月1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發表題為《網路正確與錯誤:網際網路世界的選擇與挑戰》的演講,大談"網路自由",並對中國進行指責。

17日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稱,加拿大政府網站遭到前所未有的黑客攻擊,來源追溯到中國的伺服器,黑客取得高度機密的聯邦資料,加至少兩個重要政府部門網站被迫緊急關閉。

許多媒體對這兩件事進行了密集報道,"中國網路威脅論"似有再度升溫之勢。

中國網路威脅論實情分析一是"網路審查"之說,指責中國限製網路言論自由。

事實上,各國政府對網路進行必要管理是一種通例。

比如,加拿大2010年《網路安全戰略》就明確提出,網路運營商要向政府提供使用者信息,且要使用"可截流"系統,以便警方"依法截流"。

可西方國家罔顧自己對網際網路實施管理,而把中國依法管理網路說成"幹涉言論自由",顯然是一種虛偽邏輯和雙重標準。

二是"黑客攻擊"之說,稱中國黑客入侵並竊取有關國家政府或軍隊的情報。

中國境內成千上萬管理不善的電腦被各種境外黑客暗中控製,有關國家僅依據來源地址就斷定黑客攻擊來自中國而放過真正的黑手是否蹊蹺?美國防部資料顯示,每年超過100家外國情治單位嘗試入侵美政府、企業等竊取資料。

三是"組建網路部隊"之說,稱中國已建幾十萬人的網路部隊,旨在入侵他國網路。

其實,美國早在2009年就率先建立了網路戰司令部,成為全球首個公開將戰爭機構引入網際網路的國家,並引發各國強烈反應。

英國隨後宣布組建"網路兵團",韓國也加快了組建網路戰司令部的速度。

2011年伊始,日本決定要組建"網路空間防衛隊"。

相比之下,中國卻沒有所謂"網路戰司令部"。

環境威脅論背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凸顯,國際氣候博弈在全球治理中日漸活躍,特別是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各國在氣候問題上的針鋒相對,這場氣候領域裏的無硝煙的戰爭異常激烈,氣候問題日益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議題之一。

中國環境威脅論西方論調在這種背景下,西方一些人卻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對世界資源和能源的消費量將迅速增加,這種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必然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

例如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美國《世界觀察》雜志上就發表了《誰來養活中國--來自一個小行星的醒世報告》,該報告曾明確指出"(中國)大量燃燒煤使空氣污染和酸雨日益嚴重,其結果不僅使中國減少了糧食產量,降低了森林的生產率,而且其危害已波及到了日本和韓國"。

20世紀90年代中期,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會見江澤民時曾表示"美國認為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威脅不是在軍事上,而是在環境問題上",這是極具諷刺意味的言論,同時這也是美國高層最為直接的"中國環境威脅論"。

實情分析馬凱對"中國環境威脅論"用三組數位予以反駁。

第一組,中國的歷史累計排放量。

從1950年到2002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隻佔世界累計排放量的9.33%;1950年以前,中國排放的份額更少。

第二組,中國人均排放水準。

國際能源機構統計,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是3.65噸,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87%,為經合組織國家的33%。

第三組,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彈性系數。

從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間,單位GDP每成長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成長0.6%,但是中國僅僅成長0.38%,說明中國的彈性系數小。

地緣政治威脅論背景伴隨經濟的高速成長,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並沒有出現同步改善。

面對中國的崛起。

區域外某些大國插手中國周邊事務,也進一步加劇了本已存在的周邊安全風險。

西方論調基于地緣政治的"中國威脅論"在國內媒體上也比比皆是,從美國擔心中國威脅其在太平洋的利益,到韓國擔心中國威脅到美日韓同盟,協助朝鮮入侵,到俄羅斯擔心中國移民佔領西伯利亞的"人口威脅論"到印度、東南亞對中國爭霸印度洋的擔心,似乎中國的發展在別國眼裏就是一個橫沖直撞的大怪物。

實情分析緣政治學主張一國的政治乃受其地理所支配。

它的關鍵內在含義是,如果一個國家的鄰國越多,那麽它與這些鄰國的利益糾紛就越容易產生。

如果地緣政治學說是正確的,那麽中國在未來充當第一超級大國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這些與鄰國的利益沖突,必會使中國在製定政治和經濟政策時小心弈弈,必然大量消耗中國的國力和軍力。

也就是說,美國隻有二個鄰國,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可以如一名喜歡挑戰的拳擊手,隨時找些敵人開心而產生凝聚力,從精通地緣政治學的美國政治家來說,這的確是他們的一種治國之策。

美國也可以在功成名就後,安安穩穩、輕輕松松地怡養天年,但這樣的缺少緊迫感會使美國很快變成南美洲的懶散國家。

而中國卻用不著找任何敵人,反而受地緣支配,它必須隨時應付不管它願不願意的各種挑戰而消耗國力。

中國在地緣上所處的樞軸地位。

中國周圍大國林立,所有這些大國,都同中國存有地緣沖突的潛在可能。

而且,很容易形成一個針對中國的聯盟(如美日韓同盟)。

各國觀點韓國韓國社會的普遍看法是,如果中國變得強大,其膨脹的影響力就會對韓國構成更大威脅。

因此,可以說"中國威脅論"在韓國是普遍視角。

特別是,由于朝鮮半島在戰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分,所以這種"中國威脅論"就自然地固化成韓國人的普遍認識。

總的來說,韓國政治學界也一直支持這種看法。

韓國翰林大學政治行政系教授李三星對于追求同中國建立互惠、和平共處關系的朝鮮半島國家來說,歷史上的中國,特別是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不僅不是威脅,而且是朝鮮半島穩定的條件。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北京發表演講時駁斥了"中國威脅論"。

他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給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了機遇。

日、中兩國今後都不會成為軍事大國,互不成為威脅,應朝著和平發展的方向加強合作。

日本《朝日新聞》2013年10月27日報道援引《人民日報》26日的報道稱,中共領導層24日和25日召開了一場確定未來10年周邊外交方針的重要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

由此可見,中國意欲通過加深與周邊國家互惠關系、深化安全互信,來打消"中國威脅論"。

報道指出,這次會議的背景原因是中方認識到,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威脅論"正在周邊國家蔓延開來。

習近平認為中國的發展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尋求建立一種超越冷戰時代格局的安全體製。

習近平強調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紐帶。

他還指出應該深化安全合作機製,增進戰略互信。

相關詞條北匈奴西遷蒙古西征歐洲中國崩潰論十字軍東征中國的威脅中俄密約傅滿洲浮士德陳查理種族主義黃禍圖新殖民主義五毛麻生太郎碳關稅托馬斯·馬爾薩斯黑格爾中國民族主義北匈奴關南施黃種人綜合國力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超過美國還要多少年》歷史終結論蒙古西征日本人眼裏的中國德川慶喜《天外來菌》麥克白貿易保護主義讓·雅南超級大國相關搜尋中國危脅論其它詞條THEFACEtomandjerry伊斯坦堡健身操加速度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吳哥窟國際黃金價格小金魚就醬急性胃腸炎怪味雞意外保險拉拉隊拼圖王流浪地球膽小狗英雄陰莖癌項莊馬利寶中國威脅論@華人百科中國威脅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