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概念與「華夷」之辨的歷史探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上這些概念和思路,構成了中國族群思想的基本思想資源。

... 以「地氣」概念為基礎,將之與「綱紀」的道德規範概念結合,地理主義者逐漸建構出一種中國概念:一個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來源資料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博士班/2009年 後冷戰時期美國對中國大陸 軍民兩用出口管制政策變遷中跨國公司之影響 環境議題跨國倡議網絡之研究—以中國熊膽之爭議為例 中華民國戰爭動員體制之政經分析,1912-2008 臺灣經濟犯罪偵查機制之研究,1979-2008 自然人憑證推動與公民信任關係之研究-政策規劃者與執行者之觀點 三種投票日當天選舉預測方法之績效評估 安隆風暴的政治經濟分析:一個左派的觀點 在台婚姻移民議題之安全化 歐盟的氣候治理:以排放交易決策為例 「中國)概念與「華夷」之辨的歷史探討 社會科學院 > 政治學研究所 社會科學 > 政治學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中國)概念與「華夷」之辨的歷史探討 TheConceptof“Zhongguo”andtheDistinctionof“Hua”“Yi”—aHistoricalSurvey 張其賢 ,博士  指導教授:江宜樺   繁體中文 DOI: 10.6342/NTU.2009.00279 民族主義;族群思想;文化語言;天下;地氣;文化主義;地理主義;Chinesenationalism;ethnicthought;culturallanguage;Tianxia;diqi;culturalism;geographism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1003) │ 被引用次數 (4)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本論文的主旨,是從中國文化特有的思想資源入手,描述中國族群思想變化的軌跡,以及它發展出類似民族主義思想的歷程。

本論文的論證可以簡述如下:筆者認為,從商國時期開始,中國便開始出現思考族群問題的特殊方式,即對於內外之別的強調。

此一思考方式在春秋時期逐漸發展成為「蠻」、「夷」、「戎」、「狄」和「華」、「夏」的區別。

到了戰國時期,關於族群問題已經形成了多種思路,「中國」和「天下」的概念也大致定形。

以上這些概念和思路,構成了中國族群思想的基本思想資源。

十八世紀以前的中國思想家在思考族群問題時,都是使用這套思想資源進行思考和論述。

中國族群思想並非長期靜止不變,而是充滿對話、創新與突破。

為了在龐大的文獻資料中,找出一種觀察中國族群思想變化情形的方法,筆者選擇了「正統論」這個長達一千多年的政治議題作為切入點。

正統論是關於歷代王朝正統性的討論;此一討論隱含了關於「中國性」(Chineseness;Zhongguoness)的思考。

對於正統性的看法,大致存在兩種思路。

一種可稱為文化主義(culturalism),另一種可稱為地理主義(geographism)。

文化主義以奉行中國文化和統治「九州」或「中原」作為王朝正統性的要件,對於王朝建立者是否為「夷狄」並不重視。

地理主義以「九州」此一象徵性的地理界線作為中國之人和「夷狄」的區別基礎;這種思路特別重視王朝建立者是否為「夷狄」,認為王朝正統性的要件之一,是王朝創建者必須是中國之人而非「夷狄」。

在戰國時期形成的族群思想資源中有所謂「地氣」的概念,這個概念成為地理主義者特別倚重的思想工具。

以「地氣」概念為基礎,將之與「綱紀」的道德規範概念結合,地理主義者逐漸建構出一種中國概念:一個和「夷狄」清楚隔離的、孤立自閉的、以自身問題為政治首要關心的、有明確地理範圍的、由同質之人與文化所構成的、絕不容許被「夷狄」統治的中國。

到了十七世紀的王夫之,則決定性地把「王朝」和「中國」分離開來,使「中國性」從王朝正統性的概念中完全獨立出來,並且把中國視為中國之人最高的效忠對象,主張中國利益優先於王朝利益。

中國族群思想發展至此,已經和民族主義思想有相當多的共通之處。

就此而論,十七世紀的地理主義思路,已經為十九世紀出現的中國民族主義思想,預先做好了思想準備。

本論文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幾點。

首先,本論文提出了一種研究民族主義思想的新方法論,即文化語言研究途徑。

第二,本論文深入探討了前現代中國在沒有主權國家概念或人民主權觀念的情況下,發展出類似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過程。

對於此一過程的認識與探討,有助於學界對於西方現代歷史經驗進行省思。

第三,本論文深入探討了中國族群思想一些關鍵概念(如「蠻」、「夷」、「戎」、「狄」、「華」、「夏」、「中國」、「天下」)的形成過程與最初意涵,從而釐清了學界一些主流看法的誤解。

第四,對於中國族群思想的演變軌跡,本論文提出了「文化主義到地理主義論綱」,用來取代長期作為學界主流看法的「文化主義到民族主義論綱」。

經由本論文的研究,筆者希望對於中國族群思想與民族主義思想問題,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參考文獻 ( 1003 ) 〈TOP〉 2006(1935)〈由三代都邑論其民族文化〉,收錄於丁山,《古代神話與民族》,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64。

連結: 田浩(Tillman,HoytCleveland)連結: 2003〈因「亂」而致的心理創傷:漢族士人對蒙古入侵回應之研究〉,《臺連結: 1994 〈王夫之「民族主義」思想商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期,頁521-548。

連結: 1979 《周代城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連結: 被引用次數 (4) 〈TOP〉 蔣薰誼(2017)。

日本之「文」的清代發現──從乾嘉期和刻本漢籍輸入談起。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7。

1-138。

  魏千鈞(2013)。

夷夏觀研究:從春秋歷史到《春秋》經傳的考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3。

1-258。

  林峻煒(2012)。

明太祖的政治理念與教化實踐。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2。

1-163。

  袁偉杰(2015)。

論氣化宇宙觀與清代史學化思想的新趨勢──以王夫之、戴震、章學誠的思想為中心。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5。

1-124。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