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瓦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瓦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Тыва,羅馬化:Respublika Tyva;圖瓦語:Ты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通稱圖瓦,是俄羅斯聯邦中的一個聯邦主體,是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的一個自治 ... 圖瓦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圖瓦」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圖瓦(消歧義)」。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土瓦。

圖瓦共和國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Тыва其他轉寫 • 圖瓦語ТываРеспублика 國旗國徽(英語:CoatofarmsoftheTuvaRepublic)頌歌:《我是圖瓦人》坐標:51°47′N94°45′E/51.783°N94.750°E/51.783;94.750座標:51°47′N94°45′E/51.783°N94.750°E/51.783;94.750國家俄羅斯聯邦管區西伯利亞聯邦管區[1]經濟地區東西伯利亞經濟地區[2]建立1992年3月31日首府克孜勒政府 • 行政機構圖瓦共和國大呼拉爾[3] • 首腦[5]紹爾班·卡拉烏爾[4]面積[6] • 總計170,500 平方公里(65,800 平方英哩)面積排名21人口(2010年普查)[7] • 總計307,930人 • 估計(2018)[8]321,722(+4.5%) • 排名77 • 密度1.8人/平方公里(4.7人/平方英哩) • 市區53.1% • 鄉村46.9%時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時間[9](UTC+7)ISO3166碼RU-TY車牌17官方語言俄語[註1]、圖瓦語[10]區劃代碼93000000網站http://gov.tuva.ru/ 圖瓦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Тыва,羅馬化:RespublikaTyva;圖瓦語:ТываРеспублика),通稱圖瓦,是俄羅斯聯邦中的一個聯邦主體[11],是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府為克孜勒。

圖瓦共和國位於蒙古國西北、西伯利亞以南。

清朝時期曾是中國領土,稱「唐努烏梁海」,中華民國對該地區聲稱擁有主權。

目次 1歷史 1.1中華民國態度 2政府 2.1政府領導人 3行政區劃 4主要城市 5自然地理 6人口 6.1宗教 7經濟 7.1工業 7.2農業 8交通運輸 9文化 9.1音樂 9.2宗教 9.3體育 10參見 11註釋 12參考文獻 12.1書籍 13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主條目:圖瓦歷史從1207年至17世紀末,圖瓦一帶為林中百姓的一部烏梁海的所在地,一直歸蒙古人(蒙古帝國、元朝、北元等)管轄。

後來在17世紀末清軍擊敗準噶爾汗國軍隊後歸清朝管轄。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宣布獨立,而俄羅斯帝國亦在圖瓦策劃獨立活動。

1914年,俄國出兵占領圖瓦,成立保護國烏梁海邊疆區。

1917年爆發的俄國革命推翻了俄羅斯帝國。

圖瓦的大部分地區於1918年7月5日至1919年7月15日,被亞歷山大·高爾察克的白軍佔領。

彼得·伊萬諾維奇·圖爾恰尼諾夫為該地區的統治者。

1918年秋天,圖瓦版圖的西南部分被中國北洋政府軍隊所占領,南方被哈丹巴特爾·馬格薩加夫所領導的蒙古軍隊所占領。

1919年7月至1920年2月,蘇聯紅軍佔領了圖瓦。

1920年2月19日至1921年6月,中華民國軍隊佔領圖瓦,統治者為嚴式超。

1921年8月14日,布爾什維克成立了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通稱唐努圖瓦。

1926年,首都「別洛查爾斯克」(Белоца́рск)改名為「克孜勒」(Кызыл),意思是紅色。

在20世紀20年代,圖瓦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一直在蘇聯的控制下。

圖瓦雖然有自己的「呼拉爾」(議會),但是沒有選舉權。

從1926年起稱圖瓦人民共和國。

1944年10月,又被併入蘇聯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享有俄羅斯自治州的權利。

1961年10月,圖瓦自治州改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1993年改名為圖瓦共和國,仍留在俄羅斯聯邦內。

中華民國態度[編輯] 中華民國政府主張唐努烏梁海屬於蒙古地方管轄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蒙古地方地圖(國民政府未實際統治) 1921年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及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加入蘇聯均未獲得該地區原本主權所屬國家中華民國的承認。

1945年,中華民國與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維持外蒙古現狀,但當時有觀點認為唐努烏梁海已脫離外蒙古,因此仍隸屬於中國[12]。

1948年5月,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係中華民國領土。

1949年,中華民國宣布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不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但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因內戰失敗遷至台灣,外蒙古問題已不再是其關注的核心利益。

1961年10月27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時任常任理事國的中華民國並未反對,承認蒙古國的主權國家地位。

而對於唐努烏梁海,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為推動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尊重國際社會的共識,認同圖瓦共和國為俄國境內下屬聯邦主體之一。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上的俄羅斯地圖也包含圖瓦[13]。

政府[編輯] 國家管理機構:圖瓦為主席制共和國,共和國結構於1993年被承認。

最高法律機關為上議院,五年選舉一次。

執行機構為以主席為首的部委員會。

政府領導人[編輯] 共和國大呼拉爾立法院主席:維塔利·格里戈里耶維奇·瓦利科夫 共和國大呼拉爾主席:霍努克-奧奧爾·蒙古施 共和國政府主席:卡拉-奧奧爾·紹爾班·瓦列里耶維奇 行政區劃[編輯] 圖瓦共和國下轄17個區(旗)、1個共和國直轄市、4個區級市、3個市鎮,村蘇維埃(蘇木)管轄的地區有117個。

拜泰加區 巴倫-赫姆奇克區 蘇特霍爾區 准-赫姆奇克區 恰霍爾區 烏盧格赫姆區 皮赫姆區 托賈區 克孜勒區 克孜勒市 切季霍爾區 坦德區 卡赫姆區 蒙貢泰加區 奧維尤爾區 捷列霍爾區 捷斯赫姆區 埃爾津區 阿克多武拉克市 主要城市[編輯] 克孜勒:圖瓦共和國首都,建於1914年,距莫斯科4668公里。

阿克多武拉克 沙戈納爾 恰丹 圖蘭 自然地理[編輯] 面積:170500km² 氣候:溫帶大陸型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溫暖。

一月份平均氣溫−32 °C,七月份平均氣溫+18 °C 地形:四周被賽留格木山、唐努烏拉山、西薩彥嶺和東薩彥嶺環抱,東部為上葉尼塞盆地。

境內主要河流為葉尼塞河。

地貌以森林、草甸和草原為主。

自然資源:圖瓦的主要礦藏包括金礦(主要以砂金形式存在)、銅、銥、鐵礦(分布在赫姆奇克河流域)、煤、雲母、岩鹽、石棉、石墨、大理石、菱鎂、硫磺。

境內礦泉眾多。

河流和湖泊內漁產豐富。

時區:圖瓦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時區(UTC+7)。

人口[編輯] 人口為307,930人(2010年)[7]。

主要民族包括圖瓦族(82%)、俄羅斯族(16.3%),還有少量其他民族。

在克孜勒以外的其他定居點幾乎沒有俄羅斯人,不過也有一些俄羅斯族舊禮儀派信徒分佈在共和國偏遠地區。

蘇聯時期,隨著無神論意識形態的日漸深入,舊禮儀派信徒們越來越多地進入針葉林,以免與外界接觸。

舊禮儀派的主要主要村莊是葉爾熱伊(俄語:Эржей)。

[14] 宗教[編輯] 圖瓦人普遍信仰兩種宗教:藏傳佛教和薩滿教。

他們和中國的裕固族是僅有的兩個主要信仰藏傳佛教和薩滿教的突厥語族群。

[15] 16和17世紀,藏傳佛教開始在圖瓦人中開始傳播。

在蘇聯時期的限制性政策下,宗教活動有所減少,但現在正蓬勃發展。

[16] 克孜勒的采申林格寺 根據2012年的一項調查,圖瓦共和國人口中有61.8%信奉佛教,8%信奉薩滿教,1.5%信仰東正教,1%信仰新教。

此外,有7.7%的人信仰其他宗教或未回答,有8%的人口自稱「精神信仰但非宗教(英語:Spiritualbutnotreligious)」,還有12%的人口是無神論者。

[17] 經濟[編輯] 圖瓦共和國是東西伯利亞經濟區的組成部分。

它是一個農業國,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礦藏。

圖瓦共和國分為3個基本經濟區:中心區——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工業區,包括克孜勒、阿克多武拉克、恰丹;南部畜牧業區是最重要的農業畜牧業區;東北區——木材加工、狩鹿及漁業區。

根據人類發展指數,圖瓦共和國是俄羅斯最不發達的地區。

[18] 工業[編輯] 圖瓦的採礦業正在發展中(煤炭,鈷,黃金等)。

食品加工,木材和金屬加工行業也很發達。

大多數工業生產集中在首都克孜勒和阿克多武拉克。

農業[編輯] 圖瓦共和國是一個專業生產畜產品的農業國,80%多的產品為畜產品。

農業經營用地約500萬公頃,占共和國領土的三分之二。

其中耕地為50萬公頃,草場為10萬公頃,牧場為400多萬公頃。

交通運輸[編輯] 圖瓦共和國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汽車。

主要公路幹線有阿克多武拉克—克孜勒—阿巴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有一條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庫拉吉諾到克孜勒的鐵路正在修建。

文化[編輯] 音樂[編輯] 圖瓦人因喉音唱法而著名。

較為出名的歌手有珊蔻·娜赤婭克等。

宗教[編輯] 圖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保留薩滿教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地方之一。

在圖瓦,薩滿教與佛教和平共處。

佛教與許多民間儀式,假期和民間藥品有關。

圖瓦的佛教中心是位於恰丹的烏斯圖-胡雷埃寺(俄語:Устуу-Хурээ)以及克孜勒的采申林格寺。

體育[編輯] 圖瓦的摔跤比賽 俄式冰球在圖瓦流行。

蒙古式摔跤和大多數武術也都非常受歡迎。

與騎馬相關的運動在該地區也很重要。

參見[編輯] 圖瓦人 圖瓦人民共和國 唐努烏梁海 註釋[編輯] ^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第68.1條為全俄羅斯全境官方語言。

參考文獻[編輯] ^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849 от 13мая2000г.«Ополномочном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федеральномокруге».Вступилвсилу 13мая2000г.Опубликован:"Собрание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РФ",№20,ст.2112,15мая2000г.(PresidentoftheRussianFederation. Decree #849 of May13,2000OnthePlenipotentiaryRepresentativeofthePresidentoftheRussianFederationinaFederalDistrict.Effectiveasof May13,2000). ^Госстандарт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ОК024-95 27декабря1995г.«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йклассификатор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регионов.2.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районы»,вред.Изменения№5/2001ОКЭР.(Gosstandart(英語:Gosstandart)oftheRussianFederation. #OK024-95 December27,1995RussianClassificationofEconomicRegions.2. EconomicRegions,asamendedbytheAmendment #5/2001OKER.). ^Constitution,Article 10.2 ^OfficialwebsiteoftheGovernmentoftheTuvaRepublic.SholbanValeryevichKara-oo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Constitution,Article 10.3 ^Федеральнаяслужб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статистики(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Территория,числорайонов,населённыхпунктовисельских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йпосубъектам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Territory,NumberofDistricts,InhabitedLocalities,andRuralAdministrationbyFederalSubjectsoftheRussianFederation).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02года(All-RussiaPopulationCensusof2002).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2004-05-21[2011-11-01](俄語).  ^7.07.1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10года.Том 1[2010All-RussianPopulationCensus,vol. 1].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переписьнаселения2010 года[2010All-RussiaPopulationCensus].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2011(俄語).  ^26.Численностьпостоянногонасел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помуниципальнымобразованиямна1января2018года.俄羅斯聯邦統計局.[2019年1月23日].  ^Обисчислениивремени.Официальный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правовойинформации.2011-06-03[2019-01-19](俄語).  ^Constitution,Article 5.1 ^Chapter1.TheFundamentalsoftheConstitutionalSystem|TheConstitutionoftheRussianFederation.Constitution.ru.(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世界分國精圖,1946年上海:大中國圖書局 ^俄羅斯聯邦.[2013-04-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ESCAPINGWITHIN:LOSTINTHEBOUNDARIES:AREPORTFROMTHEFIELD(PDF).  ^Kommersant."Russia'sDailyOnline".(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4).  ^BBCNews."Tyvanskeentoprotecttraditions".September19,2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sreda.org."2012Arena:AtlasofReligionsandNationalitiesinRussia".(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Докладочеловеческомразвитиив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2013Устойчивоеразвитие:вызовыРио(PDF).(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8-01-27).  書籍[編輯] 《世界分國精圖》,1946年上海:大中國圖書局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圖瓦共和國 俄羅斯主題 蒙古主題 (俄文)俄國新聞圖瓦共和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NewsofTuv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哈卡斯共和國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伊爾庫茨克州 阿爾泰共和國 布里亞特共和國蒙古國庫蘇古爾省  圖瓦共和國   蒙古巴彥烏列蓋省  蒙古烏布蘇省、扎布汗省  蒙古庫蘇古爾省 閱論編俄羅斯聯邦行政區劃聯邦主體聯邦直轄市  莫斯科  聖彼得堡  塞瓦斯托波爾1 州     阿穆爾州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  阿斯特拉罕州  別爾哥羅德州  布良斯克州  車里雅賓斯克州  伊爾庫茨克州  伊萬諾沃州  卡盧加州  加里寧格勒州  科麥羅沃州  基洛夫州  科斯特羅馬州  庫爾干州  庫爾斯克州  列寧格勒州  利佩茨克州  馬加丹州  莫斯科州  莫曼斯克州  下諾夫哥羅德州  諾夫哥羅德州  新西伯利亞州  鄂木斯克州  奧倫堡州  奧廖爾州  奔薩州  普斯科夫州  羅斯托夫州  梁贊州  薩哈林州  薩馬拉州  薩拉托夫州  斯摩棱斯克州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坦波夫州  托木斯克州  特維爾州  圖拉州  烏里揚諾夫斯克州  秋明州  弗拉基米爾州  伏爾加格勒州  沃洛格達州  沃羅涅日州  雅羅斯拉夫爾州 邊疆區     阿爾泰邊疆區  堪察加邊疆區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彼爾姆邊疆區  濱海邊疆區  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外貝加爾邊疆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共和國     阿迪格共和國  阿爾泰共和國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布里亞特共和國  達吉斯坦共和國  印古什共和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爾梅克共和國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  卡累利阿共和國  科密共和國  馬里埃爾共和國  莫爾多瓦共和國  薩哈共和國  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  韃靼斯坦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烏德穆爾特共和國  哈卡斯共和國  車臣共和國  楚瓦什共和國  克里米亞共和國1 自治州  猶太自治州 自治區  楚科奇自治區  漢特-曼西自治區2  涅涅茨自治區3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2 1存有主權爭議 2行政上由秋明州管轄 3行政上由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管轄 聯邦主體的分區 經濟地區 軍區 聯邦管區 司法管轄區(英語:ArbitrationCourtsofAppealofRussia) 閱論編蒙古族 地理蒙古高原 文化 蒙古語 ·蒙古語文字 ·蒙古音樂 ·藏傳佛教  歷史 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蒙古帝國(擴張 ·屠殺)→元朝(滅宋 ·侵日)→北元 東亞以外: 四大汗國(窩闊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 ·欽察汗國 ·伊兒汗國) ·帖木兒帝國 ·蒙兀兒帝國 ·克里米亞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 北元(明太祖北伐)→韃靼(明成祖北伐 ·達延汗 ·俺答封貢) ·瓦剌(俘明英宗、侵北京) ·兀良哈三衛 ·察哈爾八部(林丹汗敗亡) 清代蒙古: 和碩特汗國 ·準噶爾汗國(清滅準噶爾) ·卡爾梅克汗國(土爾扈特部東歸)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烏梁海共和國→ 烏梁海邊疆區→ 圖瓦人民共和國→圖瓦自治州→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外蒙古歷史: 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大蒙古國(第一次獨立 ·蒙藏條約)→外蒙古(中俄蒙協約 ·自治 ·撤銷自治 ·蘇俄佔領)→大蒙古國(第二次獨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革命黨)→中華民國(蒙古地方 ·蒙藏會 ·獨立投票)→蒙古國(歷史) 內蒙古歷史: 內札薩克蒙古→內蒙古 ·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蒙古軍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德王)→內蒙古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區(內人黨事件 ·內蒙古獨立運動) 卡爾梅克歷史: 瓦剌→土爾扈特→卡爾梅克汗國→俄羅斯帝國阿斯特拉罕省→ 蘇聯(卡爾梅克自治州→下伏爾加邊疆區→史達林格勒邊疆區→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人強制流配→卡爾梅克自治州→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俄羅斯( 卡爾梅克共和國)  當前政區分布主要國家 蒙古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俄羅斯 3自治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圖瓦人) · 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亞特人) · 卡爾梅克共和國(卡爾梅克人) 1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3自治州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8自治縣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遼寧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部落支系和親緣民族蒙古國境內部落區域 喀爾喀 ·巴爾虎 ·巴岳特 ·布里亞特 ·達爾罕 ·杜爾伯特 ·達里岡愛 ·明阿特 ·扎哈沁 ·額魯特 ·土爾扈特 ·和托輝特 ·烏珠穆沁 ·阿爾泰烏梁海 ·輝特 ·圖瓦烏梁海 ·色楞格察哈爾 中國蒙古族部落支系聚居地 巴爾虎 ·布里亞特 ·察哈爾 ·扎魯特 ·巴林 ·杜爾伯特 ·科爾沁 ·喀喇沁 ·克什克騰 ·蘇尼特 ·烏喇特 ·烏珠穆沁 ·鄂爾多斯 ·弘吉拉 ·和碩特 ·土爾扈特 ·圖瓦 ·厄魯特 ·土默特 兩岸四地蒙古族雜居分散地遼寧阜新縣與喀喇沁左翼縣,河北圍場縣,吉林前郭爾羅斯縣,黑龍江杜爾伯特縣;甘肅肅北縣;喀卓人(雲南省通海縣);台灣;此外,四川涼山州、貴州大方縣與北京密雲區也有分布。

中國境內親緣民族 達斡爾族 ·裕固族 ·東鄉族 ·保安族 ·土族 俄羅斯境內親緣民族 布里亞特人 ·卡爾梅克人(土爾扈特) ·圖瓦人 其他國家(中亞等) 哈扎拉人 ·艾馬克人 ·Qara'unas 閱論編圖瓦共和國行政區劃首府:克孜勒區 巴倫-赫姆奇克區 拜泰加區 恰霍爾區 切季霍爾區 准-赫姆奇克區 埃爾津區 卡赫姆區 克孜勒區 蒙貢泰加區 奧維尤爾區 皮赫姆區 蘇特霍爾區 坦德區 捷列霍爾區 捷斯赫姆區 托賈區 烏盧格赫姆區 市鎮阿克多武拉克 ·恰丹 ·克孜勒 ·沙戈納爾 ·圖蘭市級鎮 卡赫姆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GND:4107332-0 LCCN:n92084141 NDL:001149626 NKC:ge130723 VIAF:14086500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图瓦共和国&oldid=68364415」 分類:圖瓦共和國西伯利亞聯邦管區中俄邊界問題突厥語民族政權1992年俄羅斯建立199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含有俄語的條目CS1俄語來源(ru)CS1含有俄語文本(ru)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信息框需要維護的聚居地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使用多個圖像且自動縮放的頁面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cèhAfrikaans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Qırımtatarca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GaeilgeGagauzGalego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ñupiak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Қазақша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КомиКыргызчаLatina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Эрзянь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LivvinkarjalaИрон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Scots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Тывадыл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epsänkel’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