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給社會或他人添麻煩,「日本式孤獨」造成無人可依的社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疫情影響,自覺控制外出的措施再度延長,人們與社會及他人的接觸變得更少,孤獨問題日益嚴重起來。

筆者指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日本人「不能給別人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2/03/31,印太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nippon.com繁體字nippon.com是NipponCommunicationsFoundation在日本財團的扶助下,為促進世界各國和地區對日本的了解設立的多語種網站。

本網站開設了英、中(簡體和繁體)、法、西、阿、俄、日7個文版,是以聯合國6種正式語言和日語開展資訊傳播事業的綜合網站。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石田光規與其他國家相比感到孤獨的日本人更多2021年2月,日本任命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大臣」,設立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室」。

現政府也繼承了這一政策。

這些措施體現了日本政府對孤獨問題抱有深切的危機意識。

實際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有很多人處於孤獨無助的境地。

例如,2005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佈報告指出,在24個成員國中,日本是孤獨者最多的國家。

這一傾向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

日本內閣府於2015年針對4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實施了「老年人生活和意識的國際比較調查」。

其中,日本回答「除了同居家人之外,沒有可以依靠的人」的受訪者比率很高,可見有很多日本人在社會中處於孤獨無助的狀態。

PhotoCredit:nippon.com年輕人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日本內閣府2018年以7個國家的13-29歲年輕人為對象,實施了「我國與各國年輕人意識調查」。

其中,針對「有煩惱或擔憂時想找誰去商量呢」的設問,回答「不和任何人商量」的受訪者,在日本人中比例出奇高。

PhotoCredit:nippon.com反映了日本的孤獨者人數眾多的一個例證是,日本的自殺率在國際上也屬於較高水準。

例如,2015年每10萬人中的自殺率,日本在183個國家中排名第18位。

在「我國與各國年輕人意識調查」的受訪國中,自殺率排在日本之前的也僅有韓國而已。

從這些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孤獨問題更為嚴重。

那麼,為什麼在日本有那麼多孤獨無助的人呢?在這篇短文中,我將從日本對個人及自由的獨特立場出發來探討孤獨問題。

將窮人視作「麻煩」而切割拋棄的社會和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日本社會也把「尊重個人」和「自由」作為應該守護的重要價值標準。

由於尊重每個個體的主義、信條和決定,所以更加重視保護自由。

但是,「自由」通常伴隨著「限制」。

和其他國家一樣,「對他人施暴」、「搶奪他人物品」等行為,在日本是作為「危害他人的行為」被嚴格禁止的。

而此處的暴力,也包括精神層面的暴力。

日本社會的特點之一,是將「給社會或他人添麻煩」當做一種「對他人造成危害的行為」。

在日本,「因自己努力無法解決問題而依賴他人的行為」容易被視作禁忌,被認為是一種會給他人帶來麻煩和損失的「添麻煩行為」。

日本社會中,在「尊重個人」「自由」等標籤的背後,隱現著「顧慮社會看法」的集體心理。

這種「日本式自由主義」社會,優先考慮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而非優先保障個人權利,對日本的孤獨問題也產生著巨大影響。

關於這一點,我們再稍微詳細分析一下。

日本社會把像農村共同體那種人與人緊密關聯的社會,視作令人窒息的「集體主義」,認為應該對此加以變革,所以長期以來一直在力爭建立一個個體脫離集體也能生存的社會。

在此過程中,我們建立起了一種社會體系——在這種體系之中,人們無需通過與他人的關聯,只通過貨幣就能獲取物品和服務,並且社會保障還在進一步補充完善這個體系。

如今,只要具備一定的資產和網路接入條件,就可以過上無需與人見面的生活。

這樣一來,當獨自一人就能生活的體系一旦形成,人際關係就會呈現出「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與他人交朋友」的傾向。

現在已經不是必須置身於某種人際關係之中才能生存的時代了。

我們的生活是通過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努力打拼獲得學歷或資產來維持的,而非通過與他人的關聯來維持。

換言之,我們獲得了遠離他人的自由,相應地也必須承擔起努力賺錢維持生活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困難時依賴他人」這一可謂人類社會根基的互助行為,實施起來就變得很困難了。

如前所述,獨自一人就能生活的這種體系的基礎,是每個人都能賺取生活費獨立生活。

於是,那些依賴周圍人的人,就容易被認為是不努力想辦法去維持生活的懶漢。

因此,在日本社會中,任何微弱的求救之聲,都會被「矯情」和「給他人添麻煩」的大合唱所淹沒。

2016年,以東京50公里圈內居住的5631名人士為對象,實施了「首都地區居民工作、生活與社區調查」(代表:橋本健二)。

調查結果顯示,越是經濟拮据、家庭困難、人際關係單調的人,越是強烈認同「不能給他人添麻煩」。

「日本式自由主義」社會優先考慮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這種社會內含著一種機制——對陷入困境的人貼上「麻煩」標籤並加以切割捨棄。

不方便的日本生活保障制度就算無法依賴他人,但規模更大的「社會」如果能夠為個人生活提供保障,那麼孤獨或許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基於不能依賴他人的同樣理由,在日本也很難依靠「社會」(政府援助)來解決問題。

和很多國家一樣,日本也建立了確保國民最低生活水準的生活保障制度。

生活保障制度,是將日本國在憲法中保障的「健康和文化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權利」制度化的產物。

因此從道理上講,只要居住在日本,誰都可以享受此權利。

但在日本社會,「享受生活保障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想法實難為大家普遍接受。

在日本社會,就算勸說那些生活貧困的人去申請生活保障,不少人也會表示「絕對不接受生活保障」。

而領取生活保障的人遭受白眼非議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在這背後,可以隱隱窺見絕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日本式自由主義的身影。

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生活保障制度以稅金為財政來源。

因此,生活保障制度可以說是由全體國民,來保障我們本應享受的最低限度生活水準的互助性制度。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最新發展:日本男子「出租自己」每次收費1萬日元什麼事都不用做,4年來提供約4000次陪伴服務1月前Tags:日本孤獨生活保障添麻煩日本式自由主義貧窮社會保障More... Sponsored2022/10/13,展覽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過去2年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各個產業及你我生活,但也造就了數位轉型的浪潮與商機,企業導入數位思維、改變營運模式並藉科技、數位大大提升企業競爭力。

如今疫情趨緩、後疫情時代,除了數位轉型,在全球淨零碳排目標下,各產業、各企業也得積極因應與面對。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歐盟在2020年即提出歐盟復甦計畫,預計投入7500億歐元聚焦於綠色新政及數位轉型,我國今年也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期能加速落實淨零轉型目標,「數位+綠色」已是全球企業勢在必行的雙軸轉型之路。

為協助臺灣中小企業能更從容因應全球重要當前情勢,掌握歐洲數位轉型及淨零碳排趨勢與新政,以及借鏡臺灣綠色先行企業在減碳、減塑的經驗做法,論壇以「數位創新×綠色轉型」為題,邀請歐洲、臺灣產政專家進行分享與對談,讓正在轉型前進的企業了解如何以數位驅動轉型與創新,並接軌國際掌握綠色商機! →立即前往了解更多及報名參加活動內容國際觀點邀請歐洲專家,以國際視野談數位及綠色雙軌轉型趨勢、商機與成功關鍵;並從跨國企業的供應鏈角色,分享數位、淨零轉型的國際商機。

典範企業由國際中大型企業分享如何發揮以大帶小之驅動力,帶動供應商與客戶,一同淨零減碳;另由中小企業分享就自身數位轉型、成功案例展現,提供借鏡參考。

產業爐邊對談討論企業如何朝「數位+綠色」雙軸轉型,規劃雙軌方向前進。

並邀請臺灣及歐洲企業代表暢談企業間大小合作、供應鏈夥伴驅動,整合資源、攜手轉型共創商機之關鍵。

→立即前往了解更多及報名參加本文章內容由「全球數位商機共創國際論壇」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Tags:全球數位商機共創國際論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零碳轉型數位轉型鴻海科技日發表MODELB跨界休旅、MODELV電動皮卡;未來10年堅持CDMS模式,要當全球車商的夥伴1則觀點雪羊:基於這五個事實查核基礎,曾格爾「13小時無氧速攀Manaslu」的可能性奇低無比1則觀點心臟保健指南:除了控制好血糖和血壓,也該戒掉抽菸喝酒的習慣1則觀點「私募股權基金」不只為產業轉型引進資金,還提供管理專業人才創造價值1則觀點2022年11月15日將達到80億人,我們的地球能養活多少人口?1則觀點我們印象中的「安平古堡」其實不是古蹟?「熱蘭遮堡」到底是什麼意思?1則觀點《預防猝死超圖解》: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合稱「缺血性心臟病」,兩者有什麼不同?1則觀點心肌梗塞時別大力咳嗽,不然連小命都一起咳掉了1則觀點中共的時勢英雄觀:中國選擇了習近平,還是習近平選擇了中國?2則觀點一生經歷三個女人的徐志摩,究竟是偉大情聖還是超級渣男?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