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度量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显示]. 等价单位. 立方兆米(Mm3) = 澤升、皆升(ZL) 立方千米、立方公里(km3) = 垓升、太升(TL) 立方百米(hm3) = 京升、吉升(GL) 立方十米(dam3) = 兆升(ML ... 中國度量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月28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中國度量衡"—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5年1月6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度量衡是傳統對計量長度、容量、重量的統稱。

度代表長度,量代表容量,衡則代表重量(權衡)[1]。

現代對度量衡的廣泛定義為任何表示物理量(如溫度、時間)的度量(又稱為計量)。

目次 1歷代度量衡制演變簡表 1.1度 1.2量 1.3衡 1.4面積 2現況 3參閱 4注釋 5參考來源 歷代度量衡制演變簡表[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月28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中國度量衡"—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度[編輯] 漢尺=約23.1公分 「唐尺」一寸,約等於3.7公分 度制 時代 單位換算 公制換算(公分cm) 商 1尺=10寸,1寸=10分 1尺=16.95,1寸=1.58 周 1尺=10寸,1寸=10分 1尺=19.1,1寸=1.58。

楚國一尺=22.7 戰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1銅尺=23 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漢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一牙尺=23.3,王莽一貨幣尺=23.1;後漢一銅尺=23.6 三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西晉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5,1寸=2.42,1分=0.242 東晉及十六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十六國前後趙一尺=24.3,南齊一骨尺=24.7,南梁一銅尺=24.95 南北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南朝: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北朝: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一中尺=27.9,王尺=26.7,後尺=34.75;西魏周王室用王尺,東魏北齊王室用後尺民間一尺=24.95 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一水尺=27.4. 唐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小尺:1丈=300,1尺=30,1寸=3,1分=0.3大尺:1丈=360,1尺=36,1寸=3.6,1分=0.36宗廟星曆用尺一尺=24.75 五代十國及遼金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300,1尺=30,1寸=3,1分=0.3 宋元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312,1尺=31.2,1寸=3.12,1分=0.312 明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尺=34,1寸=3.4量地尺:1尺=32.7,1寸=3.27營造尺:1尺=32,1寸=3.2 清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丈=355,1尺=35.5,1寸=3.55量地尺:1丈=345,1尺=34.5,1寸=3.45營造尺:1丈=320,1尺=32,1寸=3.2 營造尺庫平制:1里=18引=180丈=360步=1800尺=1,8000寸=18,0000分=180,0000釐=1800,0000毫=576米 市制:1里=15引=150丈=1500尺=1,5000寸=15,0000分=150,0000釐=1500,0000毫=500米→請參考中國市制 閱論編長度單位公制 公尺(m) 佑米(Ym) 皆米(Zm) 艾米(Em) 拍米(Pm) 兆米(Tm) 吉米(Gm) 百萬公尺(Mm) 公里(km) 公引(hm) 公丈(dam) 公寸(dm) 公分(cm) 公釐(mm) 絲米(dmm) 忽米(cmm) 微米(μm) 奈米(nm) 皮米(微微米)(pm) 飛米(費米)(fm) 阿米(am) 介米(zm) 攸米(ym) 市制 里 引 丈 尺 寸 分 釐 毫 英制/美國慣用單位 英哩(哩、咪)(mi) 化朗(furlong) 鏈(chain) 桿(rod) 英尋(噚)(fathom) 碼(yd) 英呎(呎)(ft) 英吋(吋)(in) 東亞傳統 堂 里 引 丈 仞 尺、咫 寸 分 釐(換算另見中國度量衡) 天文學 秒差距(pc) 光年(ly) 天文單位(AU) 月球距離(LD) 台制 尺 寸 分 釐 專屬單位 海里(浬)(NM,Nm,nm,nmi,nmile) 埃(Å) 點(pt) 派卡(pc) 條 自然單位普朗克長度 量[編輯] 兩詔銅方升,秦朝頒行的標準量器,兩側刻有始皇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詔文。

量制 時代 單位換算 公制換算(毫升mL) 戰國 齊:1鍾=10釜,1釜=4區,1區=4豆,1豆=4升楚:1筲=5升秦:1斛=10斗,1斗=10升三晉(韓、趙、魏):1斛=10斗,1斗=10升 秦 1斛=10斗,1斗=10升 1斛=20000,1斗=2000,1升=200;商鞅變法1方升=201 漢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1斗=2000,1升=200,1合=20,1龠=10,1撮=2,1圭=0.5 三國和兩晉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斛=20450,1斗=2045,1升=204.5,1合=20.45 南北朝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斛=30000,1斗=3000,1升=300,1合=30 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開皇:1斛=60000,1斗=6000,1升=600,1合=60 大業:1斛=20000,1斗=2000,1升=200,1合=20 唐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大:1斛=60000,1斗=6000,1升=600,1合=60 小:1斛=20000,1斗=2000,1升=200,1合=20 宋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67000,1斛=33500,1斗=6700,1升=670,1合=67 元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95000,1斛=47500,1斗=9500,1升=950,1合=95 明清 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1石=100000,1斛=50000,1斗=10000,1升=1000,1合=100[來源請求] 營造尺庫平制:1石=2斛=10斗=100升=1000合=1,0000勺=3160立方寸=103.54688公升 市制:1市石(ㄉㄢˋ)=10市斗=100市升=1000市合(ㄍㄜˇ)=1,0000勺=10,0000撮=100公升→請參考中國市制 閱論編容積單位市制市石 ·市斗 ·市升 ·市合-勺 ·撮東亞古制石 ·斛 ·斗 ·升(換算見中國度量衡)英制、美制立方英里(mi3) ·英畝-英尺(acre·ft) ·立方碼(英語:Cubicyard)(yd3) ·立方英尺(ft3) ·立方英寸(in3)桶(bbl) ·蒲式耳(bsh) ·坎寧(kenning) ·配克(peck) ·夸脫(qt) ·加侖(gal) ·品脫(pt) ·及耳(gill) ·液量盎司(floz) ·液量打蘭(fldr) ·液量吩(flscruple) ·量滴(英語:Minim(unit))(minim) 公制 — 立方公尺(m3) 立方堯米、立方佑米(Ym3)立方澤米、立方皆米(Zm3)立方艾米(Em3)立方拍米(Pm3)立方垓米、立方太米(Tm3) 立方京米、立方吉米(Gm3)立方兆米(Mm3)立方千米、立方公里(km3)立方百米(hm3)立方十米(dam3) 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立方微米(μm3)立方纳米、立方奈米(nm3) 立方皮米(pm3)立方飛米、立方費米(fm3)立方阿米(am3)立方仄米、立方介米(zm3)立方么米、立方攸米(ym3)  其它公制單位 — 升、公升(L) 堯升、佑升(YL)澤升、皆升(ZL)艾升(EL)拍升(PL)垓升、太升(TL) 京升、吉升(GL)兆升(ML)千升、公秉(kL)百升、公石(hL)十升、公斗(daL) 分升、公合(dL)釐升、公勺(cL)毫升、公撮(mL)微升(μL)纳升、奈升(nL) 皮升(pL)飛升、費升(fL)阿托升(aL)仄升、介升(zL)么升、攸升(yL) 等價單位 立方兆米(Mm3)=澤升、皆升(ZL) 立方千米、立方公里(km3)=垓升、太升(TL) 立方百米(hm3)=京升、吉升(GL)立方十米(dam3)=兆升(ML)立方米(m3)=千升、公秉(kL) 立方分米(dm3)=升、公升(L)立方釐米(cm3)=毫升、公撮(mL)立方毫米(mm3)=微升(μL)立方微米(μm3)=飛升(fL) 立方纳米、立方奈米(nm3)=么升、攸升(yL) 衡[編輯] 磅秤 衡制 時代 單位換算 公制換算(公克g) 戰國 楚:1斤=16兩,1兩=24銖趙:1石=120斤,1斤=16兩,1兩=24銖魏:1鎰=10釿,1釿=20兩秦: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斤=250,1兩=15.6,1銖=0.651石=30000,1斤=250,1兩=15.6,1銖=0.651鎰=315,1釿=31.51石=30360,1鈞=7590,1斤=253,1兩=15.8,1銖=0.66 秦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30360,1鈞=7590,1斤=253,1兩=15.8,1銖=0.66 漢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西漢:1石=29760,1鈞=7440,1斤=248,1兩=15.5,1銖=0.65東漢:1石=26400,1鈞=6600,1斤=220,1兩=13.8,1銖=0.57 三國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26400,1鈞=6600,1斤=220,1兩=13.8,1銖=0.57 兩晉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26400,1鈞=6600,1斤=220,1兩=13.8,1銖=0.57 南北朝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南齊:1斤=330,梁、陳:1斤=220;北魏、北齊:1斤=440,北周:1斤=660 隋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大:1石=79320,1鈞=19830,1斤=661,1兩=41.3小:1石=26400,1鈞=6600,1斤=220,1兩=13.8 唐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10錢,1錢=10分 1石=79320,1斤=661,1兩=41.3,1錢=4.13,1分=0.41 宋元 1石=120斤,1斤=16兩,1兩=10錢,1錢=10分 1石=75960,1斤=633,1兩=40,1錢=4,1分=0.4 明清 1石=120斤,1斤=16兩,1兩=10錢,1錢=10分 1石=70800,1斤=590,1兩=36.9,1錢=3.69,1分=0.37 營造尺庫平制:1斤=16兩=160錢=1600分=1,6000釐=16,0000毫=596.816克 市制:1斤=16兩=160錢=1600分=1,6000釐=16,0000毫=160,0000絲=500克→更詳細的請參考中國市制 閱論編質量單位公制堯克·澤克·艾克·拍克·太克·吉克·公噸(兆克)·公斤·公克·毫克(公絲)·微克·奈克·皮克·飛克·阿克·仄克·么克台制台斤·台兩市制市擔·市斤·市兩·市分英制英噸·英擔·英石·磅·盎司·斯勒格·英錢·格令·打蘭東亞古制石·擔·斤·兩·錢·分·釐·銖·鎰專屬單位克拉·原子量 面積[編輯] 滿洲國大同三年時憲書p49度量衡表 營造尺庫平制:1頃=100畝=1000分=1,0000釐=10,0000毫=60,0000方尺=6,1440平方米 市制:1頃=100畝=1000分=1,0000釐=10,0000毫=60,0000平方尺=66666⅔平方米 閱論編面積單位市制 平方里 平方丈 平方尺 平方寸 平方分 平方釐 頃 畝 分 釐 毫 傳統 頃 垧 畝 犁 甲 分 坪 英制 平方哩(mi²) 平方鏈(chain²) 平方桿(rd²) 平方碼(yd²) 平方呎(ft²) 平方吋(in²) 英畝(acre)  公制 — 平方公尺(m²) 平方堯米、平方佑米(Ym²)平方澤米、平方皆米(Zm²)平方艾米(Em²)平方拍米(Pm²)平方垓米、平方太米(Tm²) 平方京米、平方吉米(Gm²)平方兆米(Mm²)平方公里(km²)平方公引(hm²)平方公丈(dam²) 平方公寸(dm²)平方公分(cm²)平方公釐(mm²)平方微米(μm²)平方奈米(nm²) 平方皮米(pm²)平方飛米、平方費米(fm²)平方阿米(am²)平方仄米、平方介米(zm²)平方么米、平方攸米(ym²) 其它公制單位公頃(ha/hm²)-公畝(a)其它面積單位 杜納畝 斯特倫馬 圓密耳 現況[編輯] 現時中國大陸是以公制為主,輔以市制。

主條目:香港度量衡制度和澳門度量衡制度 在香港和澳門,由於長時期為英國及葡萄牙屬地,並沒有受市制改革影響。

雖然政府曾大力推廣十進制,但民間仍然沿用司馬斤、英制、公制(三者同時使用)。

台灣及澎湖民間傳統使用台制,官方及學校教育以公制為主。

參閱[編輯] 各種度量衡制度: 公制 營造尺庫平制 市制 香港度量衡制度 英制 日本尺貫法 計量用漢字 注釋[編輯] ^「度量衡」三字在這裏都是動詞;故「度」音鐸而非渡 參考來源[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度量衡法 中國央視國際2004年7月22日17:1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國度量衡&oldid=67458777」 分類:度量衡中國度量衡隱藏分類:自2019年1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自2015年1月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ČeštinaEnglishFrançaisBahasaIndonesiaNorskbokmålPortuguêsTürkçe吴语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