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120-2-1 - 法鼓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繼上期聖嚴師父闡明「心五四運動」的實質精神與內涵後, ... 「四它」是處理、面對、因應我們所遇到的種種狀況時,要用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各地報導
心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 ◎聖嚴師父
繼上期聖嚴師父闡明「心五四運動」的實質精神與內涵後,
本期師父又進一步說明其具體內容,
以及實踐方法,希望將這項實驗的成果,
陸續推廣到家庭、社區、校園,甚至全世界。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感:感化、感動、感恩、感謝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世紀的生活主張,不是一項新創的觀念,只是淡化了宗教色彩的名詞,而它的內容並沒有離開佛法的心法,所以叫做「心五四」運動。
這是怎麼來的?如前所述,「心五四」是為了實踐四種環保,而陸續推出的觀念或方法。
四種環保和佛法有什麼關係?事實上「心靈環保」的心就是佛法,而以「禮儀環保」來看,佛法是講禮儀的,這就是戒律、威儀,持戒,守律儀是佛法的根本基礎。
還有「生活環保」就是佛法生活化。
所謂「自然環保」,以佛法來講,我們的身心是正報,我們所處的世界環境是依報,依正二報就是我們自己的道場。
用正報在依報中修道,所以我們必須要愛護環境,就像愛護我們自己的身體一樣。
這四種環保的根本內涵都是佛法。
「四安」就是「安心、安身、安家、安業」,我有一篇文章曾經在《人生雜誌》刊載過,同時也收錄在《平安的人間》及《法鼓山的方向》這兩本小冊子裡,諸位可以參考閱讀。
「安心」實際上就是「心靈環保」,「安身、安家、安業」是四種環保的具體實踐。
身和心是我們的正報,家和業是我們的依報,我們在依正兩種果報中的修行,叫做安業。
「四它」是處理、面對、因應我們所遇到的種種狀況時,要用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這個方法非常實用,當我們遇到誘惑、威脅、危險、困擾而心生不安、恐懼,這個時候就「面對它」;當我們面對它時,這些不安、恐懼、瞋怒的現象自然就會消失。
當無法逃避時就「接受它」,然後「處理它」;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最後,不管是已經處理了,或暫時不能處理,找到辦法再來處理;或者永遠無法處理,一定要「放下它」,不再有罣礙。
若能如此,不論處於哪一種狀態,我們的心都能隨意自在。
「四要」的精神在於少欲知足而知足常樂。
大部份的人因為欲望永無止盡而不斷地「想要」,但是我們若再仔細想一想,事實上「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而且這還要看能不能要?該不該要?需要而不能要或不該要的,還可以要嗎?如果我們能夠釐清「需要」與「想要」,然後再想一想「能不能要」、「該不該要」,就可以做出明智的抉擇了。
我們有很多的煩惱、災難都是出於內心的「想要」,不能要的也要了,不該要的也要了,結果為自己製造罪惡,為他人帶來苦難。
這是因為未能領會少欲知足,與知足常樂的意義。
「四感」就是「感化、感動、感恩、感謝」。
要感化誰呢?一般的人都想要感化他人,而我們則是用正確的佛法觀念和方法來感化自己,轉變自己,再用慈悲的、智慧的行為來感動他人。
然後感恩使我們成長的任何因緣,感謝一切使我們轉化自己、成長自己的機會。
如果我們善用「四感」,我們就不會對自己失望,不會對他人憤怒,也不會對現實的環境產生不平衡了。
並且在幫助自己的同時,也能轉化他人及幫助他人了。
「四福」是「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大多數的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事實上,就算一切都沒有了,還有一口呼吸,就是有大福報的人。
事實上每一個活著的人,除了呼吸,還有其他很多東西、很多機會、很多因緣,那就更要「知福」了。
我們既然有了福澤、福報,就要懂得珍惜,不可以任意浪費。
所謂浪費,就是揮霍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有形無形的資源,比如浪費我們的時間、體力、健康、財富,以及直接和間接的各種因緣福報,不知善加運用於自利利人的活動中,這都是不惜福。
有許多的人一餐飯吃掉幾萬元,或者一夕間玩掉幾萬元,而感到很滿意、很實惠,甚至以此自豪。
他們覺得這是用在自己身上,不是浪費掉,這種人不知道要布施做功德,不僅不惜福而且損福。
要知道,福報是有限的,若不惜福,便是損福,福報很快就會用光的。
很多人常講「富貴不過三代」,原因就是子孫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能夠惜福、知福,而且一味地損福,不久之後就無福了。
福報少的人要「培福」,沒有福報的人要「種福」。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有一位須菩提尊者專門向有錢的人托缽,因為他覺得窮人已經很窮了,再向他們托缽是非常殘忍的事。
後來,佛知道了這件事,就說:「窮人已經沒有福了,你再不去向他們托缽,他們就更沒有機會種福,以後福報也就更少了,你應該要去向他們托缽。
」這是佛陀慈悲,教我們:沒有福的人要種福。
「四要、四感、四福」在《我為你祝福》這本小書裡有收集,《平安的人間》這本書裡也有「四要」,大家可以看一看。
我們把「心五四」運動稱之為「
延伸文章資訊
- 1【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心靈環保
心五四 ·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 【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四感】 ...
- 2心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120-2-1 - 法鼓山
繼上期聖嚴師父闡明「心五四運動」的實質精神與內涵後, ... 「四它」是處理、面對、因應我們所遇到的種種狀況時,要用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3聖嚴法師墨寶原木桌飾-四它 - 法鼓文化
商品簡介:◇聖嚴法師墨寶「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解決困境的主張── 遇到任何麻煩、痛苦和危急時, 只要能夠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 4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的「本來面目」
- 5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 好讀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 說明 2011/4/8 (145K) 2017/5/5 ... 禪的態度是:知道事實,面對事實,處理事實,然後就把它放下。簡而言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