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斯德哥尔摩(瑞典語:Stockholm,瑞典语发音:[ˈstɔ̂kː(h)ɔlm] (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聽);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斯德哥尔摩省首府 ... 斯德哥尔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介紹的是斯德哥尔摩的地理和城市概况。

关于相关自治市,请见「斯德哥尔摩市」。

关于一种病症,请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老城、船桥码头、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干草广场楼群、爱立信球形体育馆和斯德哥尔摩王宫。

旗幟圖章斯德哥尔摩坐标:59°19′46″N18°04′07″E/59.3294°N18.0686°E/59.3294;18.0686国家 瑞典旧省南曼兰和乌普兰省斯德哥尔摩省自治市覆盖11个首次提及1252年建市13世纪面积[1] •  瑞典首都188 平方公里(73 平方英里) • 市區381.63 平方公里(147.35 平方英里) • 都會區6,519 平方公里(2,517 平方英里)海拔0 公尺(0 英尺)人口(2019年12月31日)[2][3][4] •  瑞典首都974,073人 • 密度5,181人/平方公里(13,419人/平方英里) • 市区1,605,030[2] • 市区密度3,597人/平方公里(9,320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2,377,081 • 都會區密度365人/平方公里(944人/平方英里)时区CET(UTC+1) • 夏时制CEST(UTC+2)邮政编码10000-20000電話區號+46 8網站www.stockholm.se 斯德哥尔摩(瑞典語:Stockholm,瑞典语发音:[ˈstɔ̂kː(h)ɔlm]( 聆聽);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斯德哥尔摩省首府。

瑞典王国政府、国会以及瑞典王室(瑞典语:Svenskakungafamiljen)的官方宫殿都设在斯德哥尔摩。

它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餘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

斯德哥尔摩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

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目录 1历史 2地理 2.1气候 3政治 4经济 5教育 5.1高等学校 6人口统计 6.1历史人口数据 7文化 7.1旅游 7.2文学 7.3建筑 7.4博物馆 7.5剧院 7.6媒体 7.7运动 7.8年度文化活动 8交通 8.1公共交通 8.2铁路 8.3公路 8.4轮渡 8.5机场 9友好城市 10参考文献 11外部链接 12参见 历史[编辑] 主条目:斯德哥爾摩歷史 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大约在1252年,斯德哥尔摩是铁矿交易的一个重要地点。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在瑞典语中是指木头(stock)和小岛(holm),这座小岛就是现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老城。

斯德哥尔摩据说是由比爾耶爾伯爵建立的,目的是抵挡外国的海军的侵犯和阻止梅拉伦湖边上的錫格蒂納城的掠夺。

城市选的位置是天然良港,适合船只停靠。

1690年,斯德哥尔摩是商业的繁华之地。

中间就是现在的老城。

斯德哥尔摩的战略和经济的重要性,使其在卡尔马联盟盟主丹麥國王和瑞典國內獨立派的角力中變得重要。

1520年,丹麦占据了斯德哥尔摩。

同年的11月8日,丹麥人發動一场排除敌对势力的屠杀,史称斯德哥尔摩大屠杀。

这场屠杀引起了很多暴动,最后导致了卡尔马联盟的破裂。

1600年,斯德哥尔摩的人口达到了1万。

17世纪,瑞典成为欧洲的一个主要勢力。

1610年到1680年,人口增长了六倍。

1634年,斯德哥尔摩成为瑞典国王的官方首都。

随着贸易条款的制定,斯德哥尔摩基本垄断了外国商人和其他瑞典人的交易。

在1713年到1714年间,斯德哥尔摩爆发了黑死病。

在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之后,城市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破坏,城市的发展也相应停滞了,人口停止增长,经济增长缓慢。

然而,斯德哥尔摩还是保留了它作为瑞典的政治中心的地位。

在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领导下,文化也继续发展。

皇家歌剧院就是那个时期建筑的优秀代表。

19世纪后半叶,斯德哥尔摩重新恢复了经济领先的地位。

新的产业出现,斯德哥尔摩成为重要的贸易和服务中心,同样也是瑞典重要的关口。

那个时期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外来移民的迅速增长。

到十九世纪末,只有40%的居民是在斯德哥尔摩出生的。

城市的版图也不断扩大。

很多科学研究所在19世纪成立,包括卡罗琳医学院。

20世纪后期,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科技领先的,多人种的现代化城市。

很多旧的建筑被拆除了,更多新的建筑建立起来。

在这个世纪,很多产业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高科技和服务的产业。

從大會堂俯瞰斯德哥爾摩全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新的街区成立了。

如林克比(英语:Rinkeby)(Rinkeby)和滕斯塔(英语:Tensta)(Tensta),有的地区成为移民的聚居区。

地理[编辑] 斯德哥爾摩市選區 斯德哥尔摩主城由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通过70多座桥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老城为界,将梅拉伦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为淡水,东侧与波罗的海相接为咸水。

斯德哥尔摩以东是2万4千座岛屿组成的群岛。

因為和義大利威尼斯一樣同為水鄉,所以被譽為北歐威尼斯。

除了風景秀麗,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型經典建築、廣大的綠地與水路,成為北歐遊客最多的城市之一。

斯德哥尔摩为岩石地质,市区地面高。

坚硬的岩石地质一方面有利于房屋建设,房屋基础部分可以相对简单,一方面又不利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诺贝尔研制炸藥的原始目的即为了方便工程人员开山筑路和修建隧道。

气候[编辑] 由于城市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斯德哥尔摩四季分明。

每到12月底的冬至时节,白天大概只有6小时;到6月底的夏至时节,白天的长度超过18个小时。

[5]斯德哥尔摩有寒冷的冬天和温和的夏天。

据有气象纪录以来的统计,斯德哥尔摩的最高温度是+38 °C(100 °F),最低温度是-32 °C(-26 °F)。

一年的日照时间大概超过1800个小时。

[6] 四季的典型温度如下:[7] 冬天:-7 °C到+2 °C(19到36 °F) 春天:+5 °C到+15 °C(41到59 °F) 夏天:+20 °C到+25 °C(68到77 °F)有时更热一点 秋天:+5 °C到+18 °C(41到64 °F) 气候表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平均最高温度°C(°F) -1(30) -1(30) 3(37) 9(48) 16(61) 21(70) 22(72) 20(68) 15(59) 10(50) 5(41) 1(34) 10(50) 平均最低温度°C(°F) -5(23) -5(23) -3(27) 1(34) 6(43) 11(52) 13(55) 13(55) 9(48) 5(41) 1(34) -3(27) 2.5(36) 降雨量(毫米) 39 27 26 30 30 45 72 66 55 50 53 46 539 平均下雨天数 18 15 13 11 11 12 15 14 15 14 17 18 173 来源:世界气象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政治[编辑] 主条目:斯德哥尔摩市 斯德哥尔摩城所在的行政区是斯德哥尔摩省的一个自治市斯德哥爾摩市。

市政局承担行政管理职能。

市议会四年一次选举产生,和瑞典政府选举同步。

下表是斯德哥尔摩市议会2018年选举的结果: 政党 得票 席位 数量 % +/− 数量 +/−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 137874 22,30 +0,34 23 -1   溫和聯合黨 129725 20,98 -6,18 22 -6   左翼党 80592 13,03 +4,10 13 +3   自由黨 62271 10,07 +1,79 10 +1   綠色環境黨 51531 8,33 -5,99 9 -7   瑞典民主黨 49238 7,96 +2,81 8 +2   中間黨 48786 7,89 +3,20 8 +5   基督教民主黨 31198 5,05 +1,77 5 +3   女性主义倡议 20387 3,30 -1,34 3 +/-0 其它 6676 1,08 -0,49 0 +/−0 总计 583333 100,00 +/−0 101 +/−0 目前斯德哥尔摩的市长是安娜·薛尼格·耶尔米(瑞典语:AnnaKönigJerlmyr)。

经济[编辑]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经济中心,其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总额均佔全国的20%以上,拥有钢铁、机器制造、化工、造纸、印刷、食品等各类重要行业。

全国各大企业的总部有45%设在这里。

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产业是服务业,提供了大约85%的就业职位。

斯德哥尔摩几乎没有重工业,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大都市之一。

西斯塔开发区 城市北部的西斯塔卫星城是北欧最大的資訊科技中心,不仅瑞典本国的通讯巨头爱立信,多家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电子、通讯企业如微软、IBM、诺基亚、惠普也在此落户。

斯德哥尔摩也是瑞典的金融中心,瑞典主要的银行的总部都在这里,包括北欧銀行、瑞典銀行、瑞典商業銀行和北歐斯安銀行(英语:SkandinaviskaEnskildaBanken)。

大部分保险公司如斯堪的亞保險公司(英语:Skandia)的总部和瑞典股票交易中心也设在斯德哥尔摩。

[8] 城市西南部的宜家家居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宜家超市。

最近几年,旅游业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产业。

根據Euromonitor的調查,斯德哥爾摩是第二多遊客到訪的北歐城市,每年約有一百萬名遊客。

[9] 教育[编辑] 皇家工学院校园 18世纪,斯德哥尔摩开始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如斯德哥尔摩气象台就是那个时期建立的。

1811年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正式成立,現在是每年負責評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學校。

皇家工学院建立于1827年,现在是瑞典最大的技术高等院校。

斯德哥尔摩大学于1878年成立,1960年被授予大学的称号,2004年一共有35,000学生。

斯德哥尔摩大学合并了很多其它历史悠久的院校,如天文台、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植物园。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建立于1909年,是瑞典少数私立高等院校之一。

在艺术方面,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成立于1771年。

斯德哥尔摩皇家艺术学院同样历史悠久,成立于1735年。

斯德哥尔摩戏剧学院,前身是皇家戏剧院,葛丽泰·嘉宝曾在这里就读。

其它学校如斯德哥尔摩工艺美术学院(Konstfack),成立于1844年,还有歌剧学院,舞蹈学院等。

谢德托尔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斯德哥尔摩南部的一所综合性院校,其它的学校大部分在北部。

高等学校[编辑] 斯德哥尔摩大学 皇家工学院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 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KungligaMusikhögskolaniStockholm) 斯德哥尔摩皇家艺术学院(KungligaKonsthögskolaniStockholm) 谢德托尔学院(Södertörnshögskola) 斯德哥尔摩戏剧学院(TeaterhögskolaniStockholm) 斯德哥尔摩工艺美术学院(Konstfack,UniversityCollegeofArts,CraftsandDesign)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 人口统计[编辑] 斯德哥尔摩是20%的瑞典人的家乡。

[10] 斯德哥尔摩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变化了很多次。

在19世纪末期,斯德哥尔摩的区域只有如今的市中心,面积大概是35km²即现在的1/5。

随后的几十年裏,其它的区域陆陆续续并进来(如Brännkyrka于1913年并入斯德哥尔摩,当时有25,000人口,而Spånga是在1949年并入的)。

Hansta是在1982年从索伦蒂纳市劃到斯德哥尔摩的。

[11] 2004年斯德哥尔摩一共有765,044人口,其中370,482是男性,394,562是女性。

平均年龄是39.8岁,其中40.5%在20岁到44岁之间。

40.4%的人口没有结婚,27.5%已婚,11.1%离婚。

(以上统计不包括15岁以下人口)[11] 历史人口数据[编辑] 斯德哥尔摩从1750年到现在的人口统计:[11] 斯德哥尔摩人口统计 年份 斯德哥尔摩人口 全国人口 佔全國人口百分比(%) 1750年 60,018 1,780,678 3.4 1800年 75,517 2,347,303 3.2 1850年 93,070 3,482,541 2.7 1900年 300,624 5,136,441 5.9 1910年 342,323 5,522403 6.2 1920年 419,440 5,904,489 7.1 1930年 502,213 6,142,191 8.2 1940年 590,503 6,371,432 9.3 1950年 744,143 7,041,829 10.6 1960年 808,294 7,500,161 10.8 1970年 740,486 8,091,782 9.2 1980年 647,214 8,317,937 7.8 1985年 659,030 8,358,139 7.9 1990年 674,452 8,590,630 7.9 1995年 711,119 8,837,496 8.0 2000年 750,348 8,882,792 8.4 2005年 771,038 9,047,752 8.5 2007年 795,163 9,182,927 8.6 文化[编辑] 斯德哥尔摩作为瑞典的首都,有很多国家级的文化研究所。

最著名文化古蹟的是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遗产:德寧翰宮和斯庫格墓地。

斯德哥尔摩老城 斯德哥尔摩最古老的部分是老城,它主要建造在Stadsholmen岛上。

它保留了中世纪的街道系统,两条主路東長街(Österlånggatan)和西長街(Västerlånggatan)交叉横贯整个岛,还有一些小路通往岸边。

岛上有名的建筑包括巨大的德国教堂(Tyskakyrkan),一些公馆和宅邸,如貴族院(Riddarhuset,诺贝尔的住宅)等。

1998年斯德哥尔摩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

旅游[编辑] 老城(GamlaStan),老城是位于市中心的小岛。

长宽都差不多在600多米,处于梅伦湖和波罗的海的分界处。

斯德哥尔摩城就是从这个岛发展起来的,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城里最古老的建筑几乎都在这个岛上。

主要建筑有皇宫、大教堂、广场和老交易所等。

广义的老城区范围还要包括附近的骑士岛和圣灵岛在内。

皇宫(KungligaSlottet)是瑞典国王的王宫,及国宾接待仪式和盛典的举办地。

皇宫的所在地在13世纪的时候是个叫“三王冠”的要塞。

当时的国王玛格努斯(Magnus)掌管了瑞典、挪威和斯科纳三个王国,于是就用“三个王冠”的名字做象征。

从1692年开始建造这座宏大的宫殿。

工程持续到1754年皇室才正式搬进居住。

皇宫对外开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馆,珍宝馆,三王冠博物馆,皇家兵器馆。

在平时的中午12点和周日及节假日的13:10还举行隆重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

绿色尖顶的大教堂(Storkyran),建于13世纪,是斯德哥尔摩城最古老的教堂。

皇家婚礼和加冕仪式在此举行。

教堂内部装饰有北欧最古老的木雕。

教堂前的方尖碑是为纪念斯德哥尔摩市民支持瑞俄战争而建。

1776年的老交易所(Börsen),如今瑞典文学院也在此办公,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就是在这里评选出来并对外公布的。

交易所前面是大广场(Stortorget),中世纪时这里是老城的集市中心。

由于这里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行刑示众也在此举行。

1520年的斯德哥尔摩大屠杀事件发生于此,事件中有94位瑞典贵族、主教和平民在三天内被入侵的丹麦人砍头示众。

广场中间有一口老水井,当时附近的居民靠此井水生活,不过到19世纪就干涸了。

市政厅(Stadshuset),位于国王岛(Kungsholmen)靠近老城的水畔。

为通体棕红色砖结构,106米高的钟楼顶上是金色的三王冠。

建于1911-1923年的市政厅内部有议会大厅,蓝厅是每年诺贝尔奖金颁奖仪式结束后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

另一金色大厅(GylleneSalen)墙面有1800万多块黄金和小块玻璃拼成的马赛克画。

骑士岛(Riddarholmen)紧挨着老城西面的小岛。

这里曾经在17世纪瑞典最强大的年代时,是有势力的骑士和贵族们居住的府第和公寓。

如今多半的建筑都成了政府机构的办公楼。

岛上有高大的骑士岛教堂,建于13世纪的教堂是瑞典君主和贵族埋葬的地方。

还有最高法院,万格斯卡宫,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的比尔耶尔亚尔圆塔。

皇后岛(Drottningholm),距市中心15公里。

皇后岛属于皇家领地,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

主要的景点包括皇后岛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

文学[编辑] 和斯德哥尔摩相关的文学家包括:诗人和歌词作家卡尔·迈克尔·贝尔曼(1740年-1795年),小说家和戏剧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年-1912年),小说家雅爾瑪·瑟德爾貝里(HjalmarSöderberg)(1869年-1941年)。

其它的名人还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温特·约翰逊(1900年-1976年),流行诗人和作曲家埃弗特·陶贝(1890年-1976年)。

小说家皮尔·安德斯·弗根斯特姆(1917年-1998年)写了一系列的小说描绘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斯德哥尔摩的生活。

建筑[编辑] 騎士島教堂,斯德哥尔摩最古老的建筑 城市最古老的地方是在一个小島嶼上的老城。

现在仍旧保留了原来的中世纪的街道。

斯德哥尔摩最古老的建筑是13世纪后期建造的騎士島教堂(Riddarholmen)。

1697年一场大火将中世纪的城堡烧毁,重建的斯德哥尔摩皇宫是巴洛克风格。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是斯德哥尔摩主教的辖地,就在皇宫边上,它建于13世纪,18世纪重修。

15世纪,城市就开始向外扩张,从原来的岛屿扩张到在周边的岛屿和陆地。

19世纪工业化时期,城市迅速发展,整体规划和设计受一些大的城市如柏林和维也纳的影响。

那个时期的著名公共建筑包括瑞典皇家歌剧院。

20世纪,新的建筑风格兴起。

城市的风格由最初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现在转成新艺术运动风格。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其中的代表,由拉格那爾·厄斯特貝里(RagnarÖstberg)设计,建造时间从1911年到1923年。

其它的建筑包括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和斯庫格墓地。

1950年代,城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斯德哥尔摩开始建造地铁。

随着新的郊区不断扩展,市中心的一个相当大的部份也被重新设计。

1960年代商业中心賽格爾廣場建成。

周边的知名建筑包括文化宫(Kulturhuset)、城市剧院(Stadsteatern)和国家银行。

而各個地鐵站皆有不同特色,被喻為世界最長的藝術長廊[12]。

博物馆[编辑] 斯德哥尔摩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一共有70多个博物馆。

瑞典國立博物館里面收藏了16,000幅画和30,000件手工艺术品。

瑞典现代艺术博物馆是瑞典国家级博物馆,主要收藏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如巴伯罗·毕加索和萨尔瓦多·达利。

其它有名的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城市博物馆 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館是一座室外博物馆,建于1891年。

瓦薩沉船博物館 剧院[编辑] 在斯德哥尔摩所有的剧院中,皇家戏剧院是欧洲最著名的剧院之一。

瑞典皇家歌剧院建于1773年。

其它有名气的剧院包括斯德哥尔摩城市剧院、人民歌剧院、现代舞剧院、中国歌剧院、奥斯卡剧院等。

媒体[编辑]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媒体中心,一共有四份国家日报、一个公共电台(瑞典廣播電台)和电视台(瑞典电视台)。

其它的主要的电视机构的总部也在斯德哥尔摩。

所有主要的杂志的总部同样位于斯德哥尔摩。

最大的出版社是邦尼集團(Bonnier)。

运动[编辑] 斯德哥尔摩最流行的运动是足球和冰球。

有名的足球队一共有三支,分别是AIK足球俱乐部、哈马比足球俱乐部和佐加顿斯足球俱乐部。

斯德哥尔摩最高水平的冰球队是佐加顿斯冰球俱乐部。

斯德哥尔摩曾经是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地,主会场是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田径和足球的比赛场地,现在是佐加顿斯足球俱乐部主场。

佐加顿斯冰球俱乐部的主场是球形体育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半球形建筑,同时也举办音乐会和其它活动。

年度文化活动[编辑] 斯德哥尔摩爵士音乐节是瑞典最古老的音乐节之一,每年8月举行。

[13] 斯德哥尔摩同志骄傲节是北欧最大的同志骄傲节,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开始举行,延续一周。

最后一天往往有一个大规模的同志游行。

2006年的游行有30,000人参加,350,000人参观。

[14] 交通[编辑] 斯德哥尔摩位于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中心位置,与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塔林、里加的直线距离都在500公里以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公共交通[编辑] 斯德哥尔摩地铁Hötorget站 斯德哥尔摩有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通勤電車(斯德哥爾摩通勤鐵路、羅斯拉根鐵路、薩爾特舍巴登鐵路)、地鐵、輕軌,还有大量的公共汽车线路,以及航行於市內的動物園島渡輪(英语:Djurgårdsfärjan)。

除了阿蘭達快線(英语:ArlandaExpress)高速列車外,所有的陆路交通由SL公司负责管理运作,SL公司每天运送旅客60多万人,城市中40%旅客是通过SL在市内通勤,高峰时段更是达到70%。

地鐵和斯德哥爾摩通勤鐵路是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

SL公司在整个斯德哥尔摩省有一个公共的票务系统,这样就可以方便地不用多次买票就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上乘坐。

票一共有两个大类,单程票和旅行卡,两种票都可以在票的规定时间内在斯德哥尔摩地区无限次乘坐。

单程票37瑞典克朗,有效期为75分鐘。

旅行卡种类很多,有效时间从24小时到1年。

30天有效的旅行卡价格为930瑞典克朗。

两种票对学生、2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都有折扣。

铁路[编辑] 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铁路中心,其中央车站是北欧地区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有近1000班火车停靠,日运送旅客19万(2001年数据[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每日有連接挪威奧斯陸和丹麥哥本哈根的火車出發,以X2000列車前往哥德堡只須3小時。

公路[编辑] 斯德哥尔摩是北欧高速公路的枢纽。

欧洲E4公路、欧洲E18公路和欧洲E20公路都通过这里。

轮渡[编辑] 斯德哥尔摩游船 斯德哥尔摩有发往芬兰的赫尔辛基和圖爾庫、爱沙尼亚的塔林、拉脱维亚的里加、还有奥兰群岛轮船航班。

从1998年以后,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的轮船航班取消了。

如果要坐船去圣彼得堡的话必须通过赫尔辛基转船。

斯德哥爾摩也有渡輪前往斯德哥爾摩群島各島嶼。

斯德哥尔摩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有多条豪华邮轮航线,由维京客轮、诗丽雅游轮(英语:SiljaLine)等多家公司经营[15]。

维京客轮在淡季有很多免费票來往芬蘭各地。

机场[编辑] 国际和国内航班 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 斯德哥爾摩布羅馬機場 斯德哥爾摩斯卡夫斯塔機場 斯德哥爾摩-韋斯特羅斯機場 城市以北的阿兰达国际机场是北欧地区最大的机场,有航线直达40多个瑞典城市城市以及世界各大主要城市。

彩虹巴士(Flygbussarna)来回穿梭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和所有机场,阿蘭達快線(英语:ArlandaExpress)高速列車运行于阿蘭達机场和斯德哥尔摩中心。

友好城市[编辑] 斯德哥尔摩上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首都建立了非正式的友好城市关系,但是不签订正式的友好城市协议。

以前曾经签订的类似协议如今依然有效。

[16] 曾和斯德哥尔摩签订友好城市协议的城市有: 乌克兰基輔 俄罗斯圣彼得堡   波黑萨拉热窝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17]   哥伦比亚卡利 参考文献[编辑] ^"Localities2010,area,populationanddensityinlocalities2005and2010andchangeinareaandpopulation".StatisticsSweden.29May2012.Archived.(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7).  ^2.02.1Folkmängdochlandarealitätorter,pertätort.Vartfemteår1960-2019.Statistikdatabasen.[2020-04-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Stockholm-Uppslagsverk-NE.se.www.ne.se.[2020-04-30]. [失效連結] ^"Folkmängdpertätortochsmåort2010,perkommun"(xls).(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时间和日期网.[2007-03-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6).  ^瑞典气候网.[2007-03-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斯德哥尔摩官方旅游网站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3-15.2006年7月18日 ^"Besöksnäring"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2-12.--斯德哥尔摩商业情况 ^最多遊客的150個城市.[2009-02-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9).  ^斯德哥尔摩商业网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2-20. ^11.011.111.2斯德哥尔摩2006年统计报告(Stockholmsstatistiskaårsbokför200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斯德哥尔摩官方网站(瑞典文)。

(([//web.archive.org/web/20060926134706/http://www.stockholm.se/Extern/Templates/Page.aspx?id=7646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夏日遊瑞典】地下鐵碰着藝術品 世上最長藝廊在斯德哥爾摩.[2018-07-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斯德哥尔摩爵士音乐节.[2007-03-0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斯德哥尔摩同志骄傲节.[2007-03-0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欢迎搭乘塔林客诗丽雅豪华游轮.塔林客诗丽雅公司.[2017-11-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0).  ^斯德哥尔摩官方网站:斯德哥尔摩国际政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2007年9月13日查阅。

^TwinningCities:InternationalRelations.MunicipalityofTirana.www.tirana.gov.al.Retrievedon2008-01-25.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市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斯德哥尔摩城市生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斯德哥尔摩交通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瑞中词典-瑞典语汉语互查(中文)(瑞典文) 瑞典中国留学生之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欧华人天空斯德哥尔摩专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编辑] 瑞典主题 斯德哥尔摩市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查论编斯德哥尔摩的区(瑞典语:Stadsdelsområde) 布罗马 恩谢德-奥什塔-万特尔 法什塔 海格什滕-艾尔夫舍 海瑟尔比-韦灵比 孔斯霍尔门 诺尔马尔姆 林克比-希斯塔 谢尔霍尔门 斯卡普奈克 瑟德马尔姆 斯蓬阿-滕斯塔 厄斯特马尔姆 斯德哥尔摩市镇 (市中心 南地 西地) 斯德哥尔摩 查论编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 1896:雅典 1900:巴黎 1904:圣路易斯 1908:伦敦 1912:斯德哥尔摩 1916:柏林(注1) 1920:安特卫普 1924:巴黎 1928:阿姆斯特丹 1932:洛杉矶 1936:柏林 1940:東京/赫尔辛基(注2) 1944:伦敦(注2) 1948:伦敦 1952:赫尔辛基 1956:墨尔本 1960:罗马 1964:东京 1968:墨西哥城 1972:慕尼黑 1976:蒙特利尔 1980:莫斯科 1984:洛杉矶 1988:漢城 1992:巴塞罗那 1996:亚特兰大 2000:悉尼 2004:雅典 2008:北京 2012:伦敦 2016:里约热内卢 2020:东京(注3) 2024:巴黎 2028:洛杉矶 2032:布里斯班 (注1)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取消;(注2)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消;(注3)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推迟,但仍保留原定名称 查论编歐洲歌唱大賽 歷史 規則(英语:RulesoftheEurovisionSongContest) 演唱語言 投票方式(英语:VotingattheEurovisionSongContest) 歷屆冠軍 奪冠曲目(英语:EurovisionSongContestwinnersdiscography) 主持人(英语:ListofEurovisionSongContestpresenters) OGAE 馬塞爾·貝桑松獎  歷屆賽事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歷屆舉辦城市(英语:ListofhostcitiesoftheEurovisionSongContest)1950年代 盧加諾 法蘭克福 希爾弗瑟姆 戛纳 1960年代 伦敦 戛纳 盧森堡市 伦敦 哥本哈根 那不勒斯 盧森堡市 維也納 伦敦 马德里 1970年代 阿姆斯特丹 都柏林 爱丁堡 盧森堡市 布莱顿 斯德哥尔摩 海牙 伦敦 巴黎 耶路撒冷 1980年代 海牙 都柏林 哈洛格特 慕尼黑 盧森堡市 哥德堡 卑爾根 布鲁塞尔 都柏林 洛桑 1990年代 萨格勒布 罗马 马尔默 磨坊街鎮 都柏林 都柏林 奥斯陆 都柏林 伯明翰 耶路撒冷 2000年代 斯德哥尔摩 哥本哈根 塔林 里加 伊斯坦堡 基輔 雅典 赫尔辛基 貝爾格勒 莫斯科 2010年代 奥斯陆 杜塞尔多夫 巴库 马尔默 哥本哈根 維也納 斯德哥尔摩 基輔 里斯本 特拉维夫 2020年代 鹿特丹 鹿特丹 都灵 利物浦  參賽國現在的參賽國※為五大國 阿爾巴尼亞 亞美尼亞 澳大利亚 奧地利 亞塞拜然 比利時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喬治亞 德國※ 希臘 冰岛 愛爾蘭 以色列 意大利※ 拉脱维亚 立陶宛 馬爾他 摩爾多瓦 蒙特內哥羅 荷蘭 北马其顿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聖馬利諾 塞爾維亞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烏克蘭 英國※ 已退賽參賽國 安道爾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匈牙利 盧森堡 摩納哥 摩洛哥 斯洛伐克 土耳其 失去參賽資格的國家 白俄羅斯 俄羅斯 已消失參賽國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南斯拉夫 無法參賽的國家 法罗群岛 哈萨克斯坦 科索沃 黎巴嫩 列支敦斯登 卡塔尔 蘇格蘭 苏联 突尼西亞  特別活动(英语:ListofspecialshowsoftheEurovisionSongContest) 欧洲歌唱大赛50周年庆典 欧洲歌唱大赛:名曲大赏(英语:EurovisionSongContest'sGreatestHits) 欧洲歌唱大赛:闪耀欧洲(英语:Eurovision:EuropeShineaLight) 查论编欧洲联盟成員國家首都 阿姆斯特丹 雅典 柏林 布拉提斯拉瓦 布鲁塞尔 布加勒斯特 布达佩斯 哥本哈根 都柏林 赫尔辛基 里斯本 盧比安納 盧森堡 马德里 尼科西亚 巴黎 布拉格 里加 罗马 札格瑞布 索菲亞 斯德哥尔摩 塔林 瓦莱塔 维也纳 维尔纽斯 华沙 查论编欧洲文化之都 1985:雅典 · 1986:佛罗伦萨 · 1987:阿姆斯特丹 · 1988:西柏林 · 1989:巴黎 · 1990:格拉斯哥 · 1991:都柏林 · 1992:马德里 · 1993:安特卫普 · 1994:里斯本 · 1995:盧森堡市 · 1996:哥本哈根 · 1997:塞萨洛尼基 · 1998:斯德哥尔摩 · 1999:魏玛 · 2000:雷克雅維克 ·卑爾根 ·赫尔辛基 ·布鲁塞尔 ·布拉格 ·克拉科夫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阿维尼翁 ·博洛尼亚 · 2001:鹿特丹 ·波尔图 · 2002:布吕赫 ·薩拉曼卡 · 2003:格拉茨 · 2004:熱那亞 ·里尔 · 2005:科克 · 2006:帕特雷 · 2007:盧森堡市和大區 ·錫比烏 · 2008:利物浦 ·斯塔万格 · 2009:林茨 ·维尔纽斯 · 2010:埃森 ·伊斯坦堡 ·佩奇 · 2011:圖爾庫 ·塔林 · 2012:馬里博爾 ·基馬拉斯 · 2013:科希策 ·马赛 · 2014:于默奥 ·里加 · 2015:蒙斯 ·比尔森 · 2016:圣塞瓦斯蒂安 ·弗罗茨瓦夫 · 2017:奥胡斯 ·帕福斯 · 2018:瓦莱塔 ·吕伐登 · 2019:普罗夫迪夫 ·马泰拉 · 2020—2021年4月:里耶卡 ·戈尔韦 · 2022:考那斯 ·阿尔泽特河畔埃施 ·诺维萨德 · 2023:維斯普雷姆 ·蒂米什瓦拉 ·埃莱夫西纳 · 2024:塔尔图 ·巴特伊施尔 ·博德 · 2025:新戈里察/戈里齐亚 ·开姆尼茨 查论编歐洲各國及其首都西欧北欧南欧中欧东欧东南欧 法国-巴黎 英国-伦敦 德国-柏林 荷蘭-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布鲁塞尔 盧森堡-盧森堡市 愛爾蘭-都柏林 摩纳哥(城邦) 丹麦-哥本哈根 挪威-奥斯陆 瑞典-斯德哥尔摩 芬兰-赫尔辛基 冰岛-雷克雅未克 西班牙-马德里 葡萄牙-里斯本 意大利-罗马 希腊-雅典 土耳其-安卡拉 賽普勒斯-尼科西亚 梵蒂冈(城邦) 圣马力诺-聖馬力諾市 马耳他-瓦莱塔 安道尔-安道尔城 德國-柏林 奥地利-维也纳 瑞士-伯尔尼 列支敦斯登-瓦杜兹 波兰-华沙 捷克-布拉格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匈牙利-布达佩斯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 爱沙尼亚-塔林 拉脫維亞-里加 立陶宛-维尔纽斯 乌克兰-基辅 白俄罗斯-明斯克 摩尔多瓦-基希讷乌 俄罗斯-莫斯科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保加利亚-索非亚 黑山-波德戈里察 科索沃-普里什蒂納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 北馬其頓-斯科普里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880275s(data) GND:4057648-6 ISNI:0000000112246962 LCCN:n79018873 NARA:10045150 NKC:ge130955 NNL:000187698 SELIBR:378065 SUDOC:026582864 VIAF:15139132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斯德哥尔摩&oldid=73182791” 分类:​斯德哥尔摩瑞典城市波羅的海沿海城市歐洲首都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隐藏分类:​含有非数字formatnum参数的页面自2022年10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含有瑞典語的條目含有电话号码的条目使用未知infoboxsettlement参数的页面嵌入hAudio微格式的條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N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ELI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导游 其他语言 АԥсшәаAcèh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ܐܪܡܝܐالدارجةمصرىAsturianuАварKotava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islamaBamanankan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ᏣᎳᎩکوردیCorsuQırımtatarcaČeštinaKaszëbscziСловѣньскъ/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डोटेलीEʋegbe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NaVosaVakaviti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ryskGaeilgeGagauzGàidhligGalegoگیلکیAvañe'ẽ𐌲𐌿𐍄𐌹𐍃𐌺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gbo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Patois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АдыгэбзэKabɩyɛKongo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gureLadinLombardLingálaLietuviųLatgaļuLatviešuमैथिलीМокшень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Кырыкмары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DorerinNaoero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NouormandDinébizaadOccitanLivvinkarjalaИронਪੰਜਾਬੀPapiamentuPicard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umantschRomânăArmãneashtiTarandíne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ängö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Anarâškielâ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ranantongo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Tetun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Leafaka-TongaTokPisin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TwiReotahiti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Wolof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