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勞動年齡人口變動趨勢--理論-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我國人口總量繼續上升的情況下,人口結構也出現了快速調整的趨勢。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官網|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中組部12380舉報網|全國社科工作辦黨史學習教育官方網站|旗幟網|中國人事考試網|工會新聞網|中國僑聯|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紀念網|鄧小平紀念網 高層動態 人事 理論 黨建 獨家 滾動 中央文件 反腐 黨史 綜合 視頻 搜索 首頁 要聞 黨建 理論 黨史 數據 登錄 | 注冊 原文 講話 會議 活動 考察 會見 出訪 函電 高層動態 中央文件 人事任免 反腐倡廉 綜合報道 視頻報道 獨家稿件 專題專欄 黨建要聞 黨建論壇 先鋒人物 評論觀點 基層黨建 人民日報理論版 文選 評論 圖書 言之有理 獨家 人物長廊 紀念回憶 紅色訪談錄 黨史微課 國史講堂 群書博覽 中國政要資料庫 地方領導資料庫 黨的建設數據庫 黨史資料庫 黨務書庫 黨建圖解庫 報刊導航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性看待勞動年齡人口變動趨勢 李長安 2021年09月08日08:28    來源:經濟日報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我國人口總量繼續上升的情況下,人口結構也出現了快速調整的趨勢。

這其中,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是人口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2020年,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為8.8億人,與2010年相比,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4000多萬人。

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例也有所下降。

“十四五”期間及未來一段時間裡,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繼續下降的趨勢仍將延續,這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理性看待勞動年齡人口變動趨勢,是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 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

而人口的不同結構,又構成一國選擇發展模式的重要依據。

對於我國而言,改革開放40多年來之所以能夠取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了人口紅利的比較優勢。

1980年至2010年,我國15歲至59歲的人口以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長,而該年齡之外的依賴型人口則基本處於零增長狀態。

兩類人口增長形成的這種剪刀差態勢,同時也表現為人口撫養比的持續下降,創造了一個人口機會窗口。

其產生的對於經濟增長的正面促進效應,即所謂的人口紅利。

回望歷史,改革開放初期,擁有一支數量多、成本低的勞動力隊伍是我國可以主動利用的優勢要素。

因此,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業,在很短的時間裡解決了經濟起飛階段所需要的資本積累問題,為未來長期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過去的40多年中,勞動力豐富所帶來的人口紅利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勞動力增長的速度逐漸趨緩。

而2012年以后,出現了絕對量開始減少的情況。

聯合國的相關預測結果也顯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持續加速減少,預計到2050年將累計減少2億人。

需要看到,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帶來的沖擊是明顯的。

其一,人口撫養比將快速上升。

人口撫養比指的是總體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

很顯然,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就意味著非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上升,人口撫養比隨之也會上升。

通俗來講,就是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更重了。

普查數據顯示,相比2010年,2020年我國的人口總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都有顯著增長,這表明隨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人口撫養比下降的趨勢在過去10年發生了逆轉,人口負擔逐漸加重的趨勢較為明顯。

其二,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

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多種,但勞動年齡人口逐漸減少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沿海地區開始出現局部的招工難、用工荒現象,此后逐步蔓延到全國各地。

與此同時,企業的用工成本也有了明顯的上升。

相比2010年,2020年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和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都有大幅上漲,同期我國GDP也在顯著增長,勞動者平均工資與GDP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長。

其三,投資和消費有可能受到沖擊。

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居民儲蓄率將會出現下降,而儲蓄率的降低又會拉低投資率。

在消費方面,由於老齡人口的消費傾向要顯著低於年輕群體,對全社會的總消費會帶來消極影響。

總的來看,從2012年開始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使得我國過去“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且勞動力供給總量減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重要影響,造成對經濟增長的供給側沖擊,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二) 需要理性認識並重點強調的是,盡管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了持續性的下降,但我國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並未扭轉人口紅利在現階段依然存在的事實。

一方面,我國勞動力隊伍依然十分龐大,數量多、成本低仍然是現階段的重要特點。

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仍有近9億,雖然勞動力成本已經高於部分發展中國家,但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依然具有相對優勢。

另一方面,我國地域廣闊,地區之間的勞動力分布差別明顯。

而且從年齡上來看,2020年我國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8.8歲,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人口依然處於年富力強的階段。

整體上來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相對於其他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而言,我國擁有的是一支分工精細、技術熟練的勞動力隊伍。

事實上,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帶來的不都是挑戰,其中也蘊含著不少的機遇。

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存在著一定的倒逼機制。

勞動年齡人口不斷減少,越來越多的企業用資本和技術來替代工人。

現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在替代大量勞動力的同時,也使我國的科技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不僅極大地改造了傳統產業,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第二,使“素質紅利”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高質量發展對人口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人口素質已經得到很大提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

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

不僅如此,我國還擁有一支數量眾多的掌握一定技能的熟練勞動力隊伍。

人口及勞動力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勞動力數量上的不足,也大大提升了勞動生產率。

與2010年相比,2020年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左右。

第三,老齡產業獲得發展機遇。

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在加深,老年人口的數量也在增加,在帶來一定不利影響的同時,也給醫療衛生、保健護理、家政旅游等老齡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據相關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老齡人口也是新技術的積極參與者,比如,2020年以來,線上消費的新用戶中增速最高的是銀發族。

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要趨勢。

總之,面對我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的新變化,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理性看待勞動年齡人口變動趨勢,大力推行更加積極的人口政策,化挑戰為機遇。

既要在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通過實行積極穩妥的延遲退休政策,擴大勞動年齡人口的范圍,積極挖掘老年人力資源的潛力﹔也要高度重視人口及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大力提升“素質紅利”﹔還要在技術進步的同時,注重對勞動者的教育和培訓,減少因此而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代曉靈、萬鵬) 學習路上 時習之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中央文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十四五”規劃編制 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模范機關 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