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帶頭霸凌的,竟是那位人人誇的模範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班上有社交優勢的小孩,會想鞏固團體中意見領袖的地位,而有些人的做法就是將其他的小孩貶低到階層的底部。

」Espelage表示:「因為受歡迎的孩子坐擁更多的資源與眾人的 ... Skiptocontent 當帶頭霸凌的,竟是那位人人誇的模範生 日常生活,人際關係,霸凌,校園 軒言文創SoundShine 「碰!」教室後方一個表面佈滿立可白塗鴉的木桌被推倒,是小惠的座位。

抽屜裡的作業、文具撒了一地,但沒人將它們撿起、經過的人也只是無視的踩過去。

當小惠拿著洗好的便當盒回到教室,看到一地凌亂,臉瞬間漲紅卻沒敢出聲問:「桌子好端端的怎麼就倒了?」,只是噙著淚默默收拾殘破的作業本。

沒有人站出來指出弄倒桌子的那三個女生,因為她們是班上的女王蜂。

成績優異不說,家庭背景列出來,不是出身醫生世家就是商業界大佬的獨生女。

相較之下,小惠在各方面都相對平庸,戴著度數深的厚重眼鏡、多數時候沈默到讓人忽略她的存在,但卻不知怎地成為被鎖定的羔羊。

女王蜂一夥人從國小五年級上學期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排擠小惠,一直到升上六年級,這樣霸凌的舉動從沒間斷過,舉凡用立可白在她桌上寫上難聽的話,或分組時用眼神示意大家孤立小惠。

小惠唯一一次的反抗,是在給班導師的週記本上寫上被霸凌的過程,但班導只是在上頭回應:「你說的這些人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我相信你們之間只是誤會,試著和他們說開就好了。

學會與人溝通也是成長的一種歷程。

」,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那次過後,霸凌舉動只是越演越烈,而小惠則像顆木頭,被人推來搡去,也只是默默承受。

小惠的經歷揭露了一個有些殘酷的現實:「大人眼中品學兼優的學生,依然可能是同儕心理陰影的來源。

」 為什麼來自優渥的環境、沒經歷家暴創傷的孩子,會想去欺負其他同學?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DorothyEspelage就試著破除大眾認為霸凌者是來自暴力、破碎家庭的刻板印象。

家暴或手足霸凌雖然可能讓小孩成為校園小惡霸,但不是造成小孩霸凌他人的唯一因素。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受歡迎、優秀的孩子也是校園中常見的一種霸凌者。

他們大多受到師長喜愛、在班上人緣也不錯,在各方面都春風得意。

因此,旁人對於他們欺負同學的行徑更加不解,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這是孩子與青少年在團體中「競爭地位」的心態使然,而霸凌則成為龔固地位的手段之一。

瞭解到校園霸凌者不只有單一種樣貌後,學者也漸漸發現,許多霸凌案例甚至最一開始,並不是因為看某個人不順眼。

而是霸凌者需要確立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所以選擇打壓好攻擊的對象。

「在班上有社交優勢的小孩,會想鞏固團體中意見領袖的地位,而有些人的做法就是將其他的小孩貶低到階層的底部。

」Espelage表示:「因為受歡迎的孩子坐擁更多的資源與眾人的支持,被霸凌的孩子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就更無力抵抗霸凌、保護自己。

」這樣的霸凌更不容易被師長發現,因為孩子對於這樣的欺負行為收放自如,在師長面前他們依然行禮如儀。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交生態系。

倘若您是一位老師或家長,在發現一個優秀的孩子在班上霸凌他人的狀況,一定十分震驚、不知所措。

確實,要接受這樣的事實真的需要一些時間、不容易。

在您調適好自己的心情、接納這個不易的事實後,您下一步如何引導孩子,也決定了孩子會如何改變班上的社交生態系。

Espelage建議坐下來和霸凌者聊聊、了解他們的背後動機會是個不錯的開始。

「如果有天老師打給我,跟我說我的孩子在學校欺負人,我會選擇和孩子聊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欺負他的過程中,你的感覺是什麼?你又獲得到了什麼?』。

」 「而在跟孩子聊的過程,我也會去思考是不是我們身為父母,有些行為影響到孩子了。

」Espelage補充。

若您是一位老師,假如一開始你就選擇懲罰霸凌者,或者呼籲班上同學不要對霸凌視而不見。

這就像是突然將手伸進班上的社交生態系、試圖撥亂反正。

如此一來,也忽略了霸凌行為背後的地位爭奪的複雜社交心理。

比起呼籲或懲罰,或許老師可以透過觀察班上的社交網路,挑出關鍵角色(被霸凌者、霸凌者所屬的圈圈、有沒有可以制衡的小團體……等等)、調整班級中失衡的社交體系。

舉上述例子來說,女王蜂看來雖然制霸班上,但班上也有另外一個小團體:是幾個愛打籃球的大剌剌女生們、經過觀察,他們對於班上的事物都比較中立。

因此,體育課可以特別安排小惠加入她們的分組。

久而久之,她們和小惠建立起友誼連結,小惠漸漸不再只是形單影隻,社交保護網也慢慢建立起來了。

就這類地位爭奪的霸凌案例,欺負行為的終結最關鍵仍是讓霸凌者理解到:「不需要一直讓自己處於社交階層的最高位,要相信一定會有自己的位置,不需要透過踩著他人的方式來確立自己的位子。

」 而被霸凌的孩子,也許你曾經求援但結果讓你失望、甚至更加傷痕累累。

但請相信社交網絡是一個不斷變動的動態平衡,眼前的痛苦不會是永恆的,請勇敢繼續呼救、不要放棄希望。

這世上總會有個溫暖的地方能讓你倚靠。

作者 軒言文創SoundShine 軒言文創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製作影音和文字內容,包括線上課程與線下活動。

我們致力於提供有科學根據的心理技巧,幫助每個人提升EQ,成為更善於化解衝突、更有效的溝通者。

我們相信「良性溝通」不但能夠改善工作和個人關係,也能造成社會的正向漣漪。

分享在facebook 分享在twitter 分享在linkedin 分享在email 分享在telegram 5個訣竅,擺脫低效舊模式,打造新生活好習慣 索取免費課程 LetYourselfSHINE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Line Podcast 軒言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4樓之5聯絡專線:(02)6636-3330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學習 探尋人生目的 創造雙贏的溝通 心理學資源 課程 文章 Podcast 工作坊 關於軒言 關於團隊 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COPYRIGHT©2022SOUNDSHINE.ALLRIGHTSRESERVED. 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你的購物車 使用 Noproductsinthecart. 小計: NT$0 UpdateCart 前往結帳 台灣運費80元,滿1500免運! (台灣以外地區不適用此免運規則) 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