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地理學上,臺灣海峽為東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由於位於東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 ... 台灣海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座標:24°48′40″N119°55′42″E/24.81111°N119.92833°E/24.81111;119.92833 臺灣海峽 臺灣海峽臺灣海峽在東亞的位置 位置 中國大陸、台灣之間 海洋 南海、東海(太平洋) 面積 80,000平方公里 平均深度 50公尺 最大深度 1773公尺 連接陸地 中國大陸、台灣 海域管轄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海 溝通海域 南海、東海南部 成因 地殼斷陷 走向 東北、西南方向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中國大陸福建省與台灣之間的海域和海峽[1][2]。

為北東—南西走向,長約370公里。

海峽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公里;南口寬約41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最窄處在台灣島桃園市觀音區白沙岬與福建平潭海壇島之間,約130公里。

以大陸架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公尺[2]。

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

北以臺灣最北端之新北市三貂角經釣漁臺列嶼之黃尾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玉環島連線,南則是以中華民國最南端之屏東縣鵝鑾鼻經東沙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汕尾連線為界[3]。

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地理學上,臺灣海峽為東海[4]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由於位於東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的重要水道[5][6],又因其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之一[7][8]。

目次 1形成 2與其他海域的關係 2.1亞洲及太平洋 2.2東海及南海 3海峽水域 4氣候 5歷史人文 6參考文獻 7參見 形成[編輯] 早在6億年以前古生代晚期造山運動開始時,在台灣海峽地區出現「台灣灘」,這是海峽中的最淺處,深度僅20公尺。

更新世後期冰河期開始,海水退去,海峽深度下降了130—180公尺,變成陸地,並與大陸相連接。

大量古人類、古動物從大陸經過成為陸地的台灣海峽遷徙至台灣。

20世紀70年代,在台灣北港地區的石油勘探中,發現菊石化石,這是中生代的標準化石,由此證明,在中生代三疊紀和侏羅紀期間,兩岸間雖然許多地方已經出現海水,但主要還是陸地。

台灣海峽位置上的地殼運動沒有停止。

到1.92億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兩岸間發生劇烈的地殼運動,此時台灣開始成為陸地,地質史上台灣稱之為「南澳運動」(即由大南澳片岩演變為大理石),大陸稱之為「燕山運動」。

海峽最初的形成開始於白堊紀和古新世時期,也就是在5400萬年以前,台灣中部地區開始被水淹,中間成為淺海,開始成為海峽。

在始新世早期的地殼運動中,台灣開始「太平運動」,大陸開始「茅山運動」,兩岸陸地連成一片。

直到第四紀更新世時期,華南地區的花崗岩被沙化,岩石中的石英和雲母被沖積到台灣海峽中的低部地區,今天台灣北部和中部地區大量開採,成為新竹玻璃工業的重要原料。

自第四紀冰河時期(1800萬年—6000年之間)以來,大海進入海進期,海水面上升有100—130公尺,形成了今天的海平面,台灣海峽開始形成。

自此開始,兩岸間的來往由陸地轉為海上。

與其他海域的關係[編輯] 臺灣海峽在亞洲及太平洋的海域位置從亞洲往太平洋視角從太平洋往亞洲視角 亞洲及太平洋[編輯] 臺灣海峽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並連結南中國海及東中國海[1][2]。

因為臺灣及其海峽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被視為美國監視中國東南沿海活動的窗口,或中國打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的據點[7][8](相關位置參見不同視角的兩圖如右)。

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政府憑藉軍事優勢,推行關閉政策,得以封鎖台灣海峽三十年。

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和政治局勢的變化。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用水面艦艇在福州軍區岸防火力策應下,於1974年1月第一次穿越台灣海峽,馳援西沙海戰戰場。

民用貨船於1979年在台灣海峽復航。

此後,台灣海峽中形成一條無形界線——海峽中線。

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的歷史說明臺灣海峽的重要地緣政治意義[9][10]。

1996年,中華民國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中國對臺灣基隆、高雄的外海發射短程彈道飛彈,中華民國實際控制的區域均感受戰爭威脅[11],史稱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往後,中華民國每屆總統大選前後,美國為防止中國方面武力干涉中華民國選舉,會在每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到就職典禮那一段期間,常態性的巡弋臺灣海峽[12]。

臺灣海峽在東海及南海的海域位置臺灣海峽(從東海往南海視角,再往新加坡海峽及麻六甲海峽)臺灣海峽(從南海往東海視角,再往日本海及黃海) 東海及南海[編輯] 因為臺灣海峽位於東中國海及南中國海之間[13],所以在海洋史(特別是東亞貿易)[5][6]、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研究中,台灣海峽經常和荷姆茲海峽及麻六甲海峽等比較研究,以探討海峽區域的自然、人文發展[14][15]。

臺灣海峽在東海及南海的海域交通的位置,也成為明清時期的武裝海商集團,如李旦、鄭芝龍、林道乾、林鳳等活動的區域之一[16][17][18][19][20][21][22],其中台灣海峽更成為鄭芝龍及其後繼的鄭氏艦隊的內湖[6][23][24][25][26][27](相關位置參見不同視角的兩圖如右)。

鄭芝龍以華南、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經營日本平戶島、長崎、馬尼拉、和華南及東南亞華人移民據點形成主要的商業航道為其主要經濟命脈,台灣海峽亦為武裝海商集團活動及征戰的主要海域。

[28][29]。

因為90%以上的中國進口石油通過海上運輸,而三條主要航線,都包含馬六甲海峽及台灣海峽,學者楊曉輝認為這兩個海峽成為中國石油戰略的兩個「敏感區」(相關位置參見不同視角的兩圖如右)[15]。

海峽水域[編輯] 臺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81英哩);最寬處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250英哩)。

海域面積為80,000平方公里,是臺灣島近海中最大的海峽[30]。

臺灣海峽水深各處相差很大,雖然平均水深不足50公尺(160英呎),但是,海峽南部斷續分佈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一片砂質淺灘的水深最淺,小於30公尺(98英呎);東南部的大陸坡則水深超過1,000公尺(3,300英呎)[30]。

臺灣海峽自然環境複雜,水域內多有淺灘、溝谷、海島礁石;河流入海口和海灣也很多,水團和海水流系多,漁場和水產資源也很豐富。

台灣海峽以風大,浪大,流速大著稱[30]。

臺灣海峽海流存在明顯季節變化,冬季以從北向南的沿岸流為主,夏季以由南向北的暖水以及從太平洋進入的黑潮支流為主[30]。

氣候[編輯] 臺灣海峽季風交替明顯,頻繁的偏北風非常強勁。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冬季以東北風為主;6-8月夏季以西南風為主。

每年強烈的颱風伴隨暴雨,造成潮水位變化劇烈,對沿岸侵蝕很強烈,故海峽兩岸的沙灘地形崎嶇。

歷史人文[編輯]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航經台灣附近海峽,看到青翠碧綠的台灣島時,忍不住讚嘆「IlhaFermosa」,葡萄牙文意即「美麗(Formosa)島(Ilha)」。

因此早期也被歐洲稱為「福爾摩沙海峽」[31][32]。

早期的臺灣海峽被稱為「黑水溝」(因有黑潮流經),許多來自閩、粵的移民渡過臺灣海峽時,不慎發生海難,有河洛與客家都有民謠《渡臺悲歌》稱偷渡黑水溝來臺者「六死三留一回頭」,意即十人當中,有六人會死在臺灣海峽,有三人會留在臺灣,而一人會不敢繼續渡過黑水溝而重回中國大陸。

原因常為偷渡船艙環境險惡與超載[33]。

1949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推行關閉政策,不久,兩岸分治。

1950年6月22日,韓戰爆發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隨即開入台灣海峽實行軍事封鎖,美國空軍駐台部隊也時常派遣戰鬥機至海峽上空偵巡,禁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籍船隻航行。

在關閉政策的影響下,以台灣海峽為界,中國大陸民用海運分為南北方各自通航,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必須租用外國輪船來進行外貿海運。

與民用船舶類似,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在1974年前亦從未通過台灣海峽。

大陸南北調動小型艦艇——魚雷艇時,用火車運輸[34]。

大型艦艇則以通過台灣島以東,繞行太平洋的方式進行南北航行。

1965年,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後,中華民國海軍不再對解放軍海軍主動出擊[35]。

1974年1月,西沙海戰爆發,為搶時間,解放軍東海艦隊南下編隊在福州軍區岸防火力策應下第一次通過台灣海峽。

1990年代,大陸出現偽史「西沙戰事緊」聲稱解放軍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得到蔣介石允許。

1964年越南戰爭升級後,美國為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藉口公開介入參戰,停止了美軍艦機對中國遠洋輪船的攔截、登臨檢查。

196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向國務院呈送了《關於中國自營輪船開闢南北航線的請示報告》。

1966年5月11日,周恩來總理批覆要求交通部儘快擬定試航方案。

試航。

1968年4月25日,廣州遠洋運輸公司「黎明」遠洋貨輪在湛江港裝載11,000噸蔗糖,交通部分管海運的副部長於眉擔任組長,交通部遠洋局副局長袁之平任副組長的工作小組隨船指導,各相關單位派出40餘人攜帶輕武器隨船護航並協助工作。

為應對可能的流血犧牲,「黎明」輪配備雙船長、雙政委,兩套業務幹部,沿國際習慣南下航行到北緯10°附近,轉向巴拉望島與加里曼丹島之間的巴拉巴克海峽,進入蘇祿海,沿菲律賓棉蘭老島北岸通過蘇里高海峽進入西太平洋菲律賓海,再向東北駛至東經130°折向日本沿海的大隅海峽,進入東海,歷時共十五天駛抵青島,航程4533海里。

黎明輪於6月2日按照原航線南下,交通部遠洋局局長、中遠公司總經理張公忱隨船同行,經過12個晝夜的行駛,於6月14日安全抵達湛江。

隨後又經「九江」輪、「紅旗」輪(船長錢永昌後任交通部部長)試航成功,避開中華民國空軍500海里作戰半徑。

1968年10月22日,周恩來總理批准繞道西太平洋深處的海上南北航線正式開航。

到1972年已有63艘船舶318個航次航經南北航線。

1972年10月22日,為開闢較近繞過台灣東部海域的南北航線,交通部廣州海運局的沿海散貨船「五指山」輪懸國旗,滿載9011噸鐵礦石從海南八所港啟航。

16天3,185海里航行,經菲律賓聖地哥角(英語:CapeSantiago),佛提島航道,入錫布延海,再經提卡俄航道,出聖貝納迪諾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繞過台灣島和琉球群島,折入大隅海峽,然後進入東海,於11月7日抵達大連港,開闢了新的南北航線。

設計航程約3,370海里。

比黎明輪的航線少行約1,163海里。

實際航行16天,3185海里。

1973年5月,交通部又向國務院報送了《修改我國遠洋船舶南北海上航線的新方案》,很快得到周恩來總理和李先念副總理的批准。

1973年11月2日天津遠洋局的「祁門」輪成功地進行了遠洋船舶中程繞航南北航線的試航工作。

該輪從青島港南下,航經沖繩群島出第一島鏈、台灣東,不再走峽長、船多、流急、轉向點多的聖貝納迪諾海峽,轉走菲律賓北部巴布延海峽進入南海,抵達新加坡,航程2,830海里。

這條航線較「黎明輪航線」大幅縮短,且距颱風發源地較遠,是一條較為經濟的航線。

不久,國務院批准:凡行駛於我國南北海上航線的遠洋船舶,均可航行該新航線。

經過調整優化,1974年1月,中遠總公司發布了遠洋船舶南北航行的新航線,新航線比1969年開闢的南北海上航線距離縮短800海里。

不僅減少了航行時間、節約了燃油,保證了航行安全,而且也進一步提高了運輸效率。

1974年2月,廣州海運局向交通部提出以「祁門輪航線」為基礎,再探中程繞航南北航線的建議。

經交通部、國務院批准,同年7月2日,廣州海運局近海散貨輪「陽明山」輪載磷礦9,299噸由湛江港啟航,進行了和「祁門」輪航線接近的南北港口間的試航工作。

該輪的航線比「五指山」輪開闢的沿海南北航線又近了約1200海里。

這條航線開闢後,為物資部門和廠礦企業節省大量運輸費用。

特別是沿海港口間的運輸得益匪淺,如廣州海運局的南北貨運量從1972年的9000噸增加到1978年的676萬噸,占該公司的60%的總運量。

1979年5月29日,廣州遠洋局「眉山」輪船長周宗標、政委徐澤煊、報務主任魏南征均增派了兩三名得力助手。

廣州遠洋副經理葉廣威親自隨船擔任總指揮,為了防止萬一,船上基幹民兵排裝備了高射機槍、重機槍等一批自衛武器,不斷以明語無線電呼叫,懸掛國旗經過11個小時、168海里的航行,在白天公開穿越台灣海峽,從黃埔港駛抵日本名古屋。

隨後,上海遠洋「江城」輪、廣州遠洋「富春江」輪、「明華」輪,天津遠洋「天門」輪,廣州海運局「紅旗121」、煙臺救撈局「滬救101」、「德安」兩個拖輪船隊。

1979年6月22日頒布了《交通部關於我商船通行台灣海峽的暫行規定》。

這標誌著中國海運業在台灣海峽復航。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在臺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演習,對中華民國的首次總統民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美國出動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前往臺灣海峽鄰近水域警戒,協防臺灣的安全。

這個引發國際關注的事件被稱為「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2007年12月,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在返回日本的途中穿越台灣海峽[36]。

2013年11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首度穿越台灣海峽,引起台灣軍方緊張;而此次是第一次有美軍以外航母通過台海;而在2017年7月初,遼寧號前赴香港訪問及離開香港途中,第三及第四次穿越台灣海峽。

2018年7月7日,美國兩艘軍艦馬斯廷號驅逐艦及本福爾德號驅逐艦由台灣南部海域航經台灣海峽,向東北還行[37]。

由於中華民國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中國大陸軍機不斷繞飛台灣島,並進行一系列軍事演習後,美國決定海軍定期、但不頻繁的穿越台灣海峽行動[38]。

同年10月及11月,美軍先後派遣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安提坦號巡洋艦(英語:USSAntietam(CG-54))、史托戴爾號驅逐艦(英語:USSStockdale(DDG-106))及佩科斯號補給艦(英語:USNSPecos(T-AO-197))通過台灣海峽[39]。

2019年3月24日,美軍再次派遣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及隸屬美國海岸防衛隊的巴索夫號緝私艦穿越台灣海峽[40]。

同年4月,法國海軍護衛艦葡月號(英語:FrenchfrigateVendémiaire)通過台灣海峽[41];印度海軍的加爾各答號驅逐艦(英語:INSKolkata)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協助下經台灣海峽北上青島,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42]。

由於法國艦艇於4月通過台灣海峽,而被中國大陸以侵入中國領海為由不再邀請參加海上閱兵活動。

2019年11月17日,當時尚未正式入役的山東號航空母艦穿越台灣海峽,這是首次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產航空母艦穿越海峽[43]。

而當天恰好是民進黨公布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副總統候選人的日子。

而在翌月山東號入役後,再於12月26日通過台灣海峽。

廈門市 福州市 新北市 參考文獻[編輯] ^1.01.1C.ReidNichols;RobertG.Williams.EncyclopediaofMarineScience.InfobasePublishing.1January2009:298–[22January2013].ISBN 978-1-4381-18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8).  ^2.02.12.2T.Ichiye.OceanHydrodynamicsoftheJapanandEastChinaSeas.Elsevier.1April2000:301–[22January2013].ISBN 978-0-08-087077-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3).  ^台灣海峽.[2015-11-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台灣海峽的法律地位暨美中間潛存的海事爭議(PDF).[2015-11-20].(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1-01-15).  ^5.05.1AngelaSchottenhammer.TradingNetworksinEarlyModernEastAsia.OttoHarrassowitzVerlag.31December2010:208–[22January2013].ISBN 978-3-447-06227-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2).  ^6.06.16.2Shih-ShanHenryTsai.MaritimeTaiwan:HistoricalEncounterswiththeEastandtheWest.M.E.Sharpe.1November2008[22January2013].ISBN 978-0-7656-2329-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6).  ^7.07.1GlobalInvestmentandBusinessCenter,Inc.Staff;IbpUsa.TaiwanForeignPolicyandGovernmentGuide.InternationalBusinessPublications.1October1999:131–[22January2013].ISBN 978-0-7397-366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30).  ^8.08.1MingjiangLi.ChinaandEastAsianStrategicDynamics:TheShapingofaNewRegionalOrder.LexingtonBooks.16July2011:75–[22January2013].ISBN 978-0-7391-6794-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徐宗懋.20世紀台灣:精選版,光復篇.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7:151–[5March2013].ISBN 978-986-7332-8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30).  ^張延廷.國防通識教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294–[5March2013].ISBN 978-957-11-449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9).  ^Jaw-lingJoanneChang.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中央硏究院歐美硏究所.2001[5March2013].ISBN 978-957-671-815-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劉慶祥.兩岸和平發展與互信機制之研析.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55–[5March2013].ISBN 978-986-221-467-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囯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1989[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6).其『洋洲海』以南海為主體……它不僅有台灣海峽與東海相連  ^李,慶新.刊首语.海洋史研究(第一輯).2010年11月[22January2013].ISBN 978-7-5097-1771-4. [永久失效連結] ^15.015.1楊曉輝.中国石油战略的西南布局.《當代軍事文摘》編輯部.2007[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請檢查|url=值(幫助)存檔於2014-12-27).  ^黃淑鈴;高永謀.台灣通史.漢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6[22January2013].ISBN 978-986-6966-14-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6).  ^史明.台湾人四百年史:漢文版.蓬島文化公司=ParadiseCultureAssociates.1980[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貓頭鷹出版社.2001[22January2013].ISBN 978-957-469-748-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6).  ^吳法.台灣歷史札記.七十年代雜誌社.1976[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林仁川;黃福才.闽台文化交融史.福建敎育出版社.1997[22January2013].ISBN 978-7-5334-203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1).  ^莊國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廣東高等敎育出版社.2001[22January2013].ISBN 978-7-5361-2585-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6).  ^En-hanLee;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82–[22January2013].ISBN 978-957-11-3405-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长共海涛论延平: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学术硏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2January2013].ISBN 978-7-5325-3496-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2).  ^海峡两岸关系史:第1卷.开发・融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2January2013].ISBN 978-7-211-04676-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30).  ^法国汉学.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台湾研究.台灣研究雜誌社.2003[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9).  ^历史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2006[22January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2).  ^JaneKateLeonard.WeiYuanandChina'sRediscoveryoftheMaritimeWorld.HarvardUnivAsiaCenter.1984:66–[4March2013].ISBN 978-0-674-94855-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發現台灣初版.臺北市:如果出版:大雁出版基地發行.2011.ISBN 978-986-670-279-2.  ^30.030.130.230.3石謙;蔡愛智.閩中-台中古通道的地貌環境:兼議“東山陸橋”的通行條件.科技導報.2008-08-18,26(22):75–79.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幫助) ^福爾摩沙海峽上的中國走私船[永久失效連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古地圖[永久失效連結],「臺灣圖像」數位典藏計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裡的「潮男」:私渡臺灣的移民與他們的海上歷險(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渡臺有一定程度的失事機率,但不會高得太誇張,至少也會在商人們願意承擔的風險範圍裡面。

不過,偷渡是另一回事。

...時常升高偷渡風險的一種人為因素:超載。

...會悶死人...閩平漁事件 臺灣一位海洋史學者談論他的觀點,他認為「六死三留一回頭」最初可能不是用來描述移民渡臺,而是採借自閩南移民下南洋的「六亡三在一回頭」 ^西沙战事紧哪:1974年我海军战舰首次过海峡为何台军不拦截.鳳凰網.2017-06-14[2019-03-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簡體中文).  ^《西沙风云》电影开拍会出现蒋介石“协助大陆”的剧情吗.觀察者網.2017-03-29[2019-03-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簡體中文).  ^ChinaupsetatKittyHawk'sTaiwanStraittransit.Reuters.2007-12-04[2020-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英語).  ^兩艘美國主力驅逐艦7月7日通過台灣海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fi. ^外媒稱美軍考慮派軍艦通過台灣海峽中方回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觀察者. ^東森財經新聞.美艦9個月內6度通過台灣海峽!國防部這樣說.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03-26[2019-04-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中文(台灣)).  ^歐敬洛.美國再派艦隻穿越台灣海峽 維護印太地區自由開放.香港01有限公司.2019-03-05[2019-04-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中文(香港)).  ^Reuters.AFrenchwarshippassedthroughthestrategicTaiwanStraitthismonth,U.S.officialstoldReuters,ararevoyagebyavesselofaEuropeancountrythatislikelytobewelcomedbyWashingtonbutincreasetensionswithBeijing..2019-04-24[2019-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英語).  ^自由時報.印度軍艦經台灣海峽北上青島參加中國閱艦式.2019-04-22[2019-04-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中文(台灣)).  ^共軍航空母艦通過台海美日軍艦緊跟國軍監控.[2019-11-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參見[編輯] 台海現狀、第一島鏈 竹幕 台灣海峽中線 台灣海峽危機 台江國家公園 海峽西岸經濟區 臺灣海峽隧道 福建沿海諸河 閱論編台灣周邊海洋北東海東太平洋 ·菲律賓海南呂宋海峽 ·巴士海峽西臺灣海峽 ·澎湖水道 ·南海 閱論編中國周邊海洋海太平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菲律賓海海峽渤海海峽·臺灣海峽·瓊州海峽·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灣西朝鮮灣·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杭州灣·北部灣小海灣榮成灣·膠州灣·海州灣·三門灣·溫州灣·三沙灣·羅源灣·興化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紅海灣·大亞灣·深圳灣·雷州灣 閱論編中國周邊海峽渤海海峽老鐵山水道-小欽水道-大欽水道-北砣磯水道-南砣磯水道-登州水道瓊州海峽外羅門水道-北水道-中水道-南水道台灣海峽澎湖水道-廈門東側水道-金門水道-金門北東水道-長門水道-梅花水道 閱論編福建專題省會:福州市總體 歷史 經濟 交通 地理 九龍江 閩江 武夷山 東海 南海 台灣海峽 海壇島 教育 高校列表 福州大學 廈門大學 華僑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集美大學 福建中醫藥大學 閩南師範大學 文化 福州文化 閩南文化 閩劇 歌仔 福建南音 閩王 媽祖 臨水夫人 白馬尊王 五福大帝 福州民系 閩南民系 客家民系 蜑民 福建土樓 閩東封火牆 圍龍屋 地術拳 工夫茶 龜殼墓 拗九節 閩菜 福州菜 佛跳牆 荔枝肉 肉骨茶 扁肉燕 光餅 板麵 線麵 五香滷肉 蚵仔煎 福州魚丸 潤餅卷 沙茶醬 沙縣小吃 旅遊 三坊七巷 柔遠驛 福州文廟 福建土樓 廣化寺 南山寺 湄洲媽祖祖廟 清源山 開元寺 清淨寺 羅星塔 鎮海樓 林則徐故居 特產 鐵觀音 大紅袍 片仔癀 壽山石 脫胎漆器 河田雞 德化白瓷 分類 共享資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台灣海峽&oldid=68512332」 分類:中華民國海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峽台灣海峽太平洋海峽台灣鄰海亞洲海峽東中國海南中國海跨國海峽隱藏分類:自2017年1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網址格式錯誤的引用的頁面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含有訪問日期但無網址的引用的頁面CS1英語來源(en)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CatalàMìng-dĕ̤ng-ngṳ̄Cebuano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Galego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ភាសាខ្មែរ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