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政治工作在幹嘛:陳廷豪| 想想論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編按:本書為15個年輕人描述他們從街頭到體制、從抗爭到參與的政治告白,書 ... 就在這樣「單純」的工作環境裡,還是認識了一些政治人物、幕僚、國會 ...
移至主內容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書摘】政治工作在幹嘛:陳廷豪
友善列印版本書評書介陳廷豪發佈於9月26,2016政治工作在幹嘛?:一群年輕世代的歷險告白
作者:呂欣潔/吳沛憶/吳哲希/吳 崢/苗博雅/范綱皓/陳廷豪/陳為廷/許韋婷/曾柏瑜/張慧慈/黃守達/詹晉鑒/楊緬因/SavungazValincinan撒丰安•瓦林及那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6/08/31
(編按:本書為15個年輕人描述他們從街頭到體制、從抗爭到參與的政治告白,書摘節錄陳廷豪部份)
【PARTI:摸索前進】(P50-55)
2010.8∼2014.3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
2011.4∼2014.8台灣農村陣線
2013.7∼2014.5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2012.8∼2015.4小英基金會想想論壇
2015.4∼時代力量
2011.6∼哲學星期五台北志工
偏藍與倒扁
大學之前,我是處於「不了解政治」的狀況,加上高中的校園又是一個不鼓勵討論政治的地方,所以對於政治的認識,最主要來自於家庭環境,以及來自主流傳媒的資訊。
我在一個偏藍的家庭中長大。
從小家中就訂聯合報,周遭親人也很明顯表現出「不喜歡民進黨」和「討厭陳水扁」的態度。
雖然很少聽到他們具有因果邏輯的論述,例如民進黨做了什麼事,導致台灣社會變得如何如何,所以對民進黨和陳水扁不滿等等。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這就是所謂「黨國教育」深植人心吧。
它,在我父母輩身上,成功地播下種子,並結出完美果實。
而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政治啟蒙」自然就是「倒扁」事件。
「紅衫軍」發生在我高二的時候。
在大眾傳媒推波助瀾之下,就我的認知,簡直就是一項「全民運動」,所有自詡為愛台灣的人,都認為要參與這個「百萬人民站出來」的活動。
因此,我還曾利用某個假日,和我高中好朋友坐車北上,到凱道參與「倒扁」。
在當時的我看來,批評國家元首就是民主的象徵。
什麼「無罪推定」、「程序正義」、「司法人權」,由於主流媒體不提,聯合報不講,親友們無知,導致我也不知道。
關於阿扁無罪、查無證據、司法人權、保外就醫等事,都是我「長大」後才有所了解。
除了倒扁之外,另一個啟動我反抗因子的是,對校園規定不滿。
從國中一直到高中,關於髮禁、襪禁、鞋禁等,一堆莫名其妙的禁令,常讓我對「教育」產生懷疑,也促使我決定大學選擇念教育相關的科系,以探詢「教育真理」。
參與社運與初觸黑幕
如願到了教育大學後,我也開始參與社會運動。
起初,因為是學生會幹部,得以參加學校的會議,幾次經驗下來,自己不免思考:雖然學生會往往被認為是學生和學校之間的橋樑,但「學生會」不是應該且直接代表學生的嗎?怎麼學校的行政和老師們還覺得,我們必須要先廣泛地收集學生意見,才能在會議中進行民意表達。
另外,學生會得「承辦」學校歷年來的例行活動,例如園遊會、全校卡啦OK比賽,然而當我們爭取門禁開放時,卻是被強力要求噤聲。
看著課堂上滿口仁義道德、講得一口好「教育」的老師們,竟然在現實的校園政治上,態度如此保守。
到底,學生的政治是什麼?這種不滿,後來導致一群來自各校的人,組成了「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
我們上街頭、開記者會,提出對台灣教育的批判;辦講座與讀書會,學習批評黨國教育的語言,以及分析新自由主義對校園影響的知識。
即便生澀,但我確實從此接觸到了「這個圈子」,發現這個社會中,原來受壓迫的不只是學生,壓迫場域也不只是校園,還有勞工、性別、族群、司法、人權、環境等等。
同時也因為交友圈擴大的關係,知道了政治人物、關心國家大事、討論政治,還有,更有力地評論政治、批評政府、參與行動、創造行動。
然而,每次街頭抗議,面對官員們屢屢「依法行政、謝謝指教」的回應,持續累積的不滿,除了文字批評和社運行動之外,卻又找不到更有力的方法。
此一時期參與社運的我認為,所謂「政治」就是一片黑幕,即便上街頭抗議,仍然無法有效地撼動體制,更不知道事情是怎麼被決定的。
投身社運和想想論壇
隨著中國國民黨荒腔走板的施政,社會運動進入了一個烽火連天的時代,社會上各種議題層出不窮,例如性別、新移民、勞工、農村、都更、原民、反媒體壟斷、反服貿等。
公民團體到處聲援和救火,也因此形成了更緊密的人際網絡。
隨著參與的次數增加,我也逐漸聚焦關注的議題與團體。
例如,關注大學生學權議題的學權小組、關注台灣農村議題與反對濫徵農地的台灣農村陣線、反對與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還有參與舉辦眾多青年活動的青平台基金會。
參與的過程,也讓我決定選讀社會學研究所,希望得以更加投身和進入。
同時,因為爬梳文獻資料的關係,我認識到了台灣追求民主化的歷史,漸漸地從對政府官員的不滿,轉向對中國國民黨的不滿,並建立起台灣的主體意識。
另一方面,因緣際會下,我到了小英基金會的「想想論壇」兼職。
這是一個看似很政治的工作場域,卻「很不政治」的部門,主要工作內容是上稿和寄稿費。
又因為是兼職的關係,所以並不自覺有任何政治上的權力,單純視為一個打工的地方。
就在這樣「單純」的工作環境裡,還是認識了一些政治人物、幕僚、國會助理,與他們作為朋友的相處中,因意識型態和對社會改革的看法相當接近,潛移默化地累積起對政治的意識。
關鍵轉捩點
從二〇一四年初起,社會運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時,身旁陸續有認識的人投入年底九合一的選舉工作,特別是社運參與者,大家也會討論參選、助選等話題;加上自己的工作場域,也有朋友加入第一線的選舉行列,有機會聽到他們分享的心得和想法,漸漸地,讓我對於選舉和政治人物,心理上相較之前不再那麼排斥了。
其次,是「太陽花」運動,特別是318和323的晚上。
318,是我們攻佔立法院的日子。
隔天凌晨,警察在議場入口廣場集結,看似正準備破門清場。
這時,民進黨立委,還有一線的政治人物,集體坐在議場門口前的階梯,擺出防止警察進入的陣勢。
即便當時警方的集結,只是單純的輪班或是防守,但我想相信,做為在野的民進黨,就是企圖阻止警方前進。
323,攻佔行政院當晚,民進黨政治人物在清場前進入行政院靜坐,即使最後仍無法有效阻止警方行動,但他們確實也遭到水柱攻擊了。
「在現場」這件事情,當時的我感覺是,政治人物即使無力可回天,仍然在政治結構中,具有一定的能動性。
因此,當身旁理念相近的人陸續投入選舉,又看見政治人物的個人能動性,為我對「政治」進行了除魅,未來不會再排斥從事政治工作。
最後,「第三勢力」的組黨也是關鍵。
由於積極籌組政黨的朋友,是社運的夥伴,所以我也被捲入人際網絡之中。
長期而言,我認為台灣政治需要的,是本土政黨之間相互的良性競爭,以及在一個組織剛起步的階段,為組織所做的貢獻程度和獲得的意義感,會大於既有的穩定組織。
於是,我便選擇了加入「時代力量」的陣營。
認知的變化
回顧這些年來的變化,首先是政治意識的傾向。
從小的家庭教育,和在主流媒體強力宣傳下,我參與了「倒扁」,甚至還一度相信「民進黨是一個比國民黨還要貪的政黨」,因而原本的政治傾向比較偏藍。
經過社運的洗禮和啟蒙,吸收並學習了台灣民主化的歷史,便「覺醒」成為了較具有台灣主體意識的自我,相較於中國的藍,成為台灣的綠。
其次,在人情態度上,過去因為社運的立場,是一種「排他」的政治思考,會對全台灣的政黨,特別是當時執政黨國民黨,和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都認為必須與之保持一定距離。
甚至常有「二者一樣爛」的論述,以做為社會運動的行動基礎。
然而,當身旁政治圈的朋友多了,加上自己也成為了時代力量(政黨)的一員,因位置選擇的不同和人情網絡的交疊,我變得更在意「合作」了,例如在解決事情的角色分工上,時代力量會提出公民團體的立法草案,而當民進黨推出不錯的議案時,也會選擇支持。
政治行動方面,以往常常會以「反對者」姿態出現,抗議政府的某些施政,例如反核、反濫徵農地、反媒體壟斷、反(不當)都更、反服貿等。
參與政黨工作後,明白自己比起一般人,因為人際網絡的關係似乎更為接近國家權力,為了打造更好的國家社會制度,反而是如何「建設」成了主要的思考方針,還有在建設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
【PARTII:我在黨部的日子】(P168–175)
黨部工作要項:
1.什麼事都要做。
2.一個人當二個人用。
3.與夥伴之間彼此扶持。
4.帶著信念往前衝。
我是在十一月底開始在時代力量的黨部工作。
雖然不是從黨部一開始成立就在,但就最後選舉的衝刺期而言,也算是全程都有跟到。
以下我就書寫我的經驗,來告訴大家我在黨部的日子,讓大家概略地了解小型政黨的選戰狀況。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時代力量是個剛成立的新生政黨,二〇一六的立委選舉是我們的第一場選戰。
由於剛成立,所以在經費上,相較有領國家政黨補助款的政黨,以及擁有巨額黨產的中國國民黨而言,我們算是相當不足。
同時,因為是新生,我們黨部的工作人員也幾乎都是選舉新手,而且是大量的年輕人,全體工作人員的年齡平均僅有三十歲左右。
因為「剛成立」和「新生」這二種特性,使得我們人手並不是很多,也沒有明顯的科層化分工。
即便如此,對於一個處於選戰狀態的政黨而言,該有的工作類別,我們也是一樣都沒少,例如行政文書、新聞媒體、網路經營、視覺設計和活動組織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彼此的工作內容其實是高度的交叉持股、相互幫忙,比方說有人同時做視覺設計,又要處理記帳的工作;有的人一方面要寫新聞稿,又要做臉書的管理與經營等等;也有的人,既是活動組織,也是視覺設計。
也就是說,時代力量的黨部是在資源不夠、人手不足的狀況下,因為有大量年齡相近的年輕人,得以發展出扁平化的組織分工,相互協助、完成工作。
這就是我所謂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我自認為的主要工作:網路經營
我在黨部主要的工作是「網路經營」。
如剛剛所述,我們的資源不足,沒辦法在宣傳上花太多經費,沒能買電視廣告,或是購買大量的看板位置,因此網路便成為我們必需得倚重的宣傳工具。
換言之,為了維持曝光度,還有政黨的能見度,我們只能藉由臉書貼文來做宣傳。
我們使用網路的宣傳方式,是用文字和搭配一張精美設計的海報,來吸引網路讀者的目光,以增加轉貼和分享的次數,同時也將我們的政治立場與政見讓大眾知道。
另外,也還有許多的宣傳影片,比方說,宣傳造勢晚會的影片、政黨票的影片,以及鼓勵返鄉投票的影片等。
就我工作的部分,主要是隨著時事議題,然後將各候選人提出的政見,還有融合政黨的政策白皮書,或是創黨的方向與原則,轉譯成白話、簡潔的文字,再跟負責設計的同事合作,形成一篇展現議題立場、表達政黨聲明的文宣。
時代力量的成立背景,很大的起因是跟過去八年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內,所發生的社會運動和抗爭事件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我們有相當程度的民意基礎來自於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所以我們許多的政見和政策也跟抗爭訴求有關,例如下修公投和選罷法、制訂兩岸監督條例,以及推動轉型正義相關立法等。
以及,我們的候選人們,也多是有投身改革運動和高度關心社會議題,因此,我們的政策立場和政黨色彩,算是非常鮮明。
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時代力量在各地的競選黨部,例如高雄、台中和花東,也在十二月時陸續成立,以及在黨部開的記者會,和選前的大型造勢晚會,我也是協助做現場的文字記錄,以便做成記者會的新聞稿,並上傳到臉書宣傳。
白話一點講,就像是一般臉書粉絲頁的阿編仔。
只不過,政治工作的阿編仔,在口吻上就必須正經一點,但又要帶有人性化。
畢竟政黨的組成就是來自於人民的期望、信念,所以在用字遣詞上必須要更為親民,才能有好的傳達效果。
實際上花最多時間的工作:整理文宣、發DM
現在事後回想起來,在黨部工作的日子裡,雖然我會自認主要負責的工作是文字,不過坦白說,花上最多時間的事情,我覺得是在整理DM、發文宣,還有搬一箱又一箱的面紙文宣。
我相信,在街頭、夜市和各大車站周邊,向不特定的路人鞠躬彎腰,小心翼翼地發放手中那份文宣,一定是所有小黨的黨工們的集體記憶。
即使至今離選戰已超過半年,但想起當時的情境,那種酸甜苦辣的回憶,還是能立即湧上心頭。
舉例來說,有時候我們在炎熱又酷辣的大太陽下,揮汗如雨地在菜市場向路上行人發送文宣;也有是在一大早的上班時間,被匆匆趕路的行人拒絕,心酸地連續站半小時,卻一份文宣都沒發出去;當然,也會遇到熱情的支持者,不僅開心地向我們打招呼,還主動表示可以協助幫我們發文宣,使我們倍感溫馨。
另外,對於具有改革理想的小黨而言,我們的文宣字數通常都很多。
因為在製作文宣的時候,都會認為一定要好好地把政策講清楚、一條一條地列在上面,以至文宣DM常常會變得很厚,讓路人攜帶不便,多少會降低索取的意願。
但我們都還會自我安慰地想,我們文宣所承載的價值和理想是厚重且遠大的,然後繼續找下一個有緣人。
不然就是想要在文宣上放的字數太多,所以字很小,到最後只好把候選人的頭像縮小,或是把政黨號碼與名稱變小。
導致即便有選民認真地看完,被帶理想價值的文字給說服了,想要投給你一票,從家裡走到投票所,又會忘了是要投給誰。
又或者是,因為我們是個沒有龐大資源的政黨,在花費上相當節省。
所以,當我們在定點發完文宣後,於回程的途中,若看到路邊的地上有被路人丟棄的、完整無缺的文宣,都會心有所不捨地,走過去把它撿起來,然後把文宣身上的灰塵仔細地拍去,再好好地收在背包裡面,以便下次再拿來使用。
我印象最深刻的二次發文宣活動,一次是在跨年的時候,另一次是在選舉前一天。
老實說,從小到大,我並不是一個會去參加跨年活動的人,總覺得人擠人的,且又是個吵雜混亂的環境,令我感到不舒服。
但自從參與選戰之後,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值得去,因為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的人。
所以,在二〇一五的跨年晚上,黨部的全體工作人員,還有一些志工朋友,我們全員出動前往全台北市人最多的101發文宣、舉標語,高聲喊口號「請支持時代力量」。
我們從晚上八點喊到凌晨零點,在忠孝東路上來回走了不止九遍,最後在街頭上跟著大家倒數,看著燦爛奪目的煙火,許下「時代力量六席全上」的心願。
另一次是我們在投票的前一天。
那次也是全部黨部的工作人員和志工朋友,我們選擇在台北車站的四個出口,和新光三越百貨前廣場,向每一位行人與搭車返鄉投票的人潮發送文宣。
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返鄉的人潮,所以我們從下午五點就開始行動,一連五個小時,沒有間斷地把握最後一刻的宣傳機會,一直到最後的競選時間,晚上十點。
最後,停止競選活動的時間到時,有類似警察或是車站管理員的人,從車站裡走出來,試圖要制止我們。
「不好意思,時間到了,不能再發了喔。
」
接著,他看到我們手上的文宣,又說:「所以,請把你手上那份的文宣給我,我要收起來帶回去,免得你會觸法。
」我們原本想要如往常地大聲說:「謝謝支持時代力量。
」
這次只能充滿感激地改口,謝謝支持!
什麼都要做相互扶持帶著信念向前進
就如同我一開始所講,整體來說,由於人手不足,所以我們在黨部的工作,彼此是高度的交叉持股,相互幫忙。
換句話說,就是什麼雜事都要做。
不只是發文宣這樣的事情,偶爾會有來自國外的選舉觀察團參訪,或是開記者會前,我也會協助操作投影機、做場地的布置和整理;或者,會協助製作遊行的道具;又或者是,偶爾也需要接選民的電話,雖然有的是來自支持者的加油打氣,不過,更多的是聽抱怨和陳請,但因為我們並沒有政治席次,所以許多的陳請,也是愛莫能助。
老實說,選戰並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且工作量真的相當地大,有時候充滿著無力感,也有的時候會覺得為什麼要這樣受苦?甚至偶爾會自我懷疑,這樣做真的有效嗎?各候選人和大家拚成這樣,民調真的準嗎?又,最後真的會上嗎?
在面對以上這些問題時,我都會想起參與社會運動的情況,那種與政府和財團對抗的過程,我覺得,其實某些處境是相當類似的,例如服貿真的擋得下來嗎?為什麼要這樣露宿街頭,受寒受苦?罷工真的會成功嗎?每當想起這樣問題,難免會感到絕望和不知所措。
回顧起投身社會運動的經歷,其實就結果而言,並非總是令人滿意,甚至多是失敗收場,使人失意徬徨。
但我覺得,我們卻仍未曾停止希望,能夠撐到最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相信所堅持的理想與信念,以及有來自夥伴之間的彼此扶持。
因此,相較起來,選戰某種程度而言,也是跟參加社會運動一樣。
我們是在許多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有著夥伴之間相互幫忙,更有許多來自支持者的熱情鼓勵,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帶著理想和信念投入選戰。
我們相信,政治工作是可以讓台灣的未來變得更美好。
我們也希望,真的能為台灣,打造下一個世代的幸福生活,實踐公平正義。
友善列印版本
友善列印版本
關鍵字:時代力量、青年政治、社會運動、政治工作
作者
陳廷豪
1989年生,個性率真隨興。
大學修了點教育、管理、心理和法律,研究所則是唸社會學。
喜歡看書和運動,偶爾寫點東西,也會與朋友小酌。
抽中金馬獎前往馬祖莒光島,因曾修讀過心理學,擔任一年的心輔兵。
同作者其他文章
318事件出庭前夕:激情縱遠去驕傲依舊在
從日本貢米到台灣香米
反WTO的印尼之旅〈七〉DOWNDOWNWTO!--記韓農〈下〉
相關文章
【聽那些女孩唱歌】無限溫柔中蘊含的反叛力量──茱蒂.柯林斯JudyCollins
《為什麼要佔領街頭?》運動素人vs.有經驗的參與者
永恆的青年——道別暨紀念史明歐里桑
【桃籽:想想】涉入/攝入的姿態——從《街頭》談紀錄片與社會運動
【聽那些女孩唱歌】在鑽石與灰燼中都能綻放光芒的JoanBaez
政策想想分類
中國問題
主權兩岸
休閒育樂
全球脈動
司法人權
國防外交
媒體觀察
政黨政治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社會安全
財政金融
書評書介熱門
邁可.桑德爾(MichaelJ.Sandel)
9月25,2018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符合成本效益...
浩唯
11月28,2017
【書評書介】《做工的人》:社會底層的...
張燦輝
9月26,2022
【新書推薦】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索自...
王御風、黃于津
3月03,2019
《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泰芳商會鳳梨...
想想副刊@書評書介
更多
張燦輝
9月26,2022
【新書推薦】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索自...
邱英浩
9月08,2022
【新書推薦】不只是房子:社會住宅城市...
黃宣衛
五月10,2022
【新書介紹】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群
4月13,2022
【新書推薦】菜市場政治學
想想副刊
更多副刊文章
【聽那些女孩唱歌】在世界的頂端,...
【影像內外】臺灣電影裡的「電視」...
【日晷之南】為了保衛那枚勳章的尊...
【新書推薦】我城存歿:強權之下思...
【老番講古】「六十石山」地名的野...
延伸文章資訊
- 1「政治」找工作職缺-2022年10月|104人力銀行
2022/10/8-414 個工作機會|政治大學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黃紀教授誠徵計畫專任助理(調查訪問案)一名【國立政治大學_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旺旺中時媒體 ...
- 2當失業成即時動態: 餐飲服務生.政治幕僚到議員參選人的斜槓 ...
是很有幫助的。#守則3:玩樂找免費別看太過悲情的電影以免影響情緒,畢竟電影票也是挺貴的,省吃儉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玩樂的行程可以盡量找一些不需要有大花費的,像 ...
- 3政治幕僚|力頂長征國際顧問有限公司 - 1111人力銀行
新北市三重區工作職缺|政治幕僚|力頂長征國際顧問有限公司|月薪3萬至6萬元|2022/10/09|找工作、求職、兼職、短期打工、實習,就上1111人力銀行求職網。
- 4【書摘】政治工作在幹嘛:陳廷豪| 想想論壇
編按:本書為15個年輕人描述他們從街頭到體制、從抗爭到參與的政治告白,書 ... 就在這樣「單純」的工作環境裡,還是認識了一些政治人物、幕僚、國會 ...
- 5政治工作者
以「A咖囚郎」自嘲,是因習慣居於. 幕後之政治工作幕僚身分。 政治工作者的自我期許-2/4. Page 4. 「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