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4 年核壟斷期的美國為什麼不直接把核彈扔到蘇聯?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戰結束後到1949 年蘇聯擁有核彈為止,擁有4 年核壟斷期的美國為什麼不直接把核彈扔 ... 根據公布的歷年美國核武器數量,1945年年底之前總共生產了六顆,其中一顆作為 ... 標籤:核武器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 二戰結束後到1949年蘇聯擁有核彈為止,擁有4年核壟斷期的美國為什麼不直接把核彈扔到蘇聯? 11-25 美蘇關係在冷戰前也從來沒有好過,在二戰掃尾期原子彈快生產出來的時候,美國及其盟國內部是有向蘇聯開戰的聲音的(比如巴頓將軍)。

下面這張照片是蘇聯1949年在自己的國土上試爆核彈成功後美國人的反應,他們開始訓練學生怎麼應對核彈來襲。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在日本投降後,為什麼不先發制人拚命生產核彈,讓蘇聯像日本那樣無條件投降,這樣不是可以直接滅掉這個最大的威脅嗎? P.S.請不要僅拿道德和道義說事! 這是因為,在1945年那個時間點上,蘇聯的存在對美國是有利的。

美國認為自己不僅沒有必要去花費大力氣進攻蘇聯,反而覺得一個蘇聯是它所構想的未來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1945年,對羅斯福和繼任的杜魯門來說,要做的並不是一味打壓蘇聯,而是扶持蘇聯並且讓蘇聯盡量可控(而且蘇聯也確實比較可控,在1946年,杜魯門發出強硬威脅之後,蘇聯就結束了對希臘和義大利共產黨的支持,回到了雅爾塔體系給他劃定的勢力範圍之內)。

認為美國應該在1945年進攻蘇聯,都是將道義口號放在國家利益之前來考慮的天真之見——十分幸運的是,美國的政治精英們當時尚未像如今這樣孱弱而短視。

很多人因為冷戰而下意識地覺得美蘇從一開始就是死敵,其實這是不確切的看法,在1945年到60年代的一大段時間裡面,他們更像是若即若離的合作者,而不是死對頭。

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敵對,在那時候更加像是輿論和宣傳上的,而不是實際上的。

第一,對美國來說,當時更大的對手是英法和其龐大的殖民體系,比起這些龐大的市場來,已經殘破的蘇聯並不值得美國垂涎。

拆分英法殖民體系,一直都被美國人視作自己的義務,在戰爭期間,丘吉爾就曾當面對羅斯福說「我認為您在試圖搞垮大英帝國,」,而羅斯福也確實是這麼想的,對美國人來說,轟開殖民體系的封閉市場,取代英法成為世界帝國,是他們的歷史責任——當然,就宣傳的角度來說,這是為了「人權的進步」,一個人可以懷著私心做好事,這並不可恥,我一直認為美國人主導打碎歐洲殖民體系是它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之一。

在第二次中東戰爭當中,英法為了保住殖民利益,組成聯軍進攻埃及,結果美蘇聯合起來強迫他們撤軍,最終終結了英法在中東的勢力存在,這就是明證。

進攻蘇聯,除了多死人之外,對美國一點好處都沒有,就算勝利,只會讓英國和法國原本的殖民體系繼續維持(因為這樣的軍事行動必須仰賴英法的支持),美國人是不會去選擇的。

丘吉爾一直想要挑撥美蘇進行全面對抗,他的鐵幕演說與其說是為了反共,不如說是為了這一點,當然美國人在輿論上是配合了他——實際上並不會真的做。

第二,讓蘇聯拿走了窮困殘破的東歐,在本質上免除了美國對援助這些國家的義務,也讓它得到了無窮無盡的道義優勢。

沒錯,東歐對美國來說沒有任何用處,如果拿到手裡(或者按照某些人的說法,解放),那麼它就要背負上幫助它們重建的道義義務。

美國人坐視東歐「淪陷」,從此獲得了對世界的無比宣傳優勢——看,蘇聯人幹得好壞!很多人因為東歐在後面幾十年落後西歐就認為蘇聯人做了多少惡,這種想法既對也不對,東歐自從兩個世紀之前就遠遠落後西歐,尤其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這樣的都是出了名的窮國,蘇聯人並沒有加劇這個歷史現象。

對於東歐人的「慘狀」,美國人儘管嘴上偶爾義憤,但是這是獲取道義優勢的手段而已,他們實際上並不關心,也確實沒有義務關心。

是的,美國人對意識形態,尤其是表面上的宣傳口號,其實並沒有那麼關注——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們甚至可以和還在文革的中國站在一起。

第三,蘇聯的存在,是美國控制手底下的盟友的最大手段。

很多人都覺得所謂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一個鐵板一塊的世界,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民主理念,這種想法看上去十分令人激動,實情卻並非如此,實際上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一個列強各自心懷鬼胎的陣營,他們的利益訴求並不完全一,甚至經常互相拆台——戴高樂退出北約、法德等國同時對美提現黃金導致美國終止黃金兌付、並且最終導致布雷頓體系垮台,都是明證。

英法前面已經說了,就連日德意這樣的國家,也並不完全是美國的忠心走卒,反而時不時搞一些小動作。

那麼捏合這些手下,並且名正言順統帥他們就需要一個理由——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蘇聯的存在就是這樣一個最言之成理的理由,當一個國家對蘇聯威脅心驚膽戰的時候,它就會匍匐在美國的腳下,這也是孤懸大洋之外的美國控制世界島的最佳手段——所以美國需要大陸有一個威脅,沒有也要繼續製造一個。

沒錯,對美國來說,一個和諧共處的歐亞大陸就是噩夢,不管他們使用何種制度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關鍵就是,這種事情完全不能出現。

一句話答案:當時美國主流想法盲目樂觀,認為短時間內蘇聯搞不出原子彈,所以根本不值一曬,沒必要先下手為強。

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那麼好笑。

即使是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也有類似的想法,比如伯特蘭·羅素和馮·諾伊曼。

羅素在1947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就明確支持對蘇聯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他在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里是這樣寫的: 對於先發制人的戰爭,我已經提出的理由就像數學證明一樣,是如此明白無誤和不可避免。

而大名鼎鼎的馮·諾依曼的態度更加堅決,他在接受Life雜誌採訪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如果你問為什麼明天不用原子彈去轟炸他們,我要問為什麼不是今天就去呢?如果你說今天5點鐘去轟炸,那麼我要問為什麼不是今天1點鐘就去呢?(英文原文:Ifyousaywhynotbomb[theSoviets]tomorrow,Isay,whynottoday?Ifyousaytodayatfiveo"clock,Isaywhynotoneo"clock?) 要知道,馮·諾依曼不光是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發明者,不光是一個牛逼閃閃的數學家和科學家,他還直接參与了曼哈頓計劃,是美國核計劃中最關鍵的核物理科學家之一。

他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他還負責了美國核武庫計算機系統的研發,他同時還是美國軍方的高層顧問。

所以,馮·諾依曼的言論並不是一個鍵盤俠在瞎逼逼。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整整一本書。

幸運的是,已經有人寫了這麼一本書了。

這本書的名字叫Prisoner"sDilemma:JohnVonNeumann,GameTheory,andthePuzzleoftheBomb,作者為WilliamPoundstone,中文版譯名為《囚徒的困境:馮·諾依曼、博弈論和原子彈之謎》,譯者為吳鶴齡。

最有可能爆發美國對蘇聯先發制人的核打擊的時刻並不是1945年到1949年,而是1950年。

因為1949年的冬天,蘇聯成功引爆了原子彈,1950年是雙方都擁有原子彈的第一年。

從現在曝光的記錄來看,美國政界和軍方知道蘇聯在研發原子彈,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會這麼快。

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在1945年的一份報告中預計蘇聯要用15到20年的時間才能擁有原子彈。

杜魯門總統在1956年出版的回憶錄YearsofTrialandHope中依然不相信蘇聯能夠在1949年成功引爆原子彈,他依然堅信這是一次意外事故,而不是按照計划進行的核試驗。

從1945年到1949年,美國政界和軍方的整體態度是盲目樂觀的,他們不認為蘇聯會在短期內擁有核武器,他們也不認為核打擊蘇聯一定要如此的緊迫。

在他們的想法里,反正蘇聯20年內都不會有核武器,急什麼,反正蘇聯也不會有核反擊的能力。

我們可以想像1950年美國政界和軍方的焦慮,估計當時一下子就全懵了。

蘇聯一夜之間也擁有了核武器,那麼蘇聯是不是要核打擊美國呢?雖然當時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彈道的技術都不成熟,但是歐美民眾開始恐慌蘇聯可能會採用恐怖襲擊的方式發動核打擊,比如把原子彈裝在偽裝成貨船的蘇聯船隻上然後駛入紐約港口。

更大的恐慌則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果蘇聯可以用如此之短的時間研發出原子彈,那麼氫彈還會遠嗎?既然這樣的話,是不是更應該手起刀落,先發制人?這就類似槍戰或者動作電影里常見的兩個人對峙,1945年到1949年,美國手裡有槍,蘇聯沒有,美國可以悠哉悠哉的槍口對著蘇聯,但是不開槍,因為他知道對方反正也沒法反抗,跑不了。

突然到了1949年冬天,蘇聯唰的一下子也掏出一把槍,美國這邊就慌了……對方也有槍了,我要不要真開槍?如果我不開槍,對方會不會開槍?如果我開了,能確定把對方打死嗎?會不會對方本來不想開槍,那這樣我開了槍會不會變成濫殺無辜?但如果對方真的想開槍,我現在手軟,會不會一下子突然被對方打死? 注意,蘇聯的想法也是一模一樣的。

雙方誰也不確定對方的選擇,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同時又是非常恐怖的囚徒的困境。

所謂囚徒的困境,最簡單的例子,警察抓了共同作案的兩個犯罪嫌疑人甲和乙,把他們分別關押,然後分別勸他們做污點證人。

如果甲招供,同意做污點證人,而乙不配合,那麼甲判五年,乙判終身監禁。

如果雙方都招供,那麼都判五年。

如果雙方都不招,那麼控方沒有證據,甲和乙都無罪釋放。

如果你是甲或者乙,你會怎麼選?最好的結局,大家都咬緊牙關,都無罪釋放。

但是你能確定另一個人不會出賣你嗎?如果你為了讓大家都無罪釋放,選擇了沉默,結果另一個人選擇了招供,那你不就成了傻瓜?但如果另一個人沒招,你本來也可以不招從而無罪釋放的,結果你信不過對方,招供了,把對方送進去不說,自己還白白判了五年,那不也夠傻的?另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出現在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里。

兩艘渡船,通訊完全中斷,滿滿的兩船人。

每艘船上有一個引爆器,如果一艘船先按下按鈕,另一艘船會爆炸;如果另一艘船先按下按鈕,那這一艘會爆炸;如果雙方都不按,那麼15分鐘後,兩艘船一起爆炸……如果你在其中一艘船上,你會怎麼做?會不會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而選擇炸死另一船人?你擔心對方那艘船會搶先選擇把你們炸死嗎?怎麼樣?這樣的選擇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吧?本來雙方都可以沒有核武器,或者都不發動核打擊,世界一片和平,人人安居樂業,這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一方並不能信任另一方,所以沒有信心做出這個選擇,萬一被對方賣了怎麼辦?萬一我不弄核武器,對方弄了,然後把我滅了,獨霸世界怎麼辦?在1950年,美蘇雙方就面臨這樣的囚徒困境。

並不單單是技術問題,如果需要,就像曼哈頓工程那樣,傾全國之力,運載投送方面的技術問題可以很快解決。

問題就在於,雙方都不確定何去何從。

作為一個囚徒,選擇不招供,那就是相信對方也會追求共同的最大利益,相信對方也不會招供,這樣大家都好,你好我也好。

這也就是核裁軍的思路。

選擇招供,不管對方怎麼選,雖然我不會有最好的結局,但至少我也不會有最壞的結局。

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這也就是核競賽的思路。

他們後來的選擇,我們大家也都知道。

邏輯很簡單,為什麼突然之間會有這種問題出現呢?為什麼之前沒有這種困境?因為之前沒有原子彈,沒有這種如此威力的武器。

那如果我有了更大威力的武器,原子彈就不叫個事兒了,那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么?愛德華·泰勒當時就極力鼓吹這個解決方案,堅持認為如果美國搶先有了氫彈,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一問題。

在他的主導下,已經沉寂多年的曼哈頓工程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全面啟動,加班加點的研發氫彈。

愛德華·泰勒也被稱為「氫彈之父」,他同時也是楊振寧的導師,他也被普遍認為是庫布里克的電影《奇愛博士》的原型,因為他對氫彈的瘋狂支持和各種人品問題,我們差不多可以說,他被科學界釘到了恥辱柱上。

簡單說,1950年的美國並沒有痛下決心,選擇魚死網破的核打擊蘇聯,而是選擇了立刻上馬氫彈,希望能用氫彈實現對蘇聯的壓制。

可惜的是,囚徒困境永遠是雙方的選擇。

蘇聯也同樣選擇了氫彈。

我們都知道,氫彈的威力是如此之巨大,甚至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戰術價值,這種武器正常人都是不會使用的。

但是,因為囚徒困境,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的選擇,雙方都選擇了瘋狂的製備氫彈。

有了氫彈還不夠,還有要投送能力,要有反擊能力,後面事情就都順理成章了。

雙方都上馬了落點精度在一兩百米之內的洲際彈道導彈,上馬了超音速突防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上馬了裝備上百枚核彈頭的戰略核潛艇,並且時時刻刻游弋在大洋深處,隨時準備發射。

繼而雙方都開始研發攔截系統,繼而雙方發現,最終,我們達到了確保互相摧毀,也就是馮·諾依曼所謂的MutualAssuredDestruction……就在這一刻,就在這一秒,依然有路基的洲際彈道導彈游弋在大山深處或者叢林之中,依然有戰略核潛艇荷槍實彈的藏身於北冰洋的冰蓋之下,依然有載著核導彈的戰略轟炸機在天上轉圈……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避免被對方突如其來的先發制人一網打盡。

和平的基礎,就是確保互相摧碎。

互相摧毀的基礎,就是你不可能把我一網打盡,我時時刻刻擁有藏在大洋深處的核潛艇……說起來很好笑,我們的和平,我們的這個小小星球的安危,就是維繫在這麼脆弱的囚徒困境上。

而這些,在1950年就已經註定。

既然都知道林彪最後叛國了那當年平型關大捷之後為什麼不把林彪槍斃了? 當時全世界人民的主要呼聲是"老子要生活!快TMD停止這狗娘養的戰爭!" 一切跟這個呼聲做對的西方領導人如丘胖子,被乾淨的利索的一腳踢出了政府~```美國也一樣,國內關於儘快要求與日本結束戰爭,甚至可以放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已經在國會內公開討論了這種背景下哪個英美領導人能擴大戰爭 扔到蘇聯又怎麼樣?以當時的原子彈構造和投擲載具,下塔吉爾和莫斯科你選一個慢慢炸,看多少發能炸平。

有些人在上面長篇大論一番地緣政治,結果連最基本的那個年代原子彈怎麼扔有什麼威力都搞不清,呵呵噠。

然後蘇聯被炸得忍無可忍,派尤里坐時光機器回去把愛因斯坦殺了 技術層面上說,你知不知道當時核彈是怎麼投的?對,不是搞個火箭快遞過去,是開著轟炸機飛到城市上空往下扔。

既然扔到蘇聯,那麼肯定是扔到莫斯科方向,總不會懟到海參崴吧?好,你從歐洲飛過去,蘇聯當時西邊佔到德國,北到波羅的海三國,南到中亞各斯坦。

美國一架B-29,掛著一顆核彈,不打招呼直接飛躍德國波蘭等一系列國家,飛到莫斯科上空,你拿蘇聯防空部隊和空軍是擺設么?美國在日本使用核彈,是在日本空軍被徹底懟廢的情況下才進行的。

蘇聯作為戰勝國,軍力正盛,這麼耿直地飛機掛彈臨空投核彈,是不是太自以為是了? 美國當時一共就三顆原子彈。

你當那是造可樂呢? 評論區智商感人……我已經無力吐槽…… 06.27高票@匂宮出夢的答案有不少可取之處,但我想指出有些過於淡化二戰後的美蘇對立了。

事實上,二戰剛結束時,作為抵抗納粹的領頭羊蘇聯在歐洲很受歡迎,在各國掀起一大批左翼浪潮,已經非常使美國警惕了。

以1946年Kennan的LongTelegram和1947年杜魯門發表的國情咨文為標誌,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敵對關係絕非單單「像是輿論和宣傳上的,而不是實際上的」。

Containment政策不是為了養虎為患,美國從一開始就打算盡全力打壓蘇聯,非是不願,而是不能。

如果實力佔優,一有機會便會轉變為Rollback,例子如朝鮮戰爭(只不過天朝當時插手了)。

不直接進攻蘇聯不代表就不是死敵。

蘇美關係緩解其實是從六十年代末期直到蘇聯入侵阿富汗為止這一detente時間段。

-------------------原答案:來,題主,我們看看以下幾條理由夠不夠:1.首先,你要明白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個道理。

2.就算想打,美國當時只造了三顆原子彈,一顆試驗,兩顆炸日本,雖然還有大概夠造六七顆的原料,短時間內可無法交貨。

3.就算造出來,也沒法炸。

當時B29可飛不到莫斯科,要炸只能炸西伯利亞。

另一個方案就是在歐洲降落補給,但這樣真當毛子的諜報人員全是廢物了?更別說飛到蘇聯上空還要面對La7,Yak9和Mig3等一眾戰鬥機。

4.就算奇蹟般地炸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恭喜你,你現在要面對的是不死不休的蘇聯和加速研製中的原子彈。

5.就算你可以隔著大西洋躲著,剛剛在二戰中元氣大傷的歐洲可馬上就要面對復仇毛熊的怒火。

這麼坑隊友,英法第一個不放過你。

6.退一萬步說,就算你最終消滅了蘇聯,可別忘了鷹醬和毛熊在二戰期間是盟友關係,剛一起幹掉德國就撕破臉皮瘋砍對方,未來誰還會和有如此前科的國家結盟?另,到時你估計犯下了比納粹還嚴重的反人類罪。

7.最後,題主,葯不能停啊。

以上。

小羅斯福本人是最大的飛碟。

題主你恰好搞反了,當時蘇聯最大的盟友是美國。

在明知道蘇聯製造烏克蘭的種族滅絕性饑荒的情況下,美國當時竟然毫無輿論跡象。

當時羅斯福明裡對內承諾不參戰,另一手修改了35-37年以來三項《中立法》,積極走出孤立主義;暗裡派前駐蘇大使,時任駐法大使威廉·巴里特秘密唆使法國和波蘭對德強硬,擔保美國一定會為兩國參戰。

二戰後羅斯福有意地肢解了英帝國建立的舊秩序,把巴爾幹和東歐拱手送給了斯大林。

羅斯福本人對蘇聯有著迷之好感。

在他在任期間到麥卡錫主義興起的十幾年中,美國政府幾乎被蘇聯間諜滲透成了篩子。

養肥蘇聯的恰恰是羅斯福的美國。

連杜魯門都不知道的曼哈頓工程斯大林卻一清二楚。

1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2在當時納粹橫掃歐洲大陸,英國苟延殘喘,美國隔岸觀火的大好時機,為什麼不順手用閃電戰滅了蘇聯,稱霸歐洲?3希特勒一琢磨,是這麼個道理啊,你看我的閃電戰這麼強勢,於是就巴巴羅薩了。

4你以為蘇聯是比利時啊,還閃電戰呢,閃你老母。

5納粹跪了,紅旗插在柏林上空。

a雅爾塔協定b就你那問題,懶得打了c杜魯門一琢磨,我反共不假,我又不是制杖……d蘇聯1945的時候已經是超級大國了,半個歐洲是蘇聯勢力範圍,他想要全歐洲,美國好說歹說蘇聯吐了半個出來。

蘇聯有廣袤的國土,幾乎無限的縱深,幾乎無限的資源,奪取了幾乎全部的德國科技,工業,財富和資源。

如日中天,士氣高漲。

你以為蘇聯是日本啊,還原子彈呢,你原子彈玩利索了嗎?e美國不是制杖,好容易打了四年死了成千上萬的小夥子,好不容易基本定下格局而且對自己大大有利的格局,你這一榔頭砸不死人家,人家聯合半個歐洲的力量干不死你這腹黑,到時候得你的盟友也倒戈,國內也是一天到晚反戰遊行,鐵定跪了,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一個大寫的制杖。

腹黑,就你會? 那時的核彈不是現在這樣按下按鈕就可以從美國西海岸發射然後嗖~轟!的抹平地球背面任何目標的,當時需要用飛機扛著,飛到目標上空,丟~丟下去。

扔日本輕鬆是日本海空軍已經被虐成狗,美國可以大搖大擺飛進去炸。

扔蘇聯可以考慮,核平蘇聯美國就成天下第一了。

但是蘇聯沿海沒什麼好目標可以炸,炸海參崴么?要征服蘇聯怎麼也得炸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美國軍隊得先打得過去……至少幹掉蘇聯海空軍,把地面防空火力虐成狗,陸軍至少得推到能讓飛機起飛愉快轟炸莫斯科的地方,從希特勒、拿破崙的老路過去還是從蒙古、西伯利亞打過去,自己選吧。

前者蘇聯的百萬大軍都在那,中間還有N個國家頂著,美國只有死的更慘,作死不是那麼作的;後者嘗試了一下,連朝鮮都沒能打下來,就被中國人揍了回來。

我們假設一下,一個星球上,由於核原料分布比較接近地表,尤其是美國接近地表的地方有相當數量丰度比較高的鈾礦。

同時美國克服了鈾濃縮效率低下的問題,在1945年擁有了1990年的提純速率,而且技術要求較低。

不到三個月,美國又有了15枚核彈。

戰後,三巨頭又重新開了一次會。

由於柏林經過了核彈襲擊,其放射性強度比廣島要高得多(氣候和建築的問題,在柏林是地爆的,用於摧毀大致位置下的希特勒地堡)。

歐洲百廢待興。

杜魯門總統坐在自己的高背椅子上,擺弄著辦公桌上自由女神像的模型,最後還試圖看女神的裙底。

「那麼,我親愛的國防部長,你提議要對蘇聯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是的,總統先生。

」「為什麼?」「核彈十分容易製造,如果我們將產能全面開啟的話,保守估計也可以1天三枚戰略級核武器。

」」我了解。

「當然了,總統也明白,對蘇聯發動核攻擊,歐洲國家是最不願意看到的,這對他們的政治局勢十分的不利。

可是不進行核攻擊有很危險,蘇聯會很快擁有核武器,而其他國家甚至落後國家也會很快具備核武器,根本無法遏制其擴散。

」總統先生,我們必須考慮藍巨星計劃。

「」我明白,問題在於我們的戰略轟炸機很難轟炸蘇聯縱深的目標,我們的航程不夠。

「」我們可以部署到歐洲。

「」歐洲?現在蘇聯人也知道核武器製造方便,他們可不會眼巴巴的看著我們這麼做。

「一份加急文件交給了總統,同時紅色電話也瘋狂響起。

「總統!西德的部隊受到蘇聯陸軍攻擊!」」情況如何?「」我們全線受到攻擊,整個歐洲!「」好的,我們馬上支援。

「杜魯門掛下電話,眉毛輕輕挑起,說道:「哦,你看,蘇聯人手腳挺快啊。

」國防部長:「我建議對蘇聯軍隊進行核打擊,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這樣我們就能贏了。

」「你是說在歐洲人自己的土地上用核彈轟炸蘇軍?」「當然,那不然呢?」「希望蘇聯能快點登陸英國。

「」那可就太好了。

「」也許我們應該一道把所有VC都給幹掉,我們可以給蔣介石一些核彈,如果我們炸歐洲和蘇聯有剩的話,我是說如果我們轟炸蘇聯的話。

「」好的,就這麼辦。

「 三年後蘇聯被炸平,歐洲大部大型城市和農業產區被毀(後者因為是裝甲作戰的好地方),英國東部一半面積無法居住,已經不能再被叫做發達國家。

各個地方落後國家都受到美國人的轟炸,美國人不允許他們有能力製造自己的核武器。

只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中國。

為什麼中國會在如此巨大的核威懾下能夠得以發展核武器呢?那是因為中國也有了自己的核威懾,而且是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是現存的唯一和美國作對的vc。

為什麼土共的速度那麼快?那就不得不說一家物流公司了。

首先反對大部分回答說美國核彈不夠的,其實到1948年美國總共有超過100個核彈了——數據可維基~其實百度也能查到,都解密好久了好不!別總指望別人餵食,光指望我給你搜資料,哥們一分鐘幾百萬上下知道不!根據公布的歷年美國核武器數量,1945年年底之前總共生產了六顆,其中一顆作為世界第一個顆原子彈在沙漠里爆了,第二個第三個賜予了日本,第四個到第六個在日本投降後才交付,只好庫存起來到了。

其實用一下腦子也可以知道,曼哈頓這種工程,在交付了三顆可用的原子彈的時候,肯定不會停止,因為交付的時候日本還沒投降,只有加速生產更多的核彈才是正常人乾的事。

最近不是有一部美劇專門講這個么,裡面也提到了,在交付了足夠生產三顆原子彈的材料的時候,離心機是加班加點使勁乾的!1946年,第四顆與貌似第十顆在分別在6月30日和7月24日在馬紹爾群島做了核試驗——對就是那個十字路口,德棍喜歡的歐根和太太就是在那個試驗中被原子彈干沉的!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可以放倆原子彈,可見當時的美帝有多闊綽了。

另外也側面論證了美帝手裡此時原子彈數量已經不少——美帝可不是某些腦殘,在已經跟蘇聯出現了冷戰苗頭的時候會把自己全部箱子低都拿到太平洋炸報廢除船好吧,這種呆逼行為我都懶得評。

所以在1948年的時候,把美帝的核武器如果全部用上,炸的蘇聯生活不能自理,斯大林立馬完蛋,紅色帝國瞬間崩潰是完全可以的!1945年:6枚1946年:11枚1947年:32枚1948年:110枚大家可以看看,為什麼美國在冷戰爆發前原子彈數量比較少,但是到了1948年數量突然猛增了?因為冷戰爆發了,從突然猛增的核彈數量來看,美國軍方確實是動過把蘇聯炸回石器時代得想法。

但是!那個時候的核彈依然還沒有小型化,那110個核彈依然都是幾噸重的大傢伙,依然只能用B29來投送,那個傢伙先是改裝,改裝完了,一旦掛上核彈,基本上只能飛個直線,連大點的轉彎都很難。

這一點導致在軍事上美國無法完成對蘇聯重點地區的轟炸。

阻力:蘇聯二戰末期的空軍變得強大無比!首先:二戰剛結束蘇聯手裡有上萬架的拉7和雅克9戰鬥機,這個跟當時美國最好的主力戰鬥機野馬之間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蘇聯此時已經服役了拉9,這款戰鬥機性能跟P51已經各有千秋了,45年年底雅克9的總數大概2萬多架。

比野馬總產量還多。

同時還有大量的其他戰鬥機,總算下來當時蘇聯能飛的先進活塞戰鬥機不少於3萬架,還不包括已經恢復了產能的後方產線上的,再加上那些雅1等,如果戰爭不停止,1946年能飛的高性能活塞戰鬥機至少7萬架以上。

此時就算是美國空軍拼家底跟蘇聯玩。

也很難短時間內玩死蘇聯這麼多飛機。

到了1947年春季以後,蘇聯開始換裝噴氣式飛機,1948年之前,蘇聯空軍就已經有了上千架執勤狀態的噴氣戰鬥機。

在噴氣式戰鬥機的競爭上1960年以前的機型,基本上都是蘇聯的飛機要好於美國飛機的——畢竟人家直接拿了圖紙,比著改就可以了。

美國人拿了工程師又要審判又要教育的,等到工程師出來人家的圖紙機都出了三次代了。

因為美國在空中一直沒有取得任何絕對性的優勢,無法保障B29那個大腹便便的傢伙安全的飛到敵人的上空,而且如果一步小心被人家截獲一個實物原子彈就更坑了——試想,你帶上100個經過專業訓練的特種兵戰士保護一個孕婦,我帶上200個經過良好訓練的普通戰士去搶那個孕婦,大家都赤手空拳的去搶,顯然我的勝算會高一些。

(蘇聯本土作戰,在局部戰場調動兵力的能力自然比美國要方便一些,很容易形成數量優勢)。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你的特種兵戰士最好是裝備上槍,而我的普通戰士依然手裡沒武器或者只有一點冷兵器。

但是可惜的是,雙方的科學家讓雙方几乎在同一時間都裝備了槍(核彈小型化和洲際導彈),這個時候你的特種兵展示裝備的是春田,我的裝備的是莫辛納甘。

好像大家又只能幹瞪眼了。

















蘇聯:我瞅你砸滴了,你開一槍試試!美帝:靠,我敢於抽自己!你敢么(比基尼環礁)蘇聯:我擦咧,我還怕了你個小B痒痒的砸了,這麼大的轉頭拍自己腦袋上我都怕,你看著我拍!(赫魯曉夫炸彈)美帝:你牛逼!看老子的玩飛機!蘇聯:傻X,老子來潛艇!美帝、蘇聯:看老子放1萬個核導彈!世界:兩位老大,你們吵歸吵,大家都是文明人,千萬別動手呀!!!!所以當軍事上的鬥爭手段沒有效果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在科技領域和政治經濟上開展綜合競爭了。

哎,能不能多看看歷史書啊。

美國和蘇聯一直盟友,他們乾的事是顛覆英國的殖民體系。

簡單說,他們兩個要乾的是把英國法國的殖民地全都搶了。

實際上,德國、日本乾的也是這事,只不過這兩個國家太弱了。

實際上這件事在二戰結束後都沒幹完,二戰後廣泛的殖民地獨立運動是二戰的延續。

舉個例子,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美蘇一個立場,英法則另一個立場。

幾發破核彈就想消滅一個國家?還一發莫斯科,一發列寧格勒,一發斯大林格勒加起來能把莫斯科平了就不錯了 知乎現在怎麼都跟帖吧一樣啊?老是這種歷史虛無主義「志願軍穿越回去打日軍是否能戰勝「「假如重慶會議蔣公狠一狠心,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沒發生的事有什麼討論的價值?無聊能不能去洗個木炭涼快涼快?第一,當時原子彈全世界就三枚,兩枚在日本爽完了,還剩一枚,那是教練彈,已經在曼哈頓工程的荒郊野外自擼了一發,你上哪去找原子彈炸蘇聯? 好我就算你美帝國主義腎好,能夠連續擼管,奧本海默等男神們能夠點石成鈾,你又給造出了一發,可是你往哪射呢?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還是莫斯科?你隨意扔哪個城市,換來的不是蘇聯人民的崩潰而是蘇聯人民的同仇敵愾,並且也不能對蘇聯產生致命打擊,扔的有用?到時候百萬紅軍越過柏林牆(啊呸,當時還沒有柏林牆,那更簡單)直接赤化西歐,你能擋住?蘇軍當時最新款坦克『斯大林-js3」號稱能和德軍的』虎王『正面剛的,步兵不管人數還是戰鬥意志都要比美軍堅定,美軍陸軍壓力大么?此時蘇維埃鋼鐵洪流高舉斯大林同志的偉大旗幟奮勇前進,狂掃西歐,東邊唆使金日成同志向南發動統一戰爭,美國爹決定救哪邊?好吧你救西歐,先不說救不救的成,朝鮮是絕壁被赤化了,日本被推到了第一線岌岌可危。

好吧你救朝鮮,結局基本就是現在這樣,中國百萬紅色大軍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把十七國聯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等等,資本主義陣營湊得齊十七國聯軍么?然後蘇軍在西歐一陣狂掃,把戰車開進巴黎,紅旗插到英吉利海峽,斯大林同志大手一揮:當年元首希特勒因為海軍渣沒能完成的理想由共產主義者來完成!英吉利海峽並不比第聶伯河要寬許多!「蘇聯海軍配合陸軍橫渡英吉利海峽,直接打進了二戰後還沒有恢復的英國聯合國第一代五常,就剩下美帝國主義一個,山姆大叔,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最後說一下,蘇聯的防空和日本是一個等量級?U2可都是被蘇聯干下來過啊,你能飛多高?要是原子彈沒扔成,被人家打中當了煙花,那就尷尬了不是嗎? 因為那樣就是再挑起戰爭啊。

別忘了那段時間的總統是杜魯門,民主黨的,就會嘴炮。

而且當時誰知道蘇聯會那麼快搞出原子彈,美國人有怎麼可能想到蘇聯會用死刑犯而不是機器人組裝原子彈這麼不人道的做法。

這裡需要引述很對地緣政治理論。

1、美國奉行的海權不是進攻和戰爭,而是遏止理論。

同樣的道理,美國不會進攻蘇聯。

2、蘇聯奉行的陸權理論,陸權根本不可能被征服。

導致你戰爭推進的越順利,你的補給線就越遠,從德國的經驗看就是一車汽油運輸到前線就所剩無幾了。

3、第一目標。

二戰後,甚至二戰前,美國的第一目標都不是蘇聯,也不是納粹德國,更不是偷襲珍珠港的日本,而是英國。

關於這一點,丘吉爾很好的挑起了美蘇之間意識形態的敵視,奈何克萊門特,呵呵呵。

4、國家主義。

國家主義的第一追求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國家利益。

美蘇之間的關係,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就表現的親密無間,反而是英法卻被屢屢吊打。

在美國準備從朝鮮半島撤軍的時候,斯大林卻突然慫恿金日成發動朝鮮戰爭,目的就是為了牽制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

美蘇之間,在共同利益面前是盟友,在自身利益面前是敵人。

5、美國的地緣政治目標。

美國的地緣政治目標是全世界的霸主!這一點毫無疑問。

所以美國二戰前後,美國都不會去打蘇聯,也不會去打中國,美國對戰爭的認識就是生意,只有劃不划得來。

甚至巴西、印度這樣的國家對美國採取敵對行為,美國只是簡單的封鎖禁運就可以了,因為戰爭是有成本的。

我們假設美國在二戰後,迅速宣戰蘇聯,投下幾枚核彈,佔領費誰出?隨即英國、法國就會向美國宣戰,關於這一點,根本不需要考慮,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你虛弱了。

自己去查45年美國的核武器數量,當量,以及核武器運載工具 推薦閱讀: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何斯大林在二戰前期表現得過於低估納粹德國?※為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作戰時,誰去做炮灰?※侵華戰爭中日本侵略者的面目是什麼樣子? TAG: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核武器|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