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聯邦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奧地利聯邦鐵路(德語: · 奧地利聯邦鐵路原名為聯邦鐵路奧地利( · 奧地利的國營鐵路隨後被重新命名為德意志奧地利國家鐵路( · 奧鐵在戰間期沒有使用ÖBB的縮寫,因為它已被 ... 奧地利聯邦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奧地利聯邦鐵路ÖsterreichischeBundesbahnen公司類型國有企業成立1923年總部 奧地利維也納業務範圍 奧地利 列支敦斯登 德國產業鐵路運輸產品客運服務及貨運服務營業額57.5億歐元(2009年)[1]稅前盈餘3.13億歐元(2009年)[1]員工人數45,186人(2009)[1]網站www.oebb.at 奧地利聯邦鐵路(德語:ÖsterreichischeBundesbahnen,簡稱ÖBB),是一家覆蓋奧地利全境,並兼管列支敦斯登鐵路、德國的臥鋪列車[2][3]的國家鐵路公司。

奧地利聯邦鐵路原名為聯邦鐵路奧地利(BundesbahnÖsterreich),是皇家奧地利國家鐵路(德語:k.k.österreichischeStaatsbahnen)的繼承者。

在1938年-1945年的德奧合併期間,其鐵路系統曾被納入德意志國鐵路。

目前奧地利聯邦鐵路的重大建設包括擴建維也納中央車站(已完工),興建科拉爾姆鐵路、賽梅林鐵路隧道以及連接義大利的布雷納鐵路隧道。

目次 1歷史 2組織架構 3業務 3.1長途客運 3.2短途客運 3.3奧鐵郵政巴士 3.4航運 3.5餐飲服務 3.6貨運 4其它 4.1車資 4.2車內禁菸 4.3電力供應 5註釋 6參考資料 7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奧鐵至2004年止使用的標識 安置於韋爾斯車站的奧鐵現行標識 作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內萊塔尼亞於1882年開始將境內鐵路路網逐步國有化,並成立了奧地利皇家帝國國營鐵路。

1918年11月初奧匈帝國解體後,奧地利皇家帝國國營鐵路得以保留。

但相關領土的鐵路路網及機車車輛則分別落入了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奧地利、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波蘭第二共和國以及義大利的的里雅斯特、索查河、伊斯特拉半島、南提洛等地區和羅馬尼亞及其吞併的布科維納地區所有。

奧地利的國營鐵路隨後被重新命名為德意志奧地利國家鐵路(DeutschösterreichischeStaatsbahnen),1919年11月21日又改為奧地利國家鐵路(ÖsterreichischeStaatsbahnen,簡稱ÖStB),而自1920年11月10日奧地利聯邦憲法(德語:Bundes-Verfassungsgesetz)生效之日起則改稱奧地利聯邦鐵路。

它最初為國家交通運輸部的組成部分,自1920年11月10日起直屬新成立的國家行政機關聯邦交通運輸部。

1923年7月19日,奧地利國民議會批准了通過修改聯邦鐵路法律、將奧地利聯邦鐵路構建成一個獨立經濟實體的提案[4]。

這是一個採取公法的法人形式,而不是一個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聯邦政府隨即發布了當天通過的監管法規,並廢除了在1896年制定的國家鐵路管理法規[5]。

1912年,奧地利開始鐵路電氣化。

奧鐵在戰間期沒有使用ÖBB的縮寫,因為它已被瑞士的恩辛根-巴爾斯塔爾鐵路(德語:Oensingen–Balsthal-Bahn)所占用。

奧鐵在機車車輛上將公司名稱噴塗為聯邦鐵路奧地利,縮寫使用BBÖ。

在高通脹率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大蕭條期間,奧鐵為奧地利旅遊業取得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

旅遊景點通過鐵路連接在一戰前有著顯著的競爭優勢。

奧鐵還參加了奧地利在國外進行的旅遊推廣,並根據旅遊業的需求制定列車時刻表。

奧鐵在1933年3月4日引發了奧地利政體走向專政。

在奧地利國民議會討論如何應對鐵路罷工事件時,導致出現了議事規則危機,時任奧地利總理的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藉此發表「自我解散議會(SelbstausschaltungdesParlaments)」的講話,以防止國民議會重新召開,並以緊急法令管治國家,逐漸走向極權。

這一狀態一直持續到1945年。

1938年10月18日,奧鐵在德奧合併後正式被德意志國鐵路收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鐵路成為統治者實施侵略政策以及對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實施恐怖活動的工具[註1]。

1945年4月,奧地利宣布解放。

在與盟軍的戰鬥期間,大約41%的奧地利鐵路路網被摧毀,重建工作在戰爭結束後立即開始。

1945年7月20日,奧地利國家鐵路管理局(GeneraldirektionderösterreichischenStaatseisenbahnen)開始營運。

1947年夏天,ÖBB(瑞士私營鐵路公司此時在其從事運輸業務的列車中使用SP作為常用縮寫,因此ÖBB可被奧地利聯邦鐵路使用)作為一家由國家管理的企業重新成立。

其基礎設施將推進繼續重建及達成電氣化。

鐵路中的許多員工像其上級部門交通運輸部一樣以社會民主黨人居多,它在1966年以前由保守黨領導的執政聯盟中共同管理。

1966年保守黨達成單方執政後,於1969年實施了新的聯邦鐵路法[8],奧地利聯邦鐵路被宣布為非獨立的經濟實體,它將作為聯邦政府的一個分支進行營運,並仍完全納入聯邦預算。

從20世紀60年代起,鐵路運輸的經營開始共計巨額虧損。

隨著奧地利人口的日益增加,汽車越來越多的成為私人生活中首選的交通工具。

汽車駕駛者擁有奧地利汽車、電單車及自行車協會(ÖAMTC)和奧地利汽車、電單車和旅遊俱樂部(ARBÖ)兩個特殊的利益團體,可在政策的制定中根據自身意願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中,密集型公共運輸沒有合適的發聲機構,影響力顯著較低。

鐵路的財政補貼是人為造成的,而非營運不當,這通常被批評為「非必要的赤字」。

1992年,奧地利聯邦鐵路從聯邦預算中脫離,並擁有自己的法人資格(一種由股份公司及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的混合形式)。

奧地利共和國擁有該公司100%的權益。

該轉型有兩個主要目標,首先是為滿足奧地利即將加入歐洲聯盟而需符合歐盟相關法規的條件,其次是需要縮減公營部門的財政開資,同時提高效率及競爭力。

2004年,奧地利聯邦鐵路重新調整了組織形式,組成了一家由奧鐵控股股份公司(ÖBBHoldingAG)管理附屬營運公司的康采恩。

這是奧地利國營鐵路史上首次完全根據公司法營運的私人公司。

控股公司除了持有附屬公司的權益外,還負責對總公司及集團範圍內的戰略方向進行統一協調[9]。

自2005年1月1日起,奧鐵控股股份公司在集團內的附屬公司達成自主和獨立運作。

2012年,聯邦政府的一項措施已獲得批准,收緊了控股公司與附屬公司之間的獨立性。

組織架構[編輯] 奧地利聯邦鐵路是根據《聯邦鐵路法》組織,該法規最近一次進行重大修訂是在2009年。

自2005年1月1日以來,奧地利聯邦鐵路被分為4家獨立的子公司,由奧地利聯邦鐵路控股公司領導(ÖBBHoldingAG),其股權100%歸奧地利共和國所有[10]。

奧鐵組織架構(2005-2009年) 奧鐵組織架構(2010年後) 2002年1月1日,一個新的組織架構在激烈的批評聲中形成。

這個新架構的核心是建立獨立的成分公司。

改革的目的是為達成鐵路基礎設施及鐵路營運之間的分離。

奧鐵控股公司作為聯邦政府的股權主要為該集團制定一個統一的戰略方向。

其被分為三個主要的營運附屬公司[11]: 奧鐵客運(ÖBB-PersonenverkehrAG),負責長途及短途客運業務。

奧鐵郵政公車(ÖBB-PostbusGmbH),全資子公司,主營州際公車業務。

鐵路貨運奧地利(RailCargoAustriaAG),負責貨物運輸及物流。

鐵路貨運匈牙利(RailCargoHungaria,原匈牙利國鐵貨運),全資子公司,主營匈牙利的鐵路貨運業務。

快速貨物國際運輸(Express-InterfrachtInternationaleSpeditionGmbH) 工業車廂(IndustriewaggonGmbH),全資子公司,擁有全部貨運車廂。

奧鐵基礎設施(ÖBBInfrastrukturAG),負責行車路線的編配、鐵路路網的維護保養,以及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施工。

奧鐵物業管理(ÖBBImmobilienmanagementGmbH),全資子公司,物業的管理部門。

奧鐵電信服務(ÖBBTelekomServiceGmbH),全資子公司,提供數據、主機及電信服務。

縞獴安全清潔(MungosSecurity+CleaningGmbH),提供清潔及安保服務的全資子公司。

鐵路設備有限公司(RailEquipmentGmbH),主營鐵路車輛租賃業務的全資子公司。

其它的控股子公司還包括奧鐵服務有限公司(ÖBBDienstleistungsGmbH,負責資訊、人力資源)及奧鐵廣告有限公司(ÖBBWerbecenterGmbH)。

在後一階段的改革中,服務有限公司被轉移到了奧鐵共享服務中心有限公司(SharedServicesCenterGmbH)[12]。

由成分公司奧鐵客運及鐵路貨運奧地利共同參與經營的全資子公司包括: 奧鐵產品(ÖBBProduktionGmbH),負責動力、能源供應。

奧鐵工程服務(ÖBBTechnischeServicesGmbH) 其中奧鐵客運擁有產品公司51%的大多數股權,鐵路貨運奧地利則擁有工程服務公司相同程度的大多數股權[13]。

業務[編輯] 停靠於格拉茲的一列Railjet列車 自2007年起投入服務的ICE列車 行駛於賽梅林鐵路的奧鐵歐洲城際列車 停靠於格拉茲的一列城際列車(現已退役) 奧鐵1016型「金牛座」機車 長途客運[編輯] 奧地利聯邦鐵路在奧地利境內的鐵路幹線提供以下的長途路線服務: 維也納-聖帕爾滕-林茲-薩爾斯堡-因斯布魯克-費爾德基希-布雷根茨 薩爾斯堡-菲拉赫-克拉根福 維也納-穆爾河畔布魯克-格拉茲/-克拉根福-菲拉赫(-利恩茨) 因斯布魯克/薩爾斯堡/林茲-塞爾茨塔爾-萊奧本-格拉茲 此外還提供以下的國際路線服務: 維也納-林茲-帕紹-紐倫堡-法蘭克福-多特蒙德 維也納-布熱茨拉夫-布拉格-德勒斯登-柏林-漢堡 維也納-布熱茨拉夫-俄斯特拉發-卡托維茨-華沙 維也納/菲拉赫-薩爾斯堡-慕尼黑 因斯布魯克-費爾德基希-布克斯-薩爾甘斯-蘇黎世 維也納-海吉什豪洛姆-布達佩斯(及繼續延伸) 菲拉赫-威尼斯-羅馬/米蘭 格拉茲-馬里博爾-盧比安納/札格瑞布 因斯布魯克-布倫內羅-維羅納(及繼續延伸) 慕尼黑-薩爾斯堡-菲拉赫-克拉根福-耶塞尼采(及繼續延伸) 布拉格-林茲-薩爾斯堡 維也納-布拉提斯拉瓦(區間快車)[14] 奧地利聯邦鐵路在長途運輸服務中共提供6種列車或公車類別: 銳捷列車(Railjet):此高速列車為奧鐵自2008年底起新增加的高端產品。

它根據座席等級分為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主要服務於布達佩斯-維也納-慕尼黑和維也納-薩爾斯堡-因斯布魯克-布雷根茨/維也納的路線中。

自2011年10月18日起也投入維也納-格拉茲和維也納-菲拉赫的路線當中。

ICE:使用ICE-T列車營運的高速列車。

自2007年12月8日生效的時刻表中提供2對維也納-法蘭克福之間和3對維也納-多特蒙德之間的服務。

此外,還有1對列車服務於因斯布魯克-庫夫施泰恩-慕尼黑-紐倫堡-柏林-漢堡/-施特拉爾松德(周日)。

城際列車(InterCity,IC):這類列車主要由未經奧鐵改裝的標準城際列車車廂組成。

歐洲城際列車(EuroCity,EC):這類列車主要由未經奧鐵改裝或由其它歐洲鐵路鐵路公司提供的標準歐洲城際列車車廂組成,它與奧鐵歐洲城際列車(ÖBB-EuroCity,簡稱ÖBB-EC)的主要差別在於後者的一等車廂已由奧鐵進行特別改造。

歐洲夜車(EuroNight,EN):這類列車主要由奧鐵或由其它歐洲鐵路鐵路公司提供現代化的臥鋪車廂營運奧地利境內或歐洲國家之間的夜間列車服務。

其中ÖBB直營的EN也使用Nightjet這個品牌。

[15] 普通快車(D-Zug,D):該列車類別在奧地利的列車營運中僅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主要用於連接東歐的列車服務或作為特殊的列車服務。

城際公車(Intercitybus,IC-BUS):這類公車自2007年10月1日起提供每日7班營運於由格拉茲中央車站經沃爾夫斯貝格火車站至克拉根福中央車站以及每日5班營運於由克拉根福中央車站至威尼斯的路線。

除二等座外這些公車還設有一等座。

奧地利聯邦鐵路運轉於西部鐵路的部分長途列車會由德鐵(如101型)或匈牙利國鐵(1047型)的機車牽引。

比較特別的是從慕尼黑至蘇黎世路線途經奧地利路段(林道-布雷根茨-聖馬格雷滕)的列車服務中則完全由瑞士聯邦鐵路的機車車輛(機車+車廂)運轉。

反之奧鐵的機車也會定期牽引國際列車前往德國和匈牙利。

此外,奧鐵機車也有意直通義大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但由於未獲批准,目前仍未能達成。

新款1216型機車的交付使得牽引列車前往義大利、斯洛維尼亞或在理論上直通阿姆斯特丹的長途運轉是可行的。

而1116型機車在理論上也可通達巴黎或哥本哈根。

短途客運[編輯] 奧鐵的一列區域列車 在所有路線中有大約2/3的短途客運時刻表是進行統一協調的,列車在快速交通中的運轉周期並不十分準確,而只有一小部分路線是固定的。

所有列車均以二等車廂為主。

奧地利聯邦鐵路在短途或區域客運中共提供5種列車類別: 區域列車(Regional,R):在沿線所有車站停靠且載客量較高的短途列車。

區域快車(RegionalExpress,REX):比區域列車速度更高,且不在沿線所有車站停靠的短途列車。

維也納至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的短途國際列車也在此分類下。

[14] 市區鐵路(S-Bahn[16],S):在大型都市群中運轉,且在沿線所有車站停靠的通勤列車。

體驗列車(Erlebniszug,EZ):在假日利用歷史性的機車車輛開行的特殊列車類別。

奧鐵郵政公車[編輯] 公車運輸由附屬公司奧鐵郵政公車(Postbus)經營,在全奧地利共擁有約2100輛公車。

郵政公車也是奧地利最大規模的公車服務供應商。

航運[編輯] 直至2006年3月前,奧地利聯邦鐵路在波登湖及沃爾夫岡湖均經營有航運公司及船隊。

隨後,奧鐵於波登湖的航運業務被出售至福拉爾貝格州的波登湖航運有限公司(BodenseeschifffahrtGmbH&Co),以波登湖航運福拉爾貝格線(VorarlbergLines-Bodenseeschifffahrt)的名義繼續營運。

沃爾夫岡湖的船隊則連同薩夫峰鐵路(德語:Schafbergbahn)一同移交至薩爾斯堡州的薩爾斯堡股份公司(SalzburgAG)營運。

餐飲服務[編輯] 經過與e-express公司維持了10年的合作夥伴關係後,奧地利聯邦鐵路在2011年對列車上的餐飲服務進行了重新招標。

早前曾有指控,指該公司出售已過期的食品和薪酬水準較低。

直到最近該公司否認了這一指控[17]。

2012年4月1日,奧地利領先的餐飲公司Do&Co接管整個奧鐵的餐飲服務。

除了餐車和手推車服務外,該公司還將提供全新的食品供應、更低的價格和全新的制服[18][19][20]。

貨運[編輯] 奧地利聯邦鐵路的貨運主要由集團自有的附屬公司鐵路貨運奧地利營運,擁有約11000名員工[21]。

其子公司鐵路貨運匈牙利則主要負責其在東歐的業務。

其它[編輯] 車資[編輯] 「簡易外出票(Einfach-Raus-Ticket)」主要針對小型團體或家庭的旅行。

與德國鐵路推行的火車廂類似,奧地利聯邦鐵路也為忠實乘客提供名為優勢卡(Vorteilscard)的會員卡。

乘客可以此賺取積分,並通過「俱樂部及獎勵計劃(Club&Bonus-Programm)」兌換獎勵。

對於26歲以下的青少年,奧鐵與各邦合作推出了青年卡(上奧地利州稱為4youCard,下奧地利州稱為1424,薩爾斯堡州稱為S-Pass)。

而優勢卡對於26歲以下的人士也給予適當的優惠。

對於在列車出發前6個月至3日內購買車票的乘客還設有一種名為Sparschiene的早鳥優惠票價。

這類車票的優勢在於鐵路公司可以更好的預先規劃和利用,有利於給客戶提供更優惠的價格;缺點則是不可改簽或退換。

這類車票均在網上銷售。

Sparschiene要求乘車路線的長度在150公里以上,且需要搭乘至少一程的長途列車或城際公車[22]。

車內禁菸[編輯] 自2007年9月1日起奧地利聯邦鐵路的所有列車內均禁止吸菸。

在此之前,這項規定僅在短途列車中執行。

根據奧鐵的數據顯示,超過90%的乘客在預定車票均要求非吸菸車廂,奧鐵因而執行全面轉換。

其它鐵路鐵路公司,如格拉茲-克夫拉赫鐵路(德語:Graz-KöflacherBahn)在較早前便已在列車內實施全面禁菸。

自2008年奧地利對菸草法進行修訂後,已全面禁止在所有的公共場所吸菸,包括此前法律並未明確定義的公共及私營公車、鐵路、航空和水上交通。

電力供應[編輯] 奧地利聯邦鐵路的網路採用15千伏16.7赫茲的交流電系統。

它由變電站通過110千伏的牽引網供應,再通過電氣化鐵路自身轉化為16.7赫茲的頻率。

在1995年10月16日以前,其額定頻率為16⅔赫茲。

註釋[編輯] ^對此,奧鐵在2012年將其自身肯認為「納粹國家的重要支柱之一」[6]。

如果沒有鐵路提供的運輸,納粹德國軍隊的行軍及大規模遣送至集中營的活動便無法完成[7]。

成千上萬的奧地利人,包括所有的猶太居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或被驅逐至集中營及滅絕營,均由鐵路承運[6]。

參考資料[編輯] 參照 ^1.01.11.2ÖsterreichischeBundesbahnen:Geschäftsbericht20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ownloadalspdf) ^"What'snewthismonth".EuropeanRailTimetable(Winter2016/2017edition),p.3.UK:EuropeanRailTimetableLtd. ^nightjetStreckennetz(PDF).ÖBBnightjet.ÖBB.[2020-07-08].(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0-11-12).  ^(德文)BundesgesetzüberdieBildungeinesWirtschaftskörpers„ÖsterreichischeBundesbahnen「,BGBl.Nr.407/1923(=S.1378f.) ^(德文)BGBl.Nr.453/1923(=S.1561) ^6.06.1(德文)[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文)konzern.oebb.at:VerdrängteJahre.-BahnundNationalsozialismusinÖsterreich1938-194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文)www.ris.bka.gv.atRIS=Rechtsinformationssyste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文)ÖBB-HoldingAG:Aufgab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文)MeldungDieStrukturderÖBBab1.Januar2005.In:Eisenbahn-RevueInternational,Heft2/2004,ISSN 1421-2811,S. 65. ^(德文)ÖsterreichischeBundesbahnen:Organis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alzburgerNachrichten(編).SN-Artikelarchiv.BundesbahnbekommteineSchlankheitskurverpasst.7:13. 已忽略未知參數|month=(建議使用|date=)(幫助);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引文格式1維護:日期與年(link)[永久失效連結] ^(德文)Geschäftsbericht20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8MB)S.193 ^14.014.1MITDENÖBBINDIESLOWAKEI(PDF).ÖBB.[2019-09-06].(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0-11-11).  ^ÖBB.存档副本.nightjet.[2019-09-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S-BahnWien,NiederösterreichundBurgenland.ÖBB.[2019-09-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德文)KleineZeitung:ÖBB-Speisewagen-BetreiberdementiertVorwürf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om27.April2011 ^(德文)ÖBB:DO&COistneuerÖBB-CatereramZu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om26.Jänner2012 ^(德文)derstandard:Do-&-Co-CateringinÖBB-ZügenaufSchie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om2.April2012 ^(德文)ORF:Do&Co-CateringkünftiginÖBB-Zü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vom27.Jänner2012 ^(德文)Vgl.www.railcargo.at,RailCargoAustriaundMÁVCargogemeinsamNummerEinsinZentral-undOsteuropa,Pressemitteilungvom2.Dezember2008.[2012-10-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6).  ^(德文)OEBBSparSchie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bgerufenam6. Juni2012 外部連結[編輯] 官方網站 閱論編歐洲國營鐵路公司 鐵路公司列表(英語:Listofrailwaycompanies) 各國鐵路運輸(英語:Railtransportbycountry) 阿爾巴尼亞HSH 亞美尼亞1ЮКЖД 奧地利ÖBB 亞塞拜然1ADY 白俄羅斯БЧ 比利時NMBS/SNCB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ŽFBH2/ŽRS3 保加利亞БДЖ 克羅埃西亞HŽ 捷克ČD 丹麥DSB 愛沙尼亞EVR/Elron(英語:Elron(railtransit)) 芬蘭VR 法國SNCF 喬治亞1GR 德國DB 希臘OSE 匈牙利MÁV 愛爾蘭IÉ 義大利FS 哈薩克1ҚТЖ 拉脫維亞LDz 立陶宛LG 盧森堡CFL 摩爾多瓦CFM 蒙特內哥羅ŽPCG 荷蘭NS 北馬其頓MŽ 挪威Vy 波蘭PKP 葡萄牙CP 羅馬尼亞CFR 俄羅斯1РЖД 塞爾維亞ŽS/СВ(英語:SrbijaVoz) 斯洛伐克ŽSSK 斯洛維尼亞SŽ 西班牙Renfe 瑞典SJ 瑞士SBB CFF FFS 土耳其1TCDD/Taşımacılık(英語:TCDDTaşımacılık) 烏克蘭УЗ 英國NR4/NIR5 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阿布哈茲1АА(英語:Abkhazianrailway) *科索沃HK/KŽ *聶斯特河沿岸ПЖД 1為跨越亞洲的國家 2屬波赫聯邦 3屬塞族共和國 4屬大不列顛 5屬北愛爾蘭 閱論編歐洲各國家和地區鐵路聯合國會員國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亞美尼亞 奧地利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比利時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喬治亞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義大利 哈薩克 拉脫維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蒙特內哥羅 荷蘭 北馬其頓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俄羅斯 聖馬利諾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烏克蘭 英國 公認主權實體 馬爾他騎士團 梵蒂岡(聖座) 歐洲聯盟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科索沃 北賽普勒斯 南奧塞提亞 聶斯特河沿岸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 奧蘭 法羅群島 直布羅陀 揚馬延 根西 澤西 曼島 斯瓦爾巴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奥地利联邦铁路&oldid=67512037」 分類:​奧地利鐵路公司1923年成立的公司奧地利品牌隱藏分類:​含有未知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引文格式1維護:日期與年自2018年5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使用未知公司信息框參數的頁面含有德語的條目維基百科和維基數據上的官方網站不同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ëtzebuergeschLombardLatviešu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RomânăРусский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men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