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晶圓可以生產多少晶片? - VITO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從目前的資料來看,12英寸晶圓的出貨面積佔全部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 ... 業界所謂的6寸,12寸還是18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只不過這個寸是 ... GoTop來源:核芯產業觀察近些日子,作為中國通訊和手機行業領軍企業的華為又遇到了新的大麻煩,在接下的數年甚至更長的日子裡,可能會面臨晶片斷供的危機。

那問題是小小的一個手機晶片為什麼不能自主生產?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說白了,一個小小的手機晶片,論研發,華為有數以萬計的頂尖工程師去共同開發大腦,但是論最頂尖最前沿的生產技術,還真不是我們國家的晶片製造行為力所能及的。

全球的晶片製造業基本被美國壟斷或直接或簡接的控制著,而製造晶片依靠的是EUV曝光機這種高頂端的機器。

高端曝光機被稱為「現代光學工業之花」,製造難度很大,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製造。

目前,基本都在荷蘭,而且價格非常昂貴,動輒上億美金一臺,屬於行業壟斷產品。

我們先不論壟斷的原則,先說說,一臺最先進的EUV曝光機一天能刻多少顆晶片?每年,全球的手機的出貨量是以數十億部以上計算,那麼這麼尖端的曝光機可以同時刻多少顆晶片才能滿足全球手機的出貨需求量?以荷蘭阿斯麥公司為例,作為全球曝光機的龍頭企業,2019年一共才賣了26臺EUV曝光機,有一半是賣給了台積電。

作為阿斯麥最大的客戶,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獨佔半壁江山,在先進工藝製程研發上也是業界領先。

據台積電官網公佈的資料,2019年台積電公司年產能超過1200萬片12寸晶圓產量。

換算成每個月的話,月產量是100萬片左右。

這裡要注意下它是說多少萬片晶圓的產能,並沒有說多少顆晶片。

那晶圓又是什麼東西呢?晶圓是指製作矽半導體積體電路所用的矽晶片,其原始材料是矽。

高純度的多晶矽溶解後摻入矽晶體晶種,然後慢慢拉出,形成圓柱形的單晶矽。

矽晶棒在經過研磨,拋光,切片後,形成矽晶圓片,也就是晶圓。

矽晶圓是一種厚度大約在1mm(毫米)以下,呈圓形的矽薄片。

目前國內晶圓生產線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

在這個矽晶片上我們可以加工製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讓它成為有特定電性功能的IC產品,比如晶片之類的東西。

而這種圓形薄片有很多尺寸,比如8英寸大小,12英寸大小,18英寸大小,甚至更大的。

事實上晶片製程越小,晶圓的尺寸就越大。

目前14nm或以下製程的晶片,全部採用12寸的晶圓片來製造的,因為晶圓越大,襯底成本就越低。

未來甚至會有18寸或更大的矽晶圓片出現。

但從目前的資料來看,12英寸晶圓的出貨面積佔全部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的65%左右,8英寸的佔20%左右,其它的主要是更小尺寸的晶圓片了。

那如果用12寸的晶圓來製作晶片,一塊能夠製作出多少塊晶片呢?12英寸晶圓的表面積大約為70659平方毫米。

晶片這邊呢,咱們就拿華為麒麟9905G來舉例,它的晶片面積為113.31平方毫米(就這麼點地方集成了多達103億個電晶體),如果100%利用的話,可以生產出700塊晶片。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晶片是方形的,晶圓是圓形的,一定會有邊角料留下,所以就不能簡單的用晶圓的面積除以晶片的面積。

晶圓上的晶片其實可以看作是圓形所能容納下的所有方形的集合。

可以採用以下公式:每個晶圓的晶片數=(晶圓的面積/晶片的面積)-(晶圓的周長/(2*晶片面積)的開方數)晶圓的周長=圓周率π*晶圓直徑業界所謂的6寸,12寸還是18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只不過這個寸是估算值。

實際上的晶圓直徑是分為150mm,300mm以及450mm這三種。

所以最終計算出大概是在640塊左右,但考慮到良品率等問題,實際能生產的晶片大約在500-600塊左右。

所以一個月的產能是多少片12寸的圓晶時,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月能生產多少晶片了。

上面說到台積電每月的產能達到了100萬片晶圓,那就相當於每月可以提供5-6億部手機的晶片。

那麼作為目前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晶圓廠——中芯國際,它這邊的產能是怎麼樣的呢?根據中芯國際公開資料顯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月產能合計48萬片晶圓左右。

所以,可以看出中芯國際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而且最先進的技術還存在很大的代差,中芯國際目前只能生產14nm晶片,而最新的N+1工藝的晶片將於2020年年底量產。

N+1工藝可以比肩台積電的7nm晶片。

但因為其在性能和規格上和台積電規定的標準7nm晶片還有所差距,更何況台積電早已將晶片生產工藝升級到了5nm,甚至在2022年可以達到3nm的水平。

前文所提華為的困境,其實歸根結蒂還是晶片的生產受制於人的結果,長期依賴進口而無法自主生產高端晶片,也將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甚至是高端儀器無法自主研發生產的痛處。

但是,中國科技發展並不會因為外界的打壓而停滯不前,只會是越來越快,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代的科研工作者靜下心來,用人力、時間和大量的資金去堆積出來。

俯首耕耘,自主研發,才不會在將來繼續抬頭望人項背。

來源:核芯產業觀察分享到:相關文章1877年7月9日,電話專利發明人亞歷山大·貝爾,正式在美國創立了貝爾電話公司。

三年後,也就是1880年,貝爾電話公司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設立了分公司,也就是加拿...整理|晉兆雨出品|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頭圖|付費下載於視覺中國5月25日,微軟在2021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基...夢晨發自凹非寺量子位報道|公眾號QbitAI蘋果悄悄給一些第三方App買了谷歌搜尋廣告,蘋果自己出錢。

這是怎麼回事,做慈善嗎?沒想到,應用開發...©2022vitomag.com|服務條款|隱私權|DMCA|關於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