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型核潛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潛航排水量, 33,800-48,000 t(33,270-47,240 long ton). 水上吃水, 12.5米 ... 蘇俄代號, 941型阿庫拉級(有趣的是北約卻將971型狗魚級核攻擊潛艇命名為阿庫拉級). 941型核潛艇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的主題是蘇俄命名為阿庫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關於北約代號為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請見「阿庫拉級核潛艇」。

941型Акула(鯊魚)核潛艇,北約代號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

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設計目的是為了達到「相互保證毀滅」原則。

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相比,其體積近乎於是後者的兩倍——但是核彈投射能力約同於後者——不過強調生存能力,採用複合的雙殼體(多個獨立的承壓艙,並與導彈發射管分開)而非俄亥俄級的單殼體(單個承壓艙,上有大量大型開口以焊接導彈發射管),潛深近乎於是後者的兩倍,抗打擊能力亦強於後者。

同時依賴其龐大的船艙容積,甚至備有吸煙室、泳池和桑拿浴室,可以讓水兵舒服地在敵人附近海域枕戈待旦好一陣子,一次出航,可在北冰洋下最長值班3個月(俄亥俄級一般設定為1個月,主要受食品限制,蔬菜水果新鮮肉類最多能保存供應1個月,若依賴罐裝食品可酌情延長)。

裝備20個導彈發射管裝載SS-N-20彈道導彈。

其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讓颱風級打擊到與她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

颱風級核潛艇是目前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

941型颱風級 概觀 艦種 彈道導彈核潛艇 擁有國 俄羅斯 前型 德爾塔IV級 次型 北風之神級 同型 6艘(詳見同級列表) 竣工 於1989年全部完成 結局 1艘服役中,其餘退役拆解 技術數據 水上排水量 23,200-24,500 t(22,830-24,110 longton) 潛航排水量 33,800-48,000 t(33,270-47,240 longton) 水上吃水 12.5米 潛航深度 400米 全長 171.5米 全寬 23.3米 艇體結構 雙殼體 動力系統 2具壓水冷卻式核子反應爐2具蒸氣渦輪機(80000軸馬力) 潛行極速 25節 自持力 大於三個月 乘員 180人 武器裝備 魚雷 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具650毫米65型魚雷發射管4具,共24枚魚雷 導彈 SS-N-16導彈SS-N-20彈道導彈20枚SS-N-15反潛導彈(可自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所有導彈皆可攜帶核彈頭。

代號 北約代號 颱風級(Typhoon) 蘇俄代號 941型阿庫拉級(有趣的是北約卻將971型狗魚級核攻擊潛艇命名為阿庫拉級) 蘇俄名稱 鯊魚級(Акула,拉丁轉寫為Akula,音譯為「阿庫拉」) 目次 1歷史及現狀 1.1研製背景 1.2研製生產 2同級列表 3結構及武器系統 3.1關於R-39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 3.2觀導設備 4颱風級的缺點 5虛幻世界中的颱風級 6註解 7參見條目 8參考資料 9外部連結 歷史及現狀編輯 研製背景編輯 1966年11月,美國啟動了「水下遠程導彈系統」(發展為「三叉戟導彈」)和「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內的新一代海基戰略系統。

為此,蘇聯海軍在1970年開始探討射程至少為9000千米潛射彈道導彈的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可行性。

颱風級的總設計師在接受Discovery採訪的時候曾是說過這樣的話:「你、我都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而且將要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

」「當時美國生產了俄亥俄級核動力戰略潛艇,為達到超越,我們必須研製出更強的潛艇,就是鯊魚級。

」[1]這也就是颱風級研製的原因。

研製生產編輯 1971年6月,蘇聯政府下達了《關於建立由Д-19導彈綜合體和941型核潛艇組成的「颱風」(Тайфун)海基戰略綜合體》的命令。

「紅寶石」中央設計局參與過蘇聯第一代到第三代核潛艇設計工作的科瓦廖夫任總設計師。

由馬克耶夫領導的第385特種設計局負責Р-39型三級固體燃料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設計,導彈編號3М65。

北約稱之SS-N-20「鱘魚」(Sturgeon)。

颱風級第一艘在1977年開始動工,1980年9月下水,而於1981年開始服役。

颱風級在設計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自衛武器的布設,如何布設20個導彈發射筒等。

颱風級建造計劃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共六艘同級艦。

當時蘇聯曾準備大量建造颱風級,就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原設想。

現在俄羅斯海軍也由於經費等問題,使得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

面對美國的14艘俄亥俄級(原共18艘,其中4艘改為巡航導彈潛艇),俄羅斯海軍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

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導彈潛艇的研發。

俄國自1996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俄語:Борей,俄方代號:955級,無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

俄羅斯官方宣布北風之神級首艦已經於1996年開始建造,在2007年下水。

2、3號艦也在2005年內開始建造。

但相關數據仍是個謎。

 颱風級核潛艇 2004年,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將徹底拆除6艘中的3艘颱風級核潛艇(重新起用TK-208,拆除1艘現役艇和2艘退役艇),僅保留用於戰備的一艘颱風級,並修復一艘颱風級(TK-208,颱風級的首艦)用作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平台。

TK-208迪米特里頓斯科伊號於1981年開始服役,在1983年就被列為預備役,但到1990年「大修」時,因為經濟問題而將原計劃1年的大修拖延了近11年。

直到2000年,俄海軍獲得相關經費才得以在2001年中旬完成大修並改裝用於試射新式彈道導彈(布拉瓦型導彈,另譯「圓錘」,用於北風之神級裝備的新型彈道導彈)。

而TK-17阿爾漢格爾斯克號和TK-20塞維斯塔爾雖然參與了2004年俄海軍的「安全-2004」演習,但都未發射導彈。

R-39RIF礁石[2]/SS-N-20鱘魚型導彈已經宣布停產,而TK-208現用作試驗平台,其他兩艘也都從06年起封存。

紅寶石設計局曾提出拆除颱風級的導彈筒代以貨倉,成為載荷15000噸的跨北冰洋運輸潛艇。

[3] 同級列表編輯 颱風級6艇的列表:  TK-202颱風級核潛艇—艦船數據 舷號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退役時間 現狀 TK-208 1977年3月3日 1980年9月23日 1981年12月12日 預計2026年 在役 TK-202 1980年10月1日 1982年4月26日 1983年12月28日 1999年6月 拆解 TK-12 1982年4月27日 1983年12月17日 1984年12月27日 1996年 2006-08年拆解 TK-13 1984年1月5日 1985年2月21日 1985年12月29日 1997年 2007-09年拆解 TK-17 1985年2月24日 1986年8月 1987年11月6日 2006年 TK-20 1987年1月6日 1988年6月 1989年9月 2004年 結構及武器系統編輯  圖為颱風級的部分艇身豎切面,圖中從側面顯示了潛艇中段水平較細的承壓艙體,和垂直的自承壓導彈發射管分離的結構,兩者同被包裹在非承壓外殼體內。

藍色框內為主艇體與魚雷艙。

其中①為導彈發射筒、②為魚雷艙、③為533毫米魚雷發射管、④為聲納站 941型覆有橡膠消聲瓦的鋼製輕殼體中,布置有5個鈦合金制的耐壓艇體: 艏耐壓艇體: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配套的快速裝填裝置以及備用魚雷 主耐壓艇體(右)直徑為7.2米 主耐壓艇體(左) 中央耐壓艇體:有指揮部位、操舵部位和主要的艇載電子系統設備。

圍殼中集中了艇上全部的升降桅杆設備 艉部耐壓艇體中央耐壓艇體的兩舷各有一個漂浮式救生艙,救生艙頂部結構與潛艇上層建築兩側的外形構成一體 漂浮式救生艙。

因此,潛艇共有7個獨立耐壓艇體。

颱風級共有19個艙室,從橫拋面看成「品」字型布設。

主耐壓艇體、耐壓中央艙段和魚雷艙使用鈦合金材料,其餘部分都用消磁高強度鋼材。

這確保了即使是北極的2~3米厚度的冰也能被輕易的破開。

彈道導彈發射筒布置在指揮台圍殼的前方,這樣減輕了發射導彈時於輪機一起產生的震動程度,從而提高安靜程度和發射間隔。

耐壓艇體部分則用德爾塔IV級的消聲瓦,非耐壓部分使用一種特製的橡膠水聲消音瓦,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在水下遁形。

颱風級的工作噪音是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最低的,稍遜於只有它體積一半的俄亥俄級。

颱風級可以同時齊射2發R-39礁石/SS-N-20鱘魚型彈道導彈,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級別的彈道導彈潛艇中都是無法做到的。

該級與其他蘇俄彈道導彈潛艇最特殊的設計是使用非典型雙殼體,即非全艇使用雙殼體結構。

在導彈發射筒部分採用了單殼體,也就是將導彈發射筒夾在雙殼耐壓艇體之間。

這樣避免了出現「龜背」(指導彈發射筒高高隆起於甲板,颱風級是所有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唯一沒有「龜背」的級別)產生的航行時噪音和阻力較大。

颱風級不像大多數西方人所想象的蘇聯武器一般都不注重士兵舒適度,颱風級為水兵都提供了一個每人平均約3平方米的「休息空間」,颱風級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設備的蘇俄潛艇,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據說水兵在執勤完任務後還可到甲板上釣魚。

水兵的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黑魚子醬,金槍魚,巧克力和葡萄酒,這樣的生活甚至足以讓挑剔的美食家也心馳神往。

颱風級的主武器是R-39礁石/SS-N-20鱘魚型彈道導彈,在自衛武器上,裝備了533毫米魚雷管和650毫米魚雷管。

可發射常規魚雷、「風暴」空泡魚雷[4][來源可靠?]、SS-N-15反潛導彈,由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

同時還裝備了SS-N-16反潛導彈,可由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

並且俄方還為颱風級和以後的「北風之神」級研製並裝備了潛射防空導彈,並可由魚雷管發射。

強硬的雙殼體結構使得潛艇在遭受普通魚雷攻擊時,大部分的魚雷爆炸力會被雙殼體的耐壓艙和殼體外的水吸收,從而保護艇體,據美國分析,由於颱風級雙殼體之間的大空間和巨大的預留浮力(約為排水量的35%),可以在遭到一枚甚至兩枚重型魚雷擊中的情況下而不沉沒。

總體說颱風級足以對抗一般的攻擊型潛艇和水面反潛艦隻。

關於R-39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編輯  颱風級於北極海  颱風級紀念郵票 R-39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是專供颱風級核潛艇使用的彈道導彈。

它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長度16米,直徑2.4米。

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300公里,圓概率偏差500~600米。

R-39導彈是蘇聯(俄羅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2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導彈,另一是R-30圓錘(廠方編號3M30)/(美國防部編號SS-NX-30,無北約代號,削核條約編號RSM-56)導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但尚在實驗中。

2011年11月23日從尤裡多爾戈魯基號上兩發連射獲得成功。

[5]固體燃料具有準備時間短,安全的特點(液體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時也帶來的發射重量增大和儲放時間縮短和射程降低的問題。

首批R-39導彈於1983年交付海軍,也就是說TK-208服役前期和TK-202試航期中,潛艇的彈道導彈是缺裝的。

[6]雖然颱風級的體積和艇寬度幾乎是俄亥俄級的兩倍,但美國俄亥俄級卻能攜帶射程12000公里三叉戟II型導彈24枚,而颱風級卻只能攜帶20枚射程8300公里的R-39礁石[7]。

導彈數量上俄亥俄級仍佔優勢。

但由於三叉戟II導彈每發攜帶8個MK-5MIRV(配合W-88核彈頭)或14個MK-4MIRV(配合W-76核彈頭)[8],R-39導彈每發卻能帶10發彈頭。

這樣24×14=336個,而颱風級則有20×10=200個。

而在核爆當量都大約是0.1兆噸TNT(10萬噸,1兆=1百萬),而R-39相比以前蘇聯導彈的最大進步就是與「三叉戟」都使用的是三級推進,固體燃料。

這樣在發射準備沒有任何差距,在射程上R-39的8300-10000公里弱於三叉戟II的11100公里。

而由於颱風級連射時可以齊射兩枚導彈,發射全部導彈耗費時間上颱風級無疑佔有優勢。

不過,由於蘇聯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技術並沒有美國成熟,所以R-39導彈與三叉戟型導彈還存在著很多差距。

首先發射重量R-39為90噸,而三叉戟II型僅為不到60噸,這樣造成了發射後坐力增大等問題。

其次在精度上,R-39裝備「星光」天文制導系統之後的圓概率誤差為500~600米,而三叉戟II型MK-6慣性天文導航系統之後的圓概率誤差為僅為90米~120米。

雖然R-39的維護費用和製造費用不比三叉戟導彈高,但對於資金緊張的蘇聯(俄羅斯)海軍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觀導設備編輯 在觀導設備上,颱風級使用了「鮑托爾-941」綜合導航系統、「公共馬車」型指揮系統、「閃電-MC」型通信系統、「暴風雪」型雷達系統和用於觀察艇外狀況的「MTK-110」型電視系統。

其中「鮑托爾-941」型綜合導航系統是專門為颱風級設計的,這一系列中包括了德爾塔IV級中使用的「交響樂」衛星導航系統。

在科拉半島上,蘇聯建立了一個超低頻無線電站。

這座無線電站發射的超低頻波能夠穿透到水下200~300米,並且信號基本上能夠覆蓋全球。

這個無線電站可用於為潛艇下達命令,而最主要的也是為彈道導彈潛艇下達命令。

颱風級是首先裝備超低頻接收器的潛艇。

此後德爾塔III和德爾塔IV才加裝上接收器。

而為了保證戰時颱風級核潛艇能夠收到信號,前蘇聯準備了至少16個通訊信道,分別是:1個超低頻信道、5個超長波信道、5個短波信道、5個衛星通信信道。

蘇聯的5個長波台分別在俄羅斯境內的下新城、克拉斯諾達爾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還有在白俄羅斯1座,烏茲別克斯坦1座。

儘管超長波電台能夠將信號傳播很遠,但在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美國的東海岸海區)和太平洋東部(美國的西海岸地區)的信號可能會接收不到。

一旦戰時超長波台被摧毀,蘇聯還用空中值班的通訊飛機可以提供長波信道。

颱風級的缺點編輯 颱風級由於艇身過大,導致比德爾塔IV級或美國俄亥俄級要更容易被發現。

而且颱風級的建造維護費用也要比導彈火力相等的俄亥俄級要高,這也註定了經濟不如美國的蘇聯是不可能大量生產並維護這種潛艇。

據稱一艘颱風的現代化升級費用相當於兩艘「北風之神」的建造費,因此它們將不會改裝。

自1996年起,俄羅斯海軍陸續將颱風級核潛艇退役,目前俄海軍僅一艘「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英語:RussiansubmarineDmitriyDonskoi(TK-208))」號(TK-208)在役,預計將服役至2026年。

虛幻世界中的颱風級編輯 颱風級在多部小說中出現過。

比如:由日本漫畫家川口開治所作的《沉默的艦隊》;由馬克·約瑟夫所作的《獵殺波將金號》和《颱風》等等。

關於颱風級最著名的小說是由湯姆·克蘭西所著的《獵殺紅色十月號》(TheHuntforRedOctober)。

其中主角紅十月號在小說中寫為颱風級的第7艘同級艦。

故事內容是參加演習的潛艇紅十月號因艇長變節,使得潛艇而遭到蘇聯追殺的故事,最後紅十月號逃過大難投奔美國。

但與現實世界中的颱風級不同,紅十月號裝配了26個導彈發射筒。

而且小說中還有傑克雷恩進入導彈發射筒間與敵人槍戰的戲,與實際的颱風設計不符。

颱風級還出現在電子遊戲中。

如美商藝電開發的《紅色警戒2》中蘇聯陣營中在造船廠可以建造颱風級潛艇,但遊戲中的颱風級是魚雷攻擊潛艇,只能用魚雷攻擊。

在BigHugeGames開發的《王國的興起:政權保衛戰》(RiseofNations:ThronesandPatriots)的「冷戰」戰役中蘇聯可以使用颱風級,但同樣也改為魚雷攻擊潛艇。

不過遊戲中的颱風級是該遊戲中攻擊力和耐久力最強的戰艦。

而由EugenSystem開發的《火線交鋒:美國淪亡錄》(ActofWar:HighTreason),蘇維埃陣營也有颱風級潛艇。

這個遊戲中的颱風級潛艇裝備了魚雷和巡航導彈。

但發射導彈時卻只能在水面上發射。

在電影《惡靈古堡5:天譴日》中,保護傘公司用颱風級潛艇運送病毒,並且在影片後面使用潛艇撞開冰層(真正的颱風級潛艇的確可以)。

註解編輯 ^原文:「…YouandIarelivingandcontinuelivinginthisworldthatisfaulty…」「…AmericalaunchedtheTridentclass,thenameofthefirstboatisOhio,forbeyondthemwestartedbuildingtheAkula,themorepowerfulsubmarine…」《Discovery》鋼鐵鯊魚 ^該導彈在俄軍中有個同名者:S-300F堡壘的出口版RIF礁石導彈 ^存档副本.[2012年5月18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19日).  ^空泡魚雷的原理請見「超空泡魚雷」的原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存檔副本.[2012-05-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8).  ^《艦船知識增刊——蘇俄潛艇全紀錄》颱風潛艇章節,艦船知識出版社,2006年 ^存檔副本.[2012-01-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2).  ^技術上可以攜帶14發,但由於美蘇核限定協議而改裝8發,請見三叉戟飛彈 參見條目編輯 蘇聯海軍 紅寶石設計局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相互保證毀滅 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潛艇 獵殺紅色十月參考資料編輯 《Discovery》——鋼鐵鯊魚(視頻錄像集),ISRC:CN-A01-00-0157-0 《艦船知識》2006增刊——蘇俄潛艇全紀錄。

《1996~1997俄羅斯艦船》(俄文) 《大國意志:打開核黑箱》,ISBN7-80151-300-2,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俄漢軍事縮略語大詞典》,ISBN:7801502205,出版社:軍事誼文出版社 外部連結編輯 紅寶石設計局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海軍技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Bellona[永久失效連結],所有該站關於「颱風級」的新聞目錄(英文) 取自「https://zh.wiki.hancel.org/w/index.php?title=941型核潜艇&oldid=7028753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