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泡沫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市場供求規律是解析股市與樓市價格泡沫現象的理論基礎。

(一)市場供求規律作用機制:. 無論在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中,還是在其他產品市場 ... 樓市泡沫 樓市泡沫是指房地產價格高於實際應有的市場價的現象,這種現象多半是由於片面追求房地產的高利潤而被有意或無意的造成。

簡介什麼是樓市泡沫,用一個比喻:冬粉也賣魚翅價,就可以說明這種現象。

泡沫最終是連冬粉都變成了魚翅的價格,而不是魚翅是魚翅、冬粉是冬粉。

如果供不應求讓石油或黃金的價格上漲,並不能證明資產價格過度溢價。

樓市泡沫形成的原因眾多,有地理因素,人口因素,也有各國央行的信貸擴張因素,還有匯率因素,但一般而言,判斷樓市是否有泡沫是用1平方米單位面積比地區平均單月收入,然後結合匯率來判斷是否超出了合理區域,照過去樓市泡沫的經驗來看,1平方米單位中檔商品房價格比當地人均月收入超過5:1的時候,則容易造成樓市價格大幅下跌。

理論市場供求規律是解析股市與樓市價格泡沫現象的理論基礎。

(一)市場供求規律作用機制:無論在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中,還是在其他產品市場中,供給和需求都是以價格作為橋樑的,而最終交易也是以價格作為媒介。

正常市場(產品沒有差異,買賣雙方沒有差異且不能影響市場)的市場中存在完全競爭,如果市場上只有幾個供應者,將出現不充分競爭的寡頭局面,極端情況下甚至出現只有一個供應者即壟斷情形。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價格是不可能被操縱的,在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價格極易被操縱,其中壟斷市場中存在高價格的定價權和超額壟斷利潤。

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的需求價格彈性小,奢侈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很大;市場範圍越大需求彈性越小,市場範圍(行業)越小需求彈性越大;時間越長需求彈性越大,時間越短需求彈性越小。

(二)房地產市場的供求分析:房地產(土地)的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分析。

一個區域的居住和商業辦公對房地產的需求是對必需品的需求,需求價格彈性較小;供給價格彈性就不一樣,作為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的資源,儘管土地的總體供應沒有彈性,但其區域性、行業性供給價格彈性較明顯,而且由於房地產(土地)開發周期較長(一般2年以上),比一般商品更具有時間彈性。

(三)股票市場供求關係及其特殊性對比各類市場,有的市場屬於快速市場,有的市場屬於粘性市場。

股票市場相對其他市場,既有一般市場特性,也有其獨特市場特性。

一方面,股市遵循市場供求一般規律,一方面股市有極大的特殊性。

房地產市場上價格對供求的調節非常緩慢,如果政府干預後現行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則價格趨於向上,價格上升的速度取決於現行價格下供求缺口大小,缺口越大則價格上升空間越大、速度越快。

可是,股票價格對供求的變化反應非常迅速,而且由於股票價格虛擬特性強,其價格波動還極大地取決於市場信心和市場趨勢,信心主要來自製度和市場,比如市場機制是否健全、政府信用是否堅挺、信息披露是否規範真實、投資是否具有財富效應等。

(四)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如何政府調控政策的利弊分析:國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控制房地產投資過熱的政策,而且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是其影響的好壞需要進行定性評估分析。

這裡藉助房地產領域以外的兩個例子,其一是農業高科技問題,其二是歐佩克油價問題。

首先說農業科技問題,由於農業科技導致農產品產量大大增加,導致價格下降,同時,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是相對無彈性的,因此需求不增加意味著最終導致農民的總收益減少,看來農業科技對農民不利,當然對社會是十分有利的,這就是農業科技導致的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矛盾。

再說歐佩克油價問題,油價變化說明在短期的石油供給、需求均缺乏價格彈性,因為短期內儲藏、產能一定,供給缺乏彈性;因為消費習慣(把石油作為必需品消費)不能馬上應變導致需求缺乏彈性。

但是長期內,產能逐漸增加,替代產品出現,必然導致價格下降;同時人們逐漸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習慣不妥,於是工業需求、公共需求、日常需求紛紛減少,也必然導致油價下降。

總之,類似房地產的石油在短期缺乏供給、需求價格彈性,而在長期具有明顯的供給、需求價格彈性。

可見,政策可能導致社會矛盾(比如農業科技問題),政策尺度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出台政策的時機必須恰當,否則效果不一定最佳(比如油價問題)。

在市場經濟中,供求規律很好地發揮作用,但是在現行價格下供不應求時出現短缺,而供過於求時出現過剩,原因在於所謂“現行價格”並非市場均衡價格。

這種供求失衡導致的短缺或過剩經常會出現在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中,比如制定農產品最低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將導致農產品過剩;租金控制時最高租金限制低於均衡租金,將導致公寓短缺;汽油供應限價低於均衡價格,導致排隊購油現象;失業也是勞動力資源過剩的表現,因為最低工資高於市場均衡工資。

政府也知道會出現短缺和過剩,但是為什麼政府的調節往往失敗呢?原因在於政府很難確定干預市場的時機和合適的力度,結果往往引起市場的過激反應。

所謂政府失靈是指不完全信息、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決策失誤導致政府失去產生調節市場的應有功能;所謂市場失靈是指經濟異常波動、市場缺乏競爭、社會成本高、公共物品供應不足、市場欠缺、信息失真導致市場失去產生應有經濟效率的應有功能。

因此,政府與市場的相互關係是,市場第一、政府第二,只有在市場失靈時政府才發揮作用糾正市場失靈,當然政府糾正市場失靈需要考慮調節的時機和力度,因為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是一把雙刃劍。

比如,市區住宅改造計畫原本是為了窮人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結果低收入住房毀壞的多、建的少;租金控制導致住房質量差、困難人群居住更加困難;最低工資雖然幫助部分工人卻導致其他人失業;我國長期的實踐證明,政府對經濟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總之,政府與市場供求規律的關係非常微妙,政府必須尊重市場供求規律,考慮市場供求規律的政府政策比無視供求規律的政策更為安全有效,不利的副作用更少。

形成過程(一)市場化供地模式扭曲供求關係、放大泡沫效應地價上漲導致房價上漲,還是房價上漲導致地價上漲?一般而言,房價的主要決定因素有市場因素和成本因素。

市場因素主要是供需導致價格變化,如果供不應求導致市場均衡被打破,房價必然上漲,從而導致地價上漲,因此從市場因素而言,房價帶動地價上漲,是一種引致效應。

房屋成本主要是地價、建築成本和相關稅費,在建造成本、利稅一定的情況下,地價成為房價高低的主要變數,按經驗統計其比例一般大約是40%—50%,因此從成本角度而言,地價影響房價,高地價可能導致高房價。

市場化土地出讓引發不少問題?經營性土地出讓的市場化模式(招標、拍賣、掛牌),其主要宗旨是為了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擇開發商,確定科學客觀的出讓土地定價模式,建立市場化的地價形成機制,避免土地出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敗。

可是,這種市場化模式可能導致矛盾發生轉化,即市場化的代價就是地價可能被人為抬高。

市場化供地後,城市土地價值顯現,地價明顯上浮,這種壟斷地價模式對經濟發展的雙重影響,其正面效應是,土地一級市場壟斷後,城市土地資源價格上升,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吸引資本流入,投資增長,使商業機會增加,整個地區呈現繁榮景象,真正實現了“土地是財富之母”;負面效應是,過高的地價,形成過高的房價水平,無疑會加大商業成本和辦公成本,使得經濟和商業活動的邊際收益遞減,最終減弱城市的市場競爭力。

實際上,目前的我國供地模式實際上是政府壟斷。

一方面,農村集體土地國有化即征地的過程不按市場價定價,大量土地同時符合供給條件,而政府是唯一的土地獲得者,短期內需求十分有限,因此農用地國有化是供過於求的(需求曲線嚴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導致供求曲線的交點左移,即均衡價格嚴重扭曲地降低)。

一方面,政府在土地市場上形成了單一的政府壟斷供給。

市場化供地模式導致的短期限量出售土地造成了人為的供不應求,以至於招標拍賣土地價格不斷攀升(供給曲線嚴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導致供求曲線的交點左移,即均衡價格嚴重扭曲地升高)。

由於征地與供地均被政府壟斷,二者之間存在巨大價差,政府“壟斷經營”土地的結果必然是,一方面導致農民、政府、用地者間的利益矛盾的巨大衝突,一方面通過短期限量供地導致土地價格上漲,嚴重扭曲了市場供求關係,扭曲了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使房地產市場價格信息失真。

在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供給的條件下,土地價格的變動主要受政府供給土地量多少的影響,這樣價格不會是真正的市場價格。

政府對土地壟斷的程度越高,對房價的影響也就越大,從而對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影響也就越強烈。

獲取農用地和國有土地供應的寡頭壟斷模式是鑽了市場供求規律的空子,假若取消農用地國有化時的供過於求的管道、賣地時的供不應求的管道,而是直接由農民直接與市場需求者進行交易,那么農用地的交易價格絕對不會如此之低,而市場買地的價格也絕對不會如此之高,這中間的差價也就會自然轉化為對農民的補償、對開發商的補償、以及對消費者的補償,當然政府也可以收取各類稅費,只是壟斷利潤不會如此之高。

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如果政府賣地時將計畫出讓的土地同時推向市場,交易價格肯定下降(其供給量增加,導致供求曲線的交點右移,交易價格必然下降),何必要實行全國上下的針對房地產的全面聲討?其實,發展商並不想房價高企,以免引起政府、消費者的不滿。

房價高企的原罪一方面在於市場投機猖獗,一方面在於政府的土地寡頭壟斷模式,政府必須承認這個體制缺陷並承擔這個責任,這才是真正的尊重民意、尊重市場、尊重真理。

(二)股票市場的泡沫扭曲過程:股權分置的制度設計原罪股票市場長期以來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股權分置。

所謂股權分置,是指由於早期的制度設計,只有占股票市場總量三分之一的社會公眾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則暫不上市交易(非流通股)。

股權分置問題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上特有的股權結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股權分置問題的產生,主要根源於早期對股份制的認識不統一,對證券市場的功能和定位的認識不統一,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還處在早期階段,國有資本運營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

截至2004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總股本7149億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國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

股權分置問題的存在,不利於形成合理的股票定價機制;影響證券市場預期的穩定;大股東不關心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動,流通股股東“用腳投票”形不成對上市公司的有效約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不利於國有資產的順暢流轉、保值增值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制約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等。

可以說,股權分置問題已經成為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一個重大障礙,需要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

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實行發行審批制,市場需求沒有彈性,在短期內股票是分開發行、上市的,顯然是供不應求的,必然導致價格高企;一方面由於股權分置,大部分股份不流通,導致供不應求的情形加劇,再次導致股價上升。

所以,股市長期以來被扭曲,少量的流通股在市場供求規律的作用下,發行價、交易價高高在上,以至於首日的交易價就大大偏離其正常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大多數被這種制度性風險包圍,幾乎95%以上的投資者是虧損的。

正是這種審批、發行制度和股權分置制度缺陷,導致了投資者承擔巨大的市場風險。

政府因素政府必須正確處理自身利益與其邊界的關係。

政府不從土地市場交易主體的地位退出、變政府直接參與土地市場變為間接干預,實際上是利益衝動使然。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能應定位於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

政府只為公共利益征地是國際通行做法。

政府退出土地市場主體後,應主要通過規劃管制和對房地產徵稅的方式間接調控市場。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政府是權利有限的政府,政府的邊界才可能清晰。

首先,政府必須遏制自身參與某種資產市場的初始衝動。

從所謂“鼓勵上市發行股票”到所謂“經營城市”,乃至以房地產繁榮拉動經濟發展,都是政府介入不同形式資產市場的表現。

一旦政府直接或間接參與市場,則必然扭曲市場。

股市投資者長期以來始終依賴政府的政策救市,這顯然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

而房地產市場在當前的政府操作下,很容易形成同樣的結局。

因此,明智的政府與市場保持距離,是高於市場的調控者,是不偏不倚維持市場秩序的裁判者。

當前某些地方政府聲嘶力竭強調房地產運行的健康性,本身就違背了政府職能的基本原則。

第二,政府必須遏制自身維護某種資產價格的持續衝動。

即使行政力量在資產市場發展中並未發揮直接或間接參與的作用,但是市場總有波動,在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中,投資主體往往會要求政府給予扶持。

而不成熟的政府往往會基於諸如維持市場穩定、避免投資者受損等諸多理由平準市場。

當然,面對某種資產的過度異常投機,政府出於維護公眾利益而托市另當別論。

第三,政府必須遏制自身限制某種資產價格的善良衝動。

社會各界對房地產泡沫的憂慮,於是形成了在具體操作層面由政府直接平抑房價的動議。

同樣,在直觀意義上,這一考慮是正確的,但是在政治經濟學意義上,這將是極其危險的政策設計。

一方面,市場漲跌自有其規律,當前的狂漲並不意味著今後不會走跌,而政府介入干預房價本身又意味著對原先投資者的不負責任,只有讓其自然波動,投資者願賭服輸的市場心理才能健全。

因此,壓低房價和之前的托市在本質上不存在區別。

另一方面,面對當前過高房價導致的低收入居民無處棲身的問題,行政當局只有兩種手段可供選擇。

一是增加供應量,抵消市場過度的需求。

二是財政、貨幣政策,調節貸款利率或者貨幣補貼從而調節整個市場需求。

毋庸置疑,政府肯定難免利益考慮。

其實,政府的最大利益出發點在於全體國民,在於國家經濟,而在房地產市場中具體集中的利益就是土地價值。

土地供應機制並不能保證長期穩定、科學合理的土地收益,它更有可能助長政府官員的短期政績衝動,甚至產生腐敗,而土地的有限性可能導致未來政府土地收益越來越少,因此科學的做法是,土地收益應如同稅收一樣穩定、均勻、制度化地回收,才可能保證政府未來的各期收益,也可以減輕市場的沉重負擔,也減少了政府官員的短期政績衝動。

所以,以年地租的方式實現政府對國有土地所有者的權益,實行年租制,就需要在法律上明確。

這樣既可使政府土地收益長期化,避免政府在土地收益上的短期行為,也可促進城鎮存量用地的流動,推動城鎮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其實台灣省土地改革模式值得借鑑。

當年國民政府遷台,政府推行土地改革方案,採用不流血的政策使台灣農民耕者有其田。

並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來穩定土地政策和農民,以避免大量的農業失業人口衝擊脆弱的城市。

到了上世紀70代,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和財團壓力,國民黨政府最終反對開放土地買賣,而是將資本引入農村,過渡到台灣工業化後期,全社會進行社會資產再分配,解決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和工農業分化問題。

過了十多年,台灣完成工業化,經濟發展到了較高的水準後,台灣放寬了土地政策。

這時候的土地價格已經從每甲四萬新台幣上升到了三千萬到四千萬不等。

大量的農民因為出賣土地而得到了多年的補償,享受到了國家工業化的經濟成果。

社會財富再次通過土地買賣得到了再分配,避免了大量農民的破產。

工農業發展平衡,同時造就了大量的中產階級,使台灣社會更趨向穩定。

另一方面,在經濟上,出讓土地造成了部分人群的資本富裕,社會消費和投資都帶動了起來。

重要的是這些“暴富”的農民拿到出賣土地的財富之後,將資本轉向高風險的高技術行業,正是這些知識含量不高的“暴富”農民,成為台灣產業提升和轉型的資本輸入者,而此點則可以算是台灣土地政策的意外收穫。

制度缺陷與市場缺陷共振:股市與樓市價格泡沫類似 人們越來越清楚,中國的樓市和股市一樣,存在重大制度缺陷。

其表現有三:其一,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一樣,是一個權力介入型市場,權力資本的作用超過了其他資本,產品市場化而要素非市場化不對稱,導致了住房市場畸形以及價格居高不下。

其二,地方政府發展房地產業更多是迫於財政支出的壓力,出於追求發展政績的衝動,這一點與當年發展股市只是迫於企業融資壓力、迫於為國有企業脫困圈錢非常相似。

其三,房地產商推高資產價格的市場操作手法與股市黑莊頗為類似。

在股市中,如果有人控制了一隻股票足夠籌碼,就完全可以操縱股價。

而莊家推動整個市場價格上漲的奧秘就在首先推高高價股票的價格,誘使其他中低價股票的價格自然會被帶上來,這一手法在房地產市場中也已經被使用;2005年房地產投資商提出轉戰二、三線城市。

從技術上看,這一做法十分類似於股市中莊家炒作某個板塊或概念的股票時使勁拉升龍頭股票的手法,龍頭股票的賺錢效應引誘散戶拚命殺入同板塊或概念的垃圾股,只要龍頭不倒,其他股票就跟著上漲,一旦莊家達到目的,散戶的末日就來臨。

許多城市的價格已經翻番,少數項目價格甚至上漲數倍。

這與股市莊托的做市效應是一樣的;為了推高價格,房地產商偽造大量虛假成交契約,通過這些虛假契約,使得房地產價格“無量空漲”。

這一做法類似於股市莊家自我對敲拉抬價格。

然而,一個不規範的市場是不可能實現持續快速的成長的,股市如此,房地產市場亦如此。

可見,股市、樓市的制度規範和市場規範是缺一不可的。

另解對於國內房地產現狀,中國有自己的特殊性。

地少人多,財政收入不足以提供更多的保障。

但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似乎可以借鑑而有另解。

首先是保障性住房應與市場化供給分開。

政府保證居住權利,市場解決改善與投資發展問題。

再者是政策應有適當的超前性。

從預期的角度制定規劃與長期政策。

三是房地產的發展與城市建設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和效率放開。

四是需求與消費不局限於本國、本地、本城的居民。

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資源,形成城市吸引力,會創造出財富集中的特殊效應。

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之一就是房地產的過度投機,其中的邏輯明確得近乎簡單。

1997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東南亞經濟繁榮景氣、樂觀情緒瀰漫,但飛速上漲的房價種下了泡沫的危機,1992年到1996年,泰國曼谷建成了76萬套新住宅,其中15萬套空置無用,而到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泰國閒置的住宅高達85萬套。

“泡沫在1996年開始破裂。

1996年泰國經濟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

首先,由於房地產泡沫破裂,金融機構出現大量不良債權;1997年初,泰國辦公樓的空置率達21%,位於曼谷商業區的房屋價格下跌了22%。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撰文指出。

這進一步引發了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引發了泰國金融惡化。

1996年6月底,泰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達到35.8%。

1997年7月2日凌晨四點半,泰國央行發表了一項重要聲明,宣布此前十餘年盯住美元的泰銖,開始自由浮動。

泰銖對美元當日即貶值超過15%,亞洲金融危機正式開始。

這場危機迅速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多東南亞國家房地產行業成為此次危機的重災區。

福利分房:當年的危機免疫不過,相對比東南亞地區,中國內地樓市所受影響要間接一些。

“幸運的是,1998年以前內地基本是系統的福利分房制度,1998年以後房地產才真正開始普及商品化,所以外來衝擊對老百姓來說並不明顯。

”一位房地產行業人士說。

但對於外來投資商的影響不一樣。

中國現狀萬科主席王石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中國的房屋是否過於昂貴,他答道:“是的”。

當主持人提到上海普通居民買房需要支付的房款可能是其年薪的45倍以上,王石則表示實際比例甚至更高,他說,“這是一個泡沫,非常危險,甚至是個‘災難’。

”三四線城市現狀與一二線城市量價大幅齊升的局面不同,不少三四線樓市陷入了“增長疲軟期”,不僅增速緩慢,甚至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供應過剩及泡沫隱憂,風險不容忽視。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分析師楊晨青說,大多數城市九、十月份的成交量創下近幾年以來的新高,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城市新房銷售面積是2010年調控以來的最高點,相當一部分城市銷售面積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四線城市樓市“不溫不火”。

在湖北省西部某市,號稱當地最大的三個樓盤都是近百萬平方米的大型小區。

多棟樓房已經建成,臨街一排幾家商鋪已裝修完工。

然而,銷售中心人員稀少,住宅樓大部分沒有裝修入住的跡象。

與此同時,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過去幾年也經歷了房價暴漲,卻很萎靡,房價回落甚至“棄房”現象。

溫州市一些爛尾樓盤無人敢接,法院無奈之下將司法拍賣搬上淘寶網,做起了“掌柜”。

最新價格監測顯示,溫州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為1.7萬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41%。

與2011年初的頂峰相比,當前溫州商品房價格平均縮水幅度為26%。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從地區還是城市來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分化特徵,三四線城市樓市的泡沫隱憂越來越明顯。

相關詞條 美國樓市泡沫的故事 內容介紹《美國樓市泡沫的故事:次貸危機與中國股市震盪》主要內容:在2008年,中國股市為什麼會如此震盪?告訴你一個美國樓市泡沫的故事,也許你...樓市泡沫的膨脹和破裂;“大環境”就是由美國樓市泡沫所左右的美國經濟和... 北京樓市 商品經濟市場下,樓市難免有起伏漲跌,但北京樓市帶給人們的“戲劇性”感受卻超過了其他所有行業,從2009年北京樓市驟熱到年底的恐慌性購房,老百姓們也體驗了... 簡介   發展現狀   特徵   發展趨勢 樓市限購 樓市限購,就是針對目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限制購房的政策,2016年以來樓市持續火爆背景下,國慶長假期間多地接連出台的“限購令”將樓市推... 背景   限購城市   措施   房價走向 樓市調控 樓市調控,指圍繞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

據悉,相關部委已開始準備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以配合可能推出的房地產新調控政策。

知情人士稱,樓市新調控政策將在三季度發... 三大焦點   調控不變   相關報導   十度調控   十年反思 樓市崩盤 樓市崩盤,通俗地講就是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

現象    後果   措施及效果   判斷標準   日本 春暖樓市 “春暖樓市”北京春季房展網上聯展正式啟動。

萬科、中信、遠洋、北辰、城建、天鴻置業等21家首批參展企業共推出26個項目優惠銷售,涉及房源2300餘套、20... 房展啟動   理性回歸   共創繁榮   經驗總結   參考資料 美國樓市泡沫的故事:次貸危機與中國股市震盪 會如此震盪?告訴你一個美國樓市泡沫的故事,也許你自然會從中得出答案。

樓市...都有一個相同的“大背景”和“大環境”。

這個“大背景”就是美國樓市泡沫的膨脹和破裂;“大環境”就是由美國樓市泡沫所左右的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增長... 樓市房流感 樓市房流感的症狀是樓價高熱,症狀對比為體溫過高與房價驟升。

和多數流感疫情相似,甲型H1N1流感的最明顯症狀為體溫過高。

樓價也有一個正常範圍,不同區域的樓... 概述   症狀   易感人群   業界評點 相關搜尋墨菲定律基尼指數CPISWOT分析上證指數國內生產總值通貨膨脹樓市泡沫基尼係數次貸危機團購熱門詞條2017年katemossKindlePaperwhitePoloSBS人氣歌謠亞欣人才濟濟何國傑俊男坊土地徵收條例小顏席絹幸福的臉新月傳說日日蝶蝶最終幻想XIV棒棒堂王子章回小說糟糕終身學習網蔣緯國金湯匙陪我到以後黑貓警長ColumnECCEmporioArmaniredwingSlideSharestack周齊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奧運會的贖金我愛幸運七普林苦瓜排骨湯蒙派克蔡芷紜貧血癥狀鋸棕櫚雷伊泰省馬齒莧鬼黃紀瑩BL動畫十大惡人廣告詞獨角犀屬蜜糖鐵皮屋高山杜鵑黃一琳樓市泡沫@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