愠的解釋|愠的意思|漢典“愠”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愠”字的解釋,釋義,異體字,音韻方言,部首筆劃,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3) 又如:慍怍(慍怒);慍恚(怨恨惱怒).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簡繁異體字 yùnㄩㄣˋ部首心 部外9 總筆畫12繁體慍 怨惌慍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6120 左右结构442251125221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njlgpabtuklk96012 拼音yùn注音ㄩㄣˋ部首心部外9總筆劃12統一碼6120筆順442251125221 標 愠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慍yùnㄩㄣˋ ◎怒,怨恨:~色。

~容。

~怒。

~惱。

人不知,而不~。

英語angry法語encolère,irrité ©漢典 愠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慍yùn〈動〉(1)(形聲。

從心,昷(wēn)聲。

本義:含怒,生氣)(2)同本義[irritated;angry]慍,怒也。

——《說文》慍,恨。

——《蒼頡篇》舞斯慍。

——《禮記·檀弓》。

注;“猶怒也。

”慍而不出。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憂心悄悄,慍於羣小。

——《詩·邶風·柏舟》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3)又如:慍怍(慍怒);慍恚(怨恨惱怒)(4)羞,害羞[shy]引得些鴛鴦兒交頸和鳴,忽的見了,慍的面赤,兜的心疼。

——元·關漢卿《金線池》常用詞組慍惱慍怒慍容慍色©漢典 愠國語辭典 愠「慍」的異體字。

©漢典 【卯集上】【心】 愠·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愠《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愠·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唐韻】【正韻】於問切【集韻】【韻會】紆問切,𠀤音蕰。

【說文】怒也。

本作慍。

【廣韻】恚也。

【倉頡篇】恨也。

【詩·邶風】愠于羣小。

又【集韻】委隕切【韻會】委粉切,𠀤音惲。

心所蕰積也。

又或作蘊。

【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又【集韻】鄔本切【韻會】烏本切,𠀤音穩。

愠愉,煩憒也。

 亦作菀。

【詩·小雅】我心菀結。

【註】徐音於阮反。

又【集韻】紆勿切,音鬱。

心所鬱積也。

或作惌,省作宛。

【史記·倉公傳】宛篤不發。

又叶於云切,音煴。

【虞舜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昷心爲愠,含怒意。

或解含悶,非。

(慍)【正韻】愠本字。

◎按《說文》从心𥁕聲。

《正字通》从昷,以从𥁕爲譌,非。

©漢典 【卷十】【心】 慍《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愠”字頭,請參考“慍”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怒也。

从心𥁕聲。

於問切 『說文解字注』 怨也。

怨各本作怒。

大雅緜傳曰。

愠、恚也。

正義云。

說文愠、怨也。

恚、怒也。

有怨者必怒之。

故以愠爲恚。

然則唐初本作怨甚明。

車舝。

以慰我心。

韓詩作以愠我心。

愠、恚也。

與毛緜傳合。

毛閒關傳曰。

慰、怨也。

葢毛詩亦作愠。

後人譌爲慰耳。

从心。

𥁕聲。

於問切。

十三部。

©漢典 愠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jyn˥˧日语读音URAMUIKARU韩语罗马ON 客家话[梅县腔]wun3[台湾四县腔]wun3[客英字典]vun3[海陆腔]wun3粤语wan3潮州话温6,ung6 近代音中古音影母問韻去聲醖小韻於問切三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影母痕部;王力系统:影母文部; 吴语闽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愠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慍」慍兒盞春秋中期或晚期文物93.1「慍」郭.語2.7「慍」說文‧心部「慍」「愠」「愠」 金文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 異體字怨惌慍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贠(yun4)蕴(yun4)㞌(yun4)䩵(yun4)䲰(yun4)㚃(yun4)惲(yun4)韞(yun4)鄆(yun4)熨(yun4)㒁(yun4)恽(yun4) 同部首 恆㤾憐憰憫悇憣㥌惼憍悧怞 同筆畫 嵁鈠䀵锈䞎貺渨惉䄎渜𠅟棴 初中古詩詞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十二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