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流而行,一種有覺知的生活方式。. 《臣服實驗》和《覺醒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臣服實驗》是作者Michael Singer的生平故事,描述他如何從一個遺世獨立、每天除了修行什麼都不想做的人,隨著奇妙的因緣開展,最後成為上市公司的CEO。

而《覺醒的你》是 ... GetstartedOpeninappCYSigninGetstarted60FollowersAboutGetstartedOpeninapp順流而行,一種有覺知的生活方式。

CYApr11,2020·6minread《臣服實驗》和《覺醒的你》,是近期讀到蠻有意思的兩本書。

《臣服實驗》是作者MichaelSinger的生平故事,描述他如何從一個遺世獨立、每天除了修行什麼都不想做的人,隨著奇妙的因緣開展,最後成為上市公司的CEO。

而《覺醒的你》是MichaelSinger拿來說明他的思想,解釋所謂「臣服」背後的原理,和為何這是比事事控制更好的方法。

『臣服』這個詞往往讓人聯想到『軟弱』,或是『認輸』、『投降』,然而,靈性上的臣服其實正好相反。

它不是向某樣事物屈服,而是有意地放棄一部分的自我。

假如你所放棄的那個部分對你的成功而言其實是個阻礙,學習臣服就成了一件非常有益的事。

—《臣服實驗》P.11簡而言之,作者的中心主旨是:因為小我的念頭和情緒反應,絕大部分都沒什麼用,所以請放掉小我的好惡,專注把出現在你面前的任務做好,事情自然會往最合適的方向開展。

每天從眼睛睜開醒來,我們的腦子裡就會接連不斷出現各種聲音,但「成長真正的關鍵,在於了悟你並不是頭腦的聲音,而是聽到它的人。

」(《覺醒的你》P.20)為什麼會有這些聲音?因為在腦中將經驗和訊息重新描述、詮釋並理解的過程,讓人感覺對於外在世界似乎更有控制力。

這當然是錯覺,實際上我們對於外在世界能掌控的實在太少。

但失控會讓人恐慌,因此產生這套反應機制,讓我們彷彿可以在內在重新創造外在世界,而感覺比較舒服。

「在思想的世界,總能做些什麼來控制體驗」—《覺醒的你》P.23因此,仔細觀察腦中小我的聲音,會發現它無時無刻不在發表各種意見,常還說些負面、悲觀或貶低的話。

假如有個人一天到晚在你身邊叨唸,你一定會離他越遠越好。

但為什麼你對自己的小我就這麼無防備呢?你真的要一直聽它的嗎?把自己腦中的喋喋不休,想像成另一個人在說話,對我很有幫助。

如果想要更有感覺,還可以替這個小我取個名字,每當腦子裡又有一堆聲音,就在心裡提醒自己:「噢,又是阿瓜在講話了。

好喔。

」然後moveon。

作者的另一個重點是,保持心的開放:心藉由開放和封閉而控制能量流。

心因為被過去儲存下來、未完成的能量型態堵住,所以才會封閉。

所謂過生活,就是體驗通過你的這個瞬間,然後體驗下一瞬間,然後再下一瞬間。

當你無法讓生命事件通過時,它們會留在你裡面,變成問題。

出現美好的經驗時,你因為執著,導致它無法通過。

……有兩種經驗可能發生並堵住心,一是嘗試推開令你感到煩躁的能量,一是嘗試保存你喜歡的能量。

—《覺醒的你》P.69、P.71、P73、P.77-78他認為,真正能夠享受生命的態度,是不要執著或推開,持續保持開放。

越開放,就越能深刻的體驗生命。

如果是閉關前的我,一定會覺得「WTH在寫什麼鬼誰看得懂?!」。

但這些道理和內觀/正念是相通的:體驗升起的時候,不論好壞,就單純的觀察和經歷它,當它自然過去就讓它過去,接著再面對下一個升起的體驗,再讓它自然過去,就這樣。

不加深排拒負面經驗的慣性,也不加深貪求正面經驗的慣性。

我的實際操作,還是回到觀察身體。

例如呼吸急促、胸口緊繃、甚至肩頸或胃感受到緊縮壓迫時,常代表封閉狀態;而當遇到強烈的正面愉悅感受時,會感覺呼吸變短、腦袋或胸口發脹,當你想抓著這種興奮的感受不放,也會造成一種封閉,因為這樣的狀態讓你很難注意到其他事物,無法讓別的經驗自然發生。

相反的,如果身體覺得放鬆、平穩的話,通常代表開放。

至少以我自己來說,身體感受會比虛無飄渺的「心」來得好觀察。

讀完這兩本書剛好是二月底,於是把三月設定成「臣服實驗月」,嘗試應用作者的主張。

收穫是,花在內心糾結的力氣更少了,當發現糾結是來自單純小我的好惡,就想起作者的話,而可以快速轉移注意力到手上的任務。

一旦進入專注狀態後,通常糾結的情緒也不會停留太久,還比較輕鬆。

加上最近大環境非常動蕩,瀰漫著未知和恐慌的氣息,大至國家,小至個人,太多事使不上力,即便充滿幹勁或抱負想全力衝刺,當世界按下暫停鍵的此刻,很多時候也只能學著臣服。

順流而行,不耗力氣做無謂的抵抗,專注在自己能做的,然後接受事情的發展和結果。

好話說完,接著要來平衡報導。

我對作者最大的意見是:生平故事太順利,讓人覺得他的人生經驗很難應用在自己身上;對於方法的描述又常常太空靈,不夠接地氣。

例如現實中遇到經營狀況,要決定該不該裁員減薪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大抉擇:留A還是留B?減薪多少才「合理」?或是當遇到合作對象要搞垮你,到底要怎麼「臣服」,又能採取最適切、甚至懲罰對方的行動?生活的方方面面,會有各種牽涉他人的複雜難題,這些時候到底怎麼樣算是臣服?身為讀者也會很想知道,在做困難決策、或面對兩難處境的時候,他怎麼實踐「臣服」?結果當他被問到具體實例時,舉的卻是他在剛畢業後發生的事,參考度實在有夠低。

我忍不住懷疑到底他是在逃避問題?還是對他來說,後來發生的事都沒有比這困難?還是他根本沒有那麼多真的很困難的經驗可以分享?還有,書中很愛講「放下」(對應原文應該是letgo之類)。

但「放下」是個被講到爛掉、定義模糊又讓人不知道實際上要幹嘛的詞。

我自己練習的具體方法,都還是以前在開心禪和內觀學的。

我實在不確定,有多少冥想靜心的新手讀了這兩本書之後,就真的知道怎麼「放下」?此外,我認為,有時候人內心的反應,可能有超越表面好惡之外更深的意義,也許是在暗示我們應該調整方向?又或是提醒我們表面上忽略的東西?如果一概而論說,這些反應都讓它過去,難道毫無過度推論的問題?對於內心反應的判斷拿捏,平衡點必定很微妙,加上完全是主觀經驗,不容易說明清楚,但我認為作者應該盡力區分,否則讀者在概念上很難想像,實際應用就更不可能了。

總的來說,我還是會推薦大家去讀讀看,作者採用和主流推崇的路徑相當不同的價值和生活方式,依然得到世俗認可的成就。

不是說每個人用他的方式就能去上市櫃,但至少他的故事和經驗顯示,成功方法和成功人士都不是只有某一種樣子。

最重要的是,就算今天沒有這些成就和名氣,我相信他的快樂、滿足和平靜,也不會短少分毫。

CYWearetheharmlesssociopaths.Follow11111 111MeditationSpiritualityAwakeningSurrenderMorefromCYFollowWearetheharmlesssociopath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