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奧克蘭圖書館100本中文好書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紐西蘭奧克蘭圖書館100本中文好書推薦. 有人說,讀書就像交朋友,但現實生活大概很難會有新認識的朋友馬上掏心掏肺把腦裡的想法說出來(這樣也會嚇到人 ... 直接觀看文章 選單 主導覽列 搜尋: Social在Facebook看#’s的個人檔案在Twitter看wordpressdotcom’s的個人檔案在Instagram看#’s的個人檔案在Pinterest看#’s的個人檔案在LinkedIn看#’s的個人檔案 Category Art 食譜 蛋 雞肉料理 豬肉料理 點心 涼拌菜 Music NZLife Book Education Gardening Trip Travel TagAichi Animal App Art Auckland BayofIslands BayofPlenty Blueberry Chiba Chubu-chiho Education Europe farm Florence food France Fruit Fukui Funny Gifu Gisbourne Hamilton Hastings HavelockNorth Hikone HotSprings Iga Italy Japan Kansai Kerikeri Lake Lighthouse Market Marseille Monaco Music Nagahama Nagano Napier Nara NewZealand Nice OilPainting Omihachiman Orchestra Osaka Paihia Paris park Party Performances Performances,Orchestra Rome Rotorua SandDune Shiga SouthIsland Sports Studio Taupo Tauranga Tohoku Tokyo Tsuruga Venice Viola Wine Yamanashi 涼拌菜 蛋 豬肉料理 雞肉料理 食譜 點心 有人說,讀書就像交朋友,但現實生活大概很難會有新認識的朋友馬上掏心掏肺把腦裡的想法說出來(這樣也會嚇到人吧),倒是書本作者盡可能在作品裡展現自己,所以感覺是跳過客套寒暄的階段快速的認識了不同類型的人啊!2019大約讀了150本書,有些深有同感、有些獲得新知、有些讀過就忘、有些哭笑不得…讓我在這裡分別歸類一下印象深刻的幾本書 非小說類~ 👑腦科學:大腦解密手冊用故事深入淺出的敘述,易讀易懂。

不知道20年後再來看腦神經科學相關的書籍會不會被新發現嚇到?這本書運用很多真實故事解釋目前我們對人類大腦的認知。

第一個故事是羅馬尼亞的孤兒歷史,在1966年,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下令禁止該國人民避孕及墮胎,為了提高人口量與勞動力,甚至派出婦產科醫生擔任『月經警察』檢查生育年齡婦女,確保她們生出足夠的後代,如果家中孩子少於五個還會被課『禁慾稅』,因此整個國家生育率突飛猛進。

但是窮人沒辦法養這麼多小孩,所以生下來以後只能送到國營收養機構,國家也只好設立更多孤兒院,收容蜂擁而來的孩童。

到1989年共黨總書記被迫下台時,全國收養機構共有17萬名棄兒! 因為實在收容太多兒童,每15人能才分配到一名照護人員,這些照護者被告知不可以抱小孩、不能流露情感,即使小孩哭也一樣;他們的考量是,顯露情感會導致孩童需求更多,而他們人力有限,不可能滿足情感需求。

這樣的體制下,所有小孩不論性別,剪同樣髮型,穿相似服裝,按時餵食,一切都像機械化生產。

科學家很快發現這種缺乏愛的顧小孩方法對於腦部發育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小孩到四歲仍說著奇怪的混合語言、之後的成長過程顯現學習障礙、智商比同齡孩子低,也因為早期沒有足夠情感交流的機會,成長後也有很大的依附問題。

2005年羅馬尼亞開始規定,把兩歲以下幼童送到收養機構是違法行為。

(詳細研究兒童早期發展影響可參考Dr.CharlesNelson文章: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tragedy-leads-study-s…/) 光是看這個第一章就讓我很有感了,接下來幾章也蠻精彩,作者講述的方式很清楚明白,滿易讀好看。

👑打破大腦偽科學 腦科學蠻真是蠻迷(惑)人的,想想,解剖其他人體器官大致能看出如何運作,但是即使把腦切開,還是不知道人怎樣思考。

就是因為不易觀察和理解,才產生很多武斷的左右腦偏差心理測驗和“你知道嗎?你的大腦可以OOXX…”之類的報導。

這本書的作者大概看了太多似是而非的大腦迷思,覺得他所研究的腦科學根本不是這樣,所以才發願寫了這本書闢謠吧。

我不能說這本書寫的對我這外行人很易懂,畢竟是講腦,一定會出現很多難記的細胞名稱,還有專業的測量方法術語,例如『功能性磁振造影術』德文是:functionelleMagnetresonaztomographile還有『腦波圖』Elektroenzephalographie(這些德文怎麼可以這麼落落長@@),但是作者穿插在這些專有名詞裡的用字遣詞還蠻幽默的,算是能幫助讀者繼續看下去的動力吧。

其中有一章在講補腦食物迷思,說到可以促進腦功能的多酚類,包括巧克力含有的類黃酮。

巧克力一向都給人吃了以後會心情好的感受。

腦科學家實驗中,受試的人喝了一個月含類黃酮量豐富的巧克力飲料後,真的比沒有喝的控制組顯得更沉著平穩,但是智力並沒有增加。

不過,如果我們想攝取跟實驗等量的類黃酮,每天必須吃下三公斤左右的牛奶巧克力@@一個月之後是不是還會心情好,家裡的磅秤會讓我們知道…😅 👑大腦喜歡這樣學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在後記中,一位心理系教授說他女兒國中時覺得寫數學作業是煉獄,常一邊做作業一邊哭著撞牆,等哭完才兜個大圈算出答案,他怎麼安撫都沒用,結果這位教授給女兒這本書後,女兒氣的問為什麼沒有早一點給她看@@心理學教授不平的答,書上的技巧我早就都教過妳啦!女兒回:人家作者有告訴讀者技巧背後的原因,聽起來就很有道理啊!(身為心理學教授的家長自尊完全被踐踏XD) 說真的,書上寫的讀書技巧跟練琴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強調專心、多練習、真的卡住了要轉換環境和情緒等等…但是從作者一步步的分析和圖解,讓人更能接受這種『老生常談』,或許真的可以幫助學生(或孩子)突破困境吧。

對於討厭數學的人(像是我)來說,這本書的一句話值得想想: 『我們會對自己擅長的事物培養出熱情。

但,錯是錯在我們以為我們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就沒有熱情,也永遠不會有熱情。

』 👑行為研究: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深入分析如何造成及改變『習慣』 常常在教學的時候提醒學生不要養成壞習慣,但其實我自己就有很多不良習性,比方說拖拖拉拉,明明就知道還書期限要到了,還是拖到剩一週才來認真看好書。

XD 喜歡作者精彩又易懂的文筆講述跟大腦有關的實驗和故事。

記得之前看了『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這本書,提到因為大腦損傷只保留30年前回憶而沒有當下記憶的人。

這本書深入講到這樣的案例如何靠『新建立的習慣』生活下去(比方說,因為記憶只有一分鐘,出門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因為是在講『習慣』(我其實不太喜歡中文翻譯的書名),所以除了“習慣是如何在大腦中建立的”以外,也包含“如何打破舊有習慣”。

不只在個人方面,更往大方向推到團隊、企業、政府部門甚至社會運動(其中講到黑人民權運動—蒙哥馬利公車抵制事件中的發展讓我想到現在的香港。

😢) 裡面提到很多真實故事都很引人深思(書後的附註就60頁,很認真註明這些追蹤研究故事的來源),有怎樣讓人改掉咬指甲的習慣,也有如何運用球員本身的習慣幫助一整個美式橄欖球團隊贏得超級盃冠軍的策略。

就像書上說的,改正壞習慣真是知易行難,想要幫助別人改掉壞習慣也需要洞察力,有時還需要危機處理。

上次看的『大腦喜歡這樣學』力薦這本書,我也同樣覺得這本書蠻值得一讀的。

👑行為研究:原子習慣 我在想,為什麼我不喜歡看名言金句雞湯文,但是卻想探究行為心理學。

雞湯文其實沒有不好,它滋補強心,服用後或許能立下目標,但是那只是一開頭的刺激,產生渴望而已,真要能持續,應該要了解行為心理學這種強調不只注意結果,而更在意原因和過程所能引發的改變。

之前看了【我們為什麼這樣工作,那樣生活】覺得寫的真好,【原子習慣】這本書的作者也因為受到啟發,想更深入把養成習慣的方式條列出來。

一開頭就說到重點,要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焦點放在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達到什麼成果。

所以改變的開始是:1.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2.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 朋友曾問我去年怎麼看了這麼多書,當然是因為我很無聊,再加上圖書館這麼多好書,不借太可惜。

我想要找回以前看書的熱情和興趣,順便記錄下來讀書的心得,沒想到持續下來,發現還有同好書友可以聊,很開心建立這樣讀書的習慣(雖然大部分是閒書)。

此外,這本書也提到人類行為受到環境的影響。

而人是視覺動物,不過我們身處的環境很容易讓我們『不作為』,因為沒有明顯提示去觸發行為。

比方說,吉他被塞在櫃子裏,就很容易不練吉他(讀到這裡,想要來訪問我那些不練琴的學生是都把樂器放在那兒…);還有維他命放在食物櫃裡看不見,就很容易忘了吃。

所以要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大部份,就必須讓提示出現在可被注意到的環境裡。

這本書可以當成是工具書,被觸發想要改變時翻閱一下,裡面有一些實際上在生活就可以實踐的好方法。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腦神經病變或受傷造成的影響真是千奇百怪@@有失語症、短期記憶消失、魅影痛(例如,腳被切除仍然感到指甲外翻的痛楚)、音樂性癲癇症(腦內永遠“自動播放”音樂,即使身處的環境根本沒聲音)…雖然覺得這些例子令人咋舌,可是事實上很多人因為有這樣的狀況而受苦中。

看著書,覺得真是被點醒:世界之大,我所認識和知道的事物真少。

想到自己應該要更有同理心,誰能預測未來會不會因為意外或老化而得到某種病狀呢?也希望靠著創意和進步的醫學科技,能夠更了解和幫助被誤解為怪異的人。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薩克斯醫生(也是電影『睡人』的原著)要不遺餘力的紀錄和出版好幾本關於腦神經病症的書的原因吧! 👑給青少年的科普書:科青的趕時間科學教室 這本好像小時候讀的書『一百個為什麼』喔!滿足各式各樣的好奇心。

這本書是任教於中學的老師和著名Youtube頻道AsapScience的製作人寫的書。

用字簡單清楚,每個篇章都很短,插畫很搞笑,非常易讀。

(適合青少年,裡面還有談性…)有興趣可以直接看 https://www.youtube.com/user/AsapSCIENCE 👑人類歷史與未來發展:哈拉瑞人類三部曲之人類大歷史 好友推薦我閱讀這本書Sapiens–AbriefHistoryofHumankind,我問她為何推薦,她說,這是一本有『禪意』的歷史書。

她用的字讓我太好奇,當然要看。

HomoSapiens是指智人-就是我們。

這本書從智人還有其他早期人類開始出現說起,一直講到現代。

以前唸書時歷史課本大概都是提到『已知用火』就帶過最早期人類發展的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其他人類,像是已消失的、比智人還高壯、腦容量更大的尼安德塔人(在歐洲及西亞),在智人出現後沒多久就滅絕…(到底是不是被智人給趕盡殺絕的?)讀這本書的有趣就在於,它雖然是一本歷史書,但並不是只使用一種後見之明,告訴讀者發生了那些事,反而是在提出論述,想找出發生這些事件的原因。

比方說,象群通常是由母象來領導群體,但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上都是父權社會為主?這本書談論各個學派的理論都很值得思考。

書裡有些觀點也很妙,例如,作者認為人類社會是靠想像來構成的。

宗教和政治還有法律及金錢都是因為人類的想像而生成,也經由這些手段才能創造出龐大社會體系。

除此之外,農業革命的發生根本是因為植物(稻米,小麥等)馴化了我們的祖先,讓他們甘願忍受辛苦彎腰插秧、駝背撿拾麥粒才能延續小麥和稻米的基因。

而那些變成農民的祖先們其實生活過的並沒有比狩獵採集的前人更好,因為人類群聚更容易引發疾病,而且造成人口膨脹,產生不事生產、養尊處優的菁英份子……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給小時候很愛問十萬個為什麼,但因為限制於學校課本的刻板教化而沒有持續問問題,可是心裡仍然對人類世界很有疑惑的成人看。

👑人類歷史與未來發展:哈拉瑞人類三部曲之人類大命運 第二本哈拉瑞的書,接續『人類大歷史』,從過去發生的事件開始一直到預測未來發展。

不過,作者本意是想藉由本書點出人類欲求的期望(不死、快樂和神性),讓人反省而不要走上可怕的自毀之路。

前幾章就讓我看的蠻難過,人類在發展的同時,已經讓生存在地球的物種滅絕了大半,即使連被馴養的家畜(牛、豬、雞)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生存方式。

如同上一本書,作者仍然強調虛構故事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支助:相信法老是人型神,造就了古埃及王國,相信共產主義可以拯救社會造成了蘇聯。

而現代人最崇尚的則是人文主義,認為知識是靠多年的經驗累積加上內心的感受,造就了以人文主義為主的社會。

人文主義的經濟觀點就是,顧客永遠是對的;政治觀點是選民能做出最好的抉擇;教育方向是為自己想、為自己思考;藝術美學是,看的人覺得美,就是美;倫理觀則是:感覺對了,就做吧!從這個方向來看,其實人類會怎樣運用科技去發展未來已經有一個藍圖出來。

書裡的後半段講到應用科技,有點像在看刺激的恐怖科幻小說,可是現實上已經開發做出可以滿足人類欲求的東西了(比方說,經顱刺激器:用電極操控大腦活動以增強感受或認知能力)。

融合歷史、哲學、科學觀察的這本書,看了『#絕對不會』心情好,但是綜觀古今的敘事脈絡讓我好像局外人似的以客觀角度看著世界上發生的事,是種不同的吸收知識和刺激思考的閱讀體驗。

👑人類歷史與未來發展:哈拉瑞人類三部曲之21世紀的21堂課 哈拉瑞的觀點總是很有啟發性,不過因為看完『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覺得這本書比較零碎。

書名21堂課,就是分別從21個切入點來談論現今人類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有點像是人類大命運的補充論述,包含關於社群、教育、移民這些很需要被關心的議題(也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幾個重點)。

在移民方面,不只有種族主義,不同的文化基本上就有不同的處事態度,所以紛爭必然會出現,但是解決的途徑絕對不是區分出哪一種文化道德比較高尚(這樣又跟種族主義走一樣的路),而是經過討論後用民主程序做決定。

歐洲目前能否經由這種方式繼續向陌生人敞開大門,又不會被價值觀不同的人影響到社會穩定,也是全世界等著觀察的。

哈拉瑞再加上一個見解,提到如果可以降低對恐怖主義的歇斯底里,才可能心胸開放的容納新移民。

社群是針對臉書(網路社群)。

哈拉瑞說,即使祖克柏呼籲,在社會政治動盪的年代,人類社群瓦解容易導致社會問題,比如毒癮猖獗、極權主義暴虐,因此祖克柏開始在臉書發起成立社團,讓人加入社會組織做有意義的事。

但是幾個月後劍橋分析公司洩漏臉書用戶資料,讓祖克柏的崇高立意成了笑話一場,反而讓人不信任臉書。

而就歷史來看,企業也絕非領導社會和政治革命的理想載體。

演算法目前對人類社群崩解和不平等日益惡化還是無解。

教育方面,則是大家都知道的,未來勢必和現在的就業方式大不同,學校應該重視的不是訓練特定的工作技能,而應該注重通用的生活技能,最主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並在不熟悉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心理平衡。

還有,在讀書就業方面,不要太聽從長輩的話XD(不是我說的,是哈拉瑞說的哦!) 👑人類史:槍砲病菌與鋼鐵 我弟推薦這本書的英文版,圖書館正好有中文版本看了覺得還頗有意思的,而且現在武漢肺炎沸沸揚揚,大家都害怕的病菌,也正好是這本書很重要的主題。

作者長期在新幾內亞田野調查,(會不會有人跟我一樣搞不清楚新幾內亞在哪裡?@@它其實在澳洲上方),與新幾內亞原住民朋友聊天時被提問了深刻的問題,引發他寫下這本書:『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運來這裡?為什麼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這個大哉問造就了一本厚書。

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變調成研究種族優勢,但是這本書經過多方向性的探討,發現造成這樣的歷史發展跟地理最有關係。

簡單說,人類從遊牧到農業,能養活更多人口,因此造成階級制的社會,開始出現不用從事生產的知識份子、發明家和統治階層(跟哈拉瑞的論點一樣),之後發明船隻和槍砲向外擴張。

還有因為不同大陸的軸線方向不一樣(歐亞呈東西向,美洲和非洲呈南北向),引起植物馴養的傳播速度不同(緯度一致的洲是東西向,植物的馴養傳播會容易的多),所以美洲發展最慢,跟人種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很喜歡一開始提到玻里尼西亞各個島嶼的發展,就像是看人類社會的天擇進化史,再加上提到很多紐西蘭毛利人的資料,總覺得跟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

提到病菌的章節也很好看。

原來幾乎大半部分現在的傳染病都是源自動物,但是動物傳到人類後,很少再傳回動物。

老實說,這也是本讓我痛苦的欣賞的好書。

不是因為作者鉅細靡遺講述各個大洲的地理和歷史,而是因為有些細項太深入,我的腦袋負荷不來,比方說,這段:『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邁錫尼希臘文字中的乙系線型文字是源於公元年一千四百年克里特甲系線型文字。

』@@(誰可以幫我翻譯一下?)同樣的,在關於植物方面,也有接枝和插枝的討論,這方面我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爸媽是植物專家,我看過他們接枝和插枝,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還有就是翻譯的問題。

這是本科普書,可是譯者似乎很愛咬文嚼字,偏偏加入什麼『綏靖』、『一衣帶水』、『孑遺族群』這樣的字詞。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文學類的書當然盡量表現文字的考究和優美,可是跟論述有關的書應該讓讀書的人易懂比較重要吧!總之,讀完了似乎有點收穫,但是感覺腦很累… 👑霍金大見解 我沒看霍金的暢銷書【時間簡史】,我怕我完全看不懂@@先從這本開始試試,是霍金女兒從他歷年來的演講、訪談和論文編輯而成的。

這本書的十個章節標題都是問句,第一到第四章像在讀哲學書:『上帝存在嗎?』『宇宙是怎麼開始的?』『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這幾章在讀過一些哲學家概念後算是比較容易理解。

但是之後的第五、六章對我來說很難懂,裡面牽扯到量子物理學、霍金輻射…etc.去解釋黑洞和時間旅行。

(其實他算是寫的很淺白了,只是這些理論真是太令人費解) 最後幾章比較像是霍金在苦口婆心的勸人注意未來的發展:『我們能在地球存活下來嗎?』『我們應該殖民太空嗎?』『人工智慧將比我們聰明嗎?』『如何形塑未來?』 答案是:科學家和政治家必須正視人類是有能力逆轉氣候變遷的,所以應該去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但另一方面又需要積極往太空發展,去尋找適宜人居的新星球,以避免極有可能發生的慧星撞地球事件(上次發生是六千萬年前,但通常兩千萬年就會出現一次);AI的急速發展應該是會超越人腦,所以需要制訂安全規章才能妥善運用人工智慧。

霍金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從事科學研究,學校教育需要正視科學教育,讓多數人具科學素養,去好奇、去懷疑、去探索。

科學不應該是少數菁英控制,這樣人類才不會走向毀滅而能成就樂觀美好的未來。

邊看發現譯者是住在紐西蘭漢密爾頓的高中老師,可惜不認識,原來在這個世界的盡頭還有低調的翻譯高手呢! 👑科普:拒絕真相的人這本書讓我認清不接受麻疹疫苗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作者針對美國目前某些不信任科學的現象提出分析。

比方說:父母不接受讓孩子接種麻疹疫苗、伊波拉病毒恐慌、基改食品致癌迷思、家裡有槍才可以免受武裝入侵者傷害等等。

我覺得不只在美國,這些常見的新聞話題其實真的很值得細細探究原因,也因為之前看到長輩網路狂傳假的健康資訊,引起我想了解為什麼有這種反科學的傳播。

反對讓小孩接種麻疹疫苗到目前還是很嚴重,而且除了美國,歐洲和日本都有一群高知識高收入父母認為接種疫苗會造成自閉症。

起因就是由一位胃腸疾病學家,也是有自閉症孩子的父親寫的一篇不夠嚴謹的學術論文,強調接種疫苗造成自閉症,雖然這篇論文後來被期刊給撤銷,但是已造成網路上流傳,再加上這位父親堅持自己發現真相而且持續造謠疫苗是醫療界搞出來的陰謀,讓更多父母覺得應該要有選擇權決定是否讓孩子接受疫苗。

可是,傳染病就是這樣,如果身邊的人都有注射疫苗,身處其中沒有注射通常也不會得病,但是身邊的人都沒注射疫苗,那麼致病的機率就高多了…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讀的地方除了在釐清事件的真相外,更討論到了心理因素,『確認偏誤』是指我們比較相信而且會強化第一個接收到的資訊。

比方說,如果我們不清楚伊波拉病毒,但是一開始就聽媒體說致死率百分之百,那麼不管之後衛生單位再說明伊波拉傳染機率不強,仍然造成人心惶惶。

還有,人類的本能是容易順從團體的看法而影響自己的決定,例如,若是不確定基改食物是否會致癌,聽第一個反基改團體人士的言論就最可能被影響看法,而等遇到團體第二十個成員時,已經重複多次聽到相同說法而因此被說服。

此外,在我們壓力越大越累越忙碌時,也越容易被外界影響決定,因為已經沒力氣想出更好的方法了… 為了更深入的探討科學家和非科學家思考觀念為什麼如此大不同,書裡提到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裡比較專業的領域:因果概念和虛無假設。

說明的算是好讀易懂,花了一些篇幅來解釋,讀後感覺有強化邏輯腦力,也讓我這個科學大外行稍微理解原來因果關係通常在科學定義上很難確立,需要不斷的有實驗證據統計分析。

但是,書裡也強調人的本性總想把眼見一切歸咎于前因後果,所以造成科學家的解釋常常無法滿足大眾的認知。

那麼面對這些跟科學有關的議題到底要怎麼辦呢?作者分別建議:與科學相關的政府單位在面對錯誤的學術文章應該採取更主動的態勢,而不是放任錯誤訊息在網路上大量流傳。

媒體從業員則應該受到更好的科學訓練。

科學家們還有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更了解大眾的心理,要可以把複雜的資訊解釋給不了解的人。

教育方面應該儘早訓練孩童邏輯思考和傳授統計學及機率的概念。

成人則應該反省自己在做健康決策時是否夠理性,會不會有時是出於情緒反應或受到影響。

以下是一些相關文章的連結:歐洲麻疹大流行,WHO拜託大家打疫苗https://dq.yam.com/post.php?id=9813 為什麼美國有這麼多人相信疫苗陰謀論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2677 美國最早的闢謠網站(類似美玉姨)https://www.snopes.com/ 👑實用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 拜託先別笑我看了一些書以後居然還看『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原本只是想參考一下到底我有沒有讀對,或者是書都『讀到背胛骨去(台語)』了…這是一本1940年出版的實用工具書,旨在分類閱讀的方式還有如何精進閱讀技巧,很適合給高中和大學生做學術報告找資料方法的參考研究指南。

我覺得使用拼音文字的地方很重視閱讀,因為不需要一直練習『寫文字』,所以學習的心力很大部分都放在閱讀和了解深層文意上面。

不知道台灣的學術界是怎樣,但這裡很重視『Methodology(方法論)』,強調研究需要有一整套辦法,固然可能流於僵化,但不可否認,這樣方式培養出來的學術著作是很縝密精準的。

書裏分閱讀為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小學畢業就該有的閱讀能力)2.大綱略讀(快速找到書本所要傳達的主題內容)3.分析閱讀(分別出不同類型的書,應該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個人覺得這章收穫最大)4.主題閱讀(做特定研究,要從好幾本不同的書找資料的方式) 看了第三章比較了解為什麼有些小說很難寫感想,因為很多想像文學是以娛樂、以美學為主,要分析美學,比美本身還要困難。

(也有可能我根本就是沒讀懂,哈哈) 書的末尾還提醒人,閱讀一本好書,應該要對心智有所成長。

看了這段冷汗直流,作者意思是說,他不反對閱讀娛樂書籍,但是這些書除了娛樂就沒有了,同樣的,只是報導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實,而沒辦法讓你增進對這些事實理解的書,也只是讓你腦袋裏的訊息量多一些而已,一樣沒法提高心智成長… 文末列舉了(可以讓心智成長的)書單落落長,有荷馬史詩,歐幾里得的幾何原理,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我看我大概要等到下輩子心智才會成熟吧… 👑哲學:哲學的40堂公開課 每章不算長的篇幅深入淺出的介紹哲學家的故事及思想,算是蠻容易閱讀,但是一次看太多章節會被有些哲學家莫名其妙的想法搞得頭昏腦脹,所以無法一口氣看太多(也有可能本人我就是腦容量小XD)好在圖書館的書可以續借(除非後面有人排隊搶書),所以有兩個月時間慢慢看啦!至於為什麼要看哲學史嘛…就像讀藝術史和希臘神話一樣,幫腦袋進補一些人文養分,順便看看以前的大思考家到底都怎樣說服別人😛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兒子有一次突然跟我說:『There’snever“now".』我問他為什麼,他說『Whenyousay“now”,it’salreadyinthepast.』我被他搞得很混亂,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他看一本學校圖書館的書,講述時間的概念,當我們述說『現在』這兩字時,其實那個時間點已經不是當下而是幾秒鐘前的『過去』了… 這本書每章都可以抽出來單獨看,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藝術哲學對『美』的思考。

包括上次在台灣展出的Kaws公仔,還有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Vogue華人女模,都掀起一波『這是美嗎?』的討論。

這本書並沒有給一個到底什麼是美的結論,其實哲學的本質就是引發思考而不是給答案,倒是提出了兩個有趣的美學問題。

我想我的朋友們可能也有興趣,在這節錄於下:第一個是英國哲學家FrankSibley提出的思想遊戲。

如果你能聽出音高、節奏、辨別速度、樂器種類但是音樂對你卻不能顯現任何情緒,你聽不出悲傷和歡樂,即使你本身有情感也能辨識他人的情感,但是音樂在你聽來就是缺乏一切情緒。

你算是情緒上的聽障。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你學到一些基本原則,比方小調通常是悲傷的,大調又有快速短促的上升旋律通常很歡樂。

現在你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你一聽就知道這首一定是既憂鬱又悲傷的曲子,因為速度慢又是小調。

這時有個全聾的先生問你:這首曲子怎樣?是悲傷還是歡樂?你回答:月光奏鳴曲是悲傷的樂曲。

不過,這句話算是美感判斷嗎?缺乏感受力但是被訓練過的人就可以做出美感判別嗎? 第二個值得思考的例子是美國藝術哲學家ArthurDanto提出的。

請想像自己踏入美術館,看到第一間展覽室只掛著一幅畫,畫上一片紅色,你小心翼翼走上前去,標題寫『觀看紅海,西元二一五年』,你離開這幅寫實畫作,肅穆地走入下一間展覽室,然後意外的發現,又是同一幅畫,不過這次的標題是『齊克果的心情,一八七零年』,接下來再下一間又掛著一樣的畫,標題是『紅場,一九七五年』,然後繼續又是一模一樣的畫出現,標題則有紅桌布、血、愛情、紅色方塊、無題,最後還有一張Ikea買來的紅底畫布。

看完以後,你惱怒的走到美術館櫃檯要求退錢,但是櫃檯先生卻友善的告訴你,這次認真策劃的展出裡,館方從各種不同脈絡集結了罕見的作品,包括風景畫、表現主義、印象派、抽象繪畫和社會批判的藝術品,此外,他還說這些畫作都各自有不同的含義,還特別塞了一份介紹各種詮釋路線的展覽說明給你。

離開美術館的時候,你滿腦子都充滿問號:『這到底怎麼回事?這種藝術有什麼用?藝術到底是什麼?隨便什麼東西都可以是藝術嗎?決定藝術品意義的又是什麼?藝術裡究竟有沒有對與錯的詮釋?』這真的很值得思考,到底什麼算是美的?怎樣的東西可以進美術館?哲學家分成好多不同派別討論這議題。

Danto自己則解釋,藝術家總是透過藝術品『表達些什麼』。

不過我自己最喜歡AlaindeBotton狄波頓對美的主張,他認為,我們對美的感受,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想像是交織在一起的,我們的美感偏好會反映出我們對生活的理想。

狄波頓說,我們覺得美的事物,『不過是我們所愛之人的另一種版本』。

👑邏輯辯證: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這本書講述很多人性實驗,刺激思考 最近的一個現象讓我對人類如何思辨很好奇,為什麼看就覺得不合理的事物還是很多人(或者是某粉)會執著的相信,這本書算是給了解釋,也提醒我不要陷入自以為是的想法裡。

1.以為找到『規律性』: 自然界其實是紊亂無規則的,但是人類常常喜歡從中求得規則。

比方說,籃球員會覺得自己『手感』好壞影響進球率,所以一直投進的話會認為下一球投進的機率比較大,可是其實每次投球的命中率根本與先前表現無關。

人類天生對機率存有誤解,我們會低估錢幣連續擲出正面的機率,如果連續4、5、6次出現正面就覺得結果太巧合。

但是,實際擲硬幣二十次,連續出現四次正面的機率就高達50%,連續出現五次也有25%,連續六次也有10%。

所以回到籃球上,職業球員平均投籃命中率是50%(就像擲硬幣),一場球賽大約出手二十次,自然很有機會連續命中四球五球甚至六球了。

2.迴歸謬誤: 以統計學來說,一個變數達到極值,對應的變數通常比較靠近平均質;比方爸爸身高198cm,兒子可能也會長的比一般人高,但是平均而言仍然比爸爸矮。

迴歸謬誤則是指對於數據的解讀錯誤。

比方說,父母老師通常是在小孩有好表現後給予獎勵,但由於迴歸效應影響,小孩有可能下次表現不這麼理想,父母和老師因此覺得獎勵不太有用,甚至適得其反。

但是,小孩表現不佳,下次往往谷底回升,顯然處罰管教相當好用…這是一種迴歸謬誤,因為心理學家早已提出在管教小孩時獎勵好表現長遠以來效果較佳,處罰壞行為效果較差了。

這種例子若應用在不當解讀隨機事件,就會造成錯誤認知。

舉例來說,以色列北部忽然有民眾相繼死亡,人們認為這是不尋常凶兆,但卻沒有探究死亡率是否確實高的異常,反而提出因應措施,猶太教教士認為禍端在於近來開放女性參加喪禮,褻瀆神明,所以重新禁止該區女性參加喪禮,結果禁令生效時死亡人數正好下降,當地民眾會如何看待這個解決之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3.被問題牽著鼻子走 很多假設性的問題太片面,結果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正面反應,而不能判定假設真偽。

比方說,想要判斷某人是否內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有時候會不會覺得在派對上很難真正放的開?』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對呀,有時真的很難放的開。

』這樣的答案不具參考價值,因為不管內向還是外向的人都有可能給這樣的回答。

這讓我想到臉書上常看到的心裡測驗…有時的問題簡直模稜兩可,所以我現在都看到心理測驗就跳過了… 4.預設立場: 一個有趣的舉例,有人說:『誰有拉皮絕對逃不出我的法眼。

』會這樣說的人,只要看出誰有拉皮,就更相信自己眼光銳利,但要是沒看出來~~就只是沒看出來而已😅 除非某個逃過法眼的人向他坦承自己私下拉過皮,否則不會碰到反例。

5.巴南效應:星座分析 巴南是知名馬戲團創辦人,有一句名言是『每分鐘都有白癡出生』,巴南效應因此以他命名。

巴南效應是說,一般人要是認為某則星座或命盤或個性分析是特別為他量身而寫,儘管事實並非如此,仍往往輕易相信。

請看以下文字:『你很需要別人的喜歡和欣賞,有時外向親切,愛交朋友,有時內向謹慎,沉默寡言,空有一身精力卻沒有妥善運用,個性上有些缺點但大致不成問題。

在好惡方面,你喜歡求新求變,喜歡多采多姿,討厭受到束縛限制。

此外你懂得獨立思考並以此為傲,凡事不會隨便人云亦云,而且對自己頗有期許,心中抱著不切實際的夢想。

』這種涉及多層面的敘述一定戳中部分個性,幾乎人人適用,所以這樣的分析(是不是常常看到?XD)根本就無法證明什麼。

6.個人偏好 為什麼走不出同溫層其實道理就在這,因為我們藉由推估別人的觀點與立場,預測他們對特定問題的看法,經過討論觀察,我們更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物,所以同溫層裡出現的資訊種類就變成符合我們的期盼心裡。

也造成不同的意見出現時大加撻伐(因為不符合預期)。

『錯誤共識效應』則是指高估他人跟自己具有相同認知的程度。

比如說酒鬼會認為很多人跟他一樣愛喝酒,喜愛法國菜的人覺得世界上跟他一樣喜愛法國美食的人比平均值還高。

我猜這也是選舉完常常才猛然發覺原來自己的同溫層並沒有想像中厚吧@@ 7.以訛傳訛 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小時候應該都有玩過一種遊戲,人傳人講悄悄話,到最後說的話其實跟一開始的完全不一樣…還有為了製造好故事增加不實成分和聳動標題以達成引人注目的效果,這也是假新聞的來源。

我覺得這本書有趣的還有『裂腦(splitbrain)』、柴佳妮效應、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如果想更深入瞭解不妨看看這本書喔!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 充滿了心理學家的各式各樣社會實驗,一開始看的時候對於數據和圖表佔據的內容需要花些時間適應,但是好多吸引人的實驗和小故事,讓我又不斷看下去。

這本書強調人人其實都會『讀心術』,但是很常因為『脖子問題』和『鏡片問題』錯誤解讀別人的想法。

『脖子問題』指的是從自己的觀點觀看這世界,一旦有不同的脖子分別將頭朝向不同的方向,那麼所關注的就是不同的資訊,也會做出不同的評價。

『鏡片問題』則是說,不同的人雖然關注同一件事物,但是卻因為不同的信念而有非常不同的詮釋。

兩者其實都是自我中心產生的偏見。

書裏舉出很多刺激思考的例子。

這裡來講一個我覺得有趣的實驗。

『擊節研究』:負責打出節奏的人會拿到一份他所熟知的歌曲清單,從中挑出三首,敲節拍給一位聽者聽。

接下來,打節拍的人必須預估聽者可以正確猜出歌曲的機率,而聽者則要試著辨識出歌曲。

結果相差懸殊,擊出節拍的人預估聽者有50%機會可以猜出正確曲目,結果事實上正確率只有百分之二點五。

因為打出節拍的人是相對之下的專家,熟知歌曲,可是對於聽者來說缺乏旋律,只有像摩斯密碼的敲擊聲,根本很難猜。

(馬上用Wewillrockyou跟我那曾是打擊主修的老公玩,結果他放棄QQ) 書的結語說,其實要真的讀懂人心,#不要猜,#直接問最快。

試著傾聽和理解–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想像–才能更謙遜的了解他人的實際面貌。

這樣的結論也跟之前讀的『再也沒有難談的事』不謀而合,這些社會科學和實驗真的很妙。

👑哇賽心理學 這是心理系老師領著一群學生寫出來的科普讀物,還蠻容易讀,有些心理實驗很有趣。

其中一個是跟上台緊張焦慮有關的實驗:把參與實驗者分成兩組,要他們準備公開演說,一組被引導要不斷告訴自己我好興奮,另一組則是被引導要冷靜。

評審評分發現,被指定感到興奮的參與者更能夠表現出較長、較具說服力的演說。

另一個實驗則是分成三組,一組要閱讀一段文字暗示要『試著興奮』,第二組要『試著保持冷靜』,第三組則什麼都不做。

閱讀完馬上被要求解決困難的數學題目,結果是被指導要『興奮』的那組人比另外兩組平均成績高出八分,並在考試結束後對自己數學能力更具信心。

這些實驗顯示,將焦慮轉化為興奮,會比嘗試冷靜來對抗焦慮感來的容易。

在感到焦慮時,試圖壓抑情緒反而會不自覺思考太多,如果將焦慮轉移成興奮感,可以專注於發揮更多正面的可能,讓表現更優異。

我在想,有時遇到平常表現普通的學生,反而考試時很好,就是天生會利用這種興奮感吧。

希望我也可以幫助上台會怯場的學生轉換成正向的感覺。

其他的有趣實驗還有,走路是否可以增加創意(答案是可以!)搭配簡單的手勢,居然可以使思考更流暢,還有,很妙的是,在環境吵雜的地方會吃比較多東西(!),喔,還有,天氣冷比較容易懷舊XD…不過這些實驗都是經過統計出來的,我想,人還是有個別差異,或許有些人適用有些不行吧!不過看別人怎麼設計這些趣味盎然的實驗也很好玩。

👑這才是心理學 原本以為書裡會出現很多心理學不同派別的理論,結果完全不是,反而強調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如何用可驗證的方式去檢視理論和實驗(所以佛洛依德沒有從個案研究出的假設去付諸驗證,很被這本書的作者詬病)。

身為一本不斷再版的大學教科書,裡面有許多與科學實驗有關的專有名詞,經過解釋後並不難懂,但是因為之前看過『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還有『拒絕真相的人』,覺得這兩本更易理解,而且敘述的方式比較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這本書提到很多跟數學及物理學有關的概念,比方說向量、統計與機率,裡面的問題真是考倒我啦!唸心理學還真不容易咧… 👑愛的進化論 之前看了『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裡面提到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讓我對這位哲學家及製作人很感興趣,圖書館有他作品『愛的進化論TheCourseofLove』,先借來看看。

這是一本講婚姻裡遇到挑戰的哲學書,不像一般小說描寫愛情開端天雷勾動地火的故事,而是踏入婚姻後面對的種種瑣碎困難(誰做家事?可不可以吃醋生悶氣?小孩要如何管?)從一對情侶相遇相愛變成夫妻還有父母的過程,裡面不提責任,不提倫理,反而用浪漫主義的哲學去分析『愛』。

艾倫·狄波頓真的很厲害,這本書根本是給不再玩初戀遊戲的成人看的言情小說,很期待再看他的著作,幸福建築和藝術的慰藉。

👑被討厭的勇氣 小時候,曾聽到不是很熟識的人在背後批評我八面玲瓏、有不會得罪別人的個性。

那時聽到的時候好生氣啊!想說,我跟你很熟嗎?憑甚麼這樣說我?年輕氣盛的我很衝動的跑去質問那個給我評語的人(根本直接當場得罪人,哪裡八面玲瓏了,哈哈!) 年紀漸長,發現就如同這本書說的,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可是,其實人家怎麼看待我,要如何對待我,根本不是我人生應該要關切的課題。

一直去思考為什麼別人會討厭我,只是自尋煩惱罷了。

而為了不讓人討厭,只顧著滿足別人的期待,也是對自己不誠實的生活方式。

阿德勒的心理學重點就是在發於自心的改變,想要人生變幸福,從自身做起。

這本書是以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錄的形式來傳遞阿德勒心理學的重點,不是教條式的說理,而是藉由年輕人的發問來熟悉阿式心理學。

裡面有一章在討論對待兒童方面,阿德勒的理論是不稱讚也不責罵,因為把兒童與大人放在對等關係中,所以不『評價』,但可以鼓勵兒童。

對我來說,讀心理學和哲學的書,是幫助了解自己,還有認識不同的世界觀。

我認為並沒有任何一種心理學是全面的、可以解釋所有的事,因為這種社會科學從來不會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

隨著世界變化,應該會有更多的理論出現,持續關注中… 👑情緒勒索 周慕姿這本『情緒勒索』比SusanForward的著作要更適合給台灣人看,而且也更薄更容易快速閱讀理解。

最主要是切中台灣社會常發生的案例:太在意父母要求的孝道、受上司的權威壓迫、當爛好人配合同事朋友的要求,因為焦慮感而把自己的需求放一邊,因此造成被情緒勒索。

周慕姿提出的解決方式是要先提升自我價值,(自我價值不等同於自信,自信是相信自己對某件事有能力;自我價值則是相信自己只要存在就是有意義的),重視及安撫自己的情緒以後才能尊重別人。

最喜歡的一段話是: 『只有我自己,可以定義我自己。

當我能夠相信我自己夠好,我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 就像阿德勒心理學主張的,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人生在世實在很難不受到他人言語的影響。

面對自己不重視的人裝聾作啞飄過,逃離風波不去面對困難的溝通沒問題,但是對於重要的家人朋友或工作夥伴,能夠做好高難度的溝通很需要靜下心用好方法。

這本可以當作工具書使用,它並不是教人如何談判,裡面舉出的例子就是平常生活上會發生的對話。

我本來以為,看完這本書會讓我口才變好,可以輕易說服他人。

結果完全猜錯方向@@,其實好的溝通的重點反而是 #真誠的聆聽 和 #瞭解對方的感受。

節錄幾個對話要點:事實不用爭辯(不要去究責,指出對錯)情緒不要忽略(我覺得這點最難,難在情緒上來了,要怎樣繼續好的溝通?)鞏固自我認知(不要有兩極化的思維,認為不是好就是壞)對話開始要用中立的敘事如果偏離主題要重組話語(用換句話說來與對方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清楚)最後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啊不過要注意,不是每種高難度的對話都是用同一種方式和進程,比方說,談分手的時候就要堅定立場,不能因為對方的情緒而動搖,要明確的告知自己的抉擇,不要因為對方的情緒反應而開始說些五四三……(怎麼結論變成這個😅) 👑政治:紅色滲透 看的義憤填膺熱血沸騰啊!原來中國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投注450億人民幣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以毛澤東1955年發表的名言 #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聽到我們的聲音為主旨布局紅色滲透。

2009中國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大張旗鼓推行宣傳工作,一直到2014年澳洲報紙雪梨晨鋒報報導中國在澳洲各所主要大學建立秘密線人網路才迫使澳洲政府不得不加強反情報能力,之後是2016年美國在川普上任後才重啟『外國代理人登記法』規定這些被中國支助的美國本地媒體需要披露他們每年得到的預算和開支(我覺得台灣媒體也應該要公佈他們的資金是從何而來)。

不過,美國境內仍有蠻多孔子學院擁有中文媒體,但完全沒有按照這法案規定的要求去登記,還是有很多漏洞可以走。

文字媒體方面,日文版的《人民中國》是最成功的雜誌,連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55名日本國會議員都是該刊物的讀者,訂戶也遍及日本47個都道府縣。

受中國紅色文化影響最大的是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把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做為中學生閱讀輔助教材,學校成批購買。

衣索匹亞、貝南、馬達加斯加等國家都曾由政府領導人發出號召,向中國人民學習,學習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經驗。

最誇張的是辛巴威獨裁總統穆加比,他是毛澤東忠實崇拜者,他的名言是『沒有中國就沒有辛巴威』多年以來,穆加比隨身攜帶《毛澤東選集》,而辛巴威執政黨黨員則是人手一本《毛語錄》,也成為中國外宣部門至今仍津津樂道的光輝傳播歷史。

不過,歷史歸歷史,現在的非洲國家人民不見得就像中國希望的那樣用崇拜眼光看待中國。

中國投注了大量金錢投資肯亞,可是肯亞政府在去年9月突擊搜查位在肯亞的中國環球電視網總部而且短暫羈押多名員工,理由是打擊非法移民專項整治。

肯亞網友指責『中國人偷走我們的大象,偷吃我們的青蛙和我們的狗』,要求政府不應該給這些破壞環境掠奪資源的中國人發放合法居住證件。

書裡面有一章專門講香港媒體,超級精彩,有利用黑社會勢力威脅記者人身安全讓香港記者噤聲,還有富商買下媒體『替北京收拾一些難纏的言論堡壘』,使得香港目前新聞自由指數超低,已經成為新聞受限制區域。

相比之下,台灣的新聞自由指數則是亞洲第一,但是中共怎麼可能不滲透?不要忘了諷刺名句『別讓北京不高興』,早在旺中集團前,聯合報系就已經被收買。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中資媒體老闆東森得易購董事長梁馬利還用中共那一套政治洗腦形態規訓員工,開會時還要求管理階層讀《毛語錄》@@這本書寫的比較是傳統新聞媒體:報紙、電視新聞及雜誌,但是現在網路上也超多紅色滲透,真的在看新聞時事很容易受影響,好需要多一點腦來分辨對錯啊! 更多紅色滲透相關報導: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859 台語廣播電台也被滲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749 臉書資料也被送往中國…(難道以後只能交換日記?)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6-07/127055 👑深度旅遊:這不是你以為的俄羅斯 這本書蠻好看的!不同於旅遊書,它更深入介紹了戰鬥民族不為人熟知的日常。

除了挑明俄國人不愛笑的原因(有句俄國諺語:傻蛋徵兆~沒事就笑😅),還有為什麼超喜歡穿愛迪達的秘辛以外,更讓我了解好友俄國阿媽。

終於知道她每次都稱讚我阿母的花藝和我們家的花園,還有她自己愛花成癡的原因;原來不是只有她這樣,俄國人大部分都很愛花,路上也是三步一花店,夏天還會有老太太在路上賣勿忘我小花束。

之前她曾經抽煙抽很兇,因為俄國煙便宜,甚至可以單買一支煙…好在她最近戒菸了,紐西蘭菸實在太貴太傷荷包啦!還有她請我喝茶都一定會在自己茶裡放上至少兩匙的糖,或者加上果醬(她超會自製果醬),請我吃她最喜歡的俄國巧克力真的是超~級~甜~連我這種號稱螞蟻的都甘拜下風@@有一次她煮了一大鍋羅宋湯Borscht也跟我喝過的台式羅宋湯大不同,甜菜根的味道讓湯都變好甜啊! 書上寫俄國男人壽命不長,很多都喝酒喝死了,一堆家庭都沒有爸爸,倒是造就了俄國女人很堅強獨立…也因為這樣,俄國男女比例失衡,女生人口比男生硬是多了一千萬人…所以也有很多俄國年輕女生一心想要外嫁,網路還有俄國女生寫順利嫁給外國人的教戰手冊😲 因為實在太多五花八門的不思議,我一邊看一邊跟家人分享小故事,沒想到我弟也貢獻了一則很有趣的。

他說,百事可樂用計成功打進那時仍是蘇聯的俄國後,一開始因為盧布無法兌換美金,所以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比方可樂換伏特加),但是到最後交易量變大了,百事可樂什麼都收,還收到冷戰時的俄羅斯海軍潛艇,收到後來,百事可樂其實擁有了全世界第六強大的海軍艦隊…無奈那時沒人要接收這些潛艇和軍艦,後來都拆掉變成廢鐵轉賣了。

這些故事也只有在戰鬥民族國度會發生吧!有夠妙的。

👑深度旅遊:曬冰島 我一向愛讀旅遊文學,旅行家到世界各地看到的風光和人情故事總是引人入勝。

通常這類遊記充滿精彩美照,混合刺激有趣的大小冒險,讓人拍案叫好,心也一起飛了去。

不過,要更深層的了解一個國家,仍須住上好一陣子,對這個居住的地方觀感就比較持平,感覺理性些,寫的內容也更包羅到生活小事細節。

這本書就屬於對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日常觀察記錄。

書裡提到冰島人身分證字號的重要性:學校不用學號座號,考試卷上面填的是身分證字號(那麼小時候考30分的紀錄是不是跟身分證一直留著😲)、去銀行臨櫃匯款,只要報上身分證字號就可以轉帳匯入對方戶頭,甚至因為冰島人口只有30萬人,姓氏又不是跟著父母一樣,年輕人很容易就約會到有親戚關係的異性,為了避免近親結婚,居然因此有手機app輸入身分證字號就知道是幾等親@@實在很難想像… 書裡還介紹了冰島歌手,雖然不是我的菜,需要洗耳朵變空靈的時候搞不好適合聽聽https://youtu.be/wgnZ7sMUCFs 之前看到的關於冰島遊記是村上春樹寫的,印象深刻是冰島的碎石爛路(他說在那裏的租車公司沒有倒閉很奇怪XD)和北極海鸚。

小時候很嚮往北歐生活,現在在紐西蘭住久了就沒有這麼想去這些高物價高消費(東西看起來又不太好吃…)的國家了,看看書知道風土民情也可以。

👑留學生活甘苦:我是留德華 這本是最近看到最好笑的書了。

這絕對不是一本歌功頌德稱讚留學生活好的書,裡面甚至有留學生共同的慘痛回憶→ #創造暗黑料理😂 還好不管是申請學校、語言考試或銷毀可怕食物作者都幸運的全身而退了,不過他實在太會講故事,讓我邊看邊笑,偶爾感動一下,或者是幫他捏一把冷汗…我就不在這裡爆料了。

很期待他的新書歐洲趣史,可能又要一年半載才看得到了吧~ 👑生活:溫柔的心強大的力量~德國人的日常思考 我從小就比較喜歡看散文,到現在仍然偏愛這種文體,因為篇幅短,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看完一章,再加上通常散文印刷字體比較大,很適合已經出現老花現象的大嬸我。

好久以前看了鄭華娟的『肥皂大學忙線中』,在講已經中年又繼續進修的故事,覺得蠻可愛有趣。

而這本書是作者對生活上小細節的一些觀察。

特別覺得會心一笑的是其中一章『貝多芬時鐘』,講德國夫婿來台灣幫忙倒垃圾的小故事。

另一章『小酒館裡的國民勇氣』提到德國酒吧老闆如何應對喝醉酒後騷擾女生的難民客人,很精彩。

雖然有些章節讀起來好像在講道德倫理,但是經過思量,其實就是這些小細節構成了整個社會的大氛圍。

我並不特別喜歡德國人嚴謹的民族性,可是這樣的仔細真有它存在的必要,而且因為這麼要求“秩序”,進而保護了國民。

比方說,德國70年前就不准在食物內加二甲基黃,而台灣在2014還發現某些豆干添加黑心工業油漆原料給消費者食用… 👑露水京都 韓良露的文字常常充滿了“食”的滋味和歷史,但這本吸引我的不是京都料理“和敬清寂”的美學,反而是作者一邊旅行京都一邊讀著日本作家描寫京都文字的感想。

很妙的心得是,喜愛京都、花上大筆心力描繪京都美好生活的作家大多不是『純京都人』。

(據說必須祖上三代都居住在京都市區才算是真正的京都人) 書裡介紹的『京都三部曲』作者壽岳章子也自謙雖是出生在京都市但從小就搬到郊區向日市居住,所以算不得是京都人。

另外『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引起許多外地人對京都生活嚮往,作者麻生圭子更是婚後才從東京搬到京都。

在京都修復古老的町家舊屋為自宅,但因是位於今出川通以北,所以老京都人根本覺得那裡已經不算京都市內了。

就連自認家鄉是京都的川端康成,在寫完『古都』後,都要請京都人確認和修改用語,否則會遭人質疑不像京都人說的話。

上述種種除了點出京都人注重細節(龜毛難搞)以外,也引出耐人尋味的想法:這些寫出京都之美的作家反而不是本地人,是不是因為要從外來的眼光才能更愛上這城市的精彩? 如此又讓我想到,平常住習慣了的奧克蘭,我老是抱怨它的陰晴不定,但其實它很美,天然的景觀、相對來說開闊的空間、(大部分)和善的人們和動物,有時都被當成生活日常忽略了… 對於京都人表裡不一的面貌有興趣的話可以看『計程車司機的秘密京都』,作家曾在大學時代在京都打工開計程車,後來因為想再度探索京都又重操舊業一年的作品。

(題外話,雖然日本搭計程車費用很高,可是扣除林林總總,計程車司機其實賺不到幾個錢) 👑在地風情: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之一~千年繁華 因為看了一本書的介紹,所以對另一本書有興趣已經變成最近的命題了。

韓良露極力推薦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原本擔心早我50年出生的作者敘述方式會不會很文言文看不懂,沒想到卻是流暢通順,讀起來像女生間的閒話家常,果然跟日本男性文學大師/省話一哥們的消極獨白不同。

貼近日常的介紹京都生活,從居住的環境、衣著、料理都聊,配上澤田重隆的插畫,看的很過癮。

有一段講到家裡每年大掃除,很費工的搬榻榻米曬太陽,居然還會有警察來檢查家裡有沒有打掃乾淨,讓我愕然。

不過問了媽媽,她說她小時候(在橋頭糖廠週邊)真的有管區會戴白手套來檢查家裡整潔狀況@@ 所以好的掃帚很重要😂,看插畫都覺得那掃帚真好用,好想買一支啊!好喜歡插畫家澤田重隆的畫風,除了京都三部曲,他還畫了『鎌倉』和『奈良街道風情』,有的看了齁齁齁~ 👑在地風情: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之二~喜樂京都 京都三部曲的第二本,開頭就介紹熱鬧的祭典,尤其是著名的祇園祭,插畫裏的山車真美😍~我或許不會想要在悶熱的六月去看這人擠人的慶典,但是書裡講的讓我想起高山山王祭,真是美好的回憶。

可惜出版的時間離上一本才五年,很多書裡介紹的老店就已經歇業了QQ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會一邊看書一邊拿出GoogleMap把有趣的店標記起來呢?令人流口水的鰻魚飯、值得逛逛的文具店、京果子和茶行、或甚至想要經過看看外觀的錢湯都讓我很好奇。

作者回憶起自己唸女子高校的時候,每年的『遠足』是從伏見走40公里路到奈良,真是無法想像啊,這樣應該算是行軍了吧… 👑遊記:何苦去旅行 作者是旅遊達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年紀和我差不多,老婆是台灣人,大學時住在巴爾的摩唸約翰霍普金斯,不過之後就因為愛吃越南菜,天真的搬到西貢教英文一年。

悲慘的是,雖然嘴巴愛吃,腸胃卻受不了。

即使出國前打了傷寒、A肝和日本腦炎的預防針,還是避免不了食物裡出現的梨形鞭毛蟲,所以半年中不斷反覆拉肚子,根本完全是愛吃鬼的宿命輪迴:吃→生病→抱怨→好轉→抱怨→繼續吃。

如果講到旅遊遇上的大麻煩,每個旅人最容易遇上也最困擾的應該是肚子痛吧?(還是只有我?)要講旅遊腸胃問題大概有一拖拉庫的回憶可以搬出來……(誰會想知道啊!) 但這本書並不是旅遊抱怨文,也不是旅遊說明書,比較像是作者勇往直前的生活記錄。

裡面還有想要博得台灣老婆家人的認同而單槍匹馬從紐約到臺灣,去市場買菜和學做料理的經驗談。

👑工作實錄:未知是唯一可預測的方向 與其說這是本旅遊書,它更應該算是遊輪工作/海上生活的紀實。

作者是台南女生,曾在蘭嶼當實習老師,之後到花蓮海洋公園做導覽員『虱目魚姐姐』(所以筆名是虱目魚),因為喜愛服務業,繼續到瑞士進修後,回台在旅館工作。

因緣際會收到電子郵件邀請她寄履歷申請遊輪工作(本來以為是詐騙集團),沒想到就這樣開始了海上人生。

她所工作的並不是大型遊輪,而是南奔北跑的探險型遊輪,所以去了南極三次。

即使是這樣,經過德瑞克海峽(DrakePassage,位在智利到南極的必經路段),還是暈船到吐,吐完繼續站在櫃檯微笑面對客人@@ 兩人一間的宿舍空間不大,網路則是奢侈品,船員食物大多是菲律賓菜或印度咖哩(因為多數船員是菲律賓籍),好處是可以吃到停靠港各地的新鮮牛奶和起士,壞處是停留在船上太久一直吃相同的東西根本就沒食慾了。

客人下船時如果運氣不好排到留守船內,就不能下船,不然一般是可以跟著下船去自行安排活動。

好在這工作是約聘制,大概半年左右可以休假,之後再決定是不是想回到船上上班。

這樣結合工作的生活完全需要知足常樂,要耐得住寂寞、適應生活上狹小的空間和單調的飲食,好處是可以遊歷世界看不同的事物認識不同的人。

書裡沒有提到薪水,查了一下發現待遇有高有低。

有興趣的話請看這篇https://jefftung.blog/2018/11/16/cruisecareers/之前遇到一位髮型設計師,就說她曾在短期遊輪上執業,順便出去玩,也是有趣的經歷。

👑隨軍翻譯 這本書作者,禤(ㄒㄩㄢ)素萊,有很特殊的生命體驗。

她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女生,留學日本德國並短暫待過台北,之後加入聯合國維和部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擔任翻譯。

一個亞洲臉孔女子,接受西式教育,但是在阿拉伯環境下工作所受到文化衝擊完全展現在這本書裡。

透過這本書發現,世界上還是有好多地方視女人為次等公民。

實際發生在作者身上的故事令人匪夷所思,也很容易覺得信奉伊斯蘭教的教徒怎麼可以對女人這麼差勁。

可是要注意的是,其實會被聯合國召集去對付自己阿拉伯裔人民的雇工很多本來素質就很低下,而並不只因為他們是穆斯林的關係,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要小心可能會產生的誤解。

如果純粹以看故事的話,本書是真的蠻大開眼界的。

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考慮去中東經歷軍旅生活,連上個廁所都好辛苦啊~在戰地奮鬥的女性真是超人。

👑侍酒之人 對於用鼻子工作感到好奇,覺得緝毒犬和調香師都是有天賦加上後天被訓練出來的。

但是侍酒師……原本覺得是在講幹話唬爛為主的行業(抱歉),不然為什麼那種酒標後寫著『富伯爵茶與新鮮黑醋栗香味』的紅酒,不管我怎麼聞都覺得跟這兩樣東西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本書的作者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從搬運酒工、參加盲飲會、侍酒師比賽到取得正式證照,中間提到了腦神經科學(如何聯想氣味,運用語言形容氣味),化學(其實酒的成分經過分析,是可以用化合物製成的),心理學(如何幫助顧客選擇他心裡想喝的酒而不是他嘴裡說想喝的酒😂)。

書裡面遇到的人都被形容的好有特色,而且作者真的很認真的抽絲剝繭研究侍酒師這個行業,讓我對原本是記者的作家另眼相看。

不過,到底什麼是好喝的酒呢?我最喜歡的解釋還是,會讓我一杯接著一杯,一瓶接著一瓶喝下去的就是好酒啦!🍷 👑美食散文:不是每個甜甜圈都有洞 2016去義大利玩,點咖啡的時候還把語尾的單複數講錯,被咖啡廳老闆糾正,duecappuccini不是cappuccino…(我對不起我的義大利文老師) 不過,去了一趟義大利,實在覺得和台灣也有蠻多相似的地方,食物好吃,遇到的人大多很熱心,連諺語都跟台語很像:『眼睛被火腿蓋住了Averilprosciuttosugliocchi.』也就是台語的,目珠被蛤仔肉糊到啦! 推薦這本書給愛義大利菜也愛煮食的好友,裡面的小故事頗可愛,還有附上光看就覺得很好吃的食譜 😋 👑美食散文:義大利音樂廚房 歌劇女神卡拉絲的節食方式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去巡迴演出慶功宴時,叫廚師來,把愛吃想吃的,又不敢也不能在減肥時吃的美食,全部口述出來,卡拉絲本人親自紀錄下來,收到包包裡帶回家,叫自己的私人廚師根據這些食譜做成宴客菜……重點是,她自己還是沒吃,完全是有緣無分的美食,太自虐了啦!(後來這些食譜還被集結成冊,收錄在歌劇名伶在廚房–卡拉絲的秘密食譜,天曉得,她一口都沒吃過啊!) 👑美食散文:國宴與家宴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跟我家神級傅培梅認證大廚聊天,真的勾起好多有趣的印象,說著紅燒獅子頭、蔥燒鯽魚,還有秀蘭小館和每年親愛的李淑德老師嚷著要退休會帶我們去吃的師大餐館(忘記名字了?湘菜園?) 但我不能接受的是不論上海菜和廣東菜裡面包的荸薺,無法接受它的口感和味道,為什麼一定要加這種脆脆的東西在獅子頭或炸鹹水餃裡啊啊啊啊?一點都不搭啦!(被上海人和香港人一起踹飛~) 👑散文(人生):俗女養成記 幾段文字讓我突然大笑,尤其是那個把客家菜包變成捏麵人的頇顢媳婦的故事,實在太天兵的可愛了。

會台語(尤其有在鄉下住過)的六年級生,一定在讀的時候會浮出很多似曾相識的感受,那種鄉里的人情,大家族生活的酸甜苦,小孩與長輩的巧妙對話和互動,每個描述都很透徹,好像重現了那個距離現在有點年代的生活…有點想念了…… 👑散文(人生):有型的豬小姐 看這本書好像在跟同年紀的姊妹閒聊亂抬槓,從木村拓哉、瑜珈課、職場被欺負,到歷史博物館的館狗小黃、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故事…一篇篇看似無相關的主題卻點出現代女性的日常,還有一些跟藝術跟文學相關的愛恨情仇。

對了,這本書取名的由來:作者問一位藝術家是不是要去參觀畫廊博覽會,藝術家說不,“豬去逛市場,不是好主意”XD 👑散文(人生):這些人那些事 吳念真用字總是很有草根味,也把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描述的好鮮活,讀著感覺耳邊好像也可以聽到吵吵鬧鬧的對話似的……偶爾心情上也想要看看這樣的書啊!其中一個故事蠻好笑,說一個黑道大哥,一清專案被抓去關,關了兩三年,一直沒被放出來,很毛躁的問獄長,到底什麼時後才要放他出去,典獄長說,這我沒辦法決定,你要去問我上面的人。

結果黑道老大火了,回說,啊你是妓女嗎?怎麼上面老是有人!!然後,典獄長就送他進套房(關禁閉)了… 👑日本老人散文:沒有神也沒有佛 佐野洋子碎碎念風格散文。

裡面提到一個故事說,一位家庭主婦很想要移植一棵老樹到自家花園,雖然樹本身不用錢,但是搬運費很高,移植後又不一定種的活,她還是堅持要花自己的私房錢,為的是可以每天看到這棵大樹。

佐野洋子問她哪裡來的私房錢,主婦回答,只要老公不在家,她就跟老公要一萬日元,這是因為害她寂寞的懲罰。

佐野洋子的評論是,女人實在太了不起了,我倒覺得夫妻倆的感情真好啊,哈哈哈(馬上努力如法泡製XD) 👑台灣藝術史:藝術家的一日廚房超推這本藝術書。

介紹1895~1945年間的台灣(還有駐台的日本人)畫家。

很欣賞最早到台灣、也教出一票台灣畫家學生的日本人石川欽一郎。

他的水彩和油畫都是我喜歡的風格。

還有第一個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黃土水,他的女體雕像『甘露水』美極了,但是原本放在台灣省議會,現在居然不見了!?到底流落在哪裡?郭雪湖則超強,自己從圖書館摸索出膠彩畫的技術,畫作精緻細微。

他的太太林阿琴同樣也是畫家,畫作『黃莢花』以台灣常見的路樹阿勃勒入畫,明亮優美,很好看。

我對台灣畫家的畫不熟,印象只有楊三郎和陳澄波的油畫畫風。

沒想到還有東洋畫、水彩、膠彩、版畫和陳進的仕女畫,台灣有那麼多美好的藝術是我從不知道的,真慚愧啊… 👑藝術:世界太Boring我們需要文藝復興作者顧爺的用字遣詞好好笑 繼『不懂神話,就只能看裸體了啊』,又來看不太正經的書XD從不熟的文藝復興之父喬托(GiottodiBondone)的作品一直到亂搞男女關係的拉斐爾,整本書完全走八卦路線,但是超級親民的文筆風格也很順的拉出了文藝復興繪畫的演變過程。

適合給正好要去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和梵諦岡參觀而且不喜歡看嚴肅藝術史書的旅人,或者是,只想開心笑笑輕鬆一下的讀者。

👑藝術: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 用繪本介紹畫家人生和畫的故事給小孩是很不錯的美育起點欸…不管小孩懂不懂畫家想要表達的意思,光是藉由書本翻看過,之後有機會到美術館看到實體畫就會眼睛一亮了。

年輕的時候接觸談論畫家的專書都是超級精裝本,要小心翼翼的拿,有些圖書館還不外借,感覺非常高不可攀啊!現在去美術館的禮品部和書店走一遭倒有很多專門給兒童的繪本,介紹各個著名的畫家,如果有特展,還會販售相關的、適合給兒童的讀物(我就曾在MoMA讀到草間彌生繪本,大人小孩都看的很過癮啊),真是太幸福了。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跟畫家有關的圖文書,有幾本特別吸引我,想要找來看: 【Whereisthefrog?】把青蛙藏在莫內的畫裡,很有趣的小故事。

https://www.amazon.com/Where-Frog-Childrens-In…/…/3791371398 【MaryCassatt,ExtraordinaryImpressionistPainter】繪者重現了竇加經典『苦艾酒』的場景,但把畫中男女變成聊的很開心的卡賽特和竇加XD好妙https://g.co/kgs/kyibcz 【TheNoisyPaintBox】講康丁斯基的聯覺天賦,看見不同顏色時聽到各種聲音的故事。

https://www.amazon.com/Noisy-Paint-Box-Kandins…/…/0307978486 【Pop-upPaulKlee】當然立體書也超讚的。

康丁斯基和克利都有,我比較喜歡克利的。

https://youtu.be/un3rNapygrg 還有【PaulKlee:PaintingMusic】https://www.amazon.com/Paul-Klee-Painting-Hajo…/…/3791347500 【ParisintheSpringwithPicasso】看起來是一本畫風我會喜歡的繪本https://www.amazon.com/Paris-Spring-Picasso-Jo…/…/0375837566 【100PabloPicassos】展現畢卡索各樣的興趣,排版有趣https://www.workman.com/products/100-pablo-picassos 美術館除了賣跟畫家相關的書以外,還有賣美術館創辦人的繪本欸!這本【HenryTate】泰德美術館的故事似乎也不錯https://www.amazon.com/Henry-Tate-Bruce-Ingman/dp/1849761698 👑藝術的慰藉 【藝術有什麼用處?】看了一本切入點與眾不同的藝術書。

通常介紹油畫或西洋美術史的書不是著眼在名畫的分析就是畫家的生平。

這本書則一開始就提問『藝術對人而言有什麼用處?』因為在現代,我們擁有美術館,策劃許多美展,藝術市場也有高價買賣,再在顯示我們認為藝術非常的重要。

可是,有時也有那種參觀完畫展或美術館後不覺得感動,甚至充滿困惑,納悶自己原本期待的體驗沒有出現而懷疑自己是否感受力不足。

這本書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覺得藝術界教導大眾和呈現藝術品的方式不夠貼近人生所要探索的意義,所以雖然藝術備受尊崇,但是重要性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解釋。

作者認為藝術有7項功能:幫助記憶、傳遞希望(因為人太容易陷入悲傷情緒)、呈現有尊嚴的哀愁、讓我們重新找到本性引發內在美好特質、更認識自己、擴展視野並吸收內化、喚醒麻木習以為常的心靈。

作者提出大膽的建議,他覺得,美術館不應該拘泥在用年代分類,而更應把展覽空間分成“愛”,“苦難”,“慈悲”,“恐懼”和“自我認識”等等不同的展覽室,好讓欣賞者充分擁有心靈上的體會。

藝術品旁的說明文字也不是只提供背景資訊,而是加上畫家希望透過這幅作品表達呈現的意念。

我覺得這本書提到的觀點很有趣,講到更深一層對藝術品的思考。

不過藝術實在是很主觀的東西,而且或許一件藝術品引發的情感在每一個人身上,或者甚至是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也會有很不一樣的想法。

所以實在很難看到有哪一種美術館的展覽是這樣呈現的吧? 不過,我很喜歡書裡一些講述畫作的評論,還有書裡面提到王爾德曾說的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在惠斯勒(JamesAbbottMcNeilWhistler)的畫作出現後,倫敦才開始有霧…』 👑藝術史:現代藝術的故事 深切懷疑現代藝術是不是專門騙人錢的,所以看了這本書,結果確定現代藝術就是騙錢的藝術。

(才不是) 作者WillGompertz曾是倫敦泰特美術館媒體總監,現在是BBC英國廣播公司藝術總監,但好玩的是,他曾在愛丁堡藝術節以現代藝術為主題表演單人脫口秀,而且完售。

現在要能夠談論或書寫『史』的人口才/文筆一定要夠生動,不然誰要聽你說陳年舊事? 這本書很多切入角度很新穎,有些章節從策展人的角度來說明,有些以畫家宴客的故事下筆,更有些是作家小時候的親身經驗。

雖然蠻好看且吸引人,但超級花時間,我看了好久,而且告訴自己每天讀一章就好,因為太多人名太多派別:奧菲主義、藍騎士、非具象藝術,搞得我好亂,好燒腦啊QQ 不過,再度回到我的問題,書裡說,1972年,倫敦泰特美術館花兩千英鎊(約台幣十萬)買下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安德烈(CarlAndre)的雕塑品『相等VIII』,這個作品由120塊防火磚組成然後擺成長方形。

泰特美術館展出時被罵浪費公弩,還被質疑泰特瘋了。

三十年後,泰特美術館買了斯洛伐克藝術家RomanOndak寫在紙上的指令,讓一群演員刻意站在展場營造『耐心等待』的氛圍,結果這次完全沒有被罵,連一丁點嘲諷的聲音都沒有…到底什麼改變了?這三十年來發生什麼事?當代藝術從惡劣玩笑怎麼變成享譽國際的作品? 自杜象之後,藝術家的作品有很多是與美與好看無關,目的是要刺激觀眾思考(達達主義)或是表現一種概念(觀念藝術)。

再加上安迪沃荷說『好生意就是好藝術』後,許多當代藝術家,像是昆斯和村上隆就是“創業型藝術家”,結合大眾流行文化和名人推薦把握住商業機會。

村上隆一個自慰公仔『我的寂寞牛仔』在2008年以台幣四十多億元拍賣成交(原本建議價格是一億一千八百萬,已經很貴了,沒想到以40倍價格賣出…) 除了大眾的瘋狂跟風流行捧紅藝術家之外,藝術經紀人也是藝術交易天價的推手。

高古軒(即將到台灣營運)仲介一位擁有DeKooning『女人III』的娛樂業大亨,將作品賣給避險基金億萬富翁,售價是四十億六千多萬。

我是覺得這幅畫蠻可怕,書裡也說這幅畫在1953年創作出來後有被批評是醜化女性,但是仍賣到這麼高的價錢… 所以當代藝術到底會如何往下發展呢?未來的人到底又會如何評斷我們這個世代的藝術?好想知道啊! 👑藝術史:繁星巨浪 很有份量的書,快要一公斤重,拿著看有點辛苦。

如果內容真能記起來,會不會腦袋也增加些重量?🤔 (才不會,大腦又不是肌肉…) 這本書重點擺在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家。

我看過的藝術書不多,但對印象畫派還有點粗淺印象,自忖這本書到底為什麼可以寫這麼多頁,結果還真的連高更的外祖母以降三代故事都仔細提到,非常鉅細靡遺啊! 👑藝術史:超現實藝術家的謎夢人生 完全記錄了藝術家的怪誕生活。

作者是超現實主義最後一位畫家也是動物學家,還身兼倫敦動物園園長。

他養了會畫畫的黑猩猩『剛果』,畢卡索和米羅都有收藏剛果的畫作。

書裡講了32位超現實畫家的生平,還真的沒幾位是在平凡家庭長大的平凡藝術家,根本隨便一人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尤其是達利,簡直荒誕的要命。

達利1942年的自傳『我的秘密生活』被喬治歐威爾批評:“如果書可能發出臭味,就是這本書。

”😂 我猜測喬治歐威爾一定很看不起達利原本支持佛朗哥政府,等到獨裁垮台後又倒向西班牙皇室,最後還被授予爵位這種政治機會主義者吧! 這本書著重在畫家們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比較少著墨在他們創造的藝術品。

不管怎樣,我覺得這本書或許在看過超現實藝術家的展覽後,可以滿足想深入了解這些藝術家不同於常人特質的好奇心。

👑幸福建築 之前追了艾倫狄波頓的書:『愛的進化論』和『藝術的慰藉』兩本都很有創見。

可惜我的建築知識和哲學涵養不夠,本來很期待的這第三本書並沒有深刻的感受。

即使如此,讀這本書仍然建立一些對建築美學的認知。

裡面這段話有點意思,“終生追求建築之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努力究竟有多麼徒勞無功”。

JohnRuskin詳盡研究了威尼斯的建築後,卻領悟了令人沮喪的事實:威尼斯雖然可算是世界最美城市,其中的居民卻沒有因為住在這裡而獲得心靈上的提升……所以美麗的房屋不僅無法保證為人帶來快樂,也無法提升住戶的人格。

人們欣賞的建築物應該會呈現出理想的自我,弔詭的是,通常選擇的建築樣式更顯現出內在的匱乏。

比方說,十七世紀的貴族喜愛鍍金牆壁和天使高舉花環彩帶的天花板裝飾,因為暴力與疾病是當時社會常見的威脅,連富人都避免不了,所以呈現理想世界的建築就備受喜愛。

在現代社會反而想要摒棄上流階級的矯揉造作,而且疾病和戰爭大致上已經不是已開發國家的威脅,人們反而是想尋求自然簡單,所以牆面大多不加裝飾。

不過話說回來,威尼斯就是有這些美麗的建築(我喜歡總督府和黃金宮)才吸引這麼多觀光客來拜訪,光是欣賞這城市的美景享受氛圍就很幸福囉! 👑神話:不懂神話就只能看裸體了啊 希臘神話真是充滿了無厘頭的亂倫情節和人獸戀啊!這本書的用字遣詞蠻搞笑,也把一些拗口的名字和一點都不重要的故事給排開,重點擺在畫家常拿來當題材的人(神)上。

我想,下次再看到波堤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我可能會盯著她的肚擠然後痴痴發笑吧! 👑創意文學:東京藝大 為什麼會有一所大學有趣到可以寫成一本書啊?這本應該可以打趴招生簡章,讓人看了覺得如果可以讀這麼妙的學校,遇到超強的天才或廢人同學整個人生都不一樣啦! 作者二宮敦人的妻子是美校(東京藝大分成音校和美校)雕刻系的在學生,在家裡常常做出奇怪的事,比方為了交作業(自己的模型),全身用漿糊貼滿了宣紙然後用吹風機吹乾再取下,成為模型的胚,但是看起來超像死亡面具,嚇到寫驚悚小說的作者 😂 ,而且因為是雕刻系,所以常常會需要用到防毒面具→學校福利社就有在賣了哦! 裡面一段在寫校園傳說也很好笑。

因為美校在上野動物園隔壁,所以有傳聞『美校學生在繪畫樓釣企鵝』、『把企鵝養在冰箱但是養死了』。

結果實情是,上野動物園的一隻企鵝死掉了,學生去要了企鵝屍體,冰在學校冰箱裡,忘了跟教授說……(這比附中中興堂有鬼更扯XD) 作者在書裡詳盡介紹各個不同科系和主修,遇到很多個性和理想都很特別的人,也請各種主修的學生說明平常在做什麼。

我覺得最莫名其妙的是音樂環境創造系,感覺完全是把無法納入一般音樂院所理解的科目就通通塞到這裡:有吹口哨主修的,有想把樂器沉入荒川裡等生鏽再拿出來表演的企劃(但是國土交通省不發給許可,所以作罷)。

最後還介紹了學校的校慶內容『藝祭』,實在是很絕妙(校園突襲演奏、半夜的森巴舞、扔人舞台、神轎遊行、煙燻社的手工食品…),讓我不禁在想,我大學的時候好像沒有去參加任何校慶活動啊?大一沒有參加啦啦隊,又沒有住校收西瓜,好像沒有任何跟校慶有關的回憶…真是邊緣人 😅 👑音樂:早安巴哈先生 從古典音樂門外漢到出書專寫巴哈大提琴無伴奏和卡薩爾斯的生平故事,可以感受到作者認真的愛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這部作品。

書裏很仔細的描寫巴哈和卡薩爾斯的生平,甚至巴哈壞脾氣罵別人吃了蔥還吹低音管(?),竟然還因此動刀砍人😨之後被法院訓斥的故事都詳盡寫出來……只不過,書裏雖然每個章節的標題都依照大提琴組曲的舞曲順序和名稱,但是在音樂的分析上不是太深入,畢竟針對的讀者是愛樂大眾而不是弦樂演奏家的關係吧。

很多的歷史考據,還有追查手稿下落的部分很詳細,差點要順手牽羊想把手稿帶出圖書館讓人很心有戚戚焉XD 從古典音樂門外漢到出書專寫巴哈大提琴無伴奏和卡薩爾斯的生平故事,可以感受到作者認真的愛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這部作品。

書裏很仔細的描寫巴哈和卡薩爾斯的生平,甚至巴哈壞脾氣罵別人吃了蔥還吹低音管(?),竟然還因此動刀砍人😨之後被法院訓斥的故事都詳盡寫出來……只不過,書裏雖然每個章節的標題都依照大提琴組曲的舞曲順序和名稱,但是在音樂的分析上不是太深入,畢竟針對的讀者是愛樂大眾而不是弦樂演奏家的關係吧。

很多的歷史考據,還有追查手稿下落的部分很詳細,差點要順手牽羊想把手稿帶出圖書館讓人很心有戚戚焉XD 👑音樂:基頓克萊曼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克萊曼有夠犀利的直率:『音樂和詮釋對唱片業者而言恐怕都只是次要的。

如果說不能將貝多芬的作品以「郎朗風」包裝銷售,那麼就改為銷售封面上「貝多芬風格」的郎朗。

』這本書簡直是血淋淋狠狠地批判了大眾追求明星的愚昧。

還有勸告被捧上天的年輕音樂家不要被名氣沖昏頭…書裡提到AnnaNetrebko,我印象很深的是她聲音真的很美,唱的很動聽,但是當樂團在演間奏曲的時候,她和老公就在舞台側大聲聊天,誇張到團員回頭去瞪她。

或許因為這種職業巡迴演出生涯已經對音樂麻痺了?邊讀也邊想到之前看百田尚樹的書,他說,他覺得最近的CD音樂風格不像以前的大師錄音這麼容易分辨,似乎大家都互相模仿,可能也是現在太容易可以聽到前人的版本,反而只截取大家都認可的方式演奏吧!正好跟克萊曼這本書的想法不謀而合…… 👑音樂:愛樂朗讀 作家是台北愛樂電台的主持人,寫作文體很輕鬆閒適,都是和音樂有關的紀錄和觀察。

欣賞畫家雷諾瓦與古諾的故事;還有鋼鐵大亨卡內基與柴可夫斯基,另外幾章在講莫札特寫的家書令人鼻酸;每篇的結尾都有一本推薦的書和CD,可以延伸閱讀/聽。

最近看的音樂書籍也不可或缺的提到我偶像,編舞家巴蘭欽😍。

巴蘭欽在傳記中說,1917年俄國變成蘇聯的時候,關閉了歌劇院、芭蕾舞學院、音樂院,但是過沒幾天,高層指示,古典音樂和芭蕾舞並不是資本主義專屬的,從此學校和劇院重新開放,就算在寒冷的冬天沒有提供足夠的暖氣,台上音樂家與舞者不時吐出寒氣,台下觀眾把家裡最厚的衣服都穿上,但大家都很快樂,因為那是幸福的精神食物。

讀到這讓我想起爸媽的朋友,已故著名音樂節目製作人黃孝石先生,他因為製作節目遠赴俄國採訪,回台後告訴我們俄國的音樂會和芭蕾舞劇素質高、票價低廉(那時換算台幣才10元!應該是接近1990年代俄國盧布大崩盤的關係)。

我小時候去國父紀念館看莫斯科芭蕾舞團的吉賽兒一張票就已經台幣一千了…真是超羨慕的啊!後來在美國也用很便宜的學生票價看到巴蘭欽為美國芭蕾舞團編的仲夏夜之夢,看到居然能有編舞家這麼了解音樂,每個舞步都與樂句的走向配合的天衣無縫,從此以後就被圈粉了😙 👑至高的音樂 最近看的幾位小說家都有跟音樂相關的作品。

村上春樹是與小澤徵爾的對談錄;石黑一雄幫StaceyKent填歌詞;讓我痛哭流涕的『永遠的零』作者百田尚樹居然有兩本專寫古典音樂的書。

不知道到底是音樂啟發了他們的創作,還是他們本身的藝術性讓他們愛音樂也愛寫作🤔 百田尚樹因為爸爸的關係,從小家裡很多古典樂黑膠唱片,不過年輕的他原本愛的是民謠和重金屬搖滾,後來因為打工賺錢自己買了一套音響,從家裡隨意拿了一張唱片想要從黑膠拷貝到錄音帶,但是重複轉拷5次都失敗,好不容易把旋律都聽熟了才轉錄成功,也因此喜歡上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

(哈哈,竟然是這樣開始欣賞古典樂😁,不過他說的也沒錯,欣賞古典音樂的關卡就是需要反覆聆聽) 百田尚樹在這兩本書介紹的都是耳熟能詳的曲目,除了介紹作曲家和曲子本身,還給了一些CD版本比較,因此特別發現日本人很愛古樂,巴哈莫札特不用說,貝多芬的英雄也給了好多古樂器演奏版本,不過,百田尚樹自己認為不用拘泥於只欣賞某種形式的演出。

對於音樂家朋友們來說,這本讀起來可能太淺了,但是轉化一下角度,看看小說家/非專業音樂家如何敘述這些我們熟知的音樂也可以做個相比對照。

噢對了!百田尚樹說他在寫永遠的零結局時是一邊反覆聽鄉村騎士的間奏曲,一邊淚眼婆娑打字的(幹嘛這麼自虐?難怪結局這麼慘😢) 👑傳記:蜜雪兒•歐巴馬成為這樣的我 故事深入生活而有趣,雖然我是因為道聽塗說這本是大賣的書,還有對蜜雪兒歐巴馬好奇才借來看的,但是告訴自己,如果不好看,半途放棄其實也沒關係(500頁的自傳厚書,難看真的沒必要堅持下去)。

結果這幾天一直讀,被吸引的地方都是小小的、生命中不順遂的細節,像是進入理想中的職業(律師)卻發現其實根本不符合自己人格特質、身為非裔美國人第一次到非洲肯亞但是格格不入的感覺、被不孕症困擾、婚姻諮詢……,看著這個卸任的第一夫人運用智慧和熱情去克服人生有時會遇上的難題,似乎也被鼓勵了。

當然書裡面不是只充滿人生難題,還有如何被前總統求婚、有了小孩後如何快速購物和享受職業婦女的樂趣,邊讀邊想笑,覺得蜜雪兒歐巴馬真是個機智又有自信的人啊! #原來白宮裡吃的食物用的衛生紙費用都要從總統的薪水扣#蜜雪兒歐巴馬在書的結尾有強調她不會出來競選公職 👑圖文書:一個作家的料理練習曲 好久沒看漫畫了~故事在說成長在不注重食物的家庭的小說家,第一次吃到美味的米其林料理後,從此愛上研究美食和煮菜,在寫論文時需要打工賺錢,所以想到在報紙上登廣告成為到府外燴的廚師,遇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故事。

因為是小說家又是大廚師,所以特別注意料理的細節。

裡面一段在寫他崇拜的文學家老師羅蘭巴特,為了想請偶像吃一頓飯,他專門研究了羅蘭巴特的書『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按照裡面提到的料理和酒,做成一道道精緻美食,結果沒想到羅蘭巴特雖然稱讚他料理功力和水準很強,但其實更喜歡大口吃下來自法國西南方的家鄉菜,諷刺的跟大文學家作品裡的自述天差地別啊😅 👑圖文書:羊咩咩的京都錢湯圖鑑 好久以前,我曾經的購物樂趣是收集繪本圖文書,看著畫工精細的書本總讓我感動,不過多半這類型的書都是以遊記為主,像是台灣籍作者張珮瑜和趙于瑄。

其他大部分都是日籍作家的書了。

以錢湯為主題真是蠻不錯的,因為日本公共澡堂不能隨便拍照,男女有別,也不能闖入男湯參觀吧!繪本滿足了好奇心。

裡面提到特別的錢湯有養60隻鸚鵡和舉辦爵士音樂會,真是大開眼界。

我所收集類似這樣的繪本還有曾是舞台設計師的妹尾河童一系列作品(窺看歐洲、窺看日本、廁所大不同…)都很有趣 👑童書繪本:蕭邦就是這樣長大的 波蘭作家/插畫家的這繪本好古錐,從蕭邦的雕像開始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歪頭一副聞到什麼東西臭臭的,形容的太好笑😂)再聊蕭邦小時候差點把鋼琴拆了和螞蟻爬到五線譜引發創意作曲的故事,還有,原來馬祖卡不只是舞曲,還是一種波蘭傳統甜點啊! 👑童書繪本: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 第一次看了吉竹伸介的童書繪本,可愛!故事是一個聽哥哥說未來會很可怕的妹妹,嚇到去找阿嬤,阿嬤引導她轉換想法,她開始了解不是只有不好的選項,反而可以用想像力去開創未來。

這本書我喜歡的是跳脫人云亦云和負面想法的思考方式。

雖然是給小朋友看的書,而且蠻無厘頭,(看封面就知道,哈哈,一條毛巾的各式用法),但是偶爾活化一下僵硬的認知模式也蠻好的~推薦給家裡有低年級小朋友的家長囉! 👑名人語錄: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樹木希林這本率性又帥氣的大女人言談,有些真讓人拍手叫好,有些我倒是無法理直氣壯的講出來。

或許要更成熟睿智些才有辦法理解吧!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聽說這本書很適合給家有小學五年級生的爸媽讀,因為小五社會課就是在教台灣史。

想當年在學校還真的沒唸過台灣史,只記得中國江西省的簡稱,還有東北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我的媽啊!為什麼記憶裡要有這種東西?!)不過現在惡補也不遲,這本書有點像是野台戲講古,又用了一堆現代搞笑梗,連註解我都很認真看,順便把這些用語的來源複習一下XD(作者根本是周星馳影迷和批踢踢鄉長吧!)#台灣三寶#茶葉蔗糖和樟腦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 這本在Openbook好書獎遺珠名單中XD,好奇的先找看看每次都被世界地圖遺忘的紐西蘭,結果果然沒什麼大事件,出現的只有在遊輪會停靠的點和供應牛奶的乳倉而已,哈哈,不像強國,在經濟和環境問題幾乎每張世界地圖都上榜@@台灣被談到的也不多,只有在南海局勢出現了一下。

這本的好處是先細分不同區域(歐、亞、非、美洲)的狀況,再從世界整體趨勢去分析。

不過壞處是,世界局勢其實瞬息萬變,這本書可能再過幾年就被淘汰掉了吧…年輕時很喜歡收集地圖,現在因為有了谷歌導航,出門超方便的,以前的紙本地圖大概都不再拿出來了。

#遊輪停靠最多的點及最多搭船人次的是加勒比海和美國#用核子發電最高比例的國家是法國真是令人意外😲 2019好書獎遺珠介紹文章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027 👑童話裡隱藏的世界史 原來我喜歡的電影『秘密花園』的原著作家也是『莎拉公主』的作者啊!(顯示童話故事看太少) FrancesElizaHodgsonBurnett還有一本叫做『小公子西迪LittleLordFauntleroy』的故事,大意是西迪與媽媽兩人在紐約生活,某一天突然被身為英國貴族勳爵的爺爺強行帶回英國,後來西迪慢慢改變了爺爺的霸道作風,還讓美國雜貨店的大叔好友意外成為爺爺的摯友,從美國搬到英國長住。

我沒讀過這個故事,不過看英美的老人從死對頭變成朋友的過程似乎很有趣,下次找來看。

這本書最好看的章節在最後面,帶有極濃厚的批判色彩,從洗腦的『最後一課』、『龍龍與忠狗』裡畫家魯本斯要付錢才看得到的畫作、『安妮日記』的悲慘省思都很值得一讀。

推薦給愛歷史也愛童話的好友。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 我西洋古典文學實在看太少了,所以說實話,這本書並沒有很深刻的打中我。

但是把它當成奇聞軼事、名著和作家的八卦版來看還算有趣啦! 比方說,最貴的書是【萊斯特手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達文西筆記,比爾蓋茲花了三千一百萬美元買下。

而在文藝復興時期賣的最好的書是荷蘭學者伊拉斯謨斯所作的【論兒童的教養】,是給十六世紀爸媽教養上流男孩子的指南。

其中一項是說,坐在椅子搖來晃去要被禁止,因為『不管是誰有這動作就會給人一種印象,認為他一直在,或試著要,放屁。

』🤣 這種強調禮儀的書賣的超好,一開始十年就被譯成二十二種語言,之後變成全歐洲的暢銷書,有上百種不同語言譯本。

@@ 還有,在前言提出的問題:如果被困在無人荒島,只能帶一本書在身邊,你會選什麼書呢?英國推理小說家卻斯特頓的妙答是【湯瑪士實用造船指南】😂 其實很對欸,書不必然一定要是偉大的文學作品,或那本一直想要讀,卻沒時間沒勇氣開始的小說啊!實用書像是字典、百科全書或工具書對生活(生命)也影響很大的囉! 👑子彈思考整理術 跟『怦然心動整理術』一樣是屬於給現代人的勵志工具書。

(意思就是看了覺得照著做就前途一片光明,但有沒有實踐是另外一回事)簡單講就是:手寫,筆記力求精簡,把不重要的事情去蕪存菁,標示多用符號省的囉嗦,但是一定要幫筆記標注頁數和索引,方便日後快速查詢。

參考 https://youtu.be/fm15cmYU0IMhttps://bulletjournal.com/pages/learn 👑影響孩子一生的金錢對話 依稀記得,誠品信義店有一區是專門擺投資理財的書籍。

每次我都會很小心的繞道,好像那裡有隱形透明牆,區隔開屬於【閱讀是令人開心】或者【閱讀是令人髮指】的結界。

我猜我對理財書籍這麼反感是因為書裡老是寫的冠冕堂皇,有錢人都怎樣怎樣,根本是美化過的名人傳記@@,我如果是為了賺錢,我就努力賺就好,我看書幹嘛… 這本教育小孩理財的書我原本也只是百無聊賴拿來翻一翻,結果裡面敘述口吻很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覺得有趣的這類型的書。

(還有,重點是,作者是個媽媽,一開始就明講,即使是理財白癡仍然可以教小孩,哈哈) 其實書裏教的理財方式蠻老生常談,倒是在講如何培養孩子耐心(不管是存錢儲蓄或是完成自己的功課工作)的部分有些啟發性。

提到『棉花糖』實驗(不馬上吃掉就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的那個有名實驗),研究追蹤到長大後,有自制力的人成就較高,人際關係比較融洽,甚至連進大學的SAT成績也平均高出210分。

此外,另一研究分析出自制力高且對於長期目標最堅決的夫妻通常比一般美國家庭多存了20萬美元。

書裡分成給幼兒、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和年輕社會人的不同建議,適合給不同年齡層的父母參考。

唯一可惜的是,因為作者是美國人,所以很多篇幅都放在美國的情況上來講(大學學費超貴,幾乎每人都有學貸或是健保和醫療保險的支出等等),不過也讓人了解美國近幾年的消費水準。

我個人覺得金錢觀這種東西受家庭影響很大,記得很久以前看過訪問何麗玲的文章寫她從小就被訓練如何理財投資,相對於這樣,生長在用錢比較保守的家庭小孩就亦步亦趨比較不敢放手做大膽的買賣生意吧?🤔 小說類~ 👑台灣歷史小說:陳澄波密碼 整部小說充滿了我關心的主題,有讀到這本書真是太好了!(邊哭邊滿足的嘆氣) 陳芳明老師的推薦序寫的很明白: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有太多知識分子還是無法釐清文化認同的問題,這是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心靈困境,而這部小說就是希望能夠掙脫如此難解的困境,給台灣歷史一個確切的答案。

陳澄波的父親是清朝最後的秀才,所以陳澄波自認為漢人,但是生在日治時代,受日式教育,還到東京美術大學求學(就是我之前讀的那本書『東京藝大』前身,許多台灣前輩畫家都是那裡畢業的)並且成為台灣第一人兩度入選帝展,卻在畢業後於台灣和日本都找不到高等學校教職(畢竟是殖民地來的二等公民),只好到上海教書。

因為畫風評價很高,作品還代表中國到芝加哥展出。

回台後加入國民黨被推介成為地方議員,但是在爆發二二八後反而被當街槍決……實在很荒謬啊! 這本書環繞在藝術家們(除了陳澄波還有出現很多前輩藝術家)對身處的環境、內心的民族認同、社會正義的理想,還有藝術作品想要表達的意識有很深層的刻劃。

一邊讀一邊覺得這本書應該要改編成電影吧!比起我上半年最喜歡的『永遠的零』,這本書因為是在講台灣歷史和藝術,讓我更有所感 😭 👑單車失竊記 單車失竊記這本書我讀的很慢很慢。

一邊看,一邊和爸媽聊天討論,因為書裏出現了爸爸的故鄉~(虱目魚丸超好吃的)彌陀,還有我外婆的腳踏車牌子~(那種很重很厚實的舊腳踏車),裡面角色到海南島當兵也讓我回憶起外公曾被日本派到海南島罐頭工廠當食品管理的故事~(戰爭末期,明明是做罐頭,可是自己饑餓到只能挖蚯蚓吃補充蛋白質)…整本書每看到一個章節就跑出一個可以聊我們家族故事的場景,更讓這本小說和我有連結的感覺。

👑我是許涼涼 先不說這書的作者是李維菁,光封面就吸引我。

看似曼秀雷敦小護士藥盒(Mentholatum),其實印的字是Maidenology,我還認真的查了一下是否真有這個少女學英文。

讀李維菁的書好像也在一邊做自我心裡檢測,『啊,我也會這樣想呢!我的心態是不是也像她書裡描述的一樣很老啊?』『(對於過往的人生)我也是,寧願記得一些小小時間片刻,一些我想起來還會微笑的小小小小事……』 不過她的文字不只牽動甜蜜的美好,裡面的酸辣苦和無奈都一併同時出現,還有更深的對社會的剖析(跨越不過去的階層族群:年齡、知識、健康、金錢)。

對於有時讀愛情小說會引起噁心反感狀況的我,讀李維菁倒是欲罷不能,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看下去…… 👑日本歷史小說:永遠的零 百田尚樹『永遠的零』好感人。

這本書躺在書堆一陣子,因為是在講二戰故事(零是指有名的日本零式戰鬥機),一直遲遲不想讀,可是開始讀了就陷下去不想停。

很多令人鼻酸眼眶紅的情節。

故事主角為了愛,支持著自己活下去,還激勵別人珍惜生命,提醒那些一心想為國捐軀的同袍擊斃敵人很容易,不被敵人擊斃才重要。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很義憤填膺那些給命令指示要用神風特攻隊當成攻擊步數的最高層級帝國司令官們根本一點人性都沒有!這樣的小說構造很不錯,藉著後代子孫想瞭解未曾謀面的外公而追尋到很多老人的回憶,間接講述了很多歷史,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類似這樣的書呢? 👑推理小說:嫌疑犯X的獻身 東野圭吾好強,居然把推理變成純愛小說,『嫌疑犯X的獻身』連我這個不太常看推理小說的人都覺得蠻不錯,文字本身簡單易讀,可以了解為什麼這本這麼多人推薦啦! 👑推理小說:挺不錯餐館推理事件簿~來一份翻轉蘋果塔 為什麼最近老是借跟吃有關的書?😅 不過這本『挺不錯餐館推理事件簿』真是輕鬆好讀,有點像『和果子的杏』的溫馨小品。

順便學到原來有種羊奶起士Ossau-Iraty一定要和黑櫻桃果醬搭配吃…除此之外每一篇文章在主廚要安慰人心時,一定拿出熱紅酒mulledwine,也正是好友大力推薦冷天時的療癒飲料,下次真該來試試😍 👑阿拉伯小說:腳踏車大作戰 雖然知道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女人必須遵守很多不合理的教條,但是看了書才知道生活上的禁錮多到誇張:女人不能開車、去到任何地方都需要男人接送,長途旅行坐火車也需要男人簽署許可單、外國進口的雜誌必須要先把封面和內頁女模特兒的手臂、腿、肩膀和乳溝通通塗黑才可以上架販賣… 還好這本書的主角是積極樂觀、內心溫暖但有主見的小女孩,一心一意想要得到綠色腳踏車,花費心血用自己的方法突破層層的考驗和束縛…邊看邊有好多鼻酸的地方。

她遇到的挑戰有些並不是從男性那邊來的,而是被從同樣身為女性的固有守舊觀念綁死。

做任何我們看來一般的事都會被指責:跟男生並肩走路說話會被宗教警察告發,在學校聽碧昂絲的歌被女校長抓到會被退學,自己的媽媽認為女生騎腳踏車是不道德的…令人匪夷所思。

唯一幸運的是,她仍有家庭和朋友的愛護和幫助,如果連這兩樣都沒了,光靠她自己一人是沒辦法活在這種社會的。

讀這樣的小說,讓我很慶幸還好我不是成長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環境,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辦法像小女孩主角這麼的積極進取敢於衝撞,遇到巨大社會壓力下的不公不義到底會怎麼選擇怎麼應對?這本書幫我打開了一扇窗,窺看另一種世界的日常。

👑日本經典小說:夏目漱石~少爺 據說日本人因為一生一定至少會讀過一次這本書,所以號稱是日本的『麻疹書』,真是有趣的封號(還好不是水痘書,不然看完就再也不看第二次了XD) 這本書的主角,住在東京的『少爺』,從小就愛惡作劇和打架,沒想到長大後竟然到四國的鄉下當老師。

學生不只嘲笑他愛吃,更在他留校值夜班的時候捉弄他,放了50隻蚱蜢在他的床鋪裡……這應該是現世報吧!哈哈。

不過少爺雖然個性衝動,但也很有正義感,遇到好友被欺侮也挺身而出,最後帥氣辭職離開。

這本應該是目前讀過最喜歡的夏目漱石作品,劇情緊湊又不失漱石慣常挖苦的趣味,讀了很順暢愉快😍 👑日本經典小說:夏目漱石~我是貓 以貓的冷眼旁述蠢蛋人類自以為是的對話。

充滿挖苦、吹牛、有點文謅謅但仔細看都是那個年代日常的文字,尤其描寫作者與妻子的問答在現代看來仍然超級直白好笑。

佩服夏目漱石竟然用滿肚子學問寫出四百頁插科打諢的書,蠻另類幽默 👑現代日本小說:萬城目學關西三部曲之豐臣公主 實在是令人驚奇的情節發展啊!一開始以為只是三個檢察官的人生故事,沒想到格局超展開,才恍然大悟書名的意義。

雖然可以聯想到豐臣秀吉,但可惜日本歷史我不熟,看到真田和長宗我部這兩個姓氏出現才驚覺到跟日本戰國有關。

不過即使像我這樣缺乏歷史概念,讀起來也仍然精采。

書裏描述的父子和朋友的真摯情感讓人動容,還有最後神來一筆講大阪女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對待自認為肩負重責大任的大阪男人那一段很讓人偷笑。

😁此外,書裏一直出現辰野金吾的建築物,讓我也谷歌了一下,發現除了有名的東京車站,那種紅磚加上灰白飾帶的設計在台灣也有很多日治時代建築是受到辰野風格的影響。

很妙的是之前才剛去過通天閣,看了小說才知道原來通天閣有天氣預報的功能啊!就像我也不知道台北101的燈光是依據星期幾而打上不同顏色(奇怪我居然都沒注意過這種事?) 👑現代日本小說:萬城目學關西三部曲之鴨川荷爾摩 這本書的封面很奇特,書名很奇特,連在閱讀的時候也升起奇特的疑惑:作者萬城目學的腦袋在想什麼,到底為什麼會寫出這樣奇特設定的故事… 不過看的時候陷下去了,非把它追完不可。

現實世界出現的不思議,也太有意思,以後去京都會帶著完全不一樣的心情去拜訪吉田神社、上賀茂神社和下鴨神社吧,(不過還是不要遇到小鬼比較好…)。

如果可以,很想參觀葵祭看看。

👑現代日本小說:萬城目學關西三部曲之鹿男 光聽名字就覺得應該有趣的一本書,本來的猜測是主角因為做錯事所以變成鹿,或者是神經衰弱造成的幻想,結果通通猜錯。

滿好看的,就不在這裡破梗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京都動物園,還有去奈良看鹿的回憶(會跟人鞠躬的鹿、超細的鹿腿、沒有鹿餅就被唾棄的時刻,其實鹿也很現實啊!哈哈~ 👑現代日本小說:三浦紫苑~哪啊哪啊神去村 一開始看並不感覺特別熱血或好笑,反而是學到很多伐木常識XD隨著有點少一根筋的主人翁描述他在深山鄉村發生的故事才越讀越覺得好看。

主角設定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幹嘛的年輕男生,高中畢業在便利店打工,雖然心裡也覺得不是長久之計,但完全沒有規劃將來要做什麼。

這樣的年輕人,被父母和老師『陷害』到深山做跟林業有關的辛苦工作:養護森林、割草、整地、伐木…雖然主角名字叫做勇氣,但是即使想落跑,也沒拿出幾次勇氣逃跑(或者說,這種粗重的林業工作,給完全沒經驗的都市小子做,沒跑路,也算是很有勇氣?)我想,年輕人會留下來的原因除了被美女吸引外,最終還是真心喜歡上了完全不一樣的山林生活。

無聊的感覺還是偶爾會跑出來,但是身體上的累反而讓精神完全放鬆,跟都市生活正好相反。

據說宮崎駿很喜歡這本書。

而書裏提到的場景比方像是杉樹的黃色花粉厚重的灑在全身,還有山頂滑下一片濃霧,迅速籠罩身邊的人的描寫根本就可以是宮崎駿動畫的影像啊!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哪啊哪啊就是慢慢來不用急的意思),順便感受四季的書。

👑現代日本小說:三浦紫苑~神去村夜話 這是神去村的第二集,但是可以直接當成戀愛小說,還蠻爆笑的,情人節閱讀此書很應景。

👑現代日本小說:三浦紫苑~啟航吧!編舟計劃 接連看了『哪啊哪啊神去村』,再看『啟航吧!編舟計劃』,突然覺得三浦紫苑根本很愛用冷題材來說熱血的故事。

她在描述小人物的生活、想法和與人的言行互動一直很厲害啊!當然也透過這本書的介紹,稍微窺看了一下辭典編輯的過程。

完全沒想到編輯辭典竟用工讀生來檢查語義和比對原文的出處,感覺這應該是辭典編纂者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欸… 還有,辭典用的紙的質感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書裏提到要夠薄,但不能透油墨,紙張摸起來要滑順但不會因為靜電沾黏在手指上…真的很講究。

我倒是想起來以前使用字典最討厭不能好好攤開平放在桌上,而是必須一手用力壓著才能好好查單字的字典,感覺右手抄完單字的字義後左手都痠了XD不過三浦紫苑的小說讀完總是心裡暖暖的很喜歡! 👑現代日本小說:三浦紫苑~強風吹拂 我最討厭跑步了,但是這本以參加長跑比賽為主題的小說真是不錯看,很熱血又有趣 👑現代日本小說:三浦紫苑~政與源 光看名字以為是在講日本歷史故事的書,結果是最近幾天看的書裡面唯一讓我無法克制笑出聲來好幾次的有趣故事。

兩位70多歲、個性迥異但從小就是好玩伴的老人每天打嘴砲卻又彼此照應。

文字溫暖幽默,讀的很開心~ 👑現代日本小說:小川系~山茶花文具 第一次看小川系的書感覺到日式的靜謐恬淡主要是因為譯者是王蘊潔,又喜歡書名和封面,所以才對這本書好奇。

裡面講述了一個經營家傳文具店兼幫忙別人『寫信』傳達心意的女生,遇到的生活上的小故事。

如果喜歡鎌倉,對文具很講究的人應該也會很喜歡這本書。

配上一杯熱熱的茶,不管外面風多強雨多大,好像一切都安靜下來了… 👑現代日本小說:小川系~閃亮亮共和國 充滿四季感的畫面透過文字溢出。

很喜歡描述高知鄉下的人情風景,讓我想起過世已久的阿公阿媽,引發淡淡的鄉愁。

有一篇請主角代筆以川端康成的身份寫情書給自己的想法很妙,明明就知道不是真的,但是讀到信還是會開心(嗎?)或許人有時活在幻想裡會過的更幸福吧。

整本封面、插圖、文字都很療癒,跟第一集一樣,配好喝的茶,感覺到安靜滿足。

👑療愈小說:再訪!女王陛下的深夜咖啡店 似乎是獲得好評後的續集? 四部短篇小說,主角有:不敢得罪同事的粉領上班族、想要當漫畫家不願意繼承家業的年輕人、追求完美主義反而與孩子越行越遠的家庭主婦、反對女兒因為暗戀男生而想要轉攻讀理科的國中教師。

全部都和很會烹調的『品格高尚的變裝皇后』相遇,開始撞出反省人生觀的火花。

故事設定蠻有趣,邊看邊覺得根本是『被討厭的勇氣』真人真事版。

尤其以女性為主角的兩篇,完全感受到因為害怕在團體中別人如何評斷自己,所以活的超級不自在,一直到遇見變裝皇后才豁然開朗放棄心中的執念,在談話中被好吃的食物療癒後,體悟人不是只有一種生存下去的方法。

感覺很可以改編成十集的日劇,希望是阿部寬主演身高超過180cm長的像希臘雕像的變裝皇后,(有可能嗎?)哈哈哈哈哈… 👑台北捷運戀愛小說 數學家也會寫純愛小說?!我不太懂這本浪跡到奧克蘭的書為什麼有作家的親筆簽名,看著封面,插畫有安達充的風格,又是在講台北捷運上發生的愛情故事,讓我好奇作家是誰,翻開來發現是附中畢業,現在是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還創辦數感實驗室的數學家欸。

這下子又讓我抱著不好看放棄也沒關係的心態來讀這本書→總覺得讀理科的真能寫出動人的愛情小說嗎?(被踹飛),結果沒想到劇情安排的很妙,好多出場的人物建構出來的小故事竟然到頭來都串連在一起了,果然有像捷運,轉來轉去總是會有交匯點,滿精彩的。

後來才發現,竟然要被改編成HBO影集了,或許會不錯看呢… 👑愛在九月來臨前 好久沒看這種又有科幻推理又有一點穿越愛情劇的小說了,劇情不複雜、角色很單純,但是連配角都描述的很生動。

一開始女主角因為自己的興趣在租屋處沖洗底片被嫌棄,只好另外找房子租房子,進而遇到訂下怪規則的房東,要求房客都要跟藝術沾上邊而開始對新的左鄰右舍產生好奇,與新鄰居的談話內容很有趣(八卦男主角到底是如何跟藝術有關),讓我不知不覺咻~一下就看完。

再次推薦王蘊潔翻譯,文字通順流暢看了通體舒暢,結局也很暖心。

(稍微瞄一下電影預告,雖是高橋一生主演,但感覺小說比較吸引人) 👑撒落的星星 主角是小學五年級的男生,正處於心裡和生理都在“被”轉大人的彆扭時期。

為什麼說“被”,是因為他其實很不想長大,不習慣任何變化,但是身不由己(同年齡的女生都長的比自己高、明明是男生卻覺得男生們言行舉止都好蠢、蛋蛋莫名其妙的越來越大……)還有,自己的爸爸外遇,反而身邊的叔伯阿姨都對他特別好,噓寒問暖,可是他根本不想要被特別關照,覺得好丟臉,只想當隱形人。

作者把這個年紀的心情刻劃的真好啊。

👑跟書有關的小說:AJ的書店人生 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男主角的設定並不太吸引我,一個太太去世的孤僻彆扭中年書店老闆,到底能有怎樣的發展?沒想到故事急轉直下,情節忽然在主角收到一個棄嬰以後就變有趣了。

因為是以書店為背景,老闆當然為顧客介紹了很多本小說,不像『查令十字路84號』因為年代較久,書目也古老。

這本的很新,故事裡提到『偷書賊』,說一位80歲老婦看完跟書店老闆抱怨要退書,因為害她哭了一整晚……這本書還蠻易讀,後面的情節比開頭精彩好看。

👑跟書有關的小說:隱夜書城 老書呆子我萬聖節除了發糖給小鬼,也要自我滿足看一下跟書有關的奇幻小說。

既然已經說奇幻了,當然要有會魔法的書巫、從壞掉的書裡面跑出來和人聊天的字母、還有可以和兩百年前的祖先筆談的日記本… 還蠻吸引人的故事設定。

第一次看現代德文翻譯小說,沒想到居然是奇幻文學啊~ 👑跟音樂有關的小說:羊與鋼之森 看到書名『羊與鋼之森』以為是村上春樹作品(就是覺得羊這個字與村上連在一起😅)。

沒想到是在講北海道山上長大的男高中生想要成為 #鋼琴調音師 的故事。

這部小說竟然打敗東山彰良的『流』和住野夜『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贏得2016年本屋大賞冠軍。

感想是,故事本身沒有誇張的劇情起伏,但是文字敘述可以看到很多自然風景和聲音。

從一開始高中生第一次聽到調音師幫鋼琴調音後出現一整片森林的描寫會覺得,咦,是哦?聽到調音的過程會這麼浪漫嗎? 不過整本書還蠻正向的,主角個性並不是汲汲營營,而是在覺得自己可能沒有天份後仍然努力持續朝夢想前進。

好像已經有電影上映過了?因為文字著墨在森林風景的部分頗多,我猜電影的畫面會很美吧。

👑跟音樂有關的小說:夜曲 吳明益為這本書所寫的推薦序很引人入勝,他形容石黑一雄的作品是『具音樂性格的小說』,有的時候是標題或情節跟音樂有關,有時是作者刻意描述故事裏出現的人物的音樂品味,藉此型塑這些人物的性格,還有一種是因為作者的修辭和敘事節奏讓作品具有『音樂感』。

看到這裡,已經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究竟了。

吳明益又提到石黑一雄遇上村上春樹的小故事,還附了在這本夜曲(總共五個短篇故事)出現的音樂名單,讓人可以邊看邊聽這些歌曲(大部分是爵士樂),實在太貼心。

不過,石黑一雄的風格總是有些抽離,並不是那種戲劇性滿點的、大起大落的故事,比方說,其中一篇在講因為不紅而去整形的薩克斯風手,結局並不是告訴讀者到底整完形後是紅了或者是依然不紅,而是藉由故事的發展,去反省整件事情/人生的荒謬。

最後一篇『大提琴手』的情節設定也頗奧妙,我猜或許學音樂的朋友更可以理解其中的轉折和苦澀。

👑療癒小說:和菓子的杏 這本溫馨的書讓我這個不愛吃豆沙的人都想去日本百貨公司美食街裡的和果子店打工了,好看大推😍。

👑療癒小說:百貨的魔法 Ihaveadream…有時看這種抱有夢想的童話小說,逃離一下現實社會也不錯。

👑療癒小說:馬戲團之夜 擁有跟物品對話的超能力主角,身邊會發生什麼事呢?記得小時候父母輩有一位朋友有看透人的靈異力量(現在應該稱為靈媒吧!)通常都會基於朋友的立場提點一些晚輩們該注意的事情。

不過我更想知道這位長輩的生命故事,可惜已經失去聯絡好久…這本書主角的生命歷程並不順遂(芭娜娜小姐的小說總是有許多生離死別),但是性情真摯直來直往的個性也幫助和鼓舞了周遭的好多人,雖然曾不被理解,但是隨著時間和緣分的撮合,過往的糾結漸漸打開。

喜歡淡淡的療癒系風格,還有書裡面描述的人與人關係。

👑療癒小說:在回憶消逝之前 想要釋放一點眼淚就看這本吧!以對話為主的文體易讀,劇情沒有壯闊的波瀾起伏,也沒有大情大愛的敘述,只有面對心裡最重視的人,說出真實情感的話,就足以讓人眼眶泛淚…比第一集『在咖啡冷掉之前』好看(個人意見),不過沒看過第一集可能會有點摸不著頭緒。

👑療癒小說:一隻企鵝教我的事 1970年代一位年輕的英國人,為了想探索南美,到阿根廷擔任英式寄宿學校的老師,順便到處旅行探險。

沒想到在烏拉圭渡假時在海邊發現被油污困住、奄奄一息的企鵝…想要幫助企鵝但是遭受奮力掙扎抵抗,好不容易帶到住處,終於用清潔劑和奶油(?!)幫企鵝洗完澡,再送回海邊要放生時,小傢伙卻怎樣也不肯離開了。

英國老師只好想辦法從烏拉圭偷渡企鵝回阿根廷安置在學校裏(大概只有那個年代可以這樣亂搞吧!) 從此企鵝變成全校的風雲人物,大家搶著跟企鵝談心(其實是因為只有企鵝很認真在聽😅),球賽時擔任吉祥物,撫慰上年紀的校工,又因緣際會讓平時不被受重視的男學生展現過人的泳技,獲得自信。

這個故事除了暖心,還讓我見到那個年代混亂的南美生活(通貨膨脹、軍人革命、賄賂海關…),似乎也跟著作者感受他的大冒險。

很精彩好看,讓我好想遇到一隻企鵝啊! 以下專門搞笑~ 🤣占卜:解答之書 圖書館進了一本不論封面、書名、厚度都是老學究風格的書,好奇拿來翻翻看,結果簡直笑翻天,比娛樂新聞更娛樂。

記得國中時風靡碟仙、錢仙、筆仙,這本我就稱它為書仙好了,使用方式就是手擺書面(誠心誠意的)問問題,然後隨意翻到的頁面就是答案。

我問:『今年生日我會得到想要的禮物嗎?』答:『Takeyourtime』😑 我弟問:『今天晚餐會吃好料嗎?』答:『用點想像力』😂 兒子問:『爸比下週會生我的氣嗎?』答:『木已成舟』😨 超適合給玩心很重、偶爾也想求神問卜、沒時間玩塔羅牌又小氣不想花錢去找算命仙的文青擁有XD 喔對了,它還有一本姊妹書,專門問感情的。

我強迫溫ㄤ問問題。

溫ㄤ:『我老婆很愛我嗎?』答:『這個話題不要太常開啟』😂 🤣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語錄 瞭解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受不了看心靈雞湯、偉人語錄、格言佳句之類的書。

但我好奇心超重,這本標榜著『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到底在搞什麼鬼,讓我想翻翻。

必須要說,這本書的『序』很重要,點出卡夫卡雖然是偉大的作家但也完全是徹底的失敗者。

他在世時不被認為是小說家,只是普通上班族;想結婚卻又三番兩次自己推掉婚約;腸胃欠佳又神經質的常常禁食;跟父母相處不睦,父親覺得他是個沒用的人;明明覺得寫作是終身職志,長篇小說卻都半途而廢沒有完成。

這樣消極負面的人,寫出來過度絕望的言語反而讓人看著覺得有療癒的功效: 『我無法朝著未來前進,卻能面對未來,裹足不前。

我最擅長的事,就是一蹶不振。

』 這是寫給未婚妻情書裡的一段話…(他們之後還訂婚了,原來一蹶不振還可以吸引到異性) 沒想到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作家的卡夫卡可以這麼廢,真是鼓勵人心啊!😂 除了看搞笑書可以不用腦的大笑以外,其他每本書對我都有影響,其中也有幾本應該會再續借續讀第二次。

嗯,未來不知道可以看到什麼好書呢?期待… 如果您對旅遊紐西蘭有興趣,請檢查我臉書上最新的訊息: 玩樂紐西蘭FuninNewZealand 喔! 分享Sharethis: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Publishedby mingsuikao 檢視mingsuikao的所有文章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Google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文章分頁導航 上一個上一篇文章:好用的遠距音樂教學網站及App 追蹤 已追蹤 Ming-SuiKao高銘穗 加入其他219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Ming-SuiKao高銘穗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 名稱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