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親收養議題:收養人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為六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或五親等以內之旁系姻親,且輩分相當者,可直接至戶籍地所屬之地方法院聲請收養,超出上述親等者,皆須透過合法收出養媒合服務者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查詢 關於我們 緣起 服務宗旨 組織架構 服務項目 交通資訊 聯絡我們 收養人 何謂收養 收養前的檢視 收養流程 近親收養議題 繼親收養議題 單身收養議題 收養故事 出養人 何謂出養 出養前的檢視 如何為孩子作準備 出養故事 被收養人 何謂收出養 什麼是尋親 身世告知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尋親 尋親準備 尋親服務流程 尋親申請 尋親佈告欄 尋親故事 最新消息 收出養百寶箱 合法收出養機構 收養親職課程 國外收養資訊 相關法令 收養相關統計 中心出版品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影音專區 常用表單下載 相關連結 收養人 ::: 首頁 > 收養人 > 近親收養議題 近親收養議題 何謂近親收養? 所謂「近親收養」亦可稱為「親戚收養」,即為收、出養雙方是存有血緣或婚姻關係之親戚。

一、法律要件 若收養人已婚,需夫妻共同收養,且夫妻中一方之年齡需與孩子相差20歲以上,另一方相差16歲以上即可;若收養人為單身身份,年齡與孩子相差20歲方可聲請。

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為六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或五親等以內之旁系姻親,且輩分相當者,可直接至戶籍地所屬之地方法院聲請收養,超出上述親等者,皆須透過合法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代為媒合適當之收養人。

法官可視情況要求收養人接受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精神鑑定、藥酒癮檢測等,且相關費用須由收養人自行負擔。

  二、辦理流程 若你的收養關係符合上述之法律條件,可在備妥文件後,直接向戶籍地所屬之地方法院提出收養聲請,詳細需準備之文件與法院流程等注意事項,可參考收養流程。

  準備議題 一、養父母的自我準備 釐清收養動機:辦理收養是因為自己想為人父母?還是為了成全長輩、親友之期待?許多人認為親戚間之收養僅為名義之別,但以法律層面視之,一旦收養成立,你就是孩子的父母,故在孩子成年前的大小事都需要由你出面處理。

擔任父母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與困難,若本身並無為人父母之計劃與想法,可能容易於中途放棄,故建議你在辦理收養前,先確認自己收養的初衷。

法律責任:從法律的觀點視之,收養視同親生,一旦收養關係成立,生父母與孩子便沒有任何關係,而你與孩子則有相互撫養義務以及繼承權利,也就是當你年老時,孩子有照顧之義務,若你名下有財產、債務,也會由孩子來繼承。

但因涉及財產繼承,較易衍生家族內之紛爭,甚至走上終止收養一途,故在事前釐清法律責任是相當重要的。

  二、如何幫孩子做準備 告知未來的改變:試著用孩子年紀可理解的辭彙,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生父母無法持續照顧,以及將來會由誰接手照顧責任,也讓孩子清楚這改變將會是永久的。

孩子對突如其來的告知通常無法接受,且容易產生負向之自我觀感與情緒,建議給予持續性的說明,澄清孩子的誤解,並讓孩子有抒發情緒的空間。

關於稱謂:若孩子對你與生父母並無既定之稱謂,則可直接給予收養後應有之稱謂,若孩子對收出養雙方已有既定稱謂,突然要孩子改口是相當不自在的,建議提早為孩子做準備,透過告知收出養原因,讓孩子理解事件的始末,進而較能認同改變稱謂的原因。

此外,初期不應給孩子太多壓力,應讓孩子有調適的空間,並給予正向的鼓勵。

生活適應:生活環境的適應也會隨著孩子年紀而有不同,年紀較小的孩子雖不會表達,但會反映在飲食、作息、脾氣上;若孩子年紀較長,則會明確表現出自己的不適應,建議在收養前可先以漸進的方式,讓孩子與你及其他家人有相處之機會,熟識後較易建立關係,也建議你在孩子進入家庭的初期,應給孩子多點空間與安撫來減低不適應的問題。

  三、其他家人的準備 同住家人之準備:建議你在收養前便先與同住家人進行討論,以及向家人說明收養後會有之生活與法律關係之改變,確認家人皆可接受收養,也願意配合孩子進入家庭後之生活調整。

若你已有親生之孩子,對孩子說明收養的始末,以及澄清未來的生活輪廓是非常重要的,儘可能也讓親生的孩子有多點時間準備與適應。

其他親友之準備:或許你認為孩子並不會與親友朝夕相處,且家族意見眾多,無法人人兼顧,因此選擇忽略親友對收養之看法。

但逢年過節仍有與親友互動之機會,建議在收養前可先告知較為親近之親友,讓其了解收養動機,以及往後相處需要請親友協助之處,除可減少親友因好奇或不瞭解而產生之困擾,也較可增加親友對孩子之認同。

  教養議題 一、如何與孩子建立關係 給孩子時間:與孩子建立關係的要訣就是需要『時間』,若可以配合孩子的特質,讓孩子以自己的步調來調整生活,可減低孩子適應環境改變時面臨的壓力,消除關係中的緊張氣氛。

開放的態度:對孩子各方面抱持開放態度是相當重要的,可讓孩子認為你不僅只是照顧者,也可以是遊戲、提問、談心的對象,如此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孩子都會願意與你分享心中想法,對增進雙方親密度會有明顯的幫忙。

別急著管教:若在與孩子還未建立關係前就有許多管教出現,可能會使孩子對你更加退卻,建議可先與孩子培養出穩定的關係後,再慢慢加入管教角色。

  二、收養與教養議題 身為養父母,必須先建立一個觀念『不論收養或親生的孩子都會有管教問題,也都可能發生親子衝突』。

建議你跳脫收養的框架,試著回想自己年輕時,是否也常與父母、師長因管教有紛爭,而孩子也是經歷一樣的過程,只是每人的特質不同而有程度的差異。

以此方式看待問題,較可理性處理應對。

另外,建議你可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盡可能對自己之教養有信心,勿因親友的眼光而影響教養態度。

  三、手足相處議題 近乎全數的收養人在面對收養與親生的孩子時,都期待可盡力做到一視同仁,也會要求周邊親友做到公平。

然而,有時因孩子的年紀、家人的態度,確實會有較難平衡的地方。

建議你可多觀察親友與孩子之互動,若確有失公平之處,可於事後向孩子澄清並提供類似之補償。

  身世告知議題 有關身世告知之時機、原則與技巧等詳細資訊可參考身世告知,此處則會針對近親收養在身世上較常遇到之困擾進行說明。

一、與生父母的互動 因生父母為親戚,本就有許多相處互動機會,當孩子知悉身世後,可能對該如何與生父母互動感到疑問,且隨著因著孩子個性不同而可能有不同之反應。

建議你可觀察孩子對與生父母之互動,再視狀況調整接觸頻率。

  二、探望議題 隨著孩子對身世的了解,可能延伸出想要了解原生家庭的念頭,且因親戚平時就有接觸,孩子更可能主動提出與原生家庭近一步互動等要求。

建議你將其視為一般親戚之友好互動,對互動僅需有基本之界線與規定,如功課作完才能去玩、寒暑假才可以去過夜等,讓孩子清楚了解訂定規則並非不允許與原生家人互動,而是為求不打亂生活規範。

  三、無法掌控的身世告知 近親收養因是整個家族牽涉其中,故親友互動後常會引發非預期狀況,如孩子與其他親屬孩子遊戲時得知『你不是你媽生的』;或其他親戚基於好心向孩子表達『你要好好孝順爸媽,也要對伯父跟伯母好一點,有他們才有你』,諸如此類的非預期狀況,可能會使孩子在不理想的狀況下知悉身世,或因持續被提及身世問題而感到困擾,建議你可主動向親友說明,並提醒若有身世之好奇或問題應找大人詢問,而非向小孩開口。

  關係議題 一、關於收出養協議 若收出養兩方都認同此段收養關係,也是出於自己意願而辦理,那對雙方的關係影響較小。

但若收出養起因於長輩授意或為達成某特定目的而辦理,可能使收出養之其中一方或兩方都感到不適,此時除大人間原本的親屬關係變調,也可能影響往後照顧孩子之心情。

  二、孩子的自我認同 『究竟我是誰的孩子?』可能是多數近親收養案件孩子的疑問,建議你可針對收養後彼此角色與生父母討論出雙方皆可接受之模式,避免孩子在兩個家庭中無所適從之狀況發生。

  三、關於家族定位 有時親友對收養的態度不一,對孩子會有不同的態度與期待。

但這並不是孩子能直接處理的狀況,建議你可多觀察親友與孩子之互動,留意是否有需要介入協調之事宜,避免孩子獨自承擔過多壓力。

  近親收養可能面臨的問題 一、出養必要性 目前台灣之收養立法明訂進行收出養事件應先評估『出養必要性』,有出養必要性的前提下,才會評估收養方之合適性。

故收養聲請案件若為名義收養、福利誘因等沒有出養必要性則可能遭到駁回。

  二、親職教養易被家族關注與干涉 近親間的收養即便程序完成,但收出養雙方仍是親戚,故往後在與孩子相關的各方面都可能被生父母、家族親友關注,除可能無法依照自己的規劃處理外,龐大的壓力有時也容易使收養人產生終止收養的念頭。

  三、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在收養裁定後,若生父母仍持續涉入你的教養,或向你提出特殊要求時,礙於親戚情面確實很難果斷拒絕,建議你可訂出相處界線,並先行告知生父母與親友,讓大家知道這是為了讓孩子有明確歸屬與依循標準,盼望請親友可諒解。

  【摘錄自-收養人親職準備教育課程教學手冊】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