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

由于面积庞大, ... 格陵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4月27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格陵兰"—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关于与“格陵兰”标题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格陵兰(消歧义)”。

  此条目介绍的是丹麦王国海外属地。

关于同名岛屿,请见“格陵兰岛”。

格陵兰KalaallitNunaat(格陵兰语)Grønland(丹麦语) 国旗 国徽 国歌:《我们的家乡多么古老》首都努克官方语言格陵兰语(因纽特语的一种)官方文字格陵兰语族群因纽特人为主政治体制单一制下的自治领土议会民主制君主立宪制下的自治政府法律体系欧陆法系国家宪法《格陵兰宪法》政府丹麦王国自治国• 君主玛格丽特二世• 总理金·基尔森 成立• 实行自治1979年5月1日• 正式成立2009年6月21日 面积• 总计2,166,086平方千米(第12名)• 水域率81.1%人口• 2019年估计55,992• 密度0.028/平方千米GDP(PPP)2011年估计• 总计115.9亿美元[1]• 人均37,009.047美元GDP(国际汇率)2011年估计• 总计24.39亿美元• 人均42,575美元货币丹麦克朗(DKK)时区UTC+0电话区号299ISO3166码GRL人类发展指数0.817-极高国家象征格陵兰旗帜互联网顶级域.gl网站naalakkersuisut.gl 格陵兰地图 格陵兰(格陵兰语:KalaallitNunaat;丹麦语:Grønland)是世界最大岛,面积2,166,086平方千米,80%都被冰雪覆盖。

“格陵兰”在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地”或“绿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

在2008年公投后,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内政独立的自治区,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代理。

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兰并不属于欧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

格陵兰公民由于同时作为丹麦公民,因此亦享有欧盟公民身份资格。

格陵兰如同法罗群岛,在丹麦国会派驻有2名议员。

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

隔海峡与冰岛共和国和加拿大两国相望。

目录 1历史 2地理 3政治 3.1行政区划 4经济 5人口 6交通 7文化 8体育 9动植物 10饮食 11气候变迁 12图片 13参考文献 14外部链接 历史[编辑] 主条目:格陵兰历史 格陵兰的原住民为因纽特人,属于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其余为尤皮克人,并与阿留申人有亲缘关系),不过他们并不自称为爱斯基摩人,因为这是北美其他原住民部落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贬义。

因此他们自称为因纽特人,于因努特语中的意思为“人”,故外界也逐渐改口作此称呼,以尊重其文化精神。

至于何时来到这里、以及为何要选择这个严苛的岛屿居住,目前未有定论。

在冰岛的北欧殖民者于982年到来,冰岛人在格陵兰岛的最南端建立三个据点,居住至今。

格陵兰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

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

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里的陆地。

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Grønland,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

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终有约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

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也曾被标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ø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

1386年,格陵兰正式被挪威并吞,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

瑞典退出,该联盟正式瓦解,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殖民统治。

持续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普遍的食物匮乏。

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

一封1424年由格陵兰寄至冰岛的信件,是北欧人定居在格陵兰最后的证据,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北欧人定居格陵兰的史料。

另一方面,因纽特人土著居民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丹麦挪威联合王国解体。

而丹麦重新获得格陵兰的控制权。

1931年,挪威占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

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讼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格陵兰岛的全部权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丹麦及入侵挪威,格陵兰和丹麦的联络被切断,英美军队随后占领格陵兰以防德国登陆占领。

格陵兰透过开采伊维图特的冰晶石矿,设法与美国、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必需的商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小规模的争夺战斗。

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

地理[编辑] 主条目:格陵兰地理 格陵兰地形图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

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

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为极地气候。

格陵兰是除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

几乎全地区都被冰盖覆盖,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例外,由于该等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

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

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平约海拔1000-2000米。

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融掉,在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

同时海平面会上升7米。

格陵兰地理 在1989年-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盖的高峰,挖掘了一对2英里(3.2千米)长的冰核,去研究其化学成分。

冰核内藏有的空气无法逸出冰盖,愈深层的冰核空气代表该空气成分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

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

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政治[编辑] 格陵兰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君主,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任命一位高级专员(Rigsombudsmand/HighCommissioner)代表丹麦国王和政府。

格陵兰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

自治政府首脑格陵兰总理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

虽然其宗主国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不属于欧洲联盟的一部分。

格陵兰于2008年11月25日举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岛80个市镇和村落举行,当地午夜左右,公布开票结果,投票率71.96%,75.54%赞成自治,23.57%反对。

公投案以超过75%选民支持大比数获得通过,公投通过后,格陵兰自治地位从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政治实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内政、司法与资源分配运用,但其国防、外交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管辖。

2019年8月,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两名知情人士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敦促其高级助手调查美国政府是否可以购买格陵兰岛。

其后,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证实此说法。

行政区划[编辑] 主条目:格陵兰行政区划 以前格陵兰划分为三个大区,下辖18个市镇。

这种划分在2009年被取消,自此以后格陵兰划分为几个大的市镇(格陵兰语:kommuneqarfiit,丹麦语:kommuner):塞梅索克(包括首府努克及东海岸的社区)、库亚莱克(法韦尔角周边)、凯卡塔(首府以北戴维斯海峡边上)、凯凯塔利克(迪斯科湾周边地区)和阿万纳塔(格陵兰西北部地区)。

最后两个市镇是原四市镇之一的卡苏伊楚普在2018年被一分为二而组成的。

岛屿的东北部是非建制地区的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

图勒空军基地也是一个非建制地区,为阿万纳塔市镇内的一块飞地,行政上由美国空军管理。

该基地在建设时最多有一万两千多美国居民,但近年来基地里的居民数量少于一千。

经济[编辑] 伊卢利萨特的公共住房 格陵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受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

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

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要正式投产仍需要数年时间,估计格陵兰西北部和东北部的油藏量相当惊人,有将近500亿桶的石油与天然气。

另外,在南部纳赫萨克市附近的高原,发现了可能世界蕴藏量最大稀土金属矿床。

现在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占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亦有绵羊的牧业发展,但饲料大多由国外进口。

旅游业是该国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

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门在该国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

格陵兰政府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丹麦的补助,这也是格陵兰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人口[编辑] 格陵兰的人口密度不仅非常低,而且人口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当地昼夜时间非常极端,影响当地人作息,导致当地人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比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高,自杀率也因此极高所致。

1917年,一个因纽特人家庭 大部分格陵兰的村庄都有自己的教堂,图为纳诺塔利克地区的教堂 人口统计: 56,370(2013年1月估计),88%为因纽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的移民,主要为丹麦移民。

另有数千格陵兰人居住在丹麦。

人口增长率:0.9%(2000年数据) 出生率:千分之16.85(2000年数据) 死亡率:千分之7.55(2000年数据) 婴儿死亡率:18.26死亡/1,000安全出生(2000年数据) 人口机械增长率:千分之-8.38(2000年数据) 生育率:2.45新生儿/妇女(2000年数据) 年龄结构: 0-14岁:27%(男性7,718;女性7,483) 15-64岁:68%(男性20,860;女性17,272) 65岁及以上:5%(男性1,332;女性1,644,2000年数据) 性别比率: 出生:1男性/女性 15岁以下:1.03男性/女性 15-64岁:1.21男性/女性 65岁及以上:0.81男性/女性 总人口:1.13男性/女性(2000年数据) 出生时期望寿命: 总人口:68.07岁 男性:64.52岁 女性:71.69岁(2000年数据) 种族: 格陵兰人(包括因纽特人和一些因欧混血后裔):87% 丹麦人和其他:13% 交通[编辑] 二战后,美国在格陵兰岛建造基地和机场,Kangerlussuaq机场(SFJ)是最大的机场和国际客运枢纽[2],拥有大型飞机起降所需的跑道。

但SFJ远离较大的居住区,距首府努克317千米。

生鲜食品从哥本哈根到SFJ以大型飞机空运,再以小型飞机将货运转输往岛内其他各地。

努克机场(GOH)是岛上第二大机场,距首府中心仅6千米[3],主要服务于客运交通,提供岛内每日或定期航班。

全岛另有18条简易机场跑道,其中14条已有人工铺设能提供短距航班的小型飞机起降。

民航事务归属丹麦民航管理局或格陵兰机场管理局,岛内航班由格陵兰航空公司运营。

国际航班每周有四航班,连结丹麦哥本哈根和冰岛雷克雅未克。

冰岛航空从雷克雅未克飞往Narsarsuaq,并提供航线服务“荒野一日游”[4]。

另外,格陵兰航空公司在夏季有班机从加拿大Iqaluit到努克的航线。

有些前往格陵兰岛观光的国际游客,是搭乘游轮抵达。

ArcticUmiaqLine经营格陵兰岛的海上客运和货运服务,但船运从丹麦到努克的距离为3,800千米,距离过长,无法载运易腐坏的生鲜食品。

航运公司RoyalArcticLine载运海运货物,提供格陵兰与欧美间的贸易运输。

格林兰各定居点之间没有道路,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一些道路,这些地区交通靠雪橇。

由于岛上缺乏农业、林业,乡村道路极少修建。

许多峡湾间的定居点借由渡轮服务以连结,且道路只铺设在定居点内部和周边,目前全岛共有150千米的公路,其中仅60千米是有铺设的道路。

南部的农场附近,有一些极为简便的道路,用以牧羊和收集干草等农牧活动,另还有一些很短的碎石路,是从岸边通往水利电厂设施。

2000年该地共有3729辆汽车,其中私人小轿车2093辆。

文化[编辑] 乌佩纳维克的小学生在开学第一天穿上传统的服饰上学 格陵兰文化以因纽特人的文化为主,并受到维京探险文化的影响。

部分因纽特人仍然以捕鱼为生。

还有年度举办的狗拖雪橇比赛,只要有队伍就可以参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橇比赛、打渔、健行和跨岛滑雪。

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格陵兰被确认为圣诞老公公真正的故乡[5]。

格陵兰大学建于1987年。

体育[编辑] Uummannaq地区的足球运动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

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动植物[编辑] 格陵兰的植物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大麻、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

一些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丛外,几乎无别的树木生存。

格陵兰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太阳(极夜现象)。

但在夏季由于极昼24小时的日照,格陵兰因此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

尽管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的家园。

其他动物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

大批麝牛分布于岛北部,其极厚的外皮能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

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

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和大比目鱼。

饮食[编辑] 格陵兰传统饮食以海洋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的肉为主食,提供相当多的蛋白质。

自从受到殖民文化和国际贸易普及,饮食习惯也受到丹麦、英国、美国和加拿大菜肴影响[6]。

由于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被永久性冰川覆盖,因此海洋是大多数食材的来源[7]。

近年来全球暖化改变大西洋鳕鱼的迁徙路径,使东海岸开始有商业捕鱼,并有大型鱼虾加工厂。

捕鲸是传统生计,当地土著捕鲸是属合法,但捕鲸行为背后有部分肉品的国际商业贩卖,近来经常受到国际保育团体的关注[8]。

格陵兰岛为保护生态永续,有猎捕鸟类的各种规定,鸽子、绒鸭、雷鸟和海鸥是常见的猎捕对象,此外猎人也会收集鸟蛋做为食材。

北欧人将养殖绵羊和牛只业引入格陵兰岛,更多的肉类得以提供。

野味包括驯鹿、麝牛、狐狸和野兔[9],甚至北极熊都是狩猎的标的。

肉类经煮熟、干燥、冷冻、发酵的方式处理后食用,也偶尔生吃,特别是猎获驯鹿后,肝脏立即生吃,以取得维生素。

在格林兰,海洋动物的狩猎,是一种重要的生计活动,也是社会群体共同活动[10]。

岛上绿色蔬菜不足,但受益于全球气候暖化,岛上生长季节略有延长趋势,农民正尝试种植青花菜等新作物,以增加蔬菜供应。

格林兰餐点以米饭和马铃薯做为膳食中的淀粉,洋葱也常见。

岛民采集野生蓝莓和小红莓,用于蛋糕和甜点装饰[11],或制作浆果蜜饯搭配肉类菜肴,另在夏季采集可食植物叶做为蔬食,海藻则储存做为冬季储备食品。

格陵兰的经典特色菜肴是suaasat,一种传统的汤品[12],通常取材自海豹、鲸鱼、驯鹿或海鸟的肉,并用大米、大麦浸泡增加浓稠。

汤中加有洋葱和马铃薯,只简单用盐和胡椒或月桂叶调味。

独角鲸、白鲸及海豹是肉品的主要来源;烟熏座头鲸肉、鳕鱼乾和鲸鱼脂是受欢迎的餐点和休闲食品。

mattak是晒干的鲸脂或驯鹿肉,生食可提供健康所需的维生素C。

由于当地严寒,在天气较回温的夏季,人们喜好在户外用餐。

格林兰的特色饮料有咖啡及啤酒,咖啡是格陵兰的主要餐后饮品,将热咖啡、威士忌、和鲜奶油注入在波尔多玻璃杯中,点燃熄火后饮用[13]。

过去格陵兰的酒类销售有严格限制,因此自行酿酒非常普遍[14],特色啤酒是从北极天然冰川中取冰酿造。

过去因纽特人以动物肉类为主食,但1980年以后格林兰岛的杂货店已类似西方商店,提供咖啡、茶、饼干、薯片等食品。

依据地点的不同,一年中能提供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多样性则有很大的差异。

在偏远地区的夏季,食品可以船只运送,冬季时的蔬菜、水果必须以飞机运送。

气候变迁[编辑] 1989年至1993年间,美国及欧洲的气候研究人员以机器,钻入格陵兰岛冰盖的顶峰,获得了一对3千米长的冰芯。

这对冰芯可提供地核分层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可追溯约10万年前的北半球气候变化的革命性新记录。

根据分析,显示全球气候和温度从过往相对稳定的状态,正迅速转变为另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15]1991年至2004年间,格林兰瑞士营地的天气监测表明,冬季平均气温上升了近6°C(11°F),[16]导致格陵兰的冰川融解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以前要快。

[17]其他研究表明,在1994年至2005年期间,北大西洋振荡产生的更高降雪导致冰盖内部平均增厚6厘米或2.36厘米。

[18] 2021年,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在格陵兰岛的冰盖顶峰下雨(非降雪)。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发布报告,格陵兰冰原本月3216米处的气温上升,在冰点以上的持续超过9小时,是近10年内第3次气温高于冰点。

过去均没有发生过降下雨水,但这次受到湿暖空气影响降下暴雨。

根据该地区的气象站观测,8月13日至16日的累积雨量高达70亿吨,科学家将其归因于气候变化。

[19][20] 2021年7月15日,格陵兰政府宣布禁止在其领土上进行所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格陵兰政府表示:“石油开采的代价太高,格陵兰政府认真看待气候变迁议题,并准备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作出贡献,格陵兰政府正在为巨型水力发电计划招商,停止石油探勘有助于发展水力发电计划[21]”。

图片[编辑] 东南海岸 俯瞰山色 南部峡湾风景,纳诺塔利克附近 东部的“ScoresbySund”是世界上最长的峡湾 圆屋顶雪山 努克海湾 DunnetBay海岸的刘寄奴属植物 海边的斯科斯比松镇 TorssukatakFjord 格陵兰西部的努纳岛 参考文献[编辑] ^GreenlandinFigures2013(PDF).StatisticsGreenland(英语:StatisticsGreenland).[2September2013].ISBN 978-87-986787-7-9.ISSN 1602-5709.(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8-10-24).  ^"Mittarfeqarfiit,GrønlandsLufthavne,GreenlandAirportsToday'sFlightsAirportsKangerlussuaqairport–mit.gl".www.mit.gl. ^"NuukAirport".www.mit.gl. ^Perrin,Wendy(21July2015)."GreenlandDayTripfromIceland:IsitWorthIt?".WendyPerrin.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26December2017.Retrieved25December2017. ^格陵兰击败拉普兰成为圣诞老人故乡.[2008-12-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3).  ^"Greenlandiccuisine."Archived2010-04-14asb ttheWaybackMachineOfficialGreenlandTourismGuide.(retrieved30Oct2010) ^Kleivan,"GreenlandEskimo,"522 ^Black,Richard."Greenlandwhalehunt'commercial'."BBCNews.17June2008(retrieved31Oct2010) ^"ExtremeEatinginGreenland."creators.com(retrieved10Mar2015) ^Kleivan,"GreenlandEskimo,"523 ^"TraditionalGreenlandicfood."Archived2010-11-22attheWaybackMachineOfficialGreenlandTourismGuide.(retrieved30Oct2010) ^"RecipesofGreenlandicCuisine."ColonialVoyage.(retrieved31Oct2010) ^"GreenlandicCoffee."OfficialGreenlandTourismGuide.(retrieved30Oct2010) ^Kleivan,"WestGreenland,"609 ^Alley,RichardB.TheTwo-MileTimeMachine:IceCores,AbruptClimateChange,andOurFuture.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ISBN0-691-00493-5. ^ClimatevariabilityandtrendsalongthewesternslopeoftheGreenlandicesheetduring1991–2004Archived14June2007attheWaybackMachine,KonradSteffen,UniversityofColorado,Boulder,Colorado,USANicloasCullen,andRussellHuffUniversityofInnsbruck,Innsbruck,Austria. ^Roach,John(16February2006)."GreenlandGlaciersLosingIceMuchFaster,StudySays".NationalGeographic.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10September2006.Retrieved13September2006. ^SatelliteshowsGreenland'sicesheetsgettingthickerArchived1September2017attheWaybackMachine,TheRegister,7November2005. ^存档副本.[2021-08-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存档副本.[2021-08-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COHEN,LI(16July2021)."Greenlandhaltsnewoilexplorationtocombatclimatechangeandfocusonsustainabledevelopment".CBC.Retrieved20July2021. 3.GreenlandinFigures2019. http://www.stat.gl/publ/en/GF/2019/pdf/Greenland%20in%20Figures%202019.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格陵兰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 格陵兰旅游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绿色和平:格陵兰彼得曼冰川随时倒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绝美的格陵兰岛风光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格陵兰自治相关 迈向独立格陵兰公投[永久失效链接] 扩大自治公投案格陵兰通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北冰洋岛屿  俄罗斯岛屿 科尔古耶夫岛·新地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弗兰格尔岛北地群岛共青团员岛·十月革命岛·少先队员岛·布尔什维克岛 挪威岛屿熊岛·扬马延岛斯瓦尔巴群岛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巴伦支岛·卡尔王地群岛·七岛群岛 丹麦属地法罗群岛·格陵兰岛 加拿大岛屿北极群岛班克斯岛·维多利亚岛·斯特凡松岛·德文岛·巴芬岛伊丽莎白女王群岛埃勒夫灵内斯岛·帕特里克王子岛·梅尔维尔岛·埃尔斯米尔岛·巴瑟斯特岛·康沃利斯岛 查论编欧洲国家的海外属地主权属于欧洲国家,但接近或位于非欧洲大陆土地上的领土(参见:入选标准) 丹麦格陵兰 法国 克利珀顿岛·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瓜德罗普·马提尼克·马约特2·新喀里多尼亚·留尼汪·圣巴泰勒米·圣马丁·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图纳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阿黛利地1·克罗泽群岛·阿姆斯特丹岛·圣保罗岛·凯尔盖朗群岛·法属印度洋诸岛2(印度礁·欧罗巴岛·格洛里厄斯群岛·新胡安岛·特罗姆兰岛)  意大利 潘泰莱里亚·佩拉杰群岛(兰佩杜萨岛·兰皮奥内岛·利诺萨岛)  荷兰 阿鲁巴·荷兰加勒比区(圣尤斯特歇斯·萨巴·博奈尔)·库拉索·圣马丁  挪威 布韦岛·彼得一世岛1·毛德皇后地1  葡萄牙 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  西班牙 加那利群岛·休达2·梅利利亚2·西属主权地2(舍法林群岛·胡塞马群岛·戈梅拉岛)  英国 安圭拉·百慕大·英属南极领地1·英属印度洋领地2·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2·直布罗陀2·蒙特塞拉特·皮特凯恩群岛·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2·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1关于各国在 南极洲上所宣称的领地,目前根据《南极条约》处于不履行主权的暂悬状态;2存在领土争议 查论编美洲北美洲 加拿大 美国 中美洲中美地峡 墨西哥 伯利兹 哥斯达黎加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巴拿马 加勒比海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古巴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格林纳达 海地 牙买加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南美洲 阿根廷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圭亚那 秘鲁 巴拉圭 苏里南 乌拉圭 委内瑞拉 海外属地与其他特殊政区 安圭拉(英) 阿鲁巴(荷) 库拉索(荷) 荷属圣马丁(荷) 英属维尔京群岛(英) 百慕大群岛(英) 开曼群岛(英) 福克兰群岛(英) 法属圭亚那(法) 格陵兰(丹) 瓜德罗普(法) 马提尼克(法) 法属圣马丁(法) 圣巴泰勒米岛(法) 蒙特塞拉特(英) 纳瓦萨岛(美)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法) 波多黎各(美) 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英)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 美属维尔京群岛(美) 世界政区索引·非洲·亚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各国首都列表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FAST:1205290 GND:4022113-1 LCCN:n79059221 NARA:10046529 NDL:00562648 NKC:ge129206 VIAF:137138322 坐标:75°55′51.19″N40°15′14.06″W/75.9308861°N40.2539056°W/75.9308861;-40.253905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格陵兰&oldid=70642009” 分类:​北冰洋岛屿格陵兰世界之最国际法院案例隐藏分类:​含有非数字formatnum参数的页面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自2019年4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格陵兰语的条目含有丹麦语的条目使用未知infoboxcountry参数的页面自2018年3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导游 其他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Pangcah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བོད་ཡིག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ᏣᎳᎩ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ryskGaeilgeGagauzGàidhligGalegoAvañe'ẽगोंयचीकोंकणी/GõychiKonknniGaelg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ñupiak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Kalaallisut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gureLadin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ꯂꯣꯟ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Nāhuatl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DinébizaadOccitanLivvinkarjalaOromoo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PapiamentuPicard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Ikinyarwanda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ၽႃႇသႃႇတႆး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Anarâškielâ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Sakizayaதமிழ்Tayal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okPisinTürkçeSeediq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WinarayWolof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