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四停建:沒有核四的日子,怎麼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方法為:一,降低高耗能工業的比例。

二,再生能源發電量,較政府目標提高三倍,佔總發電量二一%。

三,能源效率每年的改善率再提高,由政府目標的二%以上到三.六%。

天下雜誌 回專輯首頁 如果核四停建:沒有核四的日子,怎麼過? 如果核四續建:法、德、日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廢核,台灣能嗎?:台灣是否能走向零核時代? 日本零核生活:只維持兩個月 陳藹玲:我反核,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世界核電圖表:全球62%民眾反核 如果核四停建:沒有核四的日子,怎麼過? 天下雜誌517期,文/陳一姍、高有智、攝影/邱劍英 二十多年了,台二線濱海公路旁,工地圍籬上「台電與您共創未來」幾個大字,提醒你「核四」到了。

二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將勇於面對公民投票的檢驗。

隔日,立法院朝野協商決議,公投結果前,核四除已發包及安全檢測工作外,暫停施工。

二月二十八日,《天下》記者走訪台灣電力公司龍門核能電廠(俗稱核四)。

工地裡,戴著安全帽的工人穿梭施工,揮汗如雨,與相隔一條大馬路,遊客騎乘腳踏車的悠閒場景,形成強烈對比。

在工地旁的一家檳榔攤裡,午休時分,幾名工人聚在一起吃飯有說有笑,暫時卸下工作勞累。

被問到公投是否影響工作進度?他們不約而同說,「那是台北的政治議題,我們還是得做啊!」 「可能」沒有核四的日子,核四現場改變不大。

但位在貢寮海邊的核四,極有可能成為台灣史上最曲折離奇的公共工程。

台北捷運花了四四四四億,受了重大教訓之後,成為台灣的驕傲。

台灣高鐵歷經十年曲折,花了約四六○○億,改寫台灣的生活圈。

而核四,從一九九七年向原委會申請建設執照以來,一座電廠,兩次停工,三位總統,四次追加預算,歷經十二位行政院長,十六年的歲月,投入近三千億資金,卻有可能變成停建工程。

當台北政壇仍在咀嚼「全民公投」這計變化球,上任才十一天的江宜樺又丟出願意負起責任的政治承諾,至今令人難以捉摸。

「真的很悶,我們整個公司都很悶,」不只一位台電員工描述。

在二二八國定假日的台電總公司,所有一級主管幾乎全數報到。

台電已經開始設算最壞的情況。

財務處忙著想,當核四變成兩千七百億呆帳的後續;電力開發處忙著盤點,沒有核四,有沒有電廠能夠接續;電力調撥處開始準備,一旦核四停建,如何與大型電力用戶協商調撥契約……。

每天中午,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親自督軍一級主管會議,務必求對外數字必須統一,不能出錯。

抗爭了二十年的鹽寮反核自救會幹部,則心情沉重不安。

自救會的幹部頻上電視、或接受媒體採訪,他們很擔心公投法的門檻過高,恐怕只會讓貢寮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政府要辦全國性的核四公投,這是不負責任的公投,」鹽寮反核自救會前會長吳文通批評。

將一個複雜、高度專業的議題,交付全民選擇。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之一、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直言,「公投看似公平,實際上卻非常、非常危險,因為前提必須要有很多的配套措施。

」 當台灣政壇一如往昔,陷入陰謀算計的口水戰時,負責任的公民需往前問一個問題:沒有核四的日子,怎麼過?沒有核四,我們要承受什麼代價?沒有核四,我們該有什麼社會共識? 唯有大家都可以清楚想像未來的「情境」,並同意承擔這些風險,這個紛擾台灣二十餘年的爭論,才可能有一個有意義的答案。

情境一:缺電、限電的日子 不論如何堅決反核,也需承認,核四停建的第一個「情境」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台灣缺電危機將升高。

根據《天下》獨家取得,最新版的台電估算資料(見表)。

如果核四停建,台電備用容量率將在二○一四年林口發電廠兩座機組退役後,降至一○%以下。

「過去,台電的電源開發方案,絕不會坐視備容量低於一○%,」在台電電源開發處二十八年的處長吳明竑說。

最嚴重的情況,將發生在二○二四年,當核一、核二、核三一號機退役,我國電力備容率僅剩一.○一%,四十八萬瓩。

換言之,屆時只要任何一座發電機組故障,全台就必須限電。

備容率低,一定需限電嗎?吳明竑誠實地說,不一定,只能說風險增高。

以歷史經驗來看,一九九三到一九九八年間,備容率約五%,最高一年限電十六次,也有零次。

持平而論,台灣長期結構性缺電的問題早就存在,核四只是讓這個問題尖銳化,逼得大家不得不面對。

根據電源規劃,未來十五年是電廠老舊機組退役的高峰期。

加上,這幾年環保與地方意識抬頭,新電廠建設不易,且台電財務體質愈來愈弱,許多投資不敢做。

電力供給,自然出現落差。

情境二:火力發電廠大增的日子 未來十五年,林口、大林、興達港與通霄電廠,都只有機組汰換計劃,新增電源供應有限。

計劃中的新建電廠,只有核四、大潭與深澳三座,但同時期計劃退役的電廠卻有四座:協和、核一到核三廠。

核四,是目前唯一已經動工的新電廠。

至於預計於二○二○年陸續啟用的深澳與大潭電廠,能源局去年十二月《未來電力供需分析與規劃研究》寫道,深澳電廠因基隆民意代表與海科館籌備處反對興建卸煤碼頭,至今無法動工。

深澳電廠關係到全國供電量三%。

立委謝國樑反對此工程最力。

大潭電廠預計擴建四座天然氣發電機組,則得看中油儲氣槽擴建工程的臉色。

目前,中油只能確保一座機組有氣,其餘三座機組所需,依舊無著。

大潭電廠關係到全國供電量六%。

吳明竑指出,如果確定核四沒有了,台電所有電源開發計劃都要加速。

這需要環保署幫忙,需要地方政府幫忙,需要中油幫忙。

兩位參與政府決策的能源專家坦言,如果核四確定停下來,將面臨缺電風險。

未來十年唯一可做的,就是核一、核二延役。

面對記者詢問,核一到核二廠可否延役?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沒有正面回應,他僅說,最近幾年,許多外國核電廠延役二十年。

情境三:用電量低成長的日子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陳藹玲,趁著上電視節目前的梳妝時間,一邊化妝,一邊受訪。

下了節目還補充許多意見,「我不同意核一、核二廠延役。

」她認為,核電廠繼續延役,只會增加不安與風險,延役仍會不斷產生核廢料。

今天,全世界都無法解決核廢料,也找不到地方處理,更何況是台灣? 「從前我有想過用核一、核二、核三廠延役,換核四停建。

但看到福島核災這麼大,我覺得台灣的情況不能冒險。

何況用核能會產生『核依賴』,愈依賴,其餘能源政策都不會啟動,」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綠盟)理事長賴偉傑說。

綠盟即將發表《新台幣焚化爐—核四如何燒掉你的荷包及未來?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提出核四停建後,環保團體版的台灣電力規劃藍圖。

綠盟理事趙家緯認為,政府還是依據現有產業結構預估用電量,以這種電力需求成長為根據的推估,就算台灣蓋再多電廠也無法跟上。

因此,未來是否會缺電的關鍵,在於政府是否能有新的思惟,以抑制用電需求。

「用電需求量不是台電能夠決定的事,我們也希望能夠幫台電解套,」賴偉傑表達善意。

情境四:產業結構大變的日子 綠盟的規劃是,用電零成長。

方法為:一,降低高耗能工業的比例。

二,再生能源發電量,較政府目標提高三倍,佔總發電量二一%。

三,能源效率每年的改善率再提高,由政府目標的二%以上到三.六%。

三管齊下,如果能源效率能夠提高,加上用電量減少,則總電費的增加幅度,可能與保留核四差不多。

賴偉傑舉英國為例,英國做到用電零成長,是透過降低工業比例,轉型為一個金融、文創等服務業為主的國家。

針對綠盟提出的方案,鑽研能源效率多年,工研院產業與經濟趨勢中心資深督導楊致行坦言,用電零成長,全世界除了英國,沒有其他國家成功案例。

「英國巨幅降低工業佔經濟體的比重,不見得適合台灣,」他指出。

他贊成綠盟,政府應更積極以政策引導廠商提高能源效率。

但務實看,綠盟的目標非常困難。

楊致行指出,愈是已開發國家,要做能源效率改善愈難。

公認全世界最環保的德國,能源效率年改善率平均也僅有一.九%。

美國標準最高的麻州,則為二.四%。

李明博擔任韓國總統時,訂的目標全世界最高,是二.六%。

「面對結構性缺電,台灣應該思考強制性的能源效率政策,」楊致行舉耗用總電量一半的馬達為例,歐盟馬達能耗標準早已進化到第三版本,版本愈新,標準愈嚴。

韓國與大陸均已積極採用第二版,台灣卻仍「寬容」地採用第一版規範。

情境五:電價上漲的日子 核四停建之後,台電馬上面臨兩千七百億投資變成壞帳,必須立即打消的重創。

截至今年一月底,台電資本額三三○○億,扣除累計虧損,淨值僅剩下一九一七億元。

換言之,如果核四停建,而國庫不能注資,台電馬上破產。

即使全民願意承擔,讓台電順利增資,但沒有核四,以天然氣、煤來發電,台灣每度電的燃料成本勢必提高。

若無法調高電價,台電虧損將持續擴大。

台電電源開發處處長吳明竑坦言,這幾年,台電持續虧損,負債比逼近九成,許多該做的投資都停了下來。

譬如,台北港計劃要花五千億到七千億,但此案就算提了,董事會也過不了;大潭天然氣發電機組因目前電價太低,若營運一定會虧本,報到國營會又被退回來。

「台電的弱化,是核四問題最深沉、最該考量的事情。

不要忘了,台灣是孤島電網。

台電垮了,沒有人有好處,」一位科技界人士說。

沒有核四的日子,台灣必須解決電價「必須」調高和「怎麼」調高的難題。

根據能源局的設算,如果沒有核四,二○二五年台灣變為非核家園,若核能發電全用天然氣取代,則發電成本將增加四成。

如果完全反映,以中產家庭兩個月平均電費兩千元設算,則每兩個月新增八百元,一年就增加接近五千元。

「漲電價一定要分割族群,」工研院資深督導楊致行舉韓國與加州為例,在韓國若電費佔可支配所得超過一成的家庭,政府就會補貼,務求弱勢族群生存權不受影響。

加州的做法類似,約四分之一家戶,接受電費補貼。

即將在三月九日反核四遊行中,扮演論述要角的綠盟理事長賴偉傑說,核四是一個機會,包括政府在內,台灣社會應該一次把「不好做,不敢做,但是應該做」的能源政策,拿出來檢視清楚。

「政府不妨設定一個深遠的目標,我們就不需要被核電廠綁架了,」剛下完節目的陳藹玲倡議,民眾和社會要共同從生活中節約能源,希望能減少一○%以上的電量,這樣就可以取代部份核能電廠所佔的發電比例。

鏡頭轉回核四現場,當被問到,沒有核四的日子想做什麼?帶記者走在沙灘上的鹽寮反核自救會前會長吳文通說,對當地人而言,只希望能夠享受這片海景,找回鹽寮、福隆擠滿遊客的夏天。

沒有核四以後,他們可以在這裡重新從事觀光與養殖產業,找到土地永續發展的活力。

非核家園,人人都要。

但如何面對、解決這個理想達成前,迎面逼近的問題,是核四公投前,台灣主人們需要有的答案。

本文出自2013年天下雜誌517期【泰馬爭鋒】。

現在立刻加入會員,完全免費,並享有三天無限瀏覽全文權益。

暢銷好書《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出版日期:2013/11/27 核四的抉擇攸關每一個人,更攸關我們子孫的未來。

作者為釐清核電議題莫衷一是的觀點和表述,大量閱讀國內外可信的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以及媒體與網路未曾揭露的重要核電資訊,深度解構核安文化和核廢料、缺電迷思和經濟問題,整理出33個你一定要知道的關鍵事實,同時輔以臺灣觀點,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依據嚴謹的資訊與數據,在核四議題上做出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

天下網路書店獨家特惠,定價320元,會員特價252元 立即購買 讀者服務信箱讀者服務專線:886-2-2662-0332 Copyright©2014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