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筆的歷史,你知道嗎? - 趣關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些筆的歷史,你知道嗎? 而“ 墨水”最早則是那些隨意覓取的深色水和禽獸的血液。

後來,人類發現了金屬並用 ... 首頁> 文化> 這些筆的歷史,你知道嗎?這些筆的歷史,你知道嗎?由 翰墨今香 發表于 文化2018-12-03鬥筆價格多少一個我們的漢字構字方式有象形和會意一說。

因此今天我們不妨“望文生意”。

“筆”的古體字作“筆”,這其中就有指事會意的味道。

《說文解字》中解釋“聿”:“手之捷巧也”,而解釋“聿”:“所以書也”。

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都像是一隻手拿著一支筆的樣子,即意為手持之器了,十分貼切。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到了今天筆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了。

人們今天把筆分成兩大類:軟筆與硬筆。

其中毛筆除了羊毫、雞毫、狼毫、兔毫、兼毫、豬毫、獾毫、鹿毫、甚至虎尾、猩猩毛和人造纖維等等毛頭材料的花樣翻新外,還分長鋒、短鋒、小楷、中楷、大楷、序號鬥筆、條屏筆、特製大筆等等,如連環畫、水粉畫所使用的毛筆,抑或中西合壁的自來水筆也算入,極難羅列清楚。

硬筆的種類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種類及其功能更是紛繁複雜,其花樣也不斷翻新。

鋼筆、圓珠筆、鉛筆、蠟筆、粉筆、塑頭筆,甚至盲人筆、化學筆、電子筆等等,其功能不一而足。

各種筆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書法藝術的領域和書法藝術表現力。

硬筆書法也逐漸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一門藝術,這也是書法藝術可喜的發展。

關於筆的歷史,一般說來,應該和人類的文字發展歷史息息相關的,文字歷史有多久,“筆”的歷史也相應地有多久。

據載,遠古人在創造文字時就開始使用尖硬的石器、獸骨和樹枝在石壁、平地、樹皮、甲骨上進行刻字,這大概算是筆的雛形吧。

而“墨水”最早則是那些隨意覓取的深色水和禽獸的血液。

後來,人類發現了金屬並用於製造各種工具。

而聰明的古埃及人最早用銅片打成筆尖,固定在可蓄“墨”的木管中,這應該算是是最早的“自來水筆”了吧。

再往後,人們又用鵝毛、鴨毛、鴉毛筆不僅更適合在相對柔軟的紙上書寫,而且書寫的速度大大增加,因此在筆的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在英文中,鋼筆“pen”就是直接從拉丁文的“pen”借用過來的,而拉丁文的“pen”意為羽毛。

工業革命時期起,英國人在筆的研製方面走在了前面,利用先進的技術使得筆的材料、功用和種類方面都有了提升。

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現代自來水筆卻是由美國人在一八八○年發明的。

美國人用14K金與銥鋨等金屬製成合金筆尖,用硬膠制吸墨管和筆身,使鋼筆具有耐磨損、書寫流利、便於攜帶等功能。

鉛筆的發明史更為長遠,有人認為鉛筆的祖先在英國,但英語的鉛筆一詞“pencil”卻來自古羅馬語的“Pencinus”,這裡同樣也可以看出拉丁文的“羽毛”的影子,可見,鉛筆的前身也是羽毛等。

十六世紀中期,英國的牧羊人從露天的石墨礦撿來石墨,在羊的身上塗寫標記,並且用繩子把它纏好,這樣就不容易折斷和弄髒手。

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德國化學家把石墨粉、硫磺、銻、樹脂等混合壓成型,解決了石墨易斷的問題。

以後不久,法國化學家尼可勒斯奉拿破崙之命研製石墨筆,他在石墨中混入適當的粘土並加焙烤,製出了軟硬深淺不同的筆芯。

十九世紀初,美國的威廉姆·門羅使用機器在木條上衝槽,然後用兩片衝了槽的木板夾緊石墨筆芯,發明了第一支現代觀念中的鉛筆。

據測定的資料標準,現在的一支標準的鉛筆可以劃出鉛線約二十二公里長,至少可以書寫四萬五千個字,削二十次左右。

據說書寫鉛筆端的橡皮擦的發明者因其專利還成了百萬富翁,這自是另一則有趣的軼事了。

圓珠筆是硬筆家族比較年輕的一大類。

它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由匈牙利人拜羅、格奧爾兄弟發明的。

但當時的活塞式筆芯,缺點很多,便又改成依據毛細管浸潤原理送油墨的筆芯。

後來,美國研製出用重力輸送油墨的筆頭,這種圓珠筆很快得到了推廣應用。

而我們國家的毛筆傳說是蒙恬發明的。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軍擊潰匈奴,收復了大片土地。

當時秦始皇軍紀很嚴,凡重大軍情均限時呈報,延誤者都以極刑處置。

蒙恬因為奏章的事傷透腦筋。

因為當時奏章都是在竹簡上刻字,很費時。

情急之下,蒙恬拽過麻做的槍纓捆在竹杆上,蘸墨在綾帛上寫了一道奏章。

但因為不太好使用,蒙恬用過之後便隨手把它仍到石灰坑裡。

後來,蒙恬又受命修北部長城,由於秦皇防患心切,不斷詢問工程進展情況,蒙恬手下的文書幾乎天天熬夜趕製竹筒上奏近情。

竣工之日,蒙恬報功心切,決定親書奏摺,但刻竹筒太慢,他想到上次扔到石灰坑裡的東西,便撈上來再試用,結果發現比上回好用多了,便很快在白綾上寫了奏章。

以後,蒙恬常用這種筆寫奏章,制筆的筆須也改用狼毛,蒙恬就又為此取了名,曰“筆”,意為用毛和竹製成的。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故事。

依據文史推斷,毛筆的淵源可能更為久遠,同時也是一個逐漸改進的過程。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是我們考證古代先民社會生活的一部極好的活典,其中的《靜女》中有“貽我彤管”、“彤管有煒”的句子,有一種解釋以為這“彤管”即指筆,據專家所釋,這算是我國最早的“筆”記了。

而所謂的“蒙恬造筆”的故事,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因為當時字是寫在竹筒上的,紙還未發明。

不過人們已經開始用縑帛代竹簡,這對筆的要求就提高了。

透過考古工作的整理發掘也證實了筆的製作歷史。

一九二七年,我國考古文物工作者在蒙古發現了西漢時代的毛筆;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在長沙兩處發現戰國時代的毛筆;一九七五年在湖北發現秦始皇時代的毛筆。

較早的毛筆,使用的是本杆,杆端劈開幾瓣,將獸毛夾在其中,再用細線紮實,筆頭舊損時可隨時更換;(即古人所謂的“退筆”)稍後出現了竹杆筆,筆頭和筆身連成一體,並有可容全筆的筆套。

解放後甘肅發掘的一座東漢墓中還發現了簪筆。

這種毛筆合漢尺一尺,為當今的二十三釐米,制筆法如前,只是筆頭根纏線處加除了因定漆,筆桿尾部削尖。

據考證,秦漢人為攜帶方便,把筆桿的尾部削尖,簪在髮髻或冠上,隨時可以使用,所以謂簪筆。

山東漢墓中的壁畫上所描繪的祭祀人,冠上都簪有筆。

漢筆唐筆在毛筆的發展過程中,筆桿變化並不明顯,因為筆桿優劣主要在於圓直與否,所以一般都以竹杆作用場。

也有用象牙、犀角、玉石、紫檀木等名貴材料製作筆桿的,但實用性並不強,價格也昂貴,且重量太大,與筆頭的比重不適宜以至影響書寫。

筆的長短變化也不明顯。

毛筆的關鍵在於筆頭,筆頭的變化,不僅是藝術進步的要求,也反映了這一代書風的趣味傾向。

從原料來講,使用獸畜禽毛也是逐漸增加的。

總的來說,古人用筆較今人硬朗,多用鼠須、兔毫、鹿毫、狼毫、豬鬃,甚至麝毛、虎僕毛、猩猩毛;也有軟筆頭的,用雞毫、羊毫等。

此外還有用荊削成的荊筆,白麻束成的麻筆,用竹枝捶成的竹絲筆,用茅草制毫的茅筆。

這類筆比較低廉,效果遠不及毛製品。

明清人追求字的瘦硬,所以當時的書家幾乎棄絕羊毫筆。

據說鍾繇、張芝、王羲之都用鼠須筆;北宋書家米友仁寫了一張帖,不滿意,就說是因為用了軟筆。

古人喜用彈性較大的硬筆,這可能是因為宋以前的人因無高桌,跪坐懸肘在低案書寫有關,因此筆不僅要尖齊圓健,還要腰強。

羊毫筆一直到清嘉以後,由於梁同書等人的提倡才開始盛行的。

於是之後,硬毫筆又漸衰落,至今,用硬毫筆的人就更少了。

當然以兩種以上的毫製成的軟硬兼施的兼毫筆,更受書家們的喜愛。

除了原料,以筆頭長短。

還出現了“長鋒”、“中鋒”、“短鋒”的區別;以筆頭的大小粗細又有大、中、小楷分;最小有圭筆,再大,又有以號系列的聯筆、屏筆、楂筆、鬥筆等等。

現在,甚至出現了幾尺鋒、丈餘杆、可書籃球場般大字的超巨型筆,以滿足喜標新立異的現代人創造欲。

用筆究竟怎麼選擇呢,這就要依據自己的喜好和風格而定,以慣熟上手為好。

在創作階段,為追求線條的豐富變化和豐富的層次,可以多配備一些種類,方便隨時選用。

從筆性來看,硬毫筆易得瘦硬之風,落款用或小字比較適合,寫行草條幅較適合,但都不是絕對的。

短鋒筆適宜寫真書,長鋒筆適宜寫草書,中鋒適宜行書。

長鋒較短鋒控墨和宛轉難度要大,但熟悉了之後,長鋒筆又比短鋒筆意象要豐富,因為鋒長便柔,以柔寫剛,才是上善。

文房四寶中,筆為首,似乎也只有筆由大家立過傳。

唐代散文大家韓愈因上疏而長期被貶黜,便作《毛穎傳》,為毛筆立傳。

文章構思精巧,韓愈用擬人的手法,抒以了他因文據損的鬱憤之情,也諷刺了統治者的“少恩”。

這是一篇千年傳誦的奇文。

自《毛穎傳》之後,毛筆又有“毛穎”、“管城子”、“在書君”等別名,可謂雅矣。

TAG:毛筆蒙恬筆頭鉛筆書寫上一篇:<>相關文章垃圾分類火熱!沒用完的鉛筆算什麼垃圾?扔哪兒?一支筆含十種毒!這些文具千萬別給孩子用妙墨練字:如何培養孩子練字習慣認真書寫,保持作業本乾淨愛特:如何正確挑選兒童畫材?搜索推薦文章三國殺:裝備牌的配合與剋制,連弩人見人愛,青龍刀最冷門螃蟹雖美味,但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它屬寒性,少吃為好《倩女幽魂》為何會成為經典相戀無果多年,寧靜稱曾和姜文在一起,所以破壞過劉曉慶的感情?《當家主母》:一點長進都沒有,任如風竟然勾結曾寶琴,對付任家顶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