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完整9 年演變史:崛起、輝煌、失利、下跌 - 報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開放手機聯盟(OHA)的原始成員,HTC 與Google 合作基於Android 的手機操作系統上,推出了HTC Dream,經美國運營商T-Mobile 定製版也就是我們熟知的 ... Shar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9年過去了,HTC彷彿經歷了溜滑梯一般的大起大落。

從一開始可以與蘋果平起平坐、Android手機的王者、Google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到現在市佔率大幅下降,乏人問津。

可曾記起過去 Sensation、Desire、Butterfly的榮耀機種? 我們其實也都跟著HTC一起長大,不過在這個「快速」的時代,出現了足以改變世界規則的競爭對手:蘋果、三星等,跟不上的人沒有殘存的空間,就是直接出局。

(責任編輯:陳君毅) 如果你也曾用過HTC早期的一些Android手機,我想你應該還記得「quietlybrilliant」這句標誌性的Slogan,翻譯成中文是「謙和之中見卓越」的意思。

王雪紅曾如此自信地說道: 若未來手機廠商只剩下兩家,HTC一定是其中一家。

不過如今,這樣的預言看似難以實現。

在趨勢整合、風雲突變的幾年裡,HTC從最輝煌時平視蘋果、三星,到現在身陷手機市場的邊緣。

這一切,彷彿就像做了一場夢,一場經歷了崛起、輝煌、失利、下跌、救贖以及到最後迷失的夢。

崛起:HTC曾是Android手機的代名詞 面對今天這個令人唏噓的結局,愛範兒卻忍不住去回憶當年HTC在Android陣營裡的演變,以及多年來在手機行業裡的那些過往。

2008年:以側滑為名,第一款Android手機就此誕生 「情懷」和「經典」是粉絲對於品牌的掛念,如果說黑莓QWERTY的鍵盤,是黑莓粉絲心裡始終忘不掉的情懷的話,那麼HTC從HTCDream(G1)時代到Desire—Z、7Pro等機型的側滑鍵盤,則是HTC老粉們心中的經典。

說起來,HTCDream既是HTC第一款Android手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Android手機。

作為開放手機聯盟(OHA)的原始成員,HTC與Google合作基於Android的手機操作系統上,推出了HTCDream,經美國運營商T-Mobile定製版也就是我們熟知的HTCG1。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HTCG1上的QWERTY鍵盤放到今天可能不會被現代的消費者所接受,但在當時,這是一個更合乎邏輯的智能手機解決方案。

因為那時候G1沒有配備沒有多點觸控的螢幕,小螢幕裡虛擬鍵盤不僅容易誤觸,而且並不好用。

2009年:SenseUI誕生,翹「下巴」成為經典 若是談到HTC的設計,外形是其一,而UI則是其二。

隨著HTCHero(G3)的誕生,SenseUI也隨之而來。

自此HTC的大部分手機都與HTCSense緊密整合。

這個UI擁有獨特設計和強大的功能,提供了Android原生系統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除了Sense的橫空出世之外,HTCHero另一個有趣的特點就是一個翹起的「下巴」,這樣的經典設計也在HTCG6和Desire-V上沿用。

如此高蹺的下巴,不僅貼合人臉,而且使用特氟龍塗層,不僅讓保持手機手感順滑,同時還兼具抗腐蝕和耐磨等功能。

(圖自:feelgrafix.com) HTCHero不得不說是HTC多年手機設計中的一個代表性產品,但它在當時的意義遠不如此。

按照知乎用戶@JasonHau 的說法,具備多點觸控功能的G3(HTCHero),以及iPhone3GS狠狠的打了塞班系統和WM一巴掌,讓一些新潮的極客突然意識到,相對於那些應用程序少,操作複雜的「笨蛋」來說:這他媽才是智能手機。

2010年:NexusOne和HTCDesire成為陣營裡的標杆 如果要說一年HTC重要的事情,應該莫過於為Google立下了第一代的太子——NexusOne。

作為Google旗下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手機,NexusOne破天荒地取消了正面的實體物理按鍵,採用了全觸屏的操控方式,並延續了HTC的軌跡球。

(圖自:GadgetMatch) 1Ghz高通QSD8250處理器,512MBRAM,還有分辨率高達480×800的3.7英寸螢幕,對比起當時屏幕分辨率為320×480的iPhone3GS,這款手機的配置實在強太多了。

除了NexusOne之外,那一年另一款轟動的產品應該是HTCDesire了。

Desire在硬件上維持了和NexusOne基本一致的硬件配置。

如果說之前的G1到G6算是HTC在Android陣營的蓄力之作的話,那麼G7(HTCDesire)才真正讓更多消費者認識並記住HTC在Android中這個品牌。

這款HTC歷史上的功勳機型擁有強勁的硬件性能和出色的銷量,極大的提升了HTC的品牌形象,GoogleAndroid+合作廠商的模式初見成效,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推廣了GoogleAndroid系統,也讓HTC賺的盆滿缽滿。

但2010年中至2010年底之前發布的手機的設計水平並不高。

事實上,到了下半年HTC開始致力於研發一些小幅改版的機型,而這些手機都有NexusOne和Desire的設計元素。

2011年:激進超前是那一年HTC設計的形容詞 到了2011年,HTC已經將自己定​​位為業界領先的智能手機製造商了。

在這一年裡,HTC依然保持其Desire設計語言,因為那一年發布的大多數手機都延續了之前HTC的風格。

從HTCThunderbolt、DesireS到Rezound和EVO3D,他們都保持著同樣的設計特色。

在風格相近的幾款機型中,激進超前是那一年HTC設計的形容詞,HTCEVO3D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當時推出這樣一款業界絕無僅有的裸眼3D手機,可謂是異常激進。

有人甚至評價到,2011年的HTC在美國市場出貨量不僅能超過三星,碾壓蘋果,也能夠牽著用戶走,決定高端是什麼樣的產品。

這樣的激進甚至還體現在收購Beats多數股權的舉動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人將搭載BeatsAudio的HTC音樂手機視為「音樂手機的新標準」,同時HTC也成為那個時代潮流時尚手機的代表之一。

與此同時,HTC還推出了Salsa和ChaCha兩款Facebook手機以及一款針對女性用戶設計的手機HTCRhyme。

如此大膽和激進,讓HTC不跟隨市場,走出了一條自己想走的路。

當然,這一年也迎來了後彰顯HTC強大研發實力的代表作之一。

2012年:專注於硬件研發,HTC嚐到了失敗的味道 而來到2012年,4年間,算上為數不多的WM系統手機,HTC一共發布了超過50部手機。

在機海的轟炸下,即使有部分型號失敗也是在HTC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於是,一些新的嘗試又在HTC的旗艦機上展開,比如說採用聚碳酸脂作為機身材料的HTCOneX,弧線形一體成型的機身設計配合聚碳酸脂的材質,打造出既有媲美金屬的堅​​固性,但又能在兼顧輕盈的同時保持高品質的手感。

(圖自:AndroidPolice) 除了在聚碳酸脂上進行嘗試,同期登台的HTCOneS在設計上則更為標新立異。

HTCOneS具備當時業界創新的兩項設計,再次樹立手機工藝的新里程碑。

一是超耐磨的陶瓷金屬材質(CeramicMetal),採用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MAO)工藝,該技術把鋁質一體成形的機身變成富有陶瓷質感的水晶結構,其硬度更是陽極處理鋁的5倍,因此HTCOneS機身能夠歷久彌新。

二是把陽極著色處理推升至更高境界的一項專利工藝,可以在手機表面創造出由亮至暗的漸層色澤,呈現優雅出眾的美感。

(圖自:AndroidCentral) 不過,主打的王牌產品HTCOneX並沒有成功。

那一年,開始討好用戶的庫克推出了「比3.5寸更大螢幕」的iPhone5。

三星的設計師WangJi-yeon在環遊世界之後從鵝卵石中得到靈感設計出了具有飛躍改變的GalaxyS3,而對比價格沒有差別太大的HTCOneX,顯然市場更喜歡前兩者。

2013年:成也NewOne,敗也NewOne 在談到HTC設計史上最激進的產品,不少人一定會認為是其在2013年推出的HTCOne。

它是全球首款全金屬的智能手機,整部手機採用了精心打造的金屬外殼,並且擁有乾淨的線條,同時相對鋒利的邊角也讓HTCOne顯得乾練簡約。

(圖自:TechnoBuffalo) 這款手機在2013年12月,還成為了美國知名科技媒體《商業內幕》評選「2013年度最具創新力的十大設備」之一。

而後,全金屬機身和背面三段式的設計開始被後來的手機效仿臨摹。

4年後的今天,包括一加、樂視、格力、三星等部分手機的背面,我們多少都能看到HTCOne的一點影子。

而在發布HTCOne之前,OneX的失利,已經讓HTC持續6個季度利潤下滑。

不過,估計連HTC自己都想不到這麼一款設計超前兼具美觀的手機,會因為相機的問題而被同期上市的三星S4一腳踹下了山崖。

在當時,無論HTC將自家Ultrapixel攝像頭解讀得多麼厲害,但400萬像素終究沒能讓用戶信服。

畢竟用戶不懂,他們只知道400萬的攝像頭所拍攝的圖片放大之後會模糊。

而即便是三星S4的1300萬攝像頭表現再怎麼一般,至少在第一印像上讓用戶踏實。

(圖自:AnandTech) 在2013年餘下的時間裡,HTC在One系列中推出了兩款手機——HTCOnemini和OneMax。

而正如他們的名字所暗示的,它們只是HTCOne的尺寸變體,同時HTCOneMax亦成為了HTC的第一款配有指紋識別的Android手機。

不僅因為相機這一問題,HTCOne的創新設計所帶來的還有供應鏈方面的問題,作為一款全金屬外殼的手機,它的工藝難度比iPhone5還要高。

HTCOne需要通過CNC對原料進行打磨、鑽孔、切削等一系列複雜工序,整個過程要進行程序和刀具的切換,是整個金屬外殼耗時最長、難度最大、最繁瑣的階段。

(圖自:digitaltrends) 如此高的加工難度與代工廠的水平形成了矛盾,NewOne的工藝質量根本不能得到保證,就算已經毀掉了大量殘次品,可是市面上依然存在縫隙處能夠塞進紙片的NewOne。

一時之間,產品的問題、營銷的乏力、渠道的缺失、核心技術專利被訴、公司內亂,促使HTC開始在持續的下滑的過程中慢慢跌進谷底。

成也NewOne,敗也NewOne。

從OneX到NewOne才短短兩年,HTC在Android的主導地位已經全盤失守。

2014年:連續失利後,終在新機上看到希望 在經歷了OneX到NewOne連續兩款表現不佳的產品後,這一年HTC將希望寄託在了HTCOneM8身上。

隨之而來的HTCOneM8更像是一款升級版的HTCOne,它在延續一體化全金屬機身的同時,將HTCOne身上厚重硬朗的設計磨礪得更順滑,更加圓潤貼合握持的機身,突出了HTC優秀的工業設計。

而上一代飽受詬病的400萬像素攝像頭也被升級成雙攝像頭,一顆依舊400萬像素的UltraPixel攝像頭和一顆200萬像素的景深攝像頭。

這也讓HTCOneM8成為全球首款具備景深雙鏡頭的智能手機。

費勁心思打磨的M8可以說近乎完美,這次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M8使得HTC再次實現盈利。

(圖自:AndroidCentral) 在HTC公佈的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中,HTC扭虧為盈,利潤達到了9200萬美元。

此外,22億美元的銷售額也近乎等同於HTC去年全年的銷售額。

這次除了有HTCM8的功勞之外,也還離不開Desire816的助攻。

正是它以不高的價格做出一款綜合體驗都不俗的手機,讓其成功地切入定價一萬元台幣以上的手機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的數據,HTCDesire816成為2014年4月份中國市場同價位機型當中的銷量冠軍。

2015年:不按照套路出牌,反而贏得市場卻飽受爭議 儘管M8和Desire816讓HTC在2014年重新嚐到了不少甜頭,但當時三星和蘋果依然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而LG、華為和摩托羅拉等一些廠商也在努力,HTC需要在今年再次推出一劑強心劑。

於是,一脈相承的One系列迎來了M9,它是One系列第三次迭代的產品。

與之前兩款前作相比,HTCOneM9更加註重細節。

整體的設計,相較於M7和M8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一次,HTC沒有在M9身上得到當時M8那樣的讚譽,有些人甚至認為M9的設計是退步的表現。

而除了外觀沒有太多變化,HTC這次也將後置的400萬像素UltraPixel攝像頭移到了正面,並在後置攝像頭上用上了常規的2000萬像素攝像頭。

並利用螢幕搭配手機套,帶來了一種dotview的智能保護套,具備像素化的提醒功能。

但是在三星GalaxyS6edge面前,HTCM9的這些亮點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而S6edge清爽獨特的設計以及優秀的拍照效果,更受市場的關注。

與此同時,M9逐漸失去了之前M7和M8的影響力。

直到2015年底,當HTCOneA9發佈時,我們再次看到HTC在設計上的重大轉變,而A9也因為外形與iPhone相似而飽受爭議。

當時,有網友調侃iPhone6s將攝像頭移至中間,抹去背面的Logo,就是HTCOneA9。

事實上,A9可以說是HTC從自己決定高端是什麼樣的產品到開始迎合大眾的一個轉折點。

因為在A9身上,你已經看不到太多HTC的設計元素。

無論是像極了iPhone6s的外形設計,還是正面指紋識別,都讓A9成為HTC眾多機型中最特別的一款手機。

(圖自:Gizmodo) 不過,這款飽受爭議的手機終究還是給HTC帶來了回報。

據HTC給出的公告顯示,2015年11月份,其合併營收新台幣102.9億新台幣,環比增長15%,為近半年高峰,但同比下降39%。

HTC強調,增長主要是受惠於HTCOneA9等機型開始大量出貨。

2016年:低迷失落、找不到方向 雖然HTCA9的另類策略讓HTC迎來了短暫的春天,但縱觀最近幾年HTC在手機也業務上並不樂觀,其市場份額在逐漸縮小。

一是在與小米、OPPO、vivo等廠商在中國市場抗衡落個下風,二是在高端市場又爭不過蘋果、三星。

而HTC10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HTC10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系列之前的旗艦產品,以及去年推出的A9。

相比令人爭議的A9,HTC10的設計則令人耳目一新。

它在機身後蓋四邊採用了寬邊的倒角處理,看起來顯得非常硬朗。

而在正面,HTC10的變化則更為明顯,不僅取消了螢幕下方的HTCLogo,也去除了屏幕內的三顆虛擬導航鍵。

取而代之的是更整潔簡約的設計、Home鍵以及左右兩顆觸摸按鍵。

HTC10配備5.2英寸2K分辨率的屏幕,採用高通驍龍820芯片組,4GBRAM和3000mAh電池。

有一個Ultrapixel的1200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具有光學防抖功能,並且將BoomSound已經發展成為BoomSoundHi-Fi,通過手機支持Hi-Res。

除了HTC10,去年Google發布的Pixel手機也是與HTC合作打造。

儘管在成像效果上榮登DxOMark智能手機Top1,但GooglePixel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到1%, 或許跟代孕婦HTC一樣,造成這款手機銷量不足預期的原因主要與渠道有關。

據AFR的報導,儘管Google沒有公佈過Pixel手機的銷量,但有分析師表示,到2016年底的時候,Pixel一共銷售了55.2萬台。

這個銷量遠不如iPhone,甚至不如曇花一現的GalaxyNote7。

Note7自去年8月中上市,到10月份時被召回,在這段時間內,Note7出貨超過250萬台。

2017年:旗艦降價都救不了低迷的HTC,那HTCU11呢? 來到今年,HTC發布了新一代旗艦手機UUltra。

在這款手機上,HTC放棄了引以為傲的全金屬機身,轉而採用了金屬中框+雙面玻璃的設計,背面第一眼看起來多少有點GalaxyS6、GalaxyS7的感覺,可以在不同光線下呈現不同的光澤。

美國地區不含消費稅的售價為749美元(約台幣22K)。

然而這樣一款售價高昂的旗艦機型,沒有無線充電、沒有耳機接口、沒有防水功能、沒有雙攝、導航鍵設計不合理、採用高通驍龍821處理器、續航表現不盡人意、售價高昂,種種這些都是UUltra遭受吐槽的原因。

此外,HTCUUltra螢幕上方還多了一塊2.05英寸副屏。

副屏幕的分辨率為160×1040像素。

結合了通知中心與Widget的作用,提供常用App整理、重要信息、常用聯絡人、天氣通知,以及音樂播放的控制鈕。

不過,這款年初發布的旗艦新機UUltra在經歷過一段聚光燈般的關注後,就再也沒有太多焦點。

罕見地出現售價暴跌,國外的身價也是直接八折。

按照Wave7的統計,HTC如今在美國的份額只有2.3%,排名落後於iPhone(44%)、三星Galaxy(28%)、LG(10%)和Moto(4%),而運營商方面,T-Mobile、AT&T已經不賣它的手機,Sprint銷售比僅2%、Verizon僅1%。

這其中的感覺似乎是HTC在多花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依舊只做出來一款幾乎是全面處於下風的產品。

而除了UUltra之外,在2017年餘下的時間裡,據上週HTC發布HTCU11的首段預熱視頻,確認這款新機將於5月16日正式發布,而外媒MySmartPrice分享了HTCU11的規格信息。

據悉,它或將配備5.5英寸2K顯示螢幕,高通驍龍835處理器,1600萬像素前置鏡頭和1200萬像素主攝像頭,最高6GBRAM+128GBROM的存儲組合,以及支持IP57級防水等功能,並能夠借助EdgeSensors實現邊緣壓感觸控技術。

配置看起來是蠻接地氣的,只不過能不能重新贏回這個日漸衰落的品牌口碑,就要看市場的表現了。

這不但是HTC的倒塌,還是一個時代的倒塌 在花了這麼短時間內看完HTC在Android陣營裡的9年演變史,相信你或許跟我一樣,內心會有些觸動。

就像知乎網友@JasonHau的說法一樣,彼時蜜糖,此時砒霜。

許多曾經讓HTC茁壯成長的元素,後來卻成了HTC前進的絆腳石。

比如著名的「機海戰術」,曾經網羅大眾的策略卻在後來讓HTC深陷複雜產品線的泥沼。

比如曾經幫助HTC直衝雲霄的運營商,在後來卻轉投能為自己帶來更大利潤的合作商。

比如迎來眾多好評的NewOne,卻將HTC自己搞的傷痕累累。

如果說蘋果在誕生之初就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好行程的機靈鬼的話,那麼HTC則只能算是一個走一步算一步的老實人。

而這個專注於硬件研發的老實人在雲端服務、內容提供、移動遊戲上去從沒有過佈局。

反觀HTC的對手們:蘋果一直都是軟硬件一手包辦,iTunes和AppStore讓全世界的硬件商看著流口水;而中國的新興勢力小米作為一家手機公司更是出格,已經開始思考著如何控制用戶家裡的冰箱電燈等家具這種問題……。

但仔細想想,經歷了崛起、輝煌、失利、下跌、救贖以及到最後迷失的不只有HTC,還有Nokia、摩托羅拉、LG等廠商。

這些昔日的王者到底怎麼了?其實他們一直都沒變。

在這個時代變了的戰場裡。

當出現了在某個層面高一個維度的對手時,他們會硬生生重塑這個世界的玩法與規則,而看不懂這一切的選手只能被擠出局。

這不但是HTC的倒塌,還是一個時代的倒塌。

不換腦袋,轉型免談。

5/24微軟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要帶你了解轉型的最強案例! https://goo.gl/Wvkmfj —— (本文經合作夥伴ifanr授權轉載,並同意Tech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HTC在Android陣營的9年演變史,一部手機一場夢》;部分圖片來源:Androidauthority;首圖來源:wiki,CCLicensed) 延伸閱讀  【HTC手機正式放棄治療】從美國市占第一淪落到變賣手機廠,HTC全力進攻VR 【HTC失敗啟示錄】進攻低端手機卻不到兩年就失敗,定位不明是HTC最大致命傷 【HTC徹底黑掉】去年營收781億創新低,要員工簽同意書避付加班費 【VR也救不了HTC】從4658億營收雪崩式下跌到781億,曾經的安卓老大地位不復返 Share 馬上訂閱CONNECT▼ NowReading HTC完整9年演變史:崛起、輝煌、失利、下跌、救贖以及最後迷失的夢 11minread 最新文章 雲端運算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主題特展2022智慧大工廠趨勢 0% ✕ Close 徵才 最新文章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 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 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 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 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投資創新 新投資 新人才 創業故事 公共服務 數位醫療 線上學習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網路民主與公民 品牌簡介 ABOUTUS 聯絡我們 ✕ 徵才 最新文章 主題特展 2022智慧大工廠趨勢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 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 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 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 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投資創新 新投資 新人才 創業故事 公共服務 數位醫療 線上學習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網路民主與公民 品牌簡介 ABOUTUS 聯絡我們 LatestPosts 省錢省出病,結果賺百億!以太坊之父V神的創業之路有多樸實無華? 接了英特爾訂單「是否等於引狼入室」?台積電:我們很知道怎麼競爭! 超高年薪、獎金還配加密貨幣!矽谷人才狂跳槽,Web3為何成全新夢幻工作? 打造透明智慧製造資訊流,群創光電兩招化解供應鏈衝擊 20年前就開始佈局減碳策略!GoogleESG策略有多狠?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了解隱私權政策同意並關閉視窗Manageconsent Close PrivacyOverview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yourexperiencewhileyounavigatethroughthewebsite.Outofthese,thecookiesthatarecategorizedasnecessaryarestoredonyourbrowserastheyareessentialfortheworkingofbasicfunctionalitiesofthewebsite.Wealsousethird-partycookiesthathelpusanalyzeandunderstandhowyouusethiswebsite.Thesecookieswillbestoredinyourbrowseronlywithyourconsent.Youalsohavetheoptiontoopt-outofthesecookies.Butoptingoutofsomeofthesecookiesmayaffectyourbrowsingexperience. Necessary Necessary AlwaysEnabled Necessarycookiesareabsolutelyessentialforthewebsitetofunctionproperly.Thesecookiesensurebasicfunctionalitiesandsecurityfeaturesofthewebsite,anonymously. CookieDurationDescriptioncookielawinfo-checkbox-analytic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Analytics".cookielawinfo-checkbox-functional11monthsThe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torecord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Functional".cookielawinfo-checkbox-necessary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s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Necessary".cookielawinfo-checkbox-other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Other.cookielawinfo-checkbox-performance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Performance".viewed_cookie_policy11monthsThecookieissetbytheGDPRCookieConsentpluginandisusedtostorewhetherornotuserhasconsentedtotheuseofcookies.Itdoesnotstoreanypersonaldata. Functional Functional Functionalcookieshelptoperformcertainfunctionalitieslikesharingthecontentofthewebsiteonsocialmediaplatforms,collectfeedbacks,andotherthird-partyfeatur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andanalyzethekeyperformanceindexesofthewebsitewhichhelpsindeliveringabetteruserexperienceforthevisitors. Analytics Analytics Analytical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howvisitorsinteractwiththewebsite.Thesecookieshelpprovideinformationonmetricsthenumberofvisitors,bouncerate,trafficsource,et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cookiesareusedtoprovidevisitorswithrelevantadsandmarketingcampaigns.Thesecookiestrackvisitorsacrosswebsitesandcollectinformationtoprovidecustomizedads. Others Others Otheruncategorizedcookiesarethosethatarebeinganalyzedandhavenotbeenclassifiedintoacategoryasyet. SAVE&ACCEP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