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生小孩不可不知的幾件事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0歲助產士王秀霞在南投縣埔里鎮開設助產所35年,接生數破萬,王秀霞說,她為接生中彰投跑透透,不輕言退休。

64歲蔡秀姬在雲林縣北港鎮經營助產所,更從 ... ●醫藥 在家生小孩不可不知的幾件事 ●全台灣目前執業的產婆,只有137人。

●醫師和助產師同時介入婦女懷孕過程,發生醫療糾紛,誰扛責? 聯合報/王慧瑛、林敬家、簡慧珍、張進安、陳雨鑫、江慧珺、黃信璁、蘇士堯製作 圖/俞思妤提供;聯合報系資料照 英國凱特王妃5月由助產師接生,生下公主夏綠蒂,掀起一波在家生產的話題。

在台灣,也有一群婦女經助產師指導,在家迎接新生命。

在家生孩子,在古早年代是理所當然,但在醫療發達的現代,卻變成「另類選項」。

台灣目前助產所只有25家,實際執業產婆只剩137人。

面對少子化衝擊,加上政府不鼓勵助產師,產婆已成「稀有動物」。

新世代產婆,立志守護女性健康 助產士張素玉最高記錄一天曾接生過7名新生兒。

(照片攝於2000年) 「以前最高紀錄一天接生7個,一個月接生20、30人沒問題。

」75歲的張素玉是全台最年長的助產士,接生經驗57年;礙於體力無法負荷,現已不再接生。

過去她只要手一摸孕婦肚皮,便知寶寶狀況。

相較於過去的「輝煌紀錄」,貝斯特助產所所長萬美麗表示,目前每月平均僅能接生1至2人;但也因此,助產師可提供較好的服務品質。

屏東縣萬丹鄉助產士郭秋菊,24歲擔任產婆,一做就是36年,接生過6千名新生命,曾獲醫療奉獻獎。

60歲助產士王秀霞在南投縣埔里鎮開設助產所35年,接生數破萬,王秀霞說,她為接生中彰投跑透透,不輕言退休。

64歲蔡秀姬在雲林縣北港鎮經營助產所,更從單純接生轉型為健康諮詢站,她說:「守護女性健康,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 新世代產婆小檔案 資格 大專院校護理助產系以上畢業,畢業前至少接生20名嬰兒,實習600小時。

目前人數 約5500人有證照,實際執業137人。

提供服務 孕前準備、遺傳諮詢、孕期身心支持、營養指導、分娩方式選擇、母乳哺育、新生兒護理、如何坐月子、產後心理輔導。

收費 產前12小時諮詢、接生、產後4小時護理,2萬5千元(每個助產師收費標準、服務內容不一) 生小孩,一定要在醫院嗎?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吳嘉苓認為,台灣產婦正對抗醫院、醫生接生的「獨占的生產制度」,將從醫院出走,回到家裡生產。

她說,孕婦得到好的照護,將降低產後憂鬱症、生產併發症,助產師視母親和胎兒為共生一體,整個生產過程以產婦為中心,世界各國已有增加助產士、助產師人力的共識。

但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吳榮良說,醫師和助產師同時介入婦女懷孕過程的醫療行為,「萬一發生醫療糾紛,誰扛責任?」彰化縣成美醫院副院長謝俊雄也說,「以前生產被視為性命交關,但醫學科技已讓平安生產成為常態」,若要走回頭路在家自然分娩,得正視生產風險。

誰不適合在家生產? ●高齡產婦 ●產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羊水過多、心肺疾病、腎臟病、血液疾病、前置性胎盤、紅斑性狼瘡 ●產巨嬰、多胞胎、胎兒生長遲緩 資料來源/衛福部、彰化縣助產師公會理事長蔡淑琴、助產師萬美麗 醫師也能到府接生嗎? 「很多醫師都說願意推動在家生產,但實際做不到。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教授高千惠歸因「醫師很忙」,因為醫師接生時,剪開會陰胎兒很快就生出來,接生就結束了,不像助產師要陪很久。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助產師是一對一接生,服務品質與衛教能力較佳;但生產過程中若發生不可預期的產後出血、羊水栓塞等緊急狀況,助產師無法處理,恐增加醫療風險。

居家生產流程 專業助產師 選擇專業助產師,產前讓助產師熟悉生產環境、住家位置。

生產計劃書 產婦撰寫生產計畫書,蒐集生產資訊。

(圖為生產計劃書部分內容) 備好用品 備好生產用品:生產褥墊、產後衛生棉墊等。

家人陪伴 助產師到達前,丈夫等陪產成員給予陪伴和心理支持。

自然生產 促進產程進行時,可讓產婦深呼吸、按摩尾椎,累了就讓產婦躺著休息。

資料來源/助產士王秀霞、張素玉 在家生產俞思妤媽媽經驗談 「生產是一件自然、愉悅且美好的事,不該充滿恐懼。

」七年級媽咪俞思妤兩胎都採水中生產,第一胎在婦產科診所由醫師接生,第二胎在家由助產師接生。

她說,助產師給予的精神支持和細膩對待,是迷人之處。

前年懷第二胎寶寶「捲捲」時,產檢確認母嬰健康狀況良好,俞思妤決定採居家分娩。

「永遠忘不了,『捲捲』優雅滑出產道的感覺。

」俞思妤在注滿溫水的水池內生產,助產師、丈夫、好友等人陪伴,順利產下3千公克的男寶寶。

生「捲捲」過程沒有實施會陰切開術(剪會陰),也沒任何撕裂傷,沒有打任何針劑,產後恢復良好,讓她更堅信「溫柔生產可以拒絕沒有必要的醫療介入」! 俞思妤為居家生產做足準備,還擬定生產計畫書。

她說,有助產師一路相伴、陪產,除心理層面的支持鼓勵,也為產婦按摩,舒緩長時間宮縮陣痛而緊繃的身體,是產科診所無法提供的。

她懷孕過程定期產檢,居家生產也獲得產檢醫師、桃園聖保祿醫院婦產科醫師楊誠嘉支持。

俞思妤認為,若產科醫師與助產師兩者間能密切合作,將是產婦最大福祉。

目前有部分醫院提供助產師服務與門診,如三重醫院、桃園醫院等,提供產婦更多元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