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會計學 - 五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名:圖解會計學,ISBN:978-957-763-341-5,頁數:304,出版社:五南,作者:趙敏希,出版日期:2022/02/22,圖解系列.   圖解會計學 分享Facebook 作  者╱ 趙敏希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 2022/02/22   (3版 3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978-957-763-341-5 書  號╱ 1G89 頁  數╱ 304 開  數╱ 20K 定  價╱ 38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題庫((外加)) ●一單元一概念,迅速掌握會計學的精華與內涵。

●涵蓋會計人員必備基礎知識。

架構完整,內容豐富周全。

●圖元並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圖解會計學」乃就初級會計學論述事項與範圍,以圖文並俱的方式,闡述會計恆等式、分錄、日記簿、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的記載方法;讓初學者儘速一登會計學的殿堂。

本書闡述一企業平時與期末會計處理的全貌程序,並就任何企業均有的現金、應收款項、固定資產、遞耗資產、無形資產、應付帳款等資產,以及流動負債事項,分別論述之;另就獨資企業、合夥事業及公司組織的企業主與投資人權益事項及服務業及買賣業的特殊會計處理事項,亦有所介紹。

※審定者簡介 馬嘉應 馬嘉應審定現職: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委員會委員台灣會計師美國新澤西註冊會計師中國大陸註冊會計師學歷:美國俚海大學會計博士著作:圖解會計學精華圖解成本與管理會計圖解財務報表分析會計學導論(與張力合著)財務報表分析成本與管理會計導論審計學中級會計學稅務會計(與楊葉承合著)會計倫理(翻譯) 趙敏希經歷:精業股份有限公司程式設計師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查帳部經理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會計部副理日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學歷: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系學士國家考試:會計師高等考試及格 第一章會計概念與原則Unit1-1分工合作的社會Unit1-2商業組織的型態Unit1-3企業的三大經濟活動Unit1-4企業的財務結構Unit1-5會計的恒等式Unit1-6會計的資訊系統Unit1-7財務會計的慣例Unit1-8會計科目Unit1-9會計借貸法則Unit1-10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Unit1-11我國與IFRS接軌與推動第二章平時會計處理程序Unit2-1會計循環Unit2-2會計分錄Unit2-3日記簿Unit2-4會計分錄實例Unit2-5總分類帳與明細分類帳Unit2-6過帳Unit2-7試算與試算表Unit2-8試算表錯誤追查方法第三章期末會計處理程序Unit3-1本期損益初步計算Unit3-2調整Unit3-3應計項目的調整Unit3-4遞延項目的調整(一)Unit3-5遞延項目的調整(二)Unit3-6估計項目的調整Unit3-7工作底稿Unit3-8工作底稿實例Unit3-9結帳(一)Unit3-10結帳(二)Unit3-11資產負債表Unit3-12損益表與業主權益變動表Unit3-13IFRS財務報表之表達(一)Unit3-14IFRS財務報表之表達(二)第四章買賣業會計Unit4-1買賣業的會計處理Unit4-2銷貨收入Unit4-3銷貨退回、讓價與折扣Unit4-4現金折扣Unit4-5進貨的會計處理Unit4-6進貨成本的決定Unit4-7銷貨成本的決定Unit4-8銷貨成本的會計處理Unit4-9工作底稿Unit4-10財務報表Unit4-11期末存貨的重要性Unit4-12個別認定法與先進先出法Unit4-13加權平均法Unit4-14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Unit4-15估計存貨的方法第五章  現金、零用金與銀行調節表Unit5-1現金的意義及管控Unit5-2零用金Unit5-3銀行對帳單差異分析Unit5-4銀行存款調節表Unit5-5銀行存款調節後的調整分錄第六章  應收帳款與應收票據Unit6-1應收帳款的認列時間與金額Unit6-2應收帳款的折減項目(一)Unit6-3應收帳款的折減項目(二)Unit6-4應收帳款的後續衡量Unit6-5壞帳費用的估計Unit6-6應收帳款之減損Unit6-7IFRS兩階段壞帳估計法釋例Unit6-8應收票據(一)Unit6-9應收票據(二)Unit6-10應收票據的貼現Unit6-11複利計算(一)Unit6-12複利計算(二)Unit6-13年金計算第七章  固定資產Unit7-1固定資產的特質Unit7-2固定資產的成本構成項目Unit7-3固定資產的成本衡量(一)Unit7-4固定資產的成本衡量(二)Unit7-5固定資產的成本分攤(一)Unit7-6固定資產的成本分攤(二)Unit7-7固定資產的成本分攤(三)Unit7-8未滿一個會計期間的折舊計算Unit7-9估計值與折舊方法變動的修正Unit7-10固定資產使用期間支出Unit7-11廠房設備資產的處分(一)Unit7-12廠房設備資產的處分(二)Unit7-13廠房設備資產的處分(三)Unit7-14資產減損Unit7-15資產減損演算法Unit7-16IFRS資產後續衡量第八章  遞耗資產及無形資產產Unit8-1遞耗資產的成本衡量Unit8-2遞耗資產的折耗(一)Unit8-3遞耗資產的折耗(二)Unit8-4礦藏估計蘊藏量變動的處理Unit8-5無形資產(一)Unit8-6無形資產(二)Unit8-7無形資產(三)第九章  流動負債Unit9-1負債之意義、評價及分類Unit9-2確定負債的會計處理(一)Unit9-3確定負債的會計處理(二)Unit9-4其他流動負債的會計處理(一)Unit9-5其他流動負債的會計處理(二)第十章  合夥會計Unit10-1合夥企業的特徵與利弊Unit10-2合夥企業的會計處理(一)Unit10-3合夥企業的會計處理(二)Unit10-4合夥損益的分配(一)Unit10-5合夥損益的分配(二)Unit10-6新合夥人入夥(一)Unit10-7新合夥人入夥(二)Unit10-8舊合夥人退夥Unit10-9合夥的解散清算(一)Unit10-10合夥的解散清算(二)第十一章  公司會計—投入資本Unit11-1公司與股東Unit11-2股東權益與股票分類Unit11-3股票之發行(一)Unit11-4股票之發行(二)Unit11-5庫藏股票(一)Unit11-6庫藏股票(二)Unit11-7每股帳面價值第十二章  現金流量表Unit12-1現金流量表的意義與內容Unit12-2現金流量表的編製Unit12-3直接法推算現金流量(一)Unit12-4直接法推算現金流量(二)Unit12-5間接法推算現金流量(一)Unit12-6間接法推算現金流量(二)第十三章  財務報表分析Unit13-1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與方法Unit13-2共同比財務分析Unit13-3會計循環與財務報表Unit13-4比較財務報表Unit13-5短期償債能力比率分析Unit13-6短期償債能力比率分析Unit13-7長期償債能力分析Unit13-8經營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分析Unit13-9經營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分析Unit13-10財務報表分析的限制附 錄各項財務比率 圖解財務報表分析成本與管理會計導論圖解成本與管理會計會計倫理基礎稅務會計餐飲會計與內控 投影片((外加)),題庫((外加))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1G89圖解會計學一書3版1刷勘誤表.PDF 勘誤頁如需印出郵寄或傳真者,請洽客服:02-27055066#824 UNIT1-3企業的三大經濟活動獨資、合夥或公司企業的創立縱有其目標與理想,然而每個企業必須具備獲利能力(Pro.tability)與償債能力(Solvency)兩大目標。

獲利能力是企業透過各項經濟活動來產生合理滿意的收益;償債能力則指對於各項經濟活動所衍生的應付債務都能於屆期清償完畢;任何企業喪失該兩項能力,則無法達成其他目標與理想,甚或無法生存。

籌集資金,租購必要生財設備,購製銷售合用商品或提供專業勞務以獲取利潤是任何企業經營存活的必要活動。

這些活動概分為以下三種。

1.經營活動(Operatingactivities)企業的經營活動係指從事與賺取利潤有關的活動。

這些活動包括服務業的提供勞務;買賣業及製造業的產品銷售(或產銷)等。

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包括現銷商品及勞務,應收帳款或應收票據的收現,及其他非因融資活動或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收入,如租金收入、保險理賠等。

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包括現購原物料及商品、供應商應付帳款或票據之償還、支付如促銷廣告費、員工薪資等各項營業成本與費用、繳納政府稅捐、罰款及規費,及其他非因融資活動或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支出,如租金費用、捐贈、銷貨退回款等。

2.投資活動(Investingactivities)投資活動係指企業的出售或買入固定資產、天然資源、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甚或債權憑證,權益憑證等活動。

企業雖以賺取利潤為首要目標,但有時因為一些商業策略的考量而長期持有上游供應廠商的股票,以建立穩固的供貨關係;更新廠房設備以提高產品品質、增進產能或降低生產成本。

這些投資活動均可間接地增加企業獲利機會與能力。

投資活動取得及處分各項債權憑證,權益憑證,固定資產、天然資源、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均會產生的現金流入與流出。

3.融資活動(Financialactivities)融資活動是企業籌集資金分配利潤的活動,如負債的消長,業主(股東)權益變動等。

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包括籌集資金發行新股或公司債,舉借債務擴增營業規模等;融資活動也產生分配盈餘發放股利、為維持股票正常價位而購進庫藏股、償還長期負債、贖回公司債等的現金流出。

企業的三大經濟活動圖示如右。

企業從事與賺取利潤有關的活動,包括服務業的提供勞務;買賣業及製造業的產品銷售(或產銷)及其他非融資活動或投資活動企業的出售或買入固定資產、天然資源、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甚或債權憑證,權益憑證等的活動UNIT1-4企業的財務結構企業的創設除了其遠景與營利目標外,財務上必須有一些創業初期的投資,設置一些生財設備以為營運所需。

任何企業都有資產、負債與業主(或股東)權益等三項財務基本要素。

資產乃為一些能為企業的營運產生經濟效益的有形或無形資源。

例如,現金可用來購進原物料或商品(存貨)、商品(存貨)可供銷售,以賺取利潤、營運場所可供營運之用,運輸設備可供運送商品(存貨)、機器設備可供生產商品(存貨)等等資產均可為企業產生經濟效益。

企業所擁有的資產並非與生俱來,必須由一位或多位具有理想的創設人投入資金才能購置,以供營運。

這些投入資金的人,在獨資或合夥企業通稱為業主,在股份有限公司則稱為股東。

企業為一個經濟個體也是一個會計個體。

會計上認為企業與業主(股東)乃分開的個體,其間的任何交易或往來仍必須詳實記錄。

因為企業的資產係由業主(股東)所投資,因此業主(股東)對於企業有求償權。

這種求償權稱為業主(股東)權益。

企業因賒銷營運所產生的應收帳款是企業對於客戶的求償權,也是企業資008產的一種。

較大的企業所需的資金或許並非業主或股東所能完全投入,因此可向銀行或其他來源舉債借款以籌措為企業順暢營運所需資金,這些借款稱為負債。

企業因賒購原物料或商品而積欠供應商的價款也是企業的負債,因此這些借款或供貨給企業的廠商或個人通稱為企業的債權人。

債權人對於企業的資產也有求償權或稱債權人權益,企業必須於約定的期限以現金或勞務償還債權人。

業主、股東與債權人對於企業都有求償權,但是債權人的權益優於業主、股東的權益。

企業清算時,所餘資產應該優先償還債權人,所剩的資產來可用來償還業主、股東的權益,因此業主、股東的權益也稱為剩餘求償權。

就財務結構而言,企業所擁有的是企業的資產,所積欠他人者有負債(債權人權益)與業主、股東權益。

如果以一個長方形圖代表企業的資產,其高度代表資產總額;另一個長方形圖代表企業外界(業主、股東及債權人)對企業的求償權,其高度代表負債與業主(股東)權益的總額,則企業的成長營運過程分述於下且釋如右圖。

1.業主投入100萬元資金開創企業:此時現金資產與業主權益均是100萬元。

2.企業以30萬元購入五部電腦:因為電腦可為企業營運產生經濟效益,應屬於資產;購入電腦所支付的現金30萬元也是公司的資產,就企業的總資產而言,仍是100萬元,只不過是30萬元的現金資產變成另一種不同型式的30萬元的設備資產而已。

3.企業購入價值50萬元的汽車一部:企業支付現金20萬元,所餘30萬元約定三個月後償還。

汽車為能產生經濟效益的資產,以現金20萬元的資產換來50萬元的汽車資產,因此該企業的資產總額增加為30萬元,這多出的30萬元乃是增加了30萬元的負債得來的。

代表權益的長方形高度也由代表業主權益的100萬元,增加負債(債權人權益)30萬元,得130萬元的權益高度。

4.償還30萬元負債:企業於三個月到期時,以現金償還30萬元負債,此時現金資產減少30萬元,使代表資產總額的長方形高度又回到100萬元;代表求償權的長方形高度也因除去30萬元的負債(債權人權益)也回復到100萬元。

經過前述資產與權益的消長過程,可知企業的總資產與總權益(負債加業主、股東權益)永遠保持相等的狀態。

如果資產由一種形式(如現金)轉變成另一種等值形式(如五部電腦),則代表總資產與代表權益的長方形高度不變;如以部分負債的方式購置資產,代表總資產與代表權益的長方形高度增高。

Unit1-5會計恒等式企業擁有營運資金及營運設備後,即可從事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以獲得營業收入,扣除必要且合理的營運費用後而獲得營業利益,也是任何企業的重要目標之一。

所謂收入,係指因為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而收取的現金,或產生向客戶求償的債權資產;而為獲取收入而必須支付一些合理的費用始克完成商業交易。

企業營運的收入大於費用時,則企業主享受收入減去費用的差額盈餘;反之,企業營運的收入小於費用時,則企業主也要承擔費用減去收入的差額虧損。

收入、費用與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構成會計的五大要素。

單元1-4「企業的財務結構」將企業的所有資產以一長方形的高度表示其資產總額,而以另一個長方形的高度表示各項權益(債權人權益及業主、股東權益)的總額。

由於資產與權益的消長,縱使該兩個長方形的高度也可能增減,但其高度恆相等。

因為費用出現在等號左側,營運活動所發生的費用款項加入總資產,而收入出現在等號右側,因此將收入款項加入總權益,亦能使代表總資產與總權益(負債與業主、股東權益)的長方形高度也會相等,如下圖所示。

UNIT1-6會計的資訊系統企業的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是企業經營的兩大主要目標,會計雖然不能為企業帶來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但會計卻能協助企業記錄分析其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

依據美國會計師學會對於會計下的定義是:「會計是對企業經濟資訊的認定、衡量與溝通的程序,以協助資訊使用者做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企業在獲得投資者投入資金資源後,必然從事經營活動以期獲利並維持企業的永續經營,而會計工作所謂「認定」(identifying),就是對經營活動的判斷,就企業的某項活動研判是否為會計應該記錄與處理的對象,而「衡量」(measuring)則是以貨幣為單位評價、記錄該項活動的經濟效果,例如購買原物料或商品的成本是多少?產品的生產成本是多少?商品銷貨收入是若干?何時認列?等等。

彙集某一期間的經營資訊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評估,亦屬衡量的工作。

「溝通」就是將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與各方面使用者做有效的溝通,而有效的溝通工具就是企業經營的財務報表。

換言之,會計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確定所要記錄與報導的會計個體,並觀察該個體有關的活動,經由「認定」屬於經濟性之交易事項,並將其影響以貨幣單位「衡量」之,再把這些經濟性活動的資料,依照會計程序,做成永久性的歷史記錄。

每隔一段期間,必須將這些記錄的交易事項,加以適當的分類、彙總、分析與報導,以提供各方面的使用者決策之參考。

會計資訊的使用者可分為企業內部使用者與企業外部使用者。

內部使用者包括企業的管理階層及企業員工。

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對財務報表有充分的瞭解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例如,觀察並適時導正預算與執行的偏差,部門間的整體配合度,長期趨勢的觀察與導正等。

企業員工關心企業經營成果與員工福利有密切關係,員工更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及未來的發展。

會計資訊的外部使用者包括股東、債權人、政府機構、競爭對手、投資大眾。

股東投入資本的主要目的,就是盼望企業能為自己帶來收入。

股東雖然對於重大決策在股東大會有持分比例的決策權,但平時不能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也不易瞭解企業經營狀況,因此也只能透過企業的財務報表或其他資訊來瞭解企業的經營結果。

企業的債權人關心企業是否能如期繳付利息並償還債務,因此需要藉助於企業的財務報表,以研判是否繼續提供企業營運資金。

政府為了保護投資大眾,成立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透過企業的財務報表來監督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是政府課稅的依據。

競爭對手可透過財務報表瞭解對手的銷貨成本、銷售數量、獲利能力等以為檢討改善經營的策略;研究機構更需廣泛的掌握各種企業的財務報表,以分析國力消長與因應策略。

會計具有描述企業財務狀況與表達經營成果的能力,因此會計常被形容為企業的語言,也是我們瞭解企業必須具備的語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