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第七- 論語耕讀院 - Google Site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語】《述而》,等於是《學而》這篇的注解,並且連帶發揮前面六篇的內涵,引伸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回首頁回論語上層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 述而第七 【論語】《述而》,等於是《學而》這篇的注解,並且連帶發揮前面六篇的內涵,引伸了學問之道。

述,即是敘述、記述的意義。

《述而》(1)FB分享述而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而》篇可謂是《學而》篇的注解。

老彭,殷朝賢大夫,述而不作。

孔子祖先微子啟是殷朝人。

孔子說:我整理轉述古人史料而不創作,喜好古聖先王經徵信過的事蹟,只敢私自比擬為我家老彭。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繫易辭、著春秋、…,只承續前人,並未加以創作。

今之學者作而不述,卻多抄錄轉貼,殊非道德文章也。

     王演洲別解 《述而》(2)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自述治學態度與教學精神。

識,通誌,牢記住。

厭,通饜,滿足。

誨,教導開示。

孔子說:寧靜治學,牢記所得;不斷學習,永不饜足;教誨別人,樂在其中。

做到這三件事,我還能什麼呢? 真正教育家要有宗教精神,愛人愛世,須能傾囊相授,願一代強過一代。

我們強烈呼籲:政治切莫幹擾教育,更不可伸手進校園。

     王演洲別解 《述而》(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教化世人可謂孔子終生職志,具有宗教熱誠與胸懷。

孔子說:一般人不注重修養德行、不講求治學功夫、明知義之所在卻不能遷徙過去、有過失不能改掉,正是我所憂心的啊! 孔子憂國憂民、憂道統文化衰頹變亂,但矢志不移。

以前,稱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宗教家、…;如今,都在外作『客』矣。

     王演洲別解 《述而》(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平常。

申,同伸。

夭,活潑。

孔子日常家居生活,舒展自如,開朗自如。

孔子雖憂國憂民,本身卻知足無憂,且能定,靜,安,慮,得。

今世君子緘默,小人倡狂,價值觀錯亂,唯自求多福也。

     王演洲別解 《述而》(5) 子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一手彙整中華文化,並付諸實行。

夢見周公,引申為冀望文化普及,晉入富而好禮的和諧社會。

孔子嘆:老邁嘍!我體衰了。

很久嘍,我不再夢見周公了。

孔子雖然感嘆,仍擔負起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終生不懈。

中華文化淳厚包容,縱有一時汙衊見棄,千秋無礙也。

      王演洲別解 《述而》(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孔子的學術思想:道德仁藝。

藝,禮、樂、射、禦、書、數。

孔子說:一心向道,堅守德行,傍隨著仁,遊於六藝。

天道遠,人道近,內外兼修,均衡發展,庶可優游自在。

人生是黑白抑是彩色的,都在方寸一念之間。

    王演洲別解 《述而》(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自漢朝開始,對束修(脩)的解釋都是一束臘肉,引申為學費,當非孔子原意。

孔子說:自己主動約束修身以求上進者贄敬上門求教,我從未有不教導的! 古時教育制度,師生如父子,負一輩子責任。

今時則如學店,只是買賣關係,銀貨兩訖,幾乎不負責任。

     王演洲別解 《述而》(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教育法則著重激發及誘導。

悱(ㄈㄟˇ),質疑、不肯定。

隅(ㄩˊ),角。

復,恢復、返回。

孔子說:不發憤求知就不能啟發智慧,不質疑查證就不能深入探討,舉出一角不能反推出其餘三角,則無法恢復先天智慧了。

孰讀歷史,能夠舉一反三,鑑往知來,進退自如。

但死讀書,讀錯書,則誤己誤人,貽患無窮。

      王演洲別解 《述而》(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孔子重視送死養生,真情流露。

孔子在服喪者旁進食,未曾飽足過。

孔子在當日哭過,就不唱歌。

死生大事,古今中外,無論宗教、哲學、科學、玄學,仍在探索。

不過,絕大多數人除死無大事,只須悲憫罷了。

      王演洲別解 《述而》(10)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

唯我與爾有是夫! 孔子矢志奉勸君主施行仁道,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待聖主。

孔子對顏淵說:國家願意用我們施行仁道,就去完成使命。

若捨棄不用,就退隱。

只有我和你能如是啊! 用行捨藏,進退自如,天下唯二,可見寂寞。

觀之今世,鑽營無狀,朋比為奸,方顯聖明。

     王演洲別解 《述而》(11)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路很羨慕孔子與顏淵能『用之則行,捨之則藏』,也想表現自己的強項。

三軍,中軍、左軍、右軍。

子路問:如果夫子率領三軍,那麼誰可襄助?孔子答:徒手搏虎、泳渡激流,冒死亡危險也不後悔,我不認同。

必得面臨戰事小心謹慎,善於謀畫而獲得成功啊。

孔子講求智仁勇是一體的,故不致慾令智昏、婦人之仁、有勇無謀。

當今社會充斥許多『勇者』,真要上戰場,恐怕不堪聞問。

      王演洲別解 《述而》(1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名言。

孔子時代,富了自然貴,故此篇富即包含貴。

求,努力設法以得。

孔子說:富若能以正道求得,雖擔任執鞭開道的車伕,我也願意去做;若不可以正道求得,就依從我的喜好。

職業無貴賤,依正道求財富,皆可為之;唯莫在乎得失,偏離正道。

若求取不義之財、不仁之位,君子不為也。

     王演洲別解 《述而》(13) 子之所慎:齊、戰、疾。

慎,嚴肅面對。

齊,通齋,國家祭典須齋戒沐浴。

疾,疫病,引申為要注重衛生保健的養生之道。

孔子慎處三件事:齋戒、戰爭、疫病。

孔子從國家祭典到兩國爭戰,再到世人病苦,都嚴肅面對。

夫子之道一以貫之,沒有雙重標準,不致前後矛盾。

     王演洲別解 《述而》(1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孔子藉上古時代音樂,明喻文化雅樂的教化力量。

韶,舜時代創作的音樂。

孔子在齊國學習韶樂,在三個月的專注過程中食不知味。

孔子讚歎:完全無法想像創作音樂可達到這般美妙忘我的境界啊! 堯舜禹湯時代,民風淳樸,所創作的音樂反映政情人心。

雅樂怡情冶性,靡音縱情亂性,家國興衰亦可由此觀之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述而》(15)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孔子曾任魯國大夫,弟子都稱孔子為夫子。

衛君,出公輒,靈公(寵南子)傳位太孫,蒯聵(原太子因謀殺南子失敗出逃)子;因父子爭國,與伯夷叔齊之讓國成鮮明對比。

冉有問:老師想作衛國國君嗎?子貢答:好的,我就去請問老師。

子貢入內當面問:伯夷和叔齊是怎樣的人?孔子答:都是古代賢人。

再問:他們心中有怨恨嗎?答:求仁也得仁,怎麼會怨恨呢?子貢出來說:老師不會作衛國國君。

子貢不能直接問孔子會不會作衛國國君,卻能問得明確答案,是非常高明的問話藝術。

今人實在應該虛心反省學習,以提升素質及修養。

     王演洲別解 《述而》(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名言,文詞優美,意境灑脫。

孔子說:吃粗食喝白水,枕臂躺著看天,在這過程中一樣可得安樂啊。

不符道義得到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上浮雲一般。

人生如浮雲,聚散不定,此點透澈,可不受物質環境、虛榮權位的惑亂。

若勘不透,除了自尋煩惱,亦難免迷失也。

     王演洲別解 《述而》(17)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五十,知天命,時人智慧成熟的門檻。

大過,【易經】六十四卦。

孔子說:我再多活幾年,五十歲來學習【易經】,就可以沒有大過失了。

孔子講話,都有學問根據;他研讀【易經】,將串聯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次。

言而有據,是基本原則,斯為人也。

      王演洲別解   《述而》(18)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雅,常態、共同、標準、正式、通用。

雅言,當時通用語言。

孔子以雅言誦讀【詩】、【書】及執行禮法,教化都是言而有據啊。

中華上古文化,【詩】、【書】等皆雅言,孔子擔負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是每一代知識分子的天職啊!     王演洲別解 《述而》(19)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雲爾!』 葉公好龍,非愛真龍,喻浮華不實;故其問非真心向學。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為人,子路不願說。

孔子得知就教導子路:你怎麼不這樣答:『老師為人,發憤起來可以忘食;高興起來可忘憂;甚至不覺老之將至。

如此罷了!』 孔子發憤治學且樂在其中,故能不斷精進。

青年學子得如是乎?       王演洲別解 《述而》(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二十世紀以前,中國人認為今不如古,好古;之後,西風東漸,開始認為古不如今,棄古;究竟好古或崇洋,但觀後效。

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博學廣知,我是愛好古文化,再勤敏好學得來的。

孔子博學,別人認為天縱聖明,但孔子認為只要勤敏好學皆可如是。

個人與企業是否有在學習,端視能否做到茍日新(進步),日日新,又日新。

     王演洲別解                 林憲民貼文 《述而》(21)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生性淡泊,治學平實,不受怪力亂神影響。

孔子平常不願談:怪異、暴力、邪亂、鬼神。

社會若迷信怪力亂神,必然走向衰落,反之亦然。

但願怪力亂神切莫成為陰謀者的糖衣,愚昧者的迷藥。

     王演洲別解 《述而》(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作人處世治學,非死讀書,須融入社會,做出貢獻。

三,眾。

孔子說:眾人同行,一定皆有我可師法者。

選擇他們的優點來效行,避免犯他們的缺點。

無友不如己者,任何人都有可學習的長處。

個人與企業真心學習,則無人、無事、無時、無地、無物不可學。

       王演洲別解 《述而》(23)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史記】: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桓魋(宋國大夫,孔子批判得罪他)伐其樹,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鄭。

魋(ㄊㄨㄟˊ),赤熊。

孔子說:上天賦予傳承文化的使命給我,桓魋能把我怎麼樣?孔子時年五十九,臨危不懼,信念堅定,知順天命。

年輕人有種當如是啊!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教學言教身教並重,並傾囊相授。

孔子說:弟子有人以為我有留一手嗎?我對你們毫無保留。

我的一切作為都展現在爾等眼前,那就是我的作風啊。

孔子教學在日常生活行為上充分表露,切莫讀死書。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古今中外進步之道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李樵回應 《述而》(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行、忠、信並非四科,而是孔子的教育中心。

文人多無行,無怪乎空談誤國也!孔子教育宗旨:用知識開拓視野,用禮教約束行為。

孔子教授四項:知識文學、行事成就、忠實貫徹、信守義理。

文、行、忠、信並非四科,而是孔子的教育中心。

文人多無行,無怪乎空談誤國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林憲民回應  《述而》(26)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聖人,德行高尚以周濟天下為己任的人。

君子,胸懷開闊,朝聖人目標奮鬥的人。

善人,與人為善,行善有成的人。

恆,擇善固執。

亡(ㄨˊ),無。

孔子嘆:聖人,我沒有機會見到了啊!能見到君子,就不錯了。

孔子再嘆:善人,我沒有機會見到了啊!能見到有恆的人,就不錯了。

無卻裝作有,虛空卻裝作滿盈,儉約卻充作富泰;如此很難做到擇善固執啊! 孔子親歷時代變亂,深恐文化命脈斷絕,憂國憂民。

今世民眾能否見賢思齊,而莫等而下之呢?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述而》(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作人做事的態度,光明磊落。

弋,帶絲繩的箭。

綱,網。

孔子釣魚時,不用綁著許多鉤子的網繩;打鳥時,不射巢中休養的鳥。

明人不做暗事,上天有好生之德。

愛護動植物是應有的道德,不宜有雙重標準及政治色彩啊!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蔡和回應  《述而》(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孔子治學問要點。

孔子說:或有人是無知卻做作的,我不這樣做。

博聞,選擇正確的來效行。

廣察,累積豐厚經驗,這知僅次於生而知之。

治學當諏知博採,集思廣益;否則歷練不足,難以精進。

當今,溫水蛙自我感覺良好,井底蛙聒聒難以名狀,可悲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29)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教育態度及作人行誼。

互鄉,地名。

童子,15歲以下。

互鄉的人很難相處,卻有一少年晉見孔子,門人不解。

孔子說:我贊成他進門,不希望他退卻,這不過分吧?別人修飾整潔來進見,我就嘉許他整潔的一面,不追究他過去的作為。

地域觀念深植人心,因而形成偏見,影響了對個人的評價。

至盼本省外省、原住民新住們莫再成為政治及選舉的炒作話題。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0) 子曰:仁乎遠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弟子常向孔子問『仁』,但每人得到的答案都不同,不免困惑。

因此,孔子強調只要願意,不必遠求,即可求仁得仁。

孔子說:行仁很難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詩經】洵美而仁、其人美且仁。

仁,都是描寫好的行為。

行仁與仁政,全民嚮往,唯不樂見婦人之仁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1)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於曰:知禮。

孔子退。

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

子曰:丘也倖,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於曰:知禮。

孔子退。

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

子曰:丘也倖,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陳國大夫,司敗是官名,管理治安。

昭公,魯襄公之子。

巫馬施,字期,小孔子三十歲,孔子弟子。

陳司敗問:魯昭公懂得禮制嗎?孔子答:懂得禮制。

孔子離開後,陳司敗請巫馬期進來說:我聽說君子不偏袒自己人,難道君子也偏袒自己人嗎?魯君從吳國娶了一位同姓夫人,稱她為吳孟子。

魯君若算懂得禮制,那麼誰不懂呢?巫馬期轉述了這番話。

孔子說:我真幸運,若有過失,別人一定會告知。

古禮同姓不婚,乃優生學;唯孔子不言君親之惡。

居高位或尊位者,往往無人敢言其過失;卻不乏狗腿拍馬之徒,誠不倖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古時,音樂和詩歌,即是藝術與文學的融合。

和之,依曲調再作一首,如和詩。

孔子與人唱歌,有人唱得好,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與他同唱。

孔子遊於藝的生活情趣,也非常注重詩與樂的教化。

今人何妨吟詩填詞,既沉浸於音樂,亦陶冶於文學。

Claire從解         王演洲 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自評自謙之詞,唯修養已臻化境得如是。

孔子說:文學修養,我大概與別人差不多;身體力行君子的標準,我還沒有什麼心得。

儒家的學問,即作人做事的道理。

今之研究院及學府,多流於偏鋒矣。

Claire 從解    王演洲 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4)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聖,作人的最高標準,其次為賢(君子),再次為仁者。

孔子說:像聖與仁的境界,我怎麼敢當?如果說是以此為目標,努力實踐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倦怠,那麼或許我還可以做到。

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學生沒有辦法學到的啊! 當時人稱孔子為聖人、仁者,但孔子至死,仍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可謂聖之時者。

未達此境界,恐難體行真正的謙卑及使命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5) 子疾病,子路請禱。

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

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

』子曰:丘之禱久矣! 請,要求。

誄(ㄌㄟˇ),施于死者,哀其死,述行以諡之;讄,施於生者,累其功德以祈福。

孔子病重,子路請求禱告。

孔子說:有這樣的事嗎?子路報告:有的。

誄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祇禱告。

』孔子說:我長期以來一直都在禱告啊。

孔子婉拒子路禱告,他相信天人合一,隨時隨地都誠敬就是祝禱。

一般人臨時抱佛,垂老(病)信教,實乃常情,無可厚非也。

JohnFang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魏梅姿提問 《述而》(36)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奢,包括物質與精神面的擺闊與浪費。

儉,包括物質與精神面的儉省與保守。

孫,同遜。

孔子說:奢侈就會變得桀傲不馴,儉省就會流於固陋。

與其不遜,寧可固陋。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同理,從奢入貪易。

JohnFang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Fang陳洪李松豐林憲民回應   《述而》(37)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反之,小人也。

孔子說:君子胸懷光明磊落,小人嘴臉長期憂怨。

孔子雖然滿腹經綸,滿腔抱負,不為君王所用,仍在民間教化世人。

高手在民間,誠不虛也!John Fang 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述而》(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本篇結論,記載弟子感受孔子的學問修養,表達在外的神態。

孔子表現溫和而嚴肅,威儀而柔緩,謙恭而安適。

真正學問好的人,當以孔子作榜樣。

吾輩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啊!JohnFang 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李樵回應         特別分享ChunChu述而篇10-36的英譯林憲民台灣文明探論季顯雲 行仁                                      Signin|RecentSiteActivity|ReportAbuse|PrintPage|PoweredByGoogleSite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