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戰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三制戰術最早起源於抗日戰爭期間,成熟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步兵班「突擊」戰術。

三三制戰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韓戰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小組攻擊美軍M46巴頓坦克 戰爭與軍事 軍事史 史前戰爭 古代戰爭(英語:Ancientwarfare) 中世紀戰爭 近代戰爭(英語:Earlymodernwarfare) 現代戰爭(英語:Modernwarfare) 工業戰(英語:Industrialwarfare) 第四代戰爭(英語:Fourth-generationwarfare) 戰場 地面戰(英語:Groundwarfare) 山地戰 城鎮戰 空戰 海戰 網絡戰 心理戰 信息戰 太空戰爭 電子作戰 武器 裝甲部隊 火砲 飛彈 機械化部隊 軍艦 潛艇 戰鬥機 航空母艦 生物武器 化學武器 核武器 放射性武器 網絡戰武器(英語:Cyberweapon) 難民作為武器(英語:Refugeesasweapons) 軍事戰術 空戰機動 騎兵戰術(英語:Cavalrytactics) 衝鋒(英語:Charge(warfare)) 反擊(英語:Counterattack) 鎮壓(英語:Counter-insurgency) 掩體 散兵坑 要塞 攻城戰 圍攻(英語:Swarming(military)) 士氣 戰役 會戰 戰術目標(英語:Tacticalobjective) 軍事作戰(英語:Operationallevelofwar) 閃電戰 游擊戰 塹壕戰 兩棲作戰 縱深作戰 夜間作戰 機動戰 軍事戰略 進攻(英語:Offensive(military)) 反攻 防衛 消耗戰 焦土政策 軍事欺騙(英語:Militarydeception) 戰略防禦(英語:Strategicdefence) 戰略目標(英語:Strategicgoal(military)) 海軍戰略(英語:Navalstrategy) 相互保證毀滅 大戰略 圍堵 經濟戰 有限度戰爭(英語:Limitedwar) 軍事學 軍事技術與裝備 戰爭哲學 戰略研究(英語:Strategicstudies) 總體戰 軍事組織 指揮系統(英語:Commandandcontrol) 軍種對立 軍階 作戰序列 軍事準則 軍事工程 軍事情報 後備軍事動員 軍事技術與裝備 軍人 招募兵員(英語:Militaryrecruitment) 徵兵制 新兵訓練 軍事專精(英語:Militaryspecialism) 女性軍人 童兵 軍中性騷擾(英語:Sexualharassmentinthemilitary) 良心拒服兵役者 反招募(英語:Counterrecruitment) 僱傭兵 政治與後勤學 政變 動員 全民皆兵 軍國主義 軍事獨裁 軍隊政治工作學 代理人戰爭 軍需 補給線 大後方 國防工業 軍事工業複合體 軍事法律(英語:Militaryjustice) 軍事法庭(國際軍事法庭) 戰爭法 戰爭罪 戰爭罪犯 戰爭時期的性暴力 相關 正義戰爭 軍事間諜 軍備競賽 非對稱作戰 冷戰爭(英語:Coldwar(generalterm)) 戰馬 非正規作戰(英語:Irregularwarfare) 軍事作戰(英語:Militarycampaign) 軍事行動 網絡中心戰 運籌學 戰爭要點(英語:Principlesofwar) 宗教戰爭 戰區 絆索部隊(英語:Tripwireforce) 戰爭片 軍事演習 戰爭小說(英語:Warnovel) 戰爭中的女性(英語:Womeninwar) 世界大戰 殖民戰爭(英語:Colonialwar) 列表 各國軍事列表 戰役列表 軍事佔領列表(英語:Listofmilitaryoccupations) 軍事戰術列表 戰爭罪行列表(英語:Listofwarcrimes)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最高軍事領導機構 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 陸軍 海軍 空軍 火箭軍 戰略支援部隊 軍兵種·預備役·文職人員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內衛 ·機動 ·海警) 中國民兵(海上民兵) 軍委機關職能部門 辦公廳 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裝備發展部訓練管理部·國防動員部紀委(監委)·政法委·科技委戰略規劃辦·改革編制辦·國際軍合辦審計署·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軍委直屬部隊 聯勤保障部隊 軍委直屬院校和科研機構 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軍事科學院 五大戰區 東部戰區(陸·海·空)南部戰區(陸·海·空)西部戰區(陸·空)北部戰區(陸·海·空)中部戰區(陸·空) 軍事制度 兵役制度·編制等級·戰備等級軍階(陸·海·空)·武警警銜軍事將領·政治委員 國務院系統 國防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國防動員委·邊海防委·空中交通管理委 地方人民武裝部 軍事思想 軍事戰略方針·發展戰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人民戰爭·戰術(三三制)游擊戰·運動戰·超限戰 其他資料 中國戰爭史·解放軍軍事家 中國軍事史·中國水軍史 中國空軍史·中國航天史 解放軍軍史·解放軍軍服 院校·糾察·保衛·檢察·審判 香港軍事·澳門軍事 三三制戰術最早起源於抗日戰爭期間,成熟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步兵班「突擊」戰術。

戰術原則[編輯] 解放軍排以班為單位分成三個梯隊,一個班又分成了三個伍,每個戰鬥小組三人,以便相互接應。

三人戰鬥小組呈箭鏃式進攻隊形,每名士兵任務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

一個步兵班分三個小組,班長,副班長,還有一個小組長,各帶一小組人行動。

行動時三名士兵組成一個戰鬥小組,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後,呈三角陣型,三個戰鬥組組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

戰鬥班展開時士兵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鬥隊形,戰鬥群展開後用:"口語"、"手語"、"軍號"、或"無線電"來傳達戰術指令,一個戰鬥群的正面寬度最高能展開到八百米左右。

[1] 參考文獻[編輯] ^《一點兩面與班組的三三制戰術》作者:林彪出版社:遼吉第五軍分區出版時間:1948-0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三三制战术&oldid=63721173」 分類:​軍事戰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