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究生: 游麗君. 研究生(外文):, Li-Chun Yu.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An Investig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f Taiwan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59.181)您好!臺灣時間:2021/11/2900:3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游麗君研究生(外文):Li-ChunYu論文名稱: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論文名稱(外文):AnInvestig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ofTaiwanEconomy指導教授:吳中書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系所名稱:經濟學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經濟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9畢業學年度:97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75中文關鍵詞: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變遷、近似無相關模型、工業化、第三級產業外文關鍵詞:industrialdevelopment、structuralchange、SUR、industrialization、tertiary相關次數: 被引用:8點閱:1097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0 本文係從經濟與產業發展的角度,從德國產業結構變遷的軌跡,驗證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的軌跡是否相一致,同時也分析我國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的變動方向是否有一致性,然後再借取德國的發展經驗,做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依循途徑的預測。

德國學者DietrichandKrüger(2008)所提出的理論,是假設消費者對各級產業所生產的商品有消費飽和點,同時考慮到需求面與生產面之德國產業結構長期變動的趨勢。

從其理論得到之實證結果顯示,不論在就業或產出面皆可以驗證德國三級產業結構比的趨勢,其中農業(第一級產業)是一個遞減的趨勢、工業(第二級產業)則為一個倒U(inverseU-shaped)的形狀、服務業(第三級產業)為一個遞增的趨勢。

而本研究的實證模型是以DietrichandKrüger(2008)所提出的理論模型為依據,並利用近似無相關模型(seeminglyunrelatedregressionsmodel;SURModel)估測,在民國70年到民國95年間,台灣地區三級產業的結構變遷;從實證的結果顯示,此一之理論所建構的實證模型,可以驗證台灣地區三級產業的結構比的趨勢變化,不論在就業與產出方面,農業部門的結構比都是呈現下降的趨勢,服務業部門為上升的趨勢,而工業部門則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故此理論模型可作為研究產業結構變動參考模型之一。

Fromviewpointsofeconomyandindustrialdevelopment,thisstudyinvestigatesthecorrelationofindustrialtransitionbetweenTaiwanandGermany.Besides,thisresearchanalyzesifthereiscoincidencebetweenthetransitionof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thelaborstructureinTaiwan.Furthermore,thisthesispredictsthefuturedevelopmentofindustryforTaiwanbytheexperienceofGermany.TheimportantassumptioninDietrichandKrüger(2008)isthattheconsumerswouldreachthesaturationlevelsoftheirconsumptionforallthreeindustrialsectors.Besides,thelong-runtransitiontrendofdemandstructureandproductionstructureforGermanindustryisalsoconsidered.TheempiricalresultsdemonstratethatthetrendsforstructureweightsofthreesectorscouldbeverifiedforGermanindustryeitherinemploymentorproductionstructure.Theresultsshowthattheweightofprimarysector(agriculture,mining)hasthedecayedtrend,theweightofsecondarysector(manufacturing)hastheinverseU-shapedform,andtheweightoftertiarysector(services)hasthetrendofgrowingup.BasedonthetheoryofDietrichandKrüger(2008),thispaperemploystheSUR(seeminglyunrelatedregressions)Model,toestimatethetransitionofthreesectorsinTaiwanfrom1981to2006.Theempiricalresultsshowthattheweightofprimarysectorisdecayedinemploymentstructureandproductionstructure,thetertiarysectorhasthetrendofgrowingup,andthesecondarysectorfitstheinverseU-shapedform.Therefore,DietrichandKrüger(2008)isoneofeffectivetheoreticalmodelindoingresearchofsectordevelopment. 第一章緒論11.1研究背景與目的11.2研究方法31.3論文架構3第二章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之概況52.1三級產業定義52.2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動-從產出面分析82.3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動—從就業面分析13第三章文獻回顧19第四章理論基礎與模型架構244.1理論基礎254.2近似無相關模型284.3資料來源與處理294.3.1資料來源與描述294.3.2資料處理32第五章實證結果與分析345.1就業實證結果分析365.2產值實證結果分析42第六章結論與建議486.1結論486.2研究限制與建議50參考文獻52附錄56 王金利、孫智陸(1990),「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動來源效果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1,98-117。

王塗發(1986),「投入產出分析及其應用-台灣地區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37,186-218。

邢慕寰(1986),「台灣經濟成長與結構變動的進一步觀察-顧志耐教授遺著的延伸與推展」,《邢慕寰先生學術論文集(1)》,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37-181。

吳家聲、吳惠林(1995),「台灣的服務業與經濟發展-總體面的分析」,《台灣服務業發展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37-65。

吳再益(1985),《資源限制下產業結構與資源需求之最適化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惠林(2006),《台灣服務業生產與就業結構缺口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林芳一、劉筱慧(2002),《民國100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經濟研究,2,169-181。

黃月春(2004),《課徵碳稅的經濟效果:台灣產業關聯表的實證分析》,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智陸、尤原輝(1982),「台灣經濟結構變動之實證研究及估計預測」,《台灣經濟金融月刊》,5,30-68。

徐世勳、林國榮、蘇漢邦、林桓聖、李篤華(2006),「台灣產業結構變動之動態一般均衡預測」,《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6,1-46。

莊福典(2006),「台灣地區產業結構之變動與勞動生產力關聯之探討」,《台北學報》,29,172-193。

陳景美(2001),《台灣後工業化時期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變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仁德、鍾建屏(2008),「台灣產業結構變動與失業率關係之探討」,《法制論叢》,41,67-108。

蔡宗羲(1981),「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與勞動市場變化之研究」,《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23-39。

劉天賜、苗坤齡(1999),「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與勞動市場變化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50,137-173.薛立敏(1993),「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特色」,《產業發展與政策研討會報告》,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Chenery,H.B.(1960),“PatternofIndustrialGrowth,”AmericanEconomicReview,50,624-654.Chen,EdwardK.Y.(1979),HyperGrowthinAsianEconomics:AComparativeStudyofHongKong,Japan,Korea,SingaporeandTaiwan,London:TheMacmillanPress1td.Clark,C.G.(1940),TheConditionofEconomicProgress,London:Macmillan.Dickey,D.A.andW.A.Fuller(1979),“DistributionoftheEstimationsforAutoregressiveTimeSerieswithaUnitRoot,”Journalof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74,427-431.DietrichA.andJ.J.Krüger(2008),“Long-RunSectoralDevelopmentTimeSeriesEvidencefortheGermanEconomy,”JenaEconomicResearchPapers,#2008-013.Fisher,A.G.B.(1939),“Production,Primary,SecondaryandTertiary,”TheEconomicRecord,15,22-38.Gupta,K.L.(1971),“DevelopmentPatterns:AnInterregionalStudy,”QuarterlyJournalEconomics,LXXXV,644-666.Granger,C.W.J.andP.Newbold(1974),“SpuriousRegressionsinEconometrics,”JournalofEconometrics,2,111-120.Guo,D.andM.A.Planting(2003),“Usinginput-outputanalysistomeasureU.S.Economicstructurechangeovera24yearperiod,”WorkingPapersofU.S.DepartmentofCommerce,WashingtonDC:U.S.DepartmentofCommerce.Hagen,E.E.andO.Hawryshyn(1969),“AnalysisofWorldIncomeandGrowth1995-1965,”E.D.C.C.,18,1-96.Kuznets,S.(1966),ModernEconomicGrowth:Rate,StructureandSpread:AnAdaption,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Kuznets,S.(1971),EconomicGrowthofNations:TotalOutputandProductionStructure,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Leontief,W.W.(1936),“Quantitativeinput-outputrelationintheeconomicsystemoftheUnitedStates,”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XVIII,105-25.Lewis,S.R.andR.Soligo(1965),“GrowthandStructuralChangeinPakistanmanufacturingIndustry,1954-1964,”ThePakistanDevelopmentReview,5,644-666.Phillips,P.C.B.andP.Perron(1988),“TestingforaUnitRootinTimeSeriesRegression,”Biometrika,75,335-346.Rybczynski,T.M.(1955),“FactorEndowmentandRelativeCommodityprices,”Economica,12,336-341.Taylor,IanceJ.(1967),“DevelopmentPatterns:ASimulationStudy,”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20-240.Zellner,A.(1962),“AnEfficientMethodofEstimatingSeeminglyUnrelatedRegressionsandTestsforAggregationBias,”Journalofthe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57,348-368.Zuvekas,C.(1979),EconomicDevelopment:Anintroduction,London,Macmillan.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臺灣後工業化時期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變動之研究 2. 資源限制下產業結構與資源需求之最適化研究 3. 國中教師與家長對實施海洋休閒教育態度與考量之比較研究 4.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對所得分配影響 5. 氣溫變化與台灣三級產業關係之探討 6. 併購對銀行經營效率之影響─以某銀行併購案為例 7. 中國大陸外人直接投資與產業升級   1. 林芳一、劉筱慧(2002),《民國100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經濟研究,2,169-181。

  1.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對所得分配影響 2. 臺灣後工業化時期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變動之研究 3. 台灣加入WTO之後的產業結構變化之分析 4. 台灣產業結構變動與生產力成長 5. 臺灣經濟結構的變遷與生活素質之研究 6. 台灣產業結構、高教發展與人力供需變遷相關性之研究 7. 電動機車產業結構與發展策略之情境分析研究 8. 1978至2014年期間台灣產業結構變動對勞動素質與勞動需求的影響分析 9. 以人口及產業變遷觀點探討台灣萎縮城市類型之研究 10. 新北市二、三級產業結構變遷之研究 11. 宜蘭地區產業分布變遷之研究(1991~2006) 12. 氣溫變化與台灣三級產業關係之探討 13. 資訊融入國中地理科教學之學習成效-以「人口」與「第一級產業」單元為例 14. 臺灣三級產業之產值與就業人口關聯之探討:1982-2008 15. 中文版嬰幼兒感覺史量表之信效度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