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生平| 馬偕台灣紀行 - 馬偕醫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偕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字,也是馬偕醫學院的名字來源,馬偕這個人原來名字George Leslie MacKay,生於1844年3月21日的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 ...
移至主內容
馬偕台灣紀行
LoginRegister
計畫後端
認識馬偕
課程發展
偏遠地區醫療服務隊
交流
網站地圖
版權說明
聯絡我們
認識馬偕
您在這裡首頁»認識馬偕
馬偕生平
publishedbyMMCon四,02/16/2012-00:30
馬偕塑像 更新版本:20101222
出生與稱呼
馬偕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字,也是馬偕醫學院的名字來源,馬偕這個人原來名字GeorgeLeslieMacKay,生於1844年3月21日的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左拉村(Zorra),在台灣他有一個漢名偕叡理,當時學生叫他老夫子,大眾則叫他黑鬚番;但是台灣人現在通常稱他為馬偕博士。
家庭背景與求學
馬偕的父母原為蘇格蘭佃農,因「撒德蘭郡驅逐事件」(Sutherlandshireclearance)而舉家移民至加拿大。
馬偕十歲的時候聽到賓威廉牧師(WilliamC.Burns)在村子裡的演講,報告中國廈門傳教的情形,他深受感動,埋下日後海外傳教的種子。
馬偕從小學畢業之後,進入師範學院,後來在小學任教了五、六年,他當國小老師的時候只有十五歲;後來又相繼在多倫多大學、Knox學院、及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院就讀,二十六歲畢業之後返鄉受派於教會牧會,並提出申請自願成為海外宣教士,之後再前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進修神學,他的申請獲得准許,並指定中國為其服務地區。
前往中國
1871年10月19日他由Woodstock火車站啟程,至美國舊金山搭船出海,經日本橫濱,後抵香港,並巡視廣東、汕頭及廈門,又搭上船到台灣,在打狗(今高雄)登陸,聽說南台灣已經有傳教士了,於是他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李庥牧師(Rev.HughRitchie)及德馬太醫生(Dr.MatthewDickson)一起到北台灣看看,在1872年3月9日在滬尾(今淡水)登陸,內心有聲音說就是那地了,於是馬偕在淡水待了下來。
萬事起頭難
馬偕一開始要學習講台語,他先是跟他的僕人學習,模仿他的聲音,但是他的僕人受不了而逃離了;於是馬偕轉向牧童學習,並學習了解中國的宗教。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上門找他辯論,他們辯論了數次,那位年輕人終於成了基督徒,後來成為馬偕第一位設立的牧師(那位年輕人就是嚴清華)。
醫館設立
馬偕在龍目井街租屋同時作為佈道所及醫館,後來又另外租屋,邀請五位駐淡水港的外籍醫生協助診療,免費為民眾看病。
1877年美國底特律市的馬偕船長夫人(Mrs.MacKay)為了紀念逝世的先生,捐了2500元美金作為醫館的建造經費,所以建好的醫館為紀念馬偕船長(CaptainMacKay)命名為偕醫館(TheMacKayHospital)。
後來林格醫師(Dr.S.Ringer)在偕醫館解剖一葡萄牙水手,在其肺部發現了肺蛭蟲,這是全球首例,讓醫館名噪一時。
馬偕的婚姻
1878年5月27日馬偕在五股庄(今台北縣五股鄉)由陳塔嫂牽線與台灣婦女張蔥結婚,馬偕將她改名為張聰明,馬偕期望透過妻子能更深入台灣社會及與婦女交流。
婚後,馬偕夫人的確成功扮演婦女的中介角色。
1899年3月9日馬偕的兩名女兒同日也都嫁給台灣人,成為「台灣媳婦」,長女偕瑪連嫁給陳清義牧師、次女偕以利嫁給柯維思(即柯玖)。
學校建立
馬偕在1880年攜家帶眷回加拿大述職,在牛津郡募得6215元加幣帶回台灣蓋學校,1882年7月26日牛津學堂(OxfordCollege,中文又名理學院大學堂)落成,第一屆學生有18人入學;馬偕看到當時台灣社會重男輕女,女性幾乎都是文盲,為顧及女子教育,1884年又設立淡水女學堂,第一屆招收34名學生。
中法戰爭
1884年中法戰爭開打,法艦砲擊淡水,教堂遭暴徒迫害,信徒數十名遇難,偕醫館外擠滿抬來的傷兵,偕醫館負起救護工作,獲得劉銘傳總督的讚揚。
馬偕著作
馬偕編著「中西字典」(ChineseRomanizedDictionaryofFormosanVernacular)於1893年刊行,1893年回加拿大二次述職時,被極力邀請寫書,後於1895年出版FromFarFormosa一書,由J.A.MacDonald牧師編輯完稿。
蒙主恩召
1900年因喉癌聲音全沙啞,該年底前往香港治療喉癌,1901年6月2日因喉癌病逝於淡水寓所,享年57歲。
一生設立教會六十多所,施洗人數近三千人,西方歷史學家對馬偕的一生以「寧願燒盡,不願鏽壞(Ratherburnoutthanrustout)」作為註解。
版權聲明
ThemebyDanetsoftandDanangProboSayektiinspiredbyMaksimer
延伸文章資訊
- 1院牧部 - 馬偕紀念醫院
1960年4月11日,林寶祥牧師接任為駐院牧師,除了向病人傳福音,每星期六並有職員查經班,也開始於主日為病人舉行主日崇拜。為了宣教工作的拓展,此期間也開始招考具有傳道 ...
- 2認識馬偕牧師 -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
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又稱偕叡理)因其宣教上之成就獲贈神學博士,而稱馬偕博士,台灣俗眾已「黑鬚番」外號稱他;加拿大首...
- 3喬治‧勒斯萊‧馬偕 - 淡水維基館
喬治‧勒斯萊‧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1901年),生於1844年3月21日,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左拉村(Zorr...
- 4【專文】認同台灣熱愛台灣的宣教士馬偕(1844-1901) - 民報
有效地訓練台灣本土人才作為宣教精兵,是馬偕牧師的成功要素。他到淡水不到半年,已經有十多位學生在他家中生活和讀書,在民眾眼中嚴然是一所書院, ...
- 5院牧部 - 馬偕紀念醫院
台北院區~ 主任1名:鄭頌苑牧師牧師3名:吳雅莉牧師、彭榮恩牧師、周元元牧師關懷師9名:蕭嘉瑩、汪慈芬、劉慧月、陳慧玲、黃琴憫、林雅珍、陳積懿、黃麗君、郭亞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