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服務產業鏈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雲端運算產業,雲端就是伺服器所建構的網際網路,它的運算能力更為強大,透過網路接收用戶的指令,來服務龐大的終端用戶,設置伺服器的目的,主要方便使用者執行線上 ...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企業籌資更便捷  大眾投資更穩當 總體產業面 產業鏈簡介 政府相關產業政策 個體公司面 基本資料 經營理念 產品介紹 經營實績或得獎記錄 企業社會責任 近期活動與訊息 聯絡方式 查詢公司所屬產業鏈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 請選擇產業類別: 半導體電動車輛產業LED照明產業太陽能產業汽電共生風力發電能源元件智慧電網休閒娛樂製藥醫療器材食品生技再生醫療印刷電路板電子商務被動元件通信網路連接器電腦及週邊設備平面顯示器觸控面板水泥食品石化及塑橡膠紡織電機機械造紙鋼鐵汽車軟體服務建材營造交通運輸及航運金融貿易百貨油電燃氣文化創意業其他 軟體服務產業鏈簡介    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   系統整合服務   資料處理服務   通路經銷 本國上市公司(12家) 台達電 大同 三商電 凌群 華經 資通 敦陽科 喬鼎 訊連 關貿 精誠 宏正本國上櫃公司(17家) 緯軟 凱衛 力新 寶碩 蒙恬 智崴 中菲 國眾 三聯 訊達電腦 晉泰 神盾 勤崴國際 普鴻 叡揚 大世科 三竹本國興櫃公司(9家) 嘉實 碩豐 物聯 鼎恒 宏碁資訊 捷智商訊 倍力-新 碩網 威睿創櫃公司(7家) 奇多比 一等一科技 都以特 岳揚智控 環球睿視 優思睿智科技 雲程在線知名外國企業(1家) 微軟共46家本國上市公司(14家) 台達電 致茂 大同 三商電 凌群 華經 敦陽科 鴻名 零壹 喬鼎 聚碩 關貿 精誠 宏正本國上櫃公司(24家) 大綜 大塚 凱衛 力新 坤悅 新鼎 寶碩 凌網 天剛 中菲 國眾 三聯 訊達電腦 驊宏資 晉泰 互動 勤崴國際 普鴻 安碁資訊 東捷資訊 智聯服務 大世科 三竹 實威本國興櫃公司(8家) 嘉實 研鼎 碩豐 虎門科技 宏碁資訊 捷智商訊 倍力-新 碩網創櫃公司(6家) 奇多比 卡訊 自由系統 都以特 環球睿視 優思睿智科技知名外國企業(2家) Control4 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共54家本國上市公司(7家) 台達電 大同 三商電 凌群 華經 關貿 精誠本國上櫃公司(3家) 三聯 台灣銘板 大世科本國興櫃公司(4家) 宏碁資訊 捷智商訊 倍力-新 碩網創櫃公司(4家) 自由系統 都以特 環球睿視 優思睿智科技知名外國企業(1家) Tata共19家本國上市公司(8家) 台達電 大同 三商電 凌群 華經 零壹 聚碩 精誠本國上櫃公司(7家) 大綜 力新 三聯 訊達電腦 順發 晉泰 大世科本國興櫃公司(2家) 宏碁資訊 倍力-新創櫃公司(2家) 自由系統 優思睿智科技知名外國企業(1家) 神州數碼共20家 軟體服務產業鏈軟體服務業可區分為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系統整合服務、電子商務、資料處理服務、通路經銷等行業。

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業者從事各領域應用軟體,系統整合服務業者是負責整合硬軟體服務串連與技術服務的諮詢,電子商務是利用網際網路所進行的商業交易活動,資料處理服務業者則提供資料庫資訊之建置、檢索與分析服務以及網站代管等相關業務,通路經銷業者係從事各種的軟體代理銷售業務。

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業者主要係配合客戶營運需要,進行特定應用/系統軟體開發,有依特定產業而發展之應用軟體,如金融、醫療、流通業;或依軟體功能別所發展之特殊應用軟體,如商業智慧(BusinessIntelligence,BI)、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資訊安全(InformationSecurity)等。

系統整合服務業者係依客戶特定營運需要而進行軟硬體建置,其服務範圍從前端規劃、設計、執行、整體專案管理、顧問諮詢服務,及整合資訊系統服務等。

系統整合服務專案多半包括不同的平台與技術,如系統與客製化之應用開發及整合既有的應用軟體,因系統整合專案的客製化程度較高,故每次專案必須建立合約,藉此定義解決方案的規格與不同層級的產出績效,最終專案的產出為一完整的系統,方可符合專案定義的目的及技術規範。

電子商務屬於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

電子商務包括訂單透過網路處理、貨款透過網路收付、物流資訊透過網路傳輸、供應鏈管理、網路行銷與交易、線上事務處理、電子資料交換、存貨管理、自動資料收集系統等皆屬之。

目前電子商務發展出三種類型的營運模式,一為提供技術與平台給企業,稱作企業對企業(B2B)電子商務服務;另一為直接提供商務服務給消費大眾,在其網路商店進行採購,稱作企業對消費者(B2C)電子商務服務;買賣雙方都是個人,透過拍賣網站進行交易,稱作消費者對消費者(C2C)電子商務服務。

B2B服務係利用入口網站提供技術平台給沒有經營網路業務的店家,商家可利用其技術平台,即可進行網路銷售業務,藉此可節省軟體建置與人事成本等費用。

B2C服務係透過網路店家經營專屬平台,提供給一般消費者商品買賣交易服務,網路店家需要同時經營網路平台及商品買賣,投入資源相對較大。

C2C服務讓買賣雙方透過拍賣網站進行交易,拍賣網站為促成雙方交易的仲介,收取小額的交易手續費。

臺灣電子商務舉凡食、衣、住、行各類產品,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買賣,而隨著智慧型裝置的普及也成為推動電商成長的助力。

臺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電商從虛擬店家拓展到實體店面,而實體店家也進軍網路虛擬市場,結合手機行動購物,透過線上線下導流模式,做O2O虛實整合;而因應互聯網與數位科技的日益成熟,近年來線上與線下之間消費模式與應用服務倚賴與滲透更深,過去O2O能帶動人流,但卻無法針對不同消費者提供貼近個人化的銷售服務,而隨著數位科技日益發達,利用大數據與AI技術的導入,可收集消費者背後龐大的消費行為數據,佈建完善的銷售服務環境,掌握圈粉策略,朝向OMO虛實融合,可做到真正的精準銷售。

電商發達帶動台灣行動支付已愈來愈普及,「電子支付」涵蓋的金流服務範疇最為齊備,可於付款及收款方間經營「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電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以及「收受儲值款項」3大核心業務。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零接觸商機的新生活型態,加上全聯、全家、7-11、新光三越、家樂福、蝦皮等零售通路與電商業者搶進電子支付市場,以及外送平台蓬勃發展,創造出2020全年台灣行動支付交易額突破新台幣4,230億,年增132%,消費規模寫下歷史新高。

而2021年第一季全台電子支付交易總額累計達185.9億元,年增89.7%。

而2021年3月使用人數達到1,282萬人,年增62.2%。

其中街口支付使用人數最多,其次為LinePayMoney的一卡通,排名第三為玉山銀行。

而悠遊付累計使用人數已突破96萬人,超越歐付寶,正式成為台灣使用人數第四高的電支平台。

2021年6月開始實施的電支機構管理修正條例,將賦予電支業者更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與服務彈性,不僅整合電支與電票二元管理法制,也擴大了電支機構業務經營範圍,新增國外小額匯兌、外幣買賣等9項服務項目。

政府也將著手建置電支跨機構共用平台與增訂跨機構支付款項帳務清算管理機制,以實現不同電支機構帳戶間的相互轉帳,同時也允許台灣電支機構與境外機構合作。

行動支付已成為常態,網網相連,未來電商交易將更加即時、容易,且以人為核心的線上線下全通路經營將成為所有零售業者獲取流量的主力來源。

資料處理服務係指資料備份、回復、資料重複備份,及提供網站代管等業務。

因電腦系統由許多元件組成,任何一個元件故障,都有可能導致資料破壞或遺失,使得長久以來建立的資料毀於一旦,且不管是天災或人為破壞都會有可能造成系統的當機故障、無法使用,因此資料處理服務是維護企業資訊安全必要的一環,也因資訊安全的需求,帶動解決企業資訊安全方案的市場商機;隨著企業逐漸電子化,資安體系的產品與服務生態體系也逐漸完善;而隨著新興技術與新興場景的不同,未來雲端運算、5G以及萬物聯網的時代,對於防火牆、使用者與實體設備行為分析、端點偵測與回應、資安協調、自動化與回應、網路流量分析等相關技術,搭配雲端運算、5G、物聯網、大數據、車聯網、工控等場景的不同,而有相當不同的資安作法因應,估計將會帶動新一波的資安技術發展與市場機會。

通路經銷業者係提供套裝軟體的銷售,包括代理國內外品牌業者商用軟體、開發軟體、辦公室應用軟體等,亦提供客戶相關軟體的教育訓練,協助客戶與消費者能夠使用其代理銷售之軟體。

雲端運算產業,雲端就是伺服器所建構的網際網路,它的運算能力更為強大,透過網路接收用戶的指令,來服務龐大的終端用戶,設置伺服器的目的,主要方便使用者執行線上應用程式、儲存及管理大量的資料。

雲端運算的四大佈署模式可分為公有雲、私有雲、社群雲、混合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距辦公和線上會議的轉變加速了雲端的使用,而搭配行動應用、巨量資料、社交媒體等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雲端商機無限。

雲端運算環境將改變企業軟體的建置模式,企業將不再需要花費龐大金額買斷軟體授權,而是每月以租用付費方式透過網路取得軟體使用權;而辦公環境e化,電腦終端設備輕薄化,員工在辦公室內利用自有設備工作的需求日漸提升,一方面員工使用自己的軟體,同時公司要兼顧資訊安全及資料保護,因此桌面虛擬化將可以滿足雙方需求,雲端計算的服務模式,包括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PaaS(PlatformasaService)、SaaS(SoftwareasaService)、DaaS(DesktopasaService)等,未來包括作業系統、軟體及設定操作都可以透過網路雲端的方式來完成。

目前臺灣雲端服務應用以IaaS為大宗,SaaS應用主要為電子郵件、視訊會議、文件分享等,未來雲端資安、雲端儲存、虛擬桌面、文書處理等應用的發展前景則相當可觀。

整體而言,COVID-19促使全球公司在疫情封鎖期間紛紛尋求雲端或線上的方式以持續其業務,進而刺激了整個雲端行業的增長,預估未來兩年全球公共雲市場將達到5,000億美元的水準,到2025年將繼續增長至6,795億美元。

目前國際雲端廠商──AWS、Microsoft、Google、阿里巴巴都定位雲端未來是以資料為驅動的雲端平臺,一致認同未來目標即是AI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mazon為雲服務龍頭供應商,全球市佔率為32%,其收入更是超過排名後面三家雲服務供應商的總和;而全球第二大的微軟Azure市佔率為19%,Google和阿里巴巴則分別為7%和6%市佔率。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有雲市場,預計2021年將佔全球總收入的50%,在COVID-19爆發期間,美國市場增長了54%,預估2021全年收入可達到1,721億美元;而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市場,2021年將增長46%來到288億美元;第三與第四名則是英國,德國和日本,分別為150億美元,138億美元和110億美元。

目前最新興的應用是AI結合雲服務下的新興應用,全球主要資料中心業者布局狀況而言,且未來的應用程式都是雲端原生服務、朝模組化發展,以標準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相互溝通。

且未來五年,企業將透過雲端服務實踐數位轉型,尤其亞洲企業著重在業務轉型和IT轉型,也計畫朝向以5G,人工智慧,區塊鏈,金融科技,數位貨幣,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城市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

而金融業導入雲端服務的相關規範有新進展,金管會已核准銀行資料上雲端,但委託雲端服務業者處理的客戶資料以及資料儲存地,要以我國境內為原則。

若是資料儲存地位於境外,得遵守三項規定辦理。

資料上雲端、純網銀,再加上OpenAPI三大政策,隊臺灣金融業將帶來新成長,可串連電商、網路產業的生態圈發展,但更重要的是把臺灣雲端市場做大了。

隨著行動工作及行動消費模式亦日漸普及,行動軟體逐漸侵蝕現有電腦軟體市場,並對以傳統電腦系統架構為開發重點的軟體廠商形成挑戰,同時也催生了新型態軟體服務業者如社群媒體及開發專屬應用程式(APP)軟體公司的興起,以及近年來社群媒體業者如Instagram、Facebook、LinkedIn、Line、微信等躍升全球知名軟體公司,種種各式各樣的新興服務型態軟體公司,也正因應雲端應用快速發展而衍生。

而行動通訊軟體的應用,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也不斷竄起,如共享經濟的Uber、Airbnb,透過社群、影音、直播的網紅經濟,利用雲端媒體平台,累積流量、建立知名度、吸引粉絲,又搭配VR眼鏡的應用讓影像更顯逼真,在在顯示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特性,促使產業生態、開發流程出現變化。

現今舉凡從3D列印、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共享經濟(例如Uber)到VR、AR、人工智慧,全部都需要依靠軟體才能實現。

而隨著智慧科技盛行、行動支付的興起,金融科技(Fintech)、區塊鏈經濟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未來區塊鏈技術是繼網際網路後的第四波工業革命的潛力科技之一,目前各行業領域領導業者,正積極嘗試發展全球跨域(跨國域、跨領域)價值移轉應用,以打造全球價值聯網的生態系,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及資料無法被竄改的特性日漸被認為可能顛覆人類數千年來交易基礎,可用於資產保護與追蹤,是建立數位信任企業的基礎,尤其在數位的環境下,信任是脆弱的。

目前全球CEO都在重新配置他們的業務,約61%的CEO將核心業務營運以及流程的數位化轉型列為他們的優先項目,而隨著COVID-19爆發之後,區塊鏈技術也提供了企業轉變的機會,利用區塊鏈,企業可以在認證、招聘、商業交易以及資料的安全、共享、使用上建立更大的信任和透明度,因此區塊鏈的應用想像空間跟發展潛力極大,從金融領域到物聯網、雲端運算甚至醫療、製造、零售等各行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臺灣電腦系統軟體服務業高達上千家,可進一步細分為軟體服務業、系統整合服務業及其他系統設計服務業等,其中電腦軟體服務業約占九成,其中又以系統整合為大宗。

在軟體吞噬世界時代,各行業都需要軟體,不論是網路新創、遊戲軟體、行動APP,都需要相當的軟體服務開發,但軟體業在台灣規模小,許多跨領域的整合,包括與電子業、醫療服務、金融服務等,也因市場規模過小而發展不易。

未來是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的時代,統稱為AIOT,尤其進入雲端與AI人工智慧時代,投資成本相對較低,隨著5G和AIOT技術進步,智慧科技與應用將會加速雲端和資安技術的融合,而台灣有優越的地理優勢,只要軟體廠商做好國際化營運準備,未來充滿商機;因軟體是支撐硬體轉型的基礎,且未來資通訊產業的軟硬整合將成趨勢。

台灣是ICT產業供應鏈與製造業的重地,不管是高科技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都需要軟體,但台灣軟體人才有限,政府現階段唯有積極推動軟硬整合,引導軟體產業創新,結合硬體產業,發揮既有的優勢,培育新興人才,才能讓台灣形成相當的產業規模。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說明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2010-2021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10084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5樓  服務專線(上櫃/興櫃):(02)2366-6100               臺灣證券交易所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12樓     服務專線(上市):(02)8101-31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